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P物质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P物质(substance P,SP)在人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正常皮肤之间的差异,探讨增生性瘢痕组织SP表达增高的原因。方法以酶消化法体外培养成人增生性瘢痕以及正常皮肤的成纤维细胞,将SP(终浓度为10^-7mol/L)加入培养液中刺激成纤维细胞,分别于刺激前和刺激后1、3、6、12、24h采用RT—PCR检测细胞内SP基因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培养液中SP浓度。正常皮肤对照组及瘢痕对照组除不应用SP外,余处理均相同。结果未受SP刺激时,人增生性瘢痕及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均能分泌一定浓度的SP,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刺激后,正常皮肤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均在1~3h内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而增生性瘢痕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SP基因和蛋白表达在3~6h内达到高峰,随后缓慢下降,24h后仍高于其正常水平。两种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源性SP可诱使成纤维细胞内SP的分泌增加,而增生性瘢痕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SP的分泌情况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对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FB)增殖的影响, 并找出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有效药物浓度范围,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曲安奈德处理HFB 24、48、72 h,采用不加药培养基为阴性对照, 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HFB增殖活性并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IC50、IC95.结果:一定浓度的曲安奈德对体外培养的HFB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24 h的IC50为0.42 g/L,IC95为2.05 g/L.结论:曲安奈德对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抑制HFB增殖来实现的.曲安奈德抑制体外培养的HFB增殖的有效浓度范围为0.42~2.05 g/L.此浓度范围可作为临床应用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中P16的表达,探讨其与正常皮肤组织之间的差异关联性。方法实验组为增生性瘢痕,以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SP免疫组化检测两组中P16的表达。结果 P16在增生性瘢痕的阳性表达率为78.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表达部位、性别无明显联系。结论在瘢痕的形成过程中,P16作为细胞周期的负调控因子表达失衡是参与瘢痕转归重要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5-氨基酮戊酸(ALA)为光敏剂的光动力疗法(PDT)在体外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增殖的影响,并探寻合适的光敏剂浓度和激光能量密度.方法 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FB.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激光组(仅予不同能量密度激光照射)、光敏剂组(仅予不同浓度光敏剂同时培养)和ALA-PDT组(光敏剂培养+激光照射).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根据结果选出最佳的ALA浓度和激光能量密度的组合,检测该组合干预后的FB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激光组和光敏剂组对增生性瘢痕FB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ALA-PDT组中,当激光剂量≥10 J/cm2与药物浓度≥0.125 mmol/L时,抑制作用明显,随激光能量和药物浓度的同时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大.而当ALA浓度达到0.5 mmol/L,激光能量密度达到20 J/cm2后,再增大药物浓度和激光能量抑制率无明显升高,在此条件下的ALA-PDT组PCNA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30.33±2.08 vs.78.33±3.79,P<0.05).结论 ALA-PDT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和激光能量密度增加而增加.最佳参数:ALA浓度为0.5 mmol/L,He-Ne激光能量密度为20 J/cm2.  相似文献   

5.
P物质对增生性瘢痕中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定量分析P物质(substance P, SP)作用时间对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 HS)中肥大细胞(mast cell, MC)组织胺释放的影响,探讨HS中二者的相互作用及作用的时间条件.方法人HS活体组织块切下后立即处理,修剪成0.5~1 mm3大小,测定在相同浓度的SP、不同的SP作用时间下,MC的脱颗粒情况.荧光法测定作用后上清液中组胺含量,计算组胺释放率.结果在HS中,SP以时间依赖方式刺激MC组胺的释放,且HS中SP对MC作用强于正常皮肤.结论 HS中的SP与MC的关系非常密切, 存在作用时间依赖性,有利于研究SP作用与HS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rhIFN-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细胞因子对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机理.方法 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以研究细胞因子rhIFN-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及病理改变.结果 加入rhIFN-α后细胞表现为生长趋势及增殖活性被明显抑制,部分细胞见空泡样及残体样结构,线粒体肿胀,嵴溶解,并出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细胞因子rhIFN-α对成纤维细胞的生长趋势及增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提示rhIFN-α是成纤维细胞负性调节因子,在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红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通过MTT比色试验和生长曲线测定法检测红花对体外培养的HSFB增殖活性的影响;^3H-脯氨酸掺入法测定红花对细胞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HSFB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红花可明显抑制HSFB的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以8μg/ml浓度组第3天作用最为显著;HSFB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呈抑制改变。结论红花具有抑制HS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为应用该药治疗瘢痕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华  李德水  刘洪琪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3,12(5):342-343,356,F004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特性的差异。方法:应用消化法建立成纤维细胞系,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应用细胞计数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生长速度。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比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胞体大,形态不规则。前者细胞倍增时间约为6d,后者细胞倍增时间为3d。细胞融合后前者细胞数为后者的56%。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是两种不同基因表现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与肥大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探讨增生性瘢痕中二者的相互作用情况.方法对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及肥大细胞分别行免疫组化及甲苯胺蓝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在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分支多且交错连接,正常皮肤中多为单根走形;瘢痕中肥大细胞数(7.22)显著多于正常皮肤(4.64),有统计学意义;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与肥大细胞密切关联,呈"串珠"样形态.结论增生性瘢痕中神经肽P物质神经纤维与肥大细胞的密切关联,可能与瘢痕的增生和瘙痒相关.  相似文献   

11.
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易复制、又能反映增生性瘢痕变化规律的动物模型.方法通过损伤日本大耳白兔耳内侧皮肤,与损伤后7天去痂;建立起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进行9个月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兔耳损伤创面在经过早期的炎症反应和肉芽组织增生后,逐渐上皮化;在术后30天时,形成了色红质硬,突出皮面的瘢痕;并在术后6个月内持续增生,9个月时仍维持其硬度厚度和颜色.90天的瘢痕组织学显示:组织水肿,淋巴细胞浸润,微血管增生,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排列紊乱,局部有涡状及结状排列;网状纤维增多;弹力纤维缺失.术后6个月和9个月时,胶原束渐粗大,成纤维细胞数减少,炎症反应消失.结论采用本实验的模型复制方法,可以得到稳定,复制成功率高且能基本反应增生性瘢痕增生期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Possible role of substance P (SP) during wound healing has been the primary research focus in recent years, but its effect on the healing process after bile duct injury is little understood.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P on growth of fibroblast-like cells derived from rabbit bile duct. Methods Fibroblast-like cells derived from rabbit bile duct were identified and divided randomly into the control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SP-treated cells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t 10-9-10-5 mol/L, and control group were incubated respectively for 48 h. After incubating, effects of SP on cell proliferation were assessed by cell counts and MTT test. Apoptosis rate of cells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Results Cultured rabbit bile duct cells were fibroblast-like in morphology, and these cells stained positively for vimentin and negatively for desmin. After SP was added to nonconfluent cells for 48 h, cells number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experimental groups than that of controls (P < 0.05). The maximum stimula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was achieved at SP of 10-5 mol/L. Bile duct fibroblast-like cells in the SP group showed a higher proliferating activity and lower apoptosis rat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r in the SP Spantide group (P < 0.05). Spantide partly inhibited the effects of SP on fibroblast-like cells. Examination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revealed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prominent Golgi complexes after SP treatment. Conclusions SP has a growth regulatory property on cultivated bile duct fibroblast-like cells in vitro, suggesting that SP may involve in wound healing after bile duct injury by promoting wound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inhibiting apoptosis and participate in pathological scar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Wu H  Hung L  Leung P  Wan K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9):590-592
目的:应用人皮肤瘢痕 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培养物测试抗氧化剂对吡啶连接链形成的抑制作用,从而筛选出有效而且不损害细胞的抗氧化剂,以应用于增生瘢痕的临床治疗。方法:用烧伤病人皮肤瘢痕组织培养成纤维细胞,在第8代传代培养物中加入自由基生成系统及不同的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谷胱甘肽、去铁铵,而对照组不加任何作用物。在37℃作用4h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 的形态变化并测定细胞其上清液的吡啶连接链含量。结果:从各实验组成纤维细胞中测出的吡啶连接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尤其以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去铁按为显著(P<0.05),而其中只有在加入过氧化氢酶的细胞培养物能保持正常的细胞形态,其余的抗氧化剂则出现明显的细胞损害,表现在细胞破坏、细胞溶解。结论:过氧化氢酶等5种抗氧化剂都能有效地抑制吡啶连接链的形成,在临床应用上首选过氧化氢酶,因其既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其从而抑制吡啶连接链的形成,而且不损害细胞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杨力  鲁开化  王强  艾玉峰  李荟元  王胜春 《医学争鸣》2002,23(14):1309-1311
目的 了解兔源性透明质酸刺激因子 (HASF)对体外单层及三维培养条件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FB)透明质酸 (HA)合成的影响 .方法 从胎兔羊水及血清中提纯HASF分别作用于单层及三维培养的 FB细胞 ,用放免法测定上清液中 HA浓度 .结果 在单层培养条件下 ,随着 HASF剂量由 0 .1m g· L- 1增至 0 .1g· L- 1 ,HA浓度也由 (495±37) mg· L- 1 增至 (914± 75 ) mg· L- 1 ,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 (P<0 .0 1) .继续增加 HASF剂量 ,HA浓度并不成比例增加 ,呈显出饱和性 .随 HASF作用时间由 3d延长至 7d,HA浓度也呈时间依赖性的增加 (P<0 .0 1) .在三维培养条件下 ,随 HASF剂量的增加 ,HA浓度也由 (90± 2 5 ) mg· L- 1增至 (2 93± 6 3) mg· L- 1 ,也呈剂量依赖性 (P<0 .0 1) ,且明显低于单层培养条件下 HA的浓度 (P<0 .0 1) .结论  HASF对单层及三维培养的 FB有明显的促 HA合成作用 ,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姜黄素体外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方法:以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为靶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培养液培养,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情况,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检测,流式细胞仪技术结合PI及Annexin V双标记染色检测姜黄素的促凋亡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Ⅲ型前胶原及Bcl-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姜黄素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处理组凋亡细胞增多,凋亡细胞表现出典型的超微结构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凋亡率也在逐渐升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显示,姜黄素处理后Ⅰ、Ⅲ型前胶原及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均下调.结论:姜黄素具有一定的体外抗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 P, SP)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其在SP促离体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SP对原代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SP对成纤维细胞bFG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结果 10-9~10-5mol/L的SP在体外对原代培养的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均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r=0.594,P<0.01),bFGF抗体只能部分抑制这一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与10-7mol/L SP组比较, P<0.05).10-7mol/L SP可诱导成纤维细胞bFGF mRNA的表达,在作用后3,6 h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2 h后可检测到bFGF蛋白明显表达增强(P<0.01),24 h达高峰,48 h后逐渐有所回落.SP在10-9~10-5mol/L范围内可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bFGF mRNA表达,在10-8~10-5mol/L范围可诱导bFGF蛋白的表达,均在10-7 mol/L剂量点达到峰值(P<0.01).结论 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这种作用与其诱导内源性 bF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 rhEndostatin)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HSFs)增殖的影响,探讨rhEndostatin抑制 HSFs 增殖的相关机制。方法制备兔耳增生性瘢痕( HS)模型,分离、培养并鉴定兔耳HSFs;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rhEndostatin对HSFs增殖和周期的影响。结果分离培养的兔耳细胞经波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呈阳性。 rhEndostatin对 HSFs增殖的抑制效应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测得IC50值为100 mg/L。与正常对照组细胞相比,HSFs G1期细胞比例减少(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1);与模型组细胞相比, rhEndostatin组细胞G1期比例增加( P<0.01),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0.01)。结论rhEndostatin可抑制兔耳 HSFs 增殖,该作用可能与其引起HSFs细胞周期G1期阻滞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