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及对照组。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时间距发病时间<6小时为A组,6~12小时为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尿激酶治疗。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溶栓组再通率61.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组再通率72.2%,B组再通率42.9%(P<0.05);病死率溶栓组8.77%,对照组15.8%;溶栓各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延迟溶栓仍可使部分患者阻塞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并对比不同时间窗溶栓的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距发病时间<6小时和6~12小时又分为A组和B组.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溶栓组再通率60.78%,高于对照组(P<0.005);A组再通率73.33%,B组再通率42.86%,A组高于B组(P<0.05).病死率溶栓组为5.88%,对照组为23.81%,对照组较高(P<0.01).溶栓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开始时间密切相关,但延迟溶栓仍可使部分患者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院前溶栓与院内溶栓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及一年内生存率.方法 将88例发病12 h内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为院前溶栓组,B组42例,为院内溶栓组,应用瑞替普酶对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瑞替普酶20 mg间隔30 min2次静脉推注;同时配合依诺肝素皮下注射).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A组(院前溶栓组)比 B组(院内溶栓组)溶栓时间提前了180±120 min,血管再通率提高了12.73%,P<0.05,心源性休克减少了7.55%,P>0.05,一年内生存率提高了12.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院前溶栓比院内溶栓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卢才凌 《医药导报》1999,18(5):322-323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溶栓距发病小于或等于 6小时 2 3例 ,6~ 12小时19例 ,尿激酶用量小于或等于 10 0万 U2 2例 ,10 0~ 2 0 0万 U2 0例 ,用 0 .9%氯化钠溶液 10 m l溶解 ,先取半量 10分钟内静脉推入 ,余下半量在 0 .5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毕。结果 :溶栓距发病小于或等于 6小时组冠状动脉再通率 73 .9% ,6至 12小时组冠状动脉再通率 42 .1% ,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显著 ( P <0 .0 5 )。尿激酶剂量小于或等于 10 0万 U组其冠状动脉再通率为40 .9% ,10 0~ 2 0 0万 U组再通率为 80 .0 % ,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 P <0 .0 1)。结论 :早期足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林善红 《中国药业》2013,22(1):87-8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防治对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溶栓组根据溶栓开始距发病时间少于6 h和6~12 h又分为A组和B组。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以及并发症。结果溶栓组再通率62.00%,高于对照组(P〈0.05);A组再通率75.86%,B组再通率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是安全、有效的。溶栓治疗效果与溶栓开始时间密切相关,其中护理配合在并发症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与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静脉瑞替普酶溶栓,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再通率。结果:治疗组120min的血管再通率为83.3%,对照组为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出血,但发生率相似。结论:瑞替普酶是STEMI患者再灌注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112例AMI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年龄35~55岁,B组年龄56~75岁,各组按发病距溶栓时间≤3、3~6、6~12h,再通率比较。结果尿激酶溶栓再通率≤3h为84.2%~88.2%、3~6h为83.3%~86.9%、6~12h为60.0%~62.5%,6~12h与前两者比较,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不同年龄组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再通率高,溶栓再通率与时间密切相关,距发病6h以内为溶栓最佳时间,溶栓再通率与年龄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4~2009年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117例患者,按溶栓距发病时间6 h为界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中血管再通率达84.7%,高于对照组53.4%的血管再通率。观察组中仅有2例死亡,对照组8例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5,P〈0.01。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尽快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可大幅度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时机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AMI患者根据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分A组(<6h)30例和B组(6~12h)28例.2组均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2组的再通率和死亡情况.结果 A组血管再通率高于B组,病死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溶栓治疗的时间与AMI的再通率、病死率具有相关性,确诊为AMI具有溶栓适应证,无溶栓禁忌证,无介入治疗条件的应尽早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2.2万单位/kg)溶于100ml注射用水,30-60min内静脉滴入。溶栓结束12h皮下注射普通肝素7500U或低分子肝素,共3-5d。同时给阿司匹林300mg嚼服,如无禁忌证均常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160mg/d、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硝酸甘油等治疗。对照组常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75-160mg/d、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硝酸甘油等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0.6mL/12h皮下注射,连用7d。观察患者半小时胸痛缓解和2hST下降情况,冠状动脉再通率和病死率以及溶栓开始时间与再通率关系。结果观察组尿激酶静脉溶栓54例,冠状动脉再通33例,再通率61.11%,87.04%2h胸痛缓解,48.15%2hST下降>50%,病死率9.26%,对照组54例,冠状动脉再通2例,再通率3.70%,51.85%2h胸痛缓解,9.26%2hST下降>50%,病死率14.81%。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尿激酶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在发病后6小时内38例,冠状动脉再通27例,再通率71.05%,发病后6小时后开始溶栓16例,再通例数6例,再通率37.5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高,预后效果良好,病死率低,安全性高,早期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不同时段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STEMI患者,将患者依据给予溶栓距STEMI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小于6h溶栓组与大于6h溶栓组。其中,小于6h溶栓组39例,大于6h溶栓组23例,均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与4周内心力衰竭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出血、死亡率。结果:小于6h溶栓组的溶栓再通率、4周内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与大于6h溶栓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出血、死亡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给予STEMI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再通率,挽救更多的心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rt-P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并与尿激酶比较。方法将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45例、尿激酶组52例。rt-PA组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rt-PA溶栓治疗;尿激酶组在rt-PA组的基础上改rt-PA为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胸痛缓解程度、消失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心电图变化;溶栓开始至发病20h的血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两组对比。结果rt-PA组总再通率为82.2%(37/45),溶栓开始时间<6h再通率为90.3%(28/31),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开始时间6~12h再通率为64.3%(9/14),与尿激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并发症情况比较,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t-P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尿激酶组。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疗效明显优于尿激酶,但仍应强调早期溶栓,以争取更高的再通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将83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A组)和非溶栓组(B组),溶栓时间窗选择在12 h以内。所有AMI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A组:立即给予尿激酶1 500 000 U加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滴,30 min内滴完。溶栓开始后每隔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4 mL,连用5 d。B组:给予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钙及其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冠状动脉血管的再通情况、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轻微出血发生率。结果两组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9.77%vs 27.50%,χ2=14.811 0,P<0.0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轻微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8%vs 12.50%,11.63%vs 10.00%,均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AMI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是一种治疗AMI安全、简便、有效的抢救措施,将对AMI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瑞替普酶(rPA)与小分子肝素(依诺肝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008年11月~2010年10月间在本院急诊室内接受rPA或尿激酶溶栓并辅助普通肝素或依诺肝素抗凝治疗的72例STEMI患者,在血管再通率、心脏功能恢复程度、出血不良反应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C组(rPA+肝素)和D组(rPA+依诺肝素)溶栓再通率均明显高于A组(尿激酶+肝素)、B组(尿激酶+依诺肝素),且平均再通时间也明显缩短(P〈0.05)。心脏彩超提示,治疗3个月后C、D组心脏功能的恢复更为明显。此外,B、D组轻度出血的发生率比A、C组降低(P〈0.05)。结论 rPA辅助依诺肝素适合基层急诊室内进行STEMI的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疗法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 8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常规治疗组。溶栓组 40例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加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常规治疗组 42例 ,除不用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钙外 ,其余治疗均与溶栓组相同。 结果  血管再通率溶栓组为6 5 %(2 6 / 40 ) ,常规治疗组为 14.3%(6 / 42 ) ,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溶栓组未见严重出血等并发症。住院 4周内病死率为 5 %。而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为 2 3.8%(10 / 42 )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 <0 .0 5 )。 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提高冠脉再通率 ,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 ,是可行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院前溶栓与院内溶栓治疗的时间、血管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及1年内生存率。方法应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8mg静脉推注,42mg90min内静脉滴入,同时配合普通肝素静脉应用)。结果经统计学处理,A组(院前溶栓组)比B组(院内溶栓组)溶栓时间提前了(150±120)min,血管再通率提高了14.47%,P<0.05,心源性休克减少了6.63%,P>0.05,1年内生存率提高了13.9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比院内溶栓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了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提高了血管再通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述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和硝酸甘油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和再梗死率。结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6h内的溶栓效果和再通明显高于对照组但6~12h的再通率以及再梗死率与对照组没有差异。结论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急性发病6h内早期迅速治疗,对于溶栓效果和血管再通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应用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8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08例AMI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54例。A组给予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B组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血管再通率为92.59%,B组为75.93%,差异有显著性(P < 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B组为35.19%,差异有显著性(P < 0.05)。A组的胸痛缓解率为94.44%,生存率为90.74%,B组分别为81.48%和77.78%。结论:为AMI患者行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佳,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并发症情况,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于捷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57-158
目的瑞替普酶(rPA)、国产尿激酶(UK)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STEMI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瑞替普酶组24例,尿激酶组35例,统计治疗后血管再通率、死亡率及观察有无出血、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结果静脉溶栓治疗60min、90min、120min再通率rPA组高于UK组。结论rPA早期再通率高于UK。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与尿激酶 (UK)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6 6例AMI病人均采用静脉溶栓 ,随机分为rt-PA组 (观察组 )和UK组 (对照组 ) ,两组都用肝素。结果 A组与K组相经血管再通率为 76 %、6 3%,差异有显著性。发病 3~ 12h溶栓 ,再通率为 6 2 %、42 %,差异非常显著。除心律失常外 ,其它重症症状发生率不显著。结论 rt-PA溶栓疗效优于UK ,从统计学上分析差异有显著性 ,故临床上rt-PA有推广的必要时 ,尤其对发病时间 >3~ 6h者 ,疗效明显优于U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