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是以肌无力和肌痛为主要症状,以皮肤肌肉炎症及坏死性病理变化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本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现将我院收治的皮肌炎8例、多肌炎5例报告如下: 资料分析本组13例均无遗传史,也无肿瘤及其他结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是骨骼肌受累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合并其他器官系统损害,包括关节、肺、心脏、胃肠道等.除了临床症状、体征、血生化、肌电图及肌肉病理诊断方法外,进行肌炎抗体检测也很有必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病人所存在的多种肌炎抗体对疾病的诊断、临床分型、判断疾病活动度、预后均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8.4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特发性炎症性肌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肌无力,实验室检查血清肌酶水平增高,特别是肌酸激酶明显增高,肌电图出现肌源性损害,组织病理提示有肌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坏死。目前将其分为7类:①多发性肌炎,②皮肌炎,③儿童皮肌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病理诊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神经肌肉活检方法。方法对30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性肌炎的炎性细胞散布于整个肌肉并集中于肌纤维膜和肌内膜,而皮肌炎表现为束周肌纤维萎缩的特征,炎性细胞浸润主要在肌束膜的结缔组织。结论神经肌肉活检术对病理学诊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强  蒲传强 《中国医药》2012,7(4):522-523
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5种类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儿童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以及包涵体肌炎,临床上以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最常见.IIM患者的自身抗体与某些临床表现密切相关,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是IIM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ⅡMs)是一组以渐进性的近端肌无力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机制介导的疾病,主要包括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包涵体肌炎和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免疫抑制剂是一组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及功能、减少机体的免疫反应,是治疗ⅡMs的重要药物.本文介绍免疫抑制剂在ⅡMs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金磊  梁皓  涂艳 《江西医药》2005,40(Z1):728-729
目的提高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并肺损害的认识。方法对14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肺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中14例合并肺损害,占38.9%,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短、发热。全部患者均给予大剂量的强的松联合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长程治疗,症状明显改善8例,好转4例,无效2例。结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易并发肺部感染,皮质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能暂时改善症状,但其预后不佳,病症率高。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7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PM和DM患者的临床表现、肌酶水平、肌电图、肌活检以及转归,并对PM和DM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M首发症状以发热肌痛、近端肌无力多见,DM则皮疹为首发症状。PM患者出现肌酶LDH,AST升高明显高于DM组患者,ILD在DM中发生率高于PM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M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散在肌纤维萎缩;DM以束周萎缩多见。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年龄、肺部感染,肿瘤有关。结论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临床特征及病理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骨密度的变化和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并讨论疾病的病情和激素用量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量36例女性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组)和健康女性(对照组)的股骨颈、三角区、大转子及左前臂桡骨远端的骨密度,并同时记录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的症状变化、临床指标、激素使用情况。对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诸多影响骨密度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组中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组中骨量异常的患者比骨量正常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激素使用时间更长、激素累积用量更大(P〈0.05)。与非闭经妇女相比,闭经妇女出现骨质疏松的比例增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激素的使用时间、激素的累积剂量与股骨颈骨密度值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明显增高,闭经妇女更易出现骨质疏松,激素的使用时间及累积剂量是影响骨密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结缔组织病累及胸部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全身性硬皮病,泛发性血管炎,韦格内氏肉芽肿,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氏综合征及混  相似文献   

11.
徐平  马锦媛  龙娟  何勤 《贵州医药》2012,36(6):550-552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和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以皮肤和肌肉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炎性结缔组织病,同时有皮肤和肌肉的病变称为皮肌炎,仅有肌肉病变而无皮炎时称为多发性肌炎.1916年,Stertz[1]首次报道DM合并胃癌后,有关PM/DM伴发恶性肿瘤的报道逐渐增多.PM和DM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现将1例皮肌炎合并肺癌的患者,连同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以心肺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肌炎/皮肌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主要是以皮肤及横纹肌的损害为主,同时可以损害其他内脏器官。本文报道1例以心肺损害为首发表现的皮肌炎病例,皮肤及肌肉的损害出现较迟且不典型,最终因心肺衰竭而死亡。提示临床上出现心肺联合损害,常见原因不能解释时应警惕皮肌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胶原病包括全身性红斑性狼疮、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风湿热、韦内格氏综合征和这些疾病的亚型。后来又发现这些疾病有特殊的抗体,而将这些疾病命名为自家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45例临床与辅助检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弘钧  蔡昭 《江苏医药》1994,20(11):590-592
报道45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其中多发性肌炎24例,皮肌炎21例。结合文献讨论了本病的临床表现、肌酶谱、尿肌酸和肌酐、肌电图、肌活检与肌肉CT扫描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提出开展肌肉CT扫描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iR-340、Th17/Treg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患者33例、健康对照者30例的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qRT-PCR检测miR-340,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Tre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抗炎止痛方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效果。方法将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1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炎止痛方(羌活、独活、防风、细辛、豨莶草、制川乌、陆英、僵蚕、白芥子、露蜂房、徐长卿根、九节茶),治疗3个月评定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33例(50.0%),好转27例(40.9%),未愈6例(9.1%),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治愈28例(43.8%),好转22例(34.4%),未愈14例(21.9%),总有效率78.1%,两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炎止痛方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是以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为突出表现的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呼吸系统,并可能以其作为首发症状或突出表现,易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收集1995年1月~2001的12月初诊为呼吸系统疾病而收治的PM/DM18例患者,从该病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误诊原因等方面加以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赵文娟  王延刚  陈红  王华 《天津医药》2004,32(11):709-710
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是心肌细胞损伤坏死时释放出来的一种收缩调节蛋白亚单位,对诊断心肌细胞损伤具有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是以侵犯骨骼肌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可同时累及心脏,并成为导致本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笔者对37例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血清cTnT进行测定,以了解其在本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反应而导致骨骼肌受损的一组病症,主要累及肢体近端和肢带肌,可伴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及多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0.
皮肌炎继发干燥综合征及横纹肌溶解症一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对皮肌炎继发干燥综合征及横纹肌溶解症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临床罕见的皮肌炎继发干燥综合征及横纹肌溶解症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48岁女性,以皮疹、关节肿痛、四肢近端肌痛、肌无力为主要临床表现,肌酸激酶极度升高,血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抗核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唾液流率、Schirmer试验异常,肌电图为肌源性损害。确诊为皮肌炎继发干燥综合征及横纹肌溶解症,经血液净化、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肾功能保持在正常范围,临床症状改善,随诊半年血清肌酸激酶、血肌红蛋白、尿肌红蛋白等生化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皮肌炎继发干燥综合征及横纹肌溶解症临床罕见,并且皮肌炎与横纹肌溶解症临床表现及部分实验室检查相似,容易把横纹肌溶解症与皮肌炎或多肌炎相混淆而漏诊;横纹肌溶解症合并多肌炎或皮肌炎时,容易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危重,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