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LE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43倒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sICAM-1,sVCAM-1。结果:SLE中医各证型sICAM-1、sVCAM-1自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依次递减,3个证型组均比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热毒炽盛型与脾肾阳虚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论:sLE的中医辨证分型与sICAM-1、sVCAM-1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血清sICAM-1、sVCAM-1的水平高低亦可作为SLE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LE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自身抗体等免疫学指标的内在联系,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75例SLE患者辨证分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气血两虚4型,比较各证型患者的免疫学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阴虚内热型的抗SSA/SSB抗体分别与热毒炽盛型、脾肾阳虚型及气血两虚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的抗组蛋白抗体(AHA)与热毒炽盛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内热型、热毒炽盛型的抗双链DNA抗体、SLEDAI积分及血清C3水平分别与脾肾阳虚型和气血两虚型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LE患者的自身抗体等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与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40例患者予以狼疮活动积分,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并随机选取20例健康人作对照。选用C3bRR、ICR作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SLE患者C3bRR率与健康人比较显著降低(P<0.01),ICR率则显著升高(P<0.01)。C3bRR、血清C3水平依热毒炽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型递增,而ICR率、ESR水平依上述次序递减。结论: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较健康人低下,其改变可以作为判断狼疮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4 0例患者予以狼疮活动积分 ,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并随机选取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选用C3 bRR、ICR作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结果 :SLE患者C3 bRR率与健康人比较显著降低 (P <0 .0 1) ,ICR率则显著升高 (P <0 .0 1)。C3 bRR、血清C3 水平依热毒炽盛、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型递增 ,而ICR率、ESR水平依上述次序递减。结论 :SLE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较健康人低下 ,其改变可以作为判断狼疮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5例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子分型,按照患者舌苔脉象结合乳腺局部和全身症状进行临床分型并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05例患者中,肝郁气滞型患者最为常见,热毒内蕴型患者最为少见,分子分型以Luminal A型最为常见。Luminal A型患者中,肝郁气滞型患者比例最高;Her-2过表达型患者中,气血两虚型患者比例最高;基底细胞样型患者中,热毒内蕴型患者比例最高。结论:在预后最好的Luminal A型患者中,肝郁气滞型患者比例最高,提示肝郁气滞型患者可能预后较好;预后最差的基底细胞样型患者中,热毒内蕴型患者比例最高,提示热毒内蕴型患者可能预后较差;Her-2过表达型患者中,气血两虚型患者比例最高,提示该型患者可在中西医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靶向治疗,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对91例SLE患者进行活动性评估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五种证型,比较各证型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各证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患者疾病活动性评估均在10分以上,占所有病例的60.44%;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热毒炽盛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阴虚内热与肝肾阴虚、瘀热伤肝、脾肾阳虚之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SLE疾病活动性与中医热毒炽盛和阴虚内热密切相关,其活动程度依次为热毒炽盛>阴虚内热>肝肾阴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瘀热伤肝及脾肾阳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对SLE辨证分型论治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SLE辨证分型论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认为目前证型分类凌乱,分型方案缺乏定性,定量指标,治疗方法偏于弥散,因此制定统一的、客观的并含有微观定性定量指标的辨证分型标准及治疗大法势在必行,将有助于中医诊断治疗学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8.
对 SLE辨证分型论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认为目前证型分类凌乱 ,分型方案缺乏定性、定量指标 ,治疗方法偏于弥散。因此制定统一的、客观的并含有微观定性定量指标的辨证分型标准及治疗大法势在必行 ,将有助于中医诊断治疗学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9.
华银双 《四川中医》2010,(11):52-53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与多因素有关的,累及多脏器、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造成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多样化。目前不少学者试图利用现代医学手段探讨不同证型的微观变化,试图从微观寻找不同证候之间的差别,从而促进中医辨证分型的标准化、统一化。  相似文献   

10.
周秀丽  邢军  常丽丽 《河北中医》2008,30(3):238-239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部分黏附分子表达和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UC组)35例辨证分为大肠湿热证(16例)、肝郁脾虚证(8例)、脾肾阳虚证(6例)、血瘀肠络证(5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个证型患者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44、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的表达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大肠湿热证及血瘀肠络证的CD44、CD62P、CD54表达最高,肝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次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湿热证及血瘀肠络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2个证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郁脾虚证及脾肾阳虚证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CD62P、CD54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测定外周血中CD44、CD62P、CD54表达情况可以协助中医辨证分型,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免疫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通过对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了本病中医辨证分型各证型病情轻重程度与免疫指标的改变相吻合,其中热毒炽盛型与脾肾阳虚型的改变明显高于瘀热痹阻型及气阴两虚型,而四型之间,其ANA、ds-DNA、CH_(50)、C_3亦有较明显的差异(P<0.01),从而为临床辨治本病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组织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颜面部蝶形红斑、甲周红斑、发热、关节疼痛,并可累及肾脏、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从其临床特点看,颇似中医学上所称的"血风疮"、"面发毒"、"面游风"、"痹证"等病证.  相似文献   

13.
王春芳  刘娟云 《新中医》2020,52(21):81-83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用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SLE 患者12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 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分型中药汤剂治疗,疗程均为6 个月,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6(IL-16)、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为83.33%,对照组为63.3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血清IL-16、IL-17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TGF-β 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1.67%,对照组为16.67%,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用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SLE 患者,可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提高疗效,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少芳  梁晖 《中医杂志》2005,46(3):212-215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测定8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中sICAM-1、MDA的含量.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sICAM-1、MDA含量明显升高.中脏腑组两指标较中经络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实证组较中经络虚证组显著增高,中经络各组以痰热腑实组升高最为显著,72小时内以25~48小时组为最高.结论:急性脑出血白细胞黏附、机体氧化应激增强,患者血清sICAM-1、MDA明显升高,二者关系密切,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两指标水平的差异可能是中风出现不同证型的内在因素之一;急性脑出血两指标水平的高峰期在25~48小时;两指标可作为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分型与性激素水平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分型与性激素水平关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350001)颜耀斌陈成东主题词红斑狼疮全身性/诊断辨证分型性激素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女性,特别是生育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累及多脏器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由于本病从无性腺...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代名家经验及1997~2004年间有关文献进行分类总结,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规律,其结论是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肝郁血瘀、风湿热痹是临床常见的七个证型,其中阴虚内热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证型.  相似文献   

17.
5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辨证分型与抗核抗体谱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医辨证分型与抗核抗体谱等免疫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51例辨证分为4型,并进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ENA测定.结果:49例ANA异常,4组证型间ANA滴度按均值大小依次为风湿热痹证>瘀热痹阻症>阴虚内热证>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18例抗ds-DNA抗体异常,按阳性率大小依次为风湿热痹>瘀热痹阻>阴虚内热>脾肾阳虚,抗ENA抗体阳性率检验比较无差异.结论:ANA是SLE的筛选实验,抗ds-DNA抗体可作为临床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解决准确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问题,设计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医分子分型的方法进行前瞻性病例研究,探讨联合分型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7月—2013年6月间收治符合入组标准进行新辅助化疗的女性乳腺癌病例。化疗前行空芯针穿刺检查明确西医分子分型(4型:管腔A型、管腔B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同时由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中医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3型:肝郁痰凝型、冲任失调型和正虚毒炽型),每个病例同时具有一个西医分子分型和中医辨证分型(联合分型)。通过规范统一的4周期蒽环类联合紫衫类(ET)方案新辅助化疗得到化疗疗效的临床评价和病理评价。将联合分型与化疗疗效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有128例女性乳腺癌符合入组要求纳入研究分析。管腔A型合并肝郁痰凝型占全体病例数比例最高(24.22%),管腔B型合并正虚毒炽型比例最低(0.78%)。管腔型(包括A和B)更倾向于中医辨证为肝郁痰凝和冲任失调型,三阴性更倾向于中医辨证为正虚毒炽型,而HER2过表达型则在三种中医辨证类型中分布较为均衡(χ~2=38.35,P=0.00)。通过联合分型与化疗疗效相关性分析比较发现,管腔A型中正虚毒炽分型较其他辨证分型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χ~2=16.54,P=0.002),而HER2过表达型中肝郁痰凝分型较其他辨证分型有更高的病理和完全缓解率(χ~2=10.25,P=0.036)。结论:西医分子分型联合中医辨证分型可能更加精确地预测治疗疗效,可为乳腺癌术前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中分子物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慢性肾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MMS之间存在的关系,对29例慢性肾炎(肺脾气虚8例,脾肾阳虚14例,肝肾阳虚7例)及31例正常人血浆中分子物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慢性肾炎患者MMS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升高呈正相关,且MMS的改变较尿素氮和肌酐改变出现早,由此提示MMS能更灵敏反映肾功能的改变,可以将其作为估计肾功能状态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我们对61例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系统观察,以探索慢性乙型肝炎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兹小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1例中,男性53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31.5岁(中位数法),其中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