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子宫下段横切口缝合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恩兰  李华 《北京医学》1991,13(1):50-51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是解决诸多难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产科常用的手术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剖宫产率不断上升,手术中的术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本文将我们两家医院近五年来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单层缝合子宫切口627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剖宫产术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手术,是解决难产、产科并发症、合并症的主要手段。改良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是采用Joel-Cohen切口开腹,倒悬漏斗式腹壁切口,子宫下段高位置切口、不缝合腹膜的一种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娩头容易等优点。我院自1998年5月开展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5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素清 《河北医学》1998,4(10):56-57
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7年12月6年间共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创宫产单层缝合1238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年龄:最小年龄21岁,最大42岁1.1.2产次:初产妇982例,占79.3%,经产妇256例.占20.7%。1.1.3手术指证:头盆不称245例占20.5%,胎儿宫内窘迫201例占16.2%,臀位162例占13.1%.过期妊娠131例占10.6%,早破水112例占9.0%,巨大儿74例占6.0%.重度妊高征72例占5.8%,高龄初产珍贵儿58例占4.7%.滞产51例占4.1%.疤痕子宫48例占3.9%,其它36例占2.9%。1.2方法:首先于子宫下段弧形打开膀胱…  相似文献   

6.
张林  张曦  朱祥胜 《安徽医学》2014,(3):364-365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不同缝合方法,探讨其对子宫复旧及子宫切口愈合的影响,为临床如何避免子宫复旧不良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子宫切口缝合的方法,将随机抽取的100例行剖宫产的孕妇均分成两组,A组采用全层连续锁边缝合法,B组采用双层连续缝合法,比较分析不同缝合方法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愈合等指标。结果B组孕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切口愈合及缝线吸收上要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体温、血常规异常及子宫复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切口全层连续锁边缝合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缝合时间短,组织缝合层次少,缝合后对合平整、瘢痕组织少,血运良好并可恢复原解剖结构,利于子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7.
卢红艳  胡永丽  张宜萍 《黑龙江医学》2019,43(12):1478-1479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连续纵向折叠缝合在子宫下段菲薄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萍乡市上栗县妇幼保健院于2017年4月—2019年1月间收治的64例疤痕子宫患者,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切除部分菲薄组织后再连续缝合的常规手术疗法,观察组给予子宫下段连续纵向折叠缝合的手术疗法。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阴道连续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阴道连续流血时间、阴道流血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χ~2=4.373,P=0.037)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连续纵向折叠缝合可以减少子宫下段菲薄剖宫产术中出血,临床效果较好,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我院运用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并加用了皮内缝合术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 1999- 10~ 2 0 0 0 - 12共行横切口皮内缝合剖宫产16 4例 (观察组 ) ,年龄 2 3~ 36岁 ,平均 2 8岁。其中 ,初产妇15 4例 ,经产妇 10例。孕周为 38~ 42周。新生儿体重为 290 0~ 475 0g,平均 3 5 5 0g。 1998~ 1999年传统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术给 16 0例 (对照组 ) ,年龄 2 3~ 35岁 ,平均 2 7岁。其中 ,初产妇 15 4例 ,经产妇 6例。孕周为 37~ 42周。新生儿体重为 3 40 0~ 45 0 0g,平均 3 5 80g。两组均以头盆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及腹部切口的最佳缝合方法。方法1999年1月1日至2003年7月31日间共实施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653例为观察组,术中子宫切口及腹部切口采用改良缝合方法。1994年1月1日至1998年10月31日间共实施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468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方法。结果①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且术后病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无晚期产后出血病例,对照组12例(2.56%)。③腹部切口观察组均为甲级愈合,且局部组织柔软,无硬结;对照组甲级愈合461例(98.50%),乙级愈合7例(1.50%),局部组织有硬结者26例(5.56%);产后半年至1年B超见子宫切口瘢痕观察组6例(1.29%),对照组33例(10.58%);2年至5年再次剖宫产观察组腹腔内粘连明显降低,子宫瘢痕较小,膀胱位置基本正常;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1年至4年随访,观察组无小便时下腹部牵拉痛,对照组147例(31.41%)伴有小便时下腹部牵拉痛。结论改良缝合子宫切口及腹部切口效果满意,有利于恢复子宫与膀胱间的生理解剖关系,有利于腹部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刘郑洁 《河北医学》2002,8(5):448-449
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采用了撕拉法进腹 ,不缝合腹膜 ,不下推膀胱 ,具有手术时间短 ,损伤小 ,术中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 ,缩短拆线时间等优点。我院自2 0 0 0年开展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取得良好效果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行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共 15 2例。其中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1] 共 80例 ,对照组行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共 72例。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平均年龄2 5 .3岁 ,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平均年龄 2 5 .6岁。两组剖宫产指征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相似文献   

11.
12.
13.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术287例分析孙绿仙我院自1994年4月~1995年4月,共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287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7例,初产妇242例,经产妇45例,年龄为21~38岁,术前宫口未开者29例,宫口开大1~5...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对子宫下段明显拉长,胎头深嵌的产妇,采用下段横切口与下段-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研究不同切口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在2002年~2004年,对符合条件的108名产妇采用剖宫产,78例施行下段横切口,30例施行下段-体部纵切口,对术中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评分、出血量、切口延裂、产后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术中胎儿娩出时间、新生评分、出血量及切口延裂有差异,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住院时间无差异.结论对子宫下段明显拉长,胎头深嵌的产妇,采用下段-体部纵切口剖宫产术,在术中可减少胎儿及产妇风险,对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TACS)治疗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止血方案的不同将予常规止血的设为对照组(33例),将予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的设为研究组(47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及止血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输血率6.38%与子宫切除率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18.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予以TACS治疗简单易行,损伤小,可缩短手术时间,止血效果佳,且可有效降低子宫切除率及输血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抗菌药物应用越来越多,但很多药物容易引起肝损害,临床医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容易引起肝脏损害的抗菌药物主要有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四环素类及大环内酯类等,其次是β-内酰胺类和二性酶素等等。以下将抗菌药物引起肝损伤的情况分别叙述。1合成抗菌药(1)磺胺类:所有磺胺类药物都可以引起急性肝炎型过敏反应,有时还累及其他器官。磺胺类药物还可能引起淤胆性黄疸,肝功能减退,严重者也可致急性肝坏死,此类药物引起肝脏损伤与过敏反应有关,与药物剂量及用药时间无关。柳氮磺胺吡啶引起的淤胆常伴有肝脏的嗜酸细胞浸润和其他过…  相似文献   

18.
张运忠 《华夏医学》2000,13(3):344-345
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的难易程度与子宫下段切口位置有关,决定着胎头娩出的时间,影响新生儿的Apgar评分。笔者在腹膜外剖宫产术中,通过对子宫下段横切口位置的上移,使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明显降低,新生儿的Apgar评分有所提高,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在我院住院,年龄21~35岁,单胎头位、孕周>37周而需做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初产妇97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38例,产程中因头盆不称手术59例。随机分为两组,将上移子宫下段切口的51例做为治疗组,余46例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及手术指征无显著性差异(P>0.05)。1…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4):67-70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子宫切口缝合方式与子宫下段肌层愈合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9月间我院收治的240例首次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根据首次手术子宫切口肌层的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单层连续缝合)和对照组(单层连续缝合+平行褥式包埋)各120例,通过超声方式测量患者再次妊娠临产前的子宫下段瘢痕厚度,再次剖宫产术中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盆腹腔粘连情况,对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再次分娩选择阴道试产者的试产成功率。结果单层缝合组测得瘢痕处肌层厚度低于双层缝合组[(1.33±0.68)mm vs(1.89±0.71)mm],但对比瘢痕愈合情况、盆腔粘连率及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