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绍华 《癌症进展》2015,(5):561-56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2例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细胞分类计数计算NLR ,将53例NLR<3的患者列为低NLR组;19例NLR≥3的患者列为高NLR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高NLR组中浸润深度为T3、T4期患者的比例占89.47%,淋巴结转移中N1、N2、N3的比例占63.16%,远处转移中M1的比例为15.79%;低NLR组中浸润深度为T3、T4期患者的比例占77.36%,淋巴结转移中N1、N2、N3的比例占50.94%,远处转移中M1的比例为7.55%。由此,高NLR组中出现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例数明显高于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和高NLR组的5年生存率(58.49% vs 42.11%)及无病生存率(73.58% vs 57.89%)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NLR可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评估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原地区及平原地区胃癌患者各250例,入组对象均经电子胃镜下病理活检确诊,均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HP感染情况,分析高原地区胃癌患者HP感染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高原地区胃癌患者HP(+)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P﹤0.01),高原地区及平原地区男性患者HP(+)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1);高原地区及平原地区年龄﹥40岁患者的HP(+)率均高于年龄≤40岁患者(P﹤0.05);高原地区HP(+)胃癌患者肿瘤部位、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与HP(-)胃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区胃癌男性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HP感染可能与胃癌的发生、进展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高原地区人群HP防治,以降低高原地区胃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3K、AKT2在胃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89例胃癌组织、54例癌旁组织、32例正常胃黏膜中PI3K、AKT2的表达。结果胃癌、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PI3K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6.7%、25.9%和25.0%。AKT2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5.7%、27.8%和37.5%。胃癌组织PI3K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AKT2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Lauren分型有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I3K、AKT2阳性组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KT2的异常表达可以作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PI3K/AKT2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AKT2的表达可以作为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g-p、GST-π、Topo-Ⅱ及CerbB-2和细胞增殖指数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上述指标表达情况。结果:Pg-p、GST-π与胃癌的Lauren的分型、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Topo-Ⅱ与肿瘤的Lauren分型关系密切(P〈0.05),与肿瘤的分化、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erbB-2、ki-67的表达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P〈0.05),而与胃癌的Lauren的分型、病理分级和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多药耐药基因相关蛋白Pg-p、Topo-Ⅱ和GST-π以及检测CerbB-2、ki-67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杜洁  柯洋  郜辉  易善永 《癌症进展》2021,19(21):2210-2213
目的 探讨Yes相关蛋白1(YA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04例胃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取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YAP1的表达情况,分析YAP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YAP1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YAP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8.2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3.46%(P﹤0.01).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YAP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为T3~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和未分化、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均是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YAP1蛋白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YAP1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随访6个月,104例胃癌患者病死9例,病死率为8.65%,其中YAP1阳性表达患者的病死率为9.86%,与YAP1阴性表达患者的6.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YAP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且其表达与胃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胃癌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顾曦  王程  许锁保  时常乐  刘健红 《癌症进展》2021,19(12):1238-1241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823(piRNA-82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6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距肿瘤组织﹥5 cm)标本,检测piRNA-823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远处转移的影响.结果 76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iRNA-823表达水平为(2.34±0.68),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5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胃癌组织中piRNA-823检测值﹤癌旁正常组织的患者(50例)为低表达组,另外26例为高表达组.piRNA-823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短于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RNA-823高表达与低表达胃癌患者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胃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因素(P﹤0.01),而piRNA-823表达情况非胃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因素(OR=1.01,95%CI:0.89~3.98).结论 piRNA-823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肿瘤的抑制作用有关,可当作胃癌的诊断指标之一以及靶向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12月的120例胃癌患者并检测其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并以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凝血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凝血指标和胃癌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Fib、DD、PL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APTT、TT、PT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中,T2~T4期与T1期比较,N1~N3期与N0比较,Ⅳ期与Ⅰ~Ⅲ期比较,Fib、DD、PL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变差,同时其凝血功能与胃癌的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MMP-9 在胃癌及其淋巴结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MMP-9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分析189 例胃癌、54例癌旁组织、41例淋巴结转移灶及32例正常对照组织中c-Jun 和MMP-9 蛋白表达。结果:胃癌中MMP-9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8.3% 。MMP-9 的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Lauren 分型有关(P<0.05)。 41例淋巴结转移灶和相对应的41例胃癌组织各因子表达比较发现,MMP-9 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与MVD进行比较发现,MMP-9 阳性患者的MVD值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MP-9 阳性组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MP-9 的异常表达不能作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MMP-9 在胃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MMP-9 阳性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行为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MMP-9 在促进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MMP-9 蛋白阳性表达对胃癌患者来说是一个不利的预后因素,但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初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胃癌初治患者186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NLR值、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及生存情况,并对不同NLR值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得,NLR值与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可得,NLR值、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均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与胃癌初治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且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残胃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的20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肿瘤是否有脉管癌栓,分为脉管癌栓组(118例)及无脉管癌栓组(9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预后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分型、神经浸润及Borrmann分型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浸润、脉管癌栓、肿瘤大小、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是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转移数目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5.6%,其中脉管癌栓组与无脉管癌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8%和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和TNM Ⅲ期的脉管癌栓组和无脉管癌栓组残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0.2% vs. 59.6%、44.1% vs. 82.2%和19.9% vs. 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脉管癌栓是判断残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有脉管癌栓的残胃癌术后患者,尤其是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或TNM Ⅲ期的更需要积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脂蛋白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对胃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22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患者为胃癌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或胃息肉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脂蛋白(HDL-C、LDL-C、ApoA1等)水平差异,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脂蛋白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术前脂蛋白水平与生存的关系,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其在胃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组LP(a)明显较高,HDL-C明显较低(P<0.05);胃癌患者的血清HDL-C水平与肿瘤长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而LDL-C则与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ApoB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术前HDL-C水平≥1.40 mmol/L,ApoB水平≥0.90 g/L时,患者的生存期显著较长(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术前HDL-C和ApoB水平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ApoB和HDL-C水平异常,且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胃癌患者术前HDL-C和ApoB等指标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胃上部癌患者N05.6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胃上部癌患者的合理术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安庆市立医院肿瘤收治的231例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计算出N05.6组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截止至2018年6月。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及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231例胃上部癌患者中,平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8.60(4 297/231)枚,N05.6组淋巴结转移率为8.23%(19/231),患者的不同N分期、TNM分期的N05.6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219,13.171;P<0.05)。2例患者失访,随访率为99.13%(229/231),随访时间4~9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总体5年累积生存率70.30%。N05.6组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2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48.6%;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0个月,5年累积生存率71.9%,两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75,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化程度、N分期、TNM分期、N05.6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χ2=4.583,28.224,9.136,6.17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是胃上部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096,95%CI:0.027~0.341,P<0.05)。  结论   : 胃上部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目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T1、T2期无远处转移的胃上部癌患者可考虑行近端胃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CEA和CA19-9的表达水平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预后价值及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R0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55例,根据CEA和CA19-9的表达水平分为A组(CEA<2.19ng/mL且CA19-9<10.78U/mL)、B组(CEA≥2.19ng/mL或CA19-9≥10.78U/mL)和C组(CEA≥2.19ng/mL且CA19-9≥10.78U/mL),比较三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生存情况,并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进展期胃癌患者间临床N分期、临床TNM分期和病理TNM分期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1年、3年、5年生存率高于B组和C组。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分化程度、病理T分期、病理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总数、清扫淋巴结阳性数、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 CEA和CA19-9联合检测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评估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组数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胃胰科2000年1月至2010年9月间1 009例行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取超过15枚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淋巴结分组采用日本第13版胃癌处理规约的定义。应用Log 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探讨淋巴结转移组数(n group, Ng)与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将淋巴结转移组数分为5组:无淋巴结转移(Ng0)、1组淋巴结转移(Ng1)、2组淋巴结转移(Ng2)、3~5组淋巴结转移(Ng3)、6组及以上淋巴结转移(Ng4), 3年生存率分别为91.6%、84.7%、72.0%、59.6%、43.0%, 5年生存率分别为89.9%、82.4%、66.9%、54.6%、38.3%, 各组间3、5年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Ng越高, 5年生存率越低, Ng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Ng是对于现行UICC N分期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进展期胃癌和34例胃淋巴瘤患者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肿瘤在胃侵犯部位、胃壁胃黏膜及胃腔改变、周围组织及器官的浸润或转移、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进展期胃癌组多部位侵犯1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28例,胃黏膜中断、破坏24例,胃腔狭窄、近侧胃腔扩张14例,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转移18例;胃淋巴瘤组多部位侵犯2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7例,胃黏膜中断、破坏5例,胃腔狭窄、近侧胃腔扩张3例,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转移23例;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展期胃癌组和胃淋巴瘤组在胃壁厚度、肿瘤外侵和器官转移、平均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的侵犯部位、侵犯程度的不同,对于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1 月~200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132 例淋巴结转移阴性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淋巴结转移阴性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早期胃癌在肿瘤直径和浸润深度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者在性别、年龄、家族史、肿瘤数目、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和组织学类型分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本组获随访126 例,6 例失访,随访率为95.5% 。3 年生存率为91.3%(115/126),5 年生存率为84.9%(107/126)。 单因素分析经Kaplan-Merier 分析筛选出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阴性早期胃癌预后关系密切(P=0.001)。 结果表明浸润深度是淋巴结阴性早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黏膜内癌患者的生存率与黏膜下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阴性早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前或术中正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态是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致癌基因E6(HPV16-E6-DNA)的病毒载量对预测宫颈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宫颈癌组织DNA,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DNA病毒载量,根据检测的HPV16-E6-DNA载量将患者分为低载量组(﹤106 copy/ng)与高载量组(≥106 copy/ng)。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对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特征,年龄、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显示,低载量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5.67%、89.32%和74.29%,高载量组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9.09%、62.60%和51.37%,低载量组高于高载量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16-E6-DNA病毒载量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HPV16-E6-DNA病毒载量与宫颈癌患者的远期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术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