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中34例患者采用吉非替尼口服治疗,30例患者采用厄洛替尼治疗.对比2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吉非替尼组疾病控制率稍高于厄洛替尼组,有效率稍低于厄洛替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厄洛替尼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吉非替尼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吉非替尼组Karofsky生活质量评分有效率明显高于厄洛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对NSCLC脑转移患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吉非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es、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收集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随机对照实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纳入的6个研究中共405名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疗效方面,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厄洛替尼皮疹、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吉非替尼(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靶向治疗效果相当,但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均被推荐用于存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本研究旨在分析比较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在晚期NSCLC的疗效和生存获益,以及治疗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保内的66例EGFR突变型的NSCLC患者。观察疗效和记录不良反应,定期随访生存预后,并追踪治疗费用。结果总共66例可评估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5.0个月。其中吉非替尼49例,厄洛替尼17例,PFS分别为17.5个月和13.0个月(P=0.459)。皮疹发生率吉非替尼组为62.3%(31/49),厄洛替尼组为94.1%(16/17)。成本-效益比率(cost-effectiveness ratio,CER)吉非替尼组为3,027元/月,厄洛替尼组为6,800元/月,增量成本-效益比率(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ICEA)厄洛替尼为吉非替尼的2.25倍。结论 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治疗,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有相似的疗效和生存获益,前者不良反应可能较为轻微。广州医保下,吉非替尼成本-效益比率稍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埃克替尼、厄洛替尼、非小细胞肺癌”等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FMRS,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纳入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收集有效观察指标,采用RevMan5.3版本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包括4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率方面,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优于厄洛替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方面,使用埃克替尼组的皮疹发生率显著低于厄洛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厄洛替尼,且皮疹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常规剂量耐药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加量应用吉非替尼或更换厄洛替尼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12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吉非替尼常规治疗超过6月后出现耐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吉非替尼加量组20例,厄洛替尼换药组2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加量组与换药组疗效分别为CR0例,PR2例,SD11例,PD7例和CR0例,PR0例,SD13例,PD7例,PFS分别为9.1月,3.0月(P<0.05);两组不良反应为轻度皮疹与腹泻。预后分析表明加量治疗或换药治疗均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对于吉非替尼常规治疗有效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加量疗法和更换厄洛替尼疗法均能使患者再次获益,加量疗法在提高患者的PFS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二线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一线化疗失败的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吉非替尼(吉非替尼组)250 mg/d治疗,另一组接受厄洛替尼(厄洛替尼组)150 mg/d治疗,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 (DCR)和药物的毒副反应。结果 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的中位PFS、ORR、DCR分别为(6.5±1.2)个月、60%、92%和(7.2±0.9)个月、56%、8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和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均能有效地二线治疗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疗效相当,但吉非替尼治疗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厄洛替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间建瓯市立医院收治的68例NSCL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厄洛替尼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吉非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胞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和评价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01-2012-11-25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81例晚期NSCLC初诊有脑转移患者和111例晚期NSCLC初诊无脑转移患者,192例患者均为肺腺癌合并EGFR基因突变,分为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初诊有脑转移患者颅内病灶,客观有效率为45.68%(37/81),疾病控制率为90.12%(73/81)。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9.5和9.0个月,P=0.344;不同EGFR突变类型(19外显子序列缺失突变、21外显子突变)PFS比较分别为10.4和8.6个月,P=0.408。初诊无脑转移患者PFS分别为14.0和15.0个月,P=0.369;不同EGFR突变类型的PFS分别为14.0和15.0个月,P=0.408。结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一线治疗肺癌EGFR突变脑转移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均口服吉非替尼250 mg/天(吉非替尼组,n=38)或厄洛替尼150 mg/天(厄洛替尼组,n=29),直至发生颅内病变进展、死亡或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疗效分析采用RECIST 1.1版标准,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 全组颅内病变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4.8%和92.5%,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分别为42.1%、92.1%和48.3%、93.1%(P=0.881)。颅外病变的RR和DCR分别为53.7%和95.5%,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分别为52.6%、94.7%和55.2%、96.6%(P=0.932)。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0.8个月和15.3个月,吉非替尼组和厄洛替尼组分别为10.6个月、14.8个月和11.7个月、15.7个月(P=0.720,P=0.569)。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对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作为脑转移患者的治疗选择,两种药物在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等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与埃克替尼在EGFR基因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接受吉非替尼治疗,250 mg,1次/d,空腹口服;B组接受厄洛替尼治疗,150 mg,1次/d,餐前1 h口服;C组接受埃克替尼治疗,125 mg,3次/d,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吉非替尼组、厄洛替尼组和埃克替尼组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26.9%、34.6%和45.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1.5%、73.0%和79.2%。三组之间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9.5个月、10个月和9.5个月;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型患者中,三组的PFS分别为8.5个月、12个月和9个月;21号外显子L858R错义突变型患者中,PFS分别为9.5个月、8.5个月和7个月,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与埃克替尼治疗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疗效相似,但在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型患者中,厄洛替尼略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情况,比较二者对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效果、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一线化疗治疗失败后的105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培美曲塞组,分别接受吉非替尼与培美曲塞二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近期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吉非替尼组和培美曲塞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24.0%和29.1%(P=0.987),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4.0%和70.9%(P=0.776);吉非替尼组和培美曲塞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5.2个月和4.1个月(P=0.026),中位总生存期(OS)分别为7.9个月和6.7个月(P=0.031),吉非替尼组PFS和OS均优于培美曲塞组。吉非替尼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非血液学毒性,培美曲塞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结论吉非替尼及培美曲塞均可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疗效相当,但二者的不良反应各异,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择优选用。  相似文献   

12.
严爽  王礼  吴月兵 《中国肿瘤》2013,22(11):918-921
[目的]评价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对控制脑转移的作用。[方法]83例Ⅳ期(或复发)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同期67例化疗患者作为对照,随访脑转移出现的时间和生存时间。[结果]经中位11.4个月的随访,TKI组脑转移发生率低于化疗组(18.29%vs 35.38%,χ2=5.5,P=0.019)。TKI组中发生脑转移的中位时间为7.6个月(6.9~8.3个月),明显长于单纯化疗组4.9个月(4.4~5.4个月)(χ2=15.6,P=0.001)。TKI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4个月(95%CI:10.3~12.6),长于单纯化疗组的7.5个月(95%CI:6.6~8.5)(χ2=19.3,P〈0.001)。[结论]TKI降低晚期NSCLC患者脑转移的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吕艳红  张冬  郭慧 《现代肿瘤医学》2022,(12):2177-2180
目的:观察达可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纳的44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资料,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接受达可替尼一线治疗患者22例设为达可替尼组,接受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患者22例设为吉非替尼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消化道不良反应、甲沟炎、痤疮、口腔炎和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无进展生存时间(PFS)评价患者远期疗效。结果:达可替尼组DCR为86.4%,显著优于吉非替尼组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ORR为45.5%优于吉非替尼组31.8%,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达可替尼组发生消化道不良反应患者较多,且Ⅲ、Ⅳ度痤疮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增加,与吉非替尼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患者中位PFS为13.0个月,吉非替尼组患者中位PFS为9.6个月,两组间PF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可替尼组患者中位OS为32.5个月,吉非替尼组患者中位OS为23.5个月,两组间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可替尼可作为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重要选择,相较于吉非替尼,其近期疗效理想,PFS也更有优势,但其消化道和皮肤的毒性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Iressa)与多西紫杉醇(艾素)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98例经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多西紫杉醇组。吉非替尼组50例,口服 Iressa 250mg/次,1 次/天,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多西紫杉醇组 48例,应用艾素 75mg/m2,静脉滴注1h,第1 天,21天为1 个疗程,至少接受2 个疗程。按照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吉非替尼组(1 例服药1 个月后自动出组)有效率为22.4%(11/49),临床获益率为55.1%(27/49),中位生存时间为7.1 个月,1 年生存率为35.9% 。多西紫杉醇组有效率为18.8%(9/48),临床获益率为50.0%(24/48),中位生存时间为6.9 个月,1 年生存率为31.5% ,两组有效率、临床获益率、中位生存时间和1 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吉非替尼组Ⅰ~Ⅳ度和Ⅲ~Ⅳ度皮疹发生率分别为51.0% 和10.2% ,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P=0.000 0和P=0.029 6),其Ⅰ~Ⅳ度腹泻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多西紫杉醇组(P<0.01);而多西紫杉醇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高于吉非替尼组(P=0.000 0),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发生率仅Ⅰ~Ⅳ度高于吉非替尼组(P=0.000 0 和P=0.026 6)。生存质量改善率吉非替尼组高于多西紫杉醇组(P<0.01)。 结论: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与多西紫杉醇相比,疗效相近,不良反应较轻,生存质量改善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潘敏  赵爽  彭雪梅  王梅 《癌症进展》2016,14(6):587-590
目的:探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86例中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给予单纯化疗,观察组98例给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远期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有效率及受益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化疗效果及免疫功能,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Meta分析观察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VIP和万方医学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10月,纳入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和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临床试验研究,合计460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疗效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72,P<0.000 01,95%CI=1.84~4.01),且能有效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厄洛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Johnson BE  Jänne PA 《Cancer research》2005,65(17):7525-7529
A year has passed since mutations of the tyrosine kinase domain of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were discovered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who had dramatic clinical responses to treatment with gefitinib. Additional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provided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biological impact of EGFR mutations in cell culture experiments and in patients with NSCLC.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s of NSCLC cell lines and host cell lines transfected with these mutant and wild-type EGFR show that most cell lines with mutated EGFR are growth-inhibited by 10- to 100-fold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gefitinib and erlotinib compared with wild-type EGFR. NSCLC lines with mutations of the EGFR treated with concentrations of gefitinib and erlotinib that are achievable in the plasma undergo apoptosis rather than growth arrest. Retrospective studies of patients with NSCLC-treated gefitinib have reported a close association between EGFR mutations, increased chance of clinical response and longer survival. This review will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impact of EGFR mutations on gefitinib and erlotinib treatment by in vitro experiments, the outcome of NSCLC patients with these mutations when treated with gefitinib and erlotinib, and the subsets of patients with NSCLC in whom these mutations ari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