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64例高血压病气滞血瘀患者进行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对高血压病气滞与血瘀证各项指标和舒张压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气滞血瘀患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多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血瘀证较气滞证升高更明显,气滞、血瘀两证的舒张压与微循环积分和全血粘度均有正相关关系。提出高血压病均有气滞血瘀证的表现,血压可作为气滞与血瘀辨证之参考指标,微循环障碍和血粘度升高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从而提示对高血压病进行活血化瘀治疗是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血瘀证表现,经过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是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的主要依据。本文对具有血瘀证表现的糖尿病人进行临床红细胞变形指数测定,具有明显的改变,提示糖尿病人确有血瘀证存在,而经活血化瘀治疗后具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痫患临床上常有不同程度血瘀证表现,经过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是临床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的主要依据。本对具有血瘀证表现的糖尿病人进行临床红细胞变形指数测定,具有明显的改变,提示糖尿病人确有血瘀证存在,而经活血化瘀治疗后具有明显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探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种类、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血瘀证动物模型是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及活血化瘀疗法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既往血瘀证模型有两类:一类是模拟中医学的血瘀之因,如外伤、寒凝、气滞、气虚、阴虚、阳虚、离经之血及自然衰老等制成的血瘀证动物模型,此类属病因模型;另一类是模拟西医学的血管或血液的病理或病理生理,如血管阻塞、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等制成的血瘀证动物模型,此类属病理或病理生理结合模型。然而,无论哪一类血瘀证动物模型,都把上述生物化学和生物指标作为血瘀证模型的评价依据,而忽视血瘀证模型建立所应该具备的生物表征如局部肿痛、眼结膜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唇周发黑、耳廓唇周暗红、爪甲尾部紫暗、舌暗红,以及动物行为等符合人体血瘀证临床表现的指标,以至于无证不血瘀,无药不活血。这一现状势必对中医基础理论产生一定的冲击。因此,建立血瘀证生物表征模型,将是血瘀证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结合人群特点和环境因素,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及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等方面,对南方地区血瘀证的发病机理、血液理化特性及高粘血症的证治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①南方地区血瘀证普遍存在气病与痰湿病理特点,行气、祛湿药有类似活血化瘀药理效应,②血瘀...  相似文献   

6.
何仁强 《海南医学》2003,14(2):76-77
近年来 ,随着活血化瘀的广泛运用 ,笔者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理论依据陈伯煊等人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病因素不外免疫性炎症反应与凝血障碍。吴万根等人认为慢性肾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凝状态 ,有血液流变学异常。而从中医辩证看 ,其中医病机多属正虚邪实 ,其邪以血瘀为主。这与有关资料证明血瘀主要与血循环和凝血障碍有关基本一致。现代医学对活血化瘀的药理研究表明 :活血化瘀药的主要作用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降低血脂及抑制动脉硬化 ,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 ,改变机体的免疫功能 ,对血凝和纤溶及炎症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与血瘀关系的研究概况。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既存在微循环障碍又有血瘀表现;血瘀的本质是与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的病理过程。运用调整微循环及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用活血化瘀药治疗该病并从微循环方面观察,结论尚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老年人高血压病多有瘀血阻络之病机特点,并认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和微循环障碍等原因是高血压病血瘀证的病理基础。而且通过临床报道中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及疗效,说明了老年人高血压病从瘀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以血瘀证为多见,治疗当活血化瘀。近年对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法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活化、血液流变学、微循环障碍及血流动力学等密切相关。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可通过降低月经期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及改善血瘀证指标而起到多靶点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学并无气滞血瘀的发病学说,但在某些疾病如炎症、外伤、增生、粘连、肿块、坏死、皮内出血、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的改变,与祖国医学的血瘀相似,现在的微循环障碍,出现微血管弥漫性凝血是休克的发病机制,则与中医的气滞血瘀相似。但中医早在晚清(1831年)王清任即有急救回阳汤(参、姜、附、术、甘草加桃、红)。因而,祖国医学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疾病大有前景,大有认真钻研的必要。1气滞血瘀的证候无论先气滞而后血瘀或先血瘀,而后气滞,均以有瘀血证候为主,至于单纯气滞则应另立治法,以下主要说明凡有下列症状2~3种者即可认为有血瘀为患…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脾虚血瘀形成的机理以及脾虚血瘀证在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中的体现,进而阐述了活血化瘀药在脾虚证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等242例血瘀证患者甲皱微循环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指甲皱微循环异常是诊断血瘀证的指标之一。中医的血瘀证含义甚广,几乎涉及现代医学众多不同系统的疾病。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疾病血瘀证与甲皱微循环多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活血化瘀治疗后的变化,现将冠心病等242例血瘀证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中西医结合理论为指导,打破肝病各分型辩证的常规治法,使活血化瘀之药贯穿于各分型辨治中,以此治疗慢性肝炎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探讨如下: 1其理论依据 根据现代医学的认识,慢性肝炎,其肝内微循环障碍是肯定存在的,并自始至终存在血瘀现象[1].慢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是肝细胞肿胀、坏死,门脉动区和肝小叶内炎症细胞浸润,网状内皮细胞增生,肝脏纤维化,肝内假小叶形成,上述病变压迫、扭曲、甚至闭塞门静脉的肝内分支、肝血窦,致使肝内血流量减少,血流缓慢,血液瘀滞在肝脏及门静脉动系统,便形成中医的"瘀血证".  相似文献   

14.
肺血瘀证古之记载罕见,现行规划教材中亦弃而不载,然收集先哲所论,参以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临床中肺病从瘀论治并不少见,肺血瘀证有其形成的生理基础、病理机制,临床多表现为咳痰喘伴有血瘀证,如咯血、胸痛有定处、口唇指甲紫绀,舌紫有瘀斑等。现代医学普遍认为,血黏度增高、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为瘀血的病理表现,药理研究证实中药活血化瘀药可改善上述情况,亦证明肺血瘀证的客观存在。但肺血瘀证常兼见他证,易于被掩盖,肺血瘀证应得到复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改变探讨心病瘀血舌形成的病理机制。方法:随机选择72例心病瘀血舌患者、30例心病非瘀血舌患者、30例非心病瘀血舌患者与20例健康人,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心病瘀血舌患者血液存在"黏"、"浓"、"凝"、"聚"状态,且不同证型有不同的"黏"、"浓"、"凝"、"聚"倾向。血液凝聚性增高是不同血瘀证型的共同病理基础。阳虚血瘀证血液的"黏""聚"状况最为严重,痰瘀痹阻证和气滞血瘀证血液中的RBC聚集性增加明显;阳虚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血液中的RBC变形能力下降显著;而阴虚血瘀证RBC聚集性增加和RBC变形能力减弱均很明显。痰瘀痹阻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血瘀证患者的血液处于"高浓"状态;气虚血瘀证和阳虚血瘀证的血液浓稠性改变并不明显。结论:心病瘀血舌的出现,是血液流变性异常改变至一定程度而导致舌微循环障碍的结果。血液流变学检测可为心病瘀血舌患者的诊断、辨证及疗效观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华佗再造丸抗血栓作用及对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华佗再造丸对血瘀证动物模型体内血栓,体外血栓的作用及对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影响。方法 实验体国栓采用Chandel法,体内血栓采用动物颈动脉电流刺激法,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动物循环障碍。结果 华佗再造丸具有抑制体外全形成、延长体内血栓作用并能降低动物的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性,改善动物脑供血供和软脑膜微循环障碍的功能。结论 华佗再造丸具有活血化瘀、拮抗血栓形成的功效,是治疗脑血栓后遗症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实验研究盆炎清灌肠剂的抗炎、活血化瘀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肾上腺素引起大鼠血微循环障碍造成血瘀模型.结果:实验表明盆炎清灌肠剂对二甲苯、冰醋酸所致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能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肿增生;明显改善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的活血化瘀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传宝  王桂芹 《医学综述》1995,1(8):337-338
中医认为“血瘀”是多种病症病因之一,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其密切相关。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活血化瘀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1 恶性肿瘤的血瘀证1.1 微循环障碍 任何部位恶性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均可出现外周微循环障碍。这与癌组织释放某些活性物质及癌细胞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等因素有关。临床观察发现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甲皱部毛细血管襻形态的异常和血液流态的改变。表现为视野模糊,清晰度下降,管襻畸变,排列不整,粗细不均;襻内血流缓慢,血细胞失去正常流态,来回摆动甚至停止流动,聚集成团。青紫舌或青紫舌持续不退,则示…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学认为,血瘀证通常是指因气虚、气滞、寒凝、血热等原因,导致血瘀而血行不畅,或外伤或各种急、慢性病导致出血未能及时消散而引起的病症。现代医学认为,血瘀证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造成的全身或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血循环障碍以  相似文献   

20.
痰和瘀在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及血液生化等方面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病理改变,认为痰瘀互结理论可阐释乳腺增生病的形成与发展机制。乳腺增生病为气滞、痰凝、血瘀结聚而成,属本虚标实证,肾虚冲任失调为其本,肝气郁结、痰凝血瘀为其标,病位在肝、脾、肾。根据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的临床特点,以及偏于肝郁气滞、冲任失调、脾虚湿盛等不同证候表现,提出以行气活血、化痰散结治其标,疏肝理气、健脾胜湿、温补肝肾调摄冲任治其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