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肿瘤的形成、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关键是肿瘤的血管化.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必然伴随着肿瘤血管新生,如果没有血管新生,大部分肿瘤则处于休眠状态.1971年,Folkman[1]最早提出肿瘤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他认为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内抑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桂臣  罗荣城 《肿瘤》2000,20(2):149-151
Foolkman[1]于 1 971年就提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依赖于血管生成的。经过 2 0多年的努力研究 ,这一理论已得到公认。目前认为 ,实体瘤的生长取决于两类细胞的数量 ,即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两者相互依存 ,任何一种细胞群的增减必然会导致另一细胞群的相应增减[2 ] 。因而 ,抑制任何一类细胞生长的药物都具有肿瘤治疗作用。前者即以细胞毒药物为主的肿瘤化学治疗 ,而后者则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抗血管生成疗法 ( antiangiogenic therapy)。由于肿瘤化疗带来的严重毒副反应和肿瘤细胞对细胞毒药耐药问题无法解决 ,使得人们把治愈肿瘤的希…  相似文献   

3.
刘木彪  何援利 《实用癌症杂志》2003,18(3):318-319,332
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 ,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限制肿瘤生长和防止转移的有效策略。肿瘤的血管系统已成为 1个新的抗肿瘤治疗靶点 ,目前已有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应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近年新发现的内抑素(endostatin)是 1种强力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抑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肺癌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化疗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尽管新药(吉西他滨、紫杉类、长春瑞滨)和铂类联合组成的第3代化疗方案疗效有一定提高,但患者的生存受益仍然有限[2-3]。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肿瘤侵袭和转移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4-5]。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化疗药联合有可能提高疗效,带来生存受益。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抑素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芬  佟仲生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8):1076-1079
肿瘤血管生成及其生长、侵袭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的调控过程。肿瘤生长及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抑制血管形成是抗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新型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剂,体内外试验证明其能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有关血管内皮抑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及信号传导通路尚不十分明确。同时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肿瘤的临床预后指标。血管内皮抑素的基因治疗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联合应用不仅显著增强其他治疗抗肿瘤效应,而且可减少其他治疗的毒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抗血管生成作用具有广谱、低毒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克服了肿瘤的耐药性,这对于人类最终克服肿瘤是非常重要的。多年来国内外对其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报道较多。本文就血管内皮抑素的结构、作用机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肿瘤的血管形成及对乳腺癌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0年代初,有学者发现在缺少血管形成的器官内,肿瘤不能生长;70年代初提出肿瘤生长、转移依赖于血管形成的假说,并得到证实。90年代以来,乳腺癌有关血管形成的研究大量报道,提出血管形成可作为乳腺癌的一个独立预后指标;还研究出某些特异性血管形成抑制剂,认为血管形成可能对肿瘤的形成机理及治疗的研究起重要的影响。1血管形成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血管形成的实质就是新的毛细血管形成的过程。生理条件下,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分化可见血管形成;但在成熟的组织中,几乎未发现有明显新的毛细血管形成现象[1,2]。这是因为人…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抑素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管内皮抑素是一种广谱的抗血管生成分子靶向物,其通过抑制肿瘤形成过程的病理性血管生成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发挥抗肿瘤作用。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不断进入临床,血管内皮抑素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肿瘤治疗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靶向治疗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20世纪70年代初,Folkman等[1]首先提出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观点,由此开创了肿瘤血管形成和血管靶向治疗的研究.目前发现的抑制血管生长的因子主要有干扰素、白介素12、白介素18、血小板因子4、肿瘤坏死因子、血小板反应素、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及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等[2].其中O'Reilly等[3]发现的内皮抑制素最为理想,它不仅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使肿瘤细胞凋亡,而且不产生耐药,毒副作用轻,较有希望成为新一代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9.
新血管生成是肿瘤迅速增殖和转移的重要条件之一[1] 。新生的血管网不仅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供养料和氧气 ,运走代谢产的废物 ,而且还以旁分泌的形成刺激肿瘤的生长[2 ] ,并促进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向其它组织、器官浸润、转移[3] 。当肿瘤生长到 0 2~ 0 .3mm时 ,如没有血管供应营养 ,肿瘤细胞将停止生长并死亡[1] 。肿瘤也不能经血道发生转移 ,因此肿瘤细胞就失去致瘤性和致死性。以血管为靶治疗肿瘤即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休眠疗法”(dormancytherapy)是继手术、化疗及放疗后 ,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又一种崭新的肿瘤治…  相似文献   

10.
血管能抑素是继血管生成抑制素、内皮抑素之后新发现的一种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抑制因子。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血管能抑素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生长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了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近年来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血管生成活性而倍受关注,成为抗肿瘤治疗研究的新热点之一。本文就其作用机制尤其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成、入侵和转移的关键环节 ,原发肿瘤和转移性肿瘤持续生长的首要条件是诱导新血管的形成[1,2 ] 。因而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及转移途径 ,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是一条很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新途径[2 ] 。目前已获得多种血管形成抑制因子 ,如AGM 14 70 ,干扰素等 ,有些已经应用于临床 ,但大部分由于毒性大而应用受限[3 ] 。软骨源性血管形成抑制因子由于活性高而无毒副作用 ,倍受瞩目。Dupont[4] 发现 ,软骨对肿瘤组织的侵噬具有抵抗性。与软骨有关的肿瘤—软骨肉瘤 ,是血管化最轻的实体瘤。…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些原发性肿瘤能抑制远处转移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的生长 ,或伴随转移性肿瘤的快速生长 ,某些原发性肿瘤能够自发消退的现象 ,学者们先后提出了伴随免疫、营养剔除、抗有丝分裂因子生成和肿瘤生长依赖肿瘤血管生成等学说。免疫组化研究也证实 ,肿瘤的生长与肿瘤组织内血管生长呈现比例关系。数十年中 ,已发现了TNP 4 70、CM 10 1、血小板因子 4和内皮抑素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因子 ,干扰素也具有抑制作用 ,它们共同构成了血管增殖抑制因子家族[1] 。1994年O′Reilly等自荷瘤鼠血清和尿液中分离出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 38× …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生成是机体正常生理过程所必需的,见于女性的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并受到严格控制[1];在病理情况下,见于机体创伤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视网膜病、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研究证实,新生肿瘤血管是肿瘤获取代谢营养的形态学基础,也是肿瘤细胞迁移游走形成转移的必经之路[2]。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lungcancer,NSCLC)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血管形成对其生长转移有重要作用。我们就NSCLC肿瘤血管形成、检测方法以及肿瘤血管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做一综述。一、肿瘤血管形成机制实体肿瘤NSCLC由两部分组成,即实体(…  相似文献   

14.
引言近年来,阻止肿瘤血管生成,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成为肿瘤治疗的一项新策略[1,2],其中采用转染血管生成抑制剂拮抗血管的生成,以内皮抑素最为理想[3]。本文通过构建人内皮抑素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研究内皮抑素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抗血管基因治疗做好准备。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humanendostatin,hE)的质粒pBlast hEndostatin购于美国InvitroGen公司;腺病毒载体pCA13、pBGHE3及293细胞株购于MicrobixBiosystems公司;人乳腺癌细胞株MBD231和MCF7、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购于美国ATCC细胞库;LipofectAMINE2000转染试剂盒购自GibcoBRL公司;各种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购自NEB公司;QIAprepspin miniprepkit、QIAampDNABloodMiniKit购自QIAGEN公司;M PERMammalianProteinEx tractionReagent购自PIERCE公司;Western显色液LumiGLOchemiluminescentreag...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抑制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Folkman[1]教授在实验中发现一有趣现象:将黑色素瘤细胞注射进被抽干血液的甲状腺,结果黑色素瘤一直只有笔尖大,但一旦肿瘤与血管相通,肿瘤体积在2周内快速增大至100余倍.根据这一现象,Folkman首先提出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新观点,由此开创了肿瘤血管形成和抗血管治疗的研究[2].在随后人们对转移肿瘤进行研究时也发现,当直径很小的微转移灶内瘤组织处于无血管生成的血管前期时,微小转移灶内瘤细胞增殖与凋亡速度处于平衡,微小转移灶可长期处于休眠期,而一旦肿瘤血管系统在转移灶内形成,则瘤细胞增殖与凋亡平衡被打破,肿瘤体积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大.现已证实,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存在持续而失控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实体肿瘤的生长是血管依赖性的 ,血管形成有利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实体肿瘤形成后首先进入无血管的血管前期 ,此时肿瘤细胞主要靠弥散供给营养。这样的肿瘤结节直径一般小于 2~ 3毫米 ,细胞数在 10 7以内 ,很少发生转移。若超过这样的体积还缺乏新生的血管长入 ,肿瘤细胞将发生退化。一旦新生毛细血管长进肿瘤组织 ,肿瘤即加速生长 ,且易发生浸润和转移[1] 。现已证明肿瘤血管的发生是通过宿主原有血管的出芽实现的。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种多步骤的序贯过程。首先是宿主原有血管的基底膜被降解 ,然后在肿瘤细胞所产生的血管形成因子…  相似文献   

17.
内皮抑素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抗血管生成疗法是通过肿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内皮抑素是当前该疗法中最具潜力的药物蛋白,本文综合介绍了该蛋白的结构和理化特征、生物学功能、体内分布和激活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张绪慧  陈达理 《河南肿瘤学杂志》2004,17(3):227-228,F003
1971年Folkman提出肿瘤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假说。从血管生成的角度,将恶性肿瘤的发展分为血管生长前期和血管生长期两个阶段。当实体瘤生长至1mm^3以上时即需要瘤内血管生成,否则肿瘤静止于休眠状态,不发生转移,而一旦进入血管生长期,即迅速生长,其转移潜能也迅即出现。目前证实肿瘤血管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血管抑素在胶质瘤治疗中的意义倍受关注。本研究探讨血管抑素重组表达质粒对裸鼠皮下胶质瘤血管生成、细胞凋亡和肿瘤生长的影响,以寻求治疗胶质瘤的有效方法。方法:取Balb/c裸小鼠22只,建立裸鼠皮下胶质瘤模型,6~9天左右皮下肿瘤平均直径达到4mm,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s治疗组,每组11只,分别注入100μl纯化pcDNA3和As重组质粒,注射2天后各组随机取5只处死取肿瘤作检测。分别做HE染色,As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并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检测,观察肿瘤血管化的情况,并行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剩余每组6只每隔3天测量肿瘤长、短径,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结果:As基因治疗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对照组基因注射后15天肿瘤体积为(1519.88±256.54)mm3,As治疗组肿瘤体积为(1148.03±191.51)mm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A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密度明显减小。两组凋亡指数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凋亡细胞集中在肿瘤坏死区周围,细胞核固缩呈圆形或椭圆形团块,典型者染色质呈新月形或蚕豆状浓染。结论:As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并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对裸鼠皮下胶质瘤的生长具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内皮抑素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强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可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和迁移,在动物试验中能有效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主要介绍近年来有关内皮抑素基因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