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建立一种经济高效的大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方法,为胰腺的修复重建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体重230~380g,共进行5次实验,每5只大鼠一组进行消化和分离.采用医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compou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SCI)经胰总管灌注大鼠胰腺,0.5mg/mL V型胶原酶消化后,分别采用浓度为27.0%、23.0%、20.5%和11.0%的Ficoll 400形成不连续密度梯度介质,离心纯化胰岛细胞.双硫腙(dithizon, DTZ)染色行纯化前后胰岛细胞计数和纯度检测;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和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 FDA)储存液双染色鉴定胰岛细胞活性;RPMIl640培养基培养3d后,分别用浓度为2.8mmol/L的低糖和25.0mmol/L的高糖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胰岛细胞功能.结果 5次实验胰岛细胞消化时间为(13.8±1.6)min.DTZ染色鉴定纯化前胰岛细胞数为(5626±422)个,纯化后为(2914±485)个,纯化后的胰岛细胞数较纯化前明显减少(P<0.01),回收率51.6%±6.0%,每个胰腺收获胰岛细胞数为(583±97)个/只.5次分离获得的胰岛细胞纯度为90.2%±3.4%,活性为81.6%±7.0%.培养3d后,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显示:低糖环境下胰岛素水平为(39.7±7.5)EU/L,高糖环境为(116.1±17.4)E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激指数为3.0±0.4.结论 采用CSCI作为大鼠胰岛细胞分离纯化的主要液体试剂,并采用低浓度V型胶原酶消化,不仅可降低实验成本,同时可获得高质量的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芬太尼对体外培养大鼠胰岛动态条件下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 根据芬太尼浓度将SD大鼠胰岛随机均分为四组:Ⅰ组((0.3 ng/ml)、Ⅱ组((3.0 ng/ml)、Ⅲ组(30 ng/ml)和Ⅳ组(0 ng/ml).每组胰岛分别按以下3种方式与药物共同培养24 h:单独与芬太尼,芬太尼+0.1 μg/ml纳洛酮和芬太尼+1 μg/ml纳洛酮.每组设6个培养孔,每孔加入胰岛30IEQ,重复3次.检测胰岛细胞活力.动态培养条件下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按以下方法进行:先加入2.8mmol/L葡萄糖(低糖)培养液培养,分别于10 min(第一分泌时相)和60 min(第二分泌时相)吸取上清液,然后加入16.7mmol/L(高糖)的培养液继续培养,分别于10 min和60 min吸取上清液,测定胰岛素含量.结果 四组胰岛细胞活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和第二分泌时相单独芬太尼培养下,Ⅱ组和Ⅲ组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量明显低于Ⅳ组(P<0.01),且Ⅲ组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量最低(P<0.05).第一和第二分泌时相芬太尼+0.1 μg/ml纳洛酮培养下,Ⅱ组和Ⅲ组低糖和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量仍明显低于Ⅳ组(P<0.01),且Ⅲ组高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量仍最低(P<0.05).第一和第二分泌时相芬太尼+1 μg/ml纳洛酮培养下,各组胰岛素释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浓度芬太尼抑制体外培养大鼠胰岛素的分泌,并且对鼠胰岛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霉酚酸、雷帕霉素及FTY720在体外对成人胰岛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霉酚酸、雷帕霉素及FTY720对体外培养的成人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纯化后获得的成人胰岛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霉酚酸、雷帕霉素和FTY720混合培养24h,然后测定经各药物作用后的胰岛细胞在低糖(2.8mmol/L)和高糖(16.7mmol/L)刺激下胰岛素的释放量,并计算刺激指数。结果对照组(未添加药物)的胰岛细胞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胰岛素的释放量分别为(7.37±1.74)ng/ml和(15.15±5.39)ng/ml,刺激指数为2.06±0.46。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霉酚酸的胰岛细胞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胰岛素的释放量均明显下降(P<0.01),刺激指数亦明显下降(P<0.05);添加雷帕霉素组,低糖和高糖刺激时胰岛素的释放量均有下降(P<0.05),但刺激指数仅在雷帕霉素浓度为1.0ng/ml时明显下降(P<0.05);添加FTY720组,低糖刺激时胰岛素的释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糖刺激时,胰岛素释放量仅在FTY720高浓度组有明显下降(P<0.05),刺激指数也有明显下降。结论相对来说,在体外雷帕霉素和FTY720对成人胰岛细胞的毒性作用较小;胰岛移植后,选择免疫抑制方案应遵循低剂量原则。  相似文献   

4.
海藻酸-壳聚糖-聚乙烯乙二醇微囊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比较海藻酸-壳聚糖-聚乙烯乙二醇微囊(ACP微囊)和海藻酸-聚赖氨酸-海藻酸微囊(APA微囊)的生物相容性。方法(1)两种微囊(50、100和200个)与健康人血清共浴,检测微囊对补体的激活程度。(2)1000个APA和ACP微囊分别植入Wistar大鼠的腹腔,4d和3周时统计取出的微囊数和微囊的纤维化率。(3)Wistar大鼠胰岛用ACP微囊和APA微囊包裹,分别贯续置于含3.3mmol/L和16.7mmol/L葡萄糖的Hank's溶液中培养,测定培养液中胰岛素的浓度。结果(1)ACP微囊组残余补体活性高于APA微囊组。(2)4d时,ACP和APA微囊的取出数分别是845.0±40.4和807.6±45.7(P>0.05),囊周纤维化率分别是16.40%和65.68%(P<0.05);3周时两种微囊的取出数分别为715.0±133.0和367.5±105.6(P<0.05),囊周纤维化率为27.8%和83.9%(P<0.05)。(3)在含3.3mmol/L葡萄糖的Hank's液中,未微囊胰岛组、APA和ACP微囊化胰岛组的胰岛素浓度分别是(123.48±4.70)mIU/L、(110.11±12.18)mIU/L和(110.90±11.95)mIU/L,当葡萄糖浓度为16.7mmol/L时,胰岛素浓度分别是(754.75±13.81)mIU/L、(689.30±27.71)mIU/L和(684.28±70.10)mIU/L。结论海藻酸-壳聚糖-聚乙烯乙二醇微囊的生物相容性要优于海藻酸-聚赖氨酸-海藻酸微囊,前者更适合应用于微囊化胰岛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胰岛的纯度和活性对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有很大影响。探讨一种大鼠胰岛分离纯化的新方法,以获得高纯度、高产量、活性好的胰岛。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0只,体重250~300g,逆行胆总管灌注Ⅴ型胶原酶溶液,38℃水浴消化约15min后,采用两种方法纯化胰岛细胞:A组采用Ficoll400不连续密度梯度液,B组采用Ficoll-PaqueTMPLUS溶液。行双硫腙(dithizone,DTZ)染色鉴定胰岛并计算胰岛当量(islet equivalent quantity,IEQ)、胰岛纯度,锥虫蓝染色检测胰岛活性。取B组胰岛用海藻酸钠-聚左赖氨酸-海藻酸钠(alginate/poly-L-lysine/alginate,APA)包裹制备胰岛微囊,体外静止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微囊化和未微囊化胰岛的生物学活性。结果DTZ染色示胰岛呈猩红色,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胰岛边缘清晰,大部分直径为50~300μm。A、B组IEQ值分别为338.04±76.61和834.80±5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胰岛纯度分别为88.31%±2.67%和95.63%±1.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胰岛活率分别为67.40%±5.15%和86.05%±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APA微囊囊形呈完整圆形,大小均匀,微囊直径为1.5~2.0mm,每个微囊中包裹1~3个胰岛。葡萄糖刺激释放胰岛素实验显示,未微囊化胰岛和微囊化胰岛在低糖下的胰岛素分泌浓度分别为(5.53±1.64)ng/mL和(4.76±0.26)ng/mL,高糖下分别为(11.95±2.07)ng/mL和(14.34±3.18)ng/mL,高糖刺激下胰岛素释放量为低糖刺激的2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刺激指数分别为2.16±0.30和3.01±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coll-PaqueTMPLUS溶液作为纯化液分离纯化胰岛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胰岛产量高、纯度高等优点,获得的胰岛经微囊化或未微囊化体外培养均有良好活性。  相似文献   

6.
子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利用子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保护移植胰岛,提高糖尿病移植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纯化孕16 d SD大鼠子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行Nestin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分离纯化SD大鼠胰岛,分联合移植组(10只)、单独移植组(10只)及正常对照组(10只),分别将2×105个子鼠:胰腺干细胞与800个胰岛和单纯800个胰岛移植至糖尿病大鼠模型左肾包膜下,定期监测各组大鼠血糖情况及留取血浆ELISA测胰岛素含量,观察胰岛存活时间.结果 子鼠:胰腺干细胞培养传代3代后细胞涂片免疫组织化学示存在Nestin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nestin阳性细胞含量占74.1%.联合移植组大鼠均于术后第3天起血糖开始下降,血浆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术后5 d内血糖可降至正常[(5.4±0.6)mmol/L],血浆胰岛素达到正常水平[(509.8±16.6)ng/L],胰岛存活时间(18.2±2.4)d;单独移植组大鼠血糖可于术后1周内降至正常[(6.1±0.9)mmol/L],胰岛存活时间(14.4±2.1)d;两组胰岛存活时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鼠胰腺干细胞与胰岛联合移植可保护胰岛功能,延长胰岛体内存活时间,提高移植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提高胰岛产量和功能活性的小鼠胰岛分离、纯化的方法。方法通过胆总管逆行灌注胶原酶溶液消化小鼠胰腺,经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后,人工挑取、纯化胰岛。过夜培养后,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GSIS),检测胰岛功能。电子显微镜(电镜)观察胰岛β细胞亚细胞结构变化。结果利用该改良方法平均每只小鼠可收集(200±20)个胰岛,胰岛直径大小为(175±22)μm。GSIS结果发现胰岛素水平在低糖(2.8 mmol/L)和高糖(16.7 mmol/L)刺激下分别为(0.33±0.07)、(1.36±0.47)ng/(islet·60 min),高糖刺激的胰岛素水平是低糖刺激的4.1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证实胰岛β细胞胞膜、线粒体膜完整,胞内可见大小不一的胰岛素分泌泡。结论胆总管逆行灌注胶原酶消化小鼠胰腺,体外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人工挑取的方法是一种简便、快捷、稳定的小鼠胰岛分离方法,小鼠胰岛产量较高、形态完整,且GSIS反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塞尔托利(Sertoli)细胞对体外培养的成人胰岛细胞形态、存活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胰腺、睾丸取自志愿捐赠的成年男性尸体多器官供者,共12例。分离纯化后的成人胰岛细胞分为单独培养组和共同培养组,单独培养组取成人胰岛细胞单独培养,共同培养组为成人胰岛细胞+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均在RPMI1640培养液培养14d,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胰岛细胞形态,比较两组的胰岛细胞存活率、胰岛素分泌量和胰岛素刺激指数。结果培养14d后,共同培养组胰岛细胞存活率为(90±3)%,较单独培养组的(57±4)%明显提高(P〈0.01),胰岛细胞的形态亦较单独培养组完整。共同培养组胰岛细胞始终对葡萄糖刺激保持较高的敏感度,而单独培养组胰岛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敏感度随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P〈0.05)。培养14d后,共同培养组的胰岛素分泌量为(249±12)mIU/L、胰岛素刺激指数为8.15±0.64,而单独培养组则分别为(47±7)mIU/L和1.68±0.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成人胰岛细胞与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可以提高胰岛细胞的存活率,改善胰岛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钴原卟啉(CoPP)诱导大鼠胰岛细胞高表达血红素加氧酚1(HO-1)后,对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 (1)将分离和纯化的供者(BN大鼠)胰岛细胞分为CoPP诱导组和未诱导组.CoPP诱导组供者在分离胰岛细胞前3天和前1天腹腔注射2.5 mg/kg的CoPP,未诱导组不注射CoPP.诱导后,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胰岛细胞中HO-1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葡萄糖刺激试验检测胰岛细胞的胰岛素释放水平.(2)Lewis大鼠经四氧嘧啶静脉注射后建立糖尿病模型,取10只成功建立糖尿病模型的大鼠作为胰岛细胞移植的受者,随机平均将受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移植经CoPP诱导和未经诱导的供者胰岛细胞.移植后,观察和比较两组受者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和发生排斥反应后胰岛移植物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CoPP诱导组胰岛细胞高表达HO-1,而未诱导组不表达HO-1;CoPP诱导组和未诱导组供者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量,在低糖刺激下分别为(15.65±0.89)mU/L和(12.28±0.89)mU/L(P>0.05),在高糖刺激下分别为(46.60±1.13)mU/L和(19.01±1.49)mU/L(P<0.05),刺激指数分别为2.98±0.10和1.55±0.01(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胰岛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2.20±5.67)d和(5.60±1.14)d(P<0.05);当受者发牛排斥反应时,对照组胰岛移植物周边可见明显的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单个核细胞浸润,而实验组细胞浸润的程度明显较轻.结论 CoPP可诱导大鼠胰岛细胞高表达HO-1,其对胰岛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移植高表达HO-1的胰岛细胞能显著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微囊的通透性及对微囊化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用胶原酶消化获得的胰岛细胞分为 2份 ,1份微囊包膜 ,1份未予包膜作为对照 ,培养 7天 ,比较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并分别用2 .7mmol·L-1、16 .6mmol·L-1浓度的葡萄糖及 16 .6mmol·L-1的葡萄糖加 10mmol·L-1茶碱刺激胰岛B细胞 ,观察其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 :两组在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及葡萄糖、茶碱刺激的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微囊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微囊化胰岛的活性和分泌功能未受成囊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胰岛细胞通过肝脏和静脉途径移植后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胰岛细胞,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28只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A、B、C、D组,A组在肝脏被膜下多点注射1000个胰岛细胞,B组在体外将1000个胰岛细胞和1×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混合后在肝脏被膜下多点注射,C组通过尾静脉注射1000个胰岛细胞,D组在体外将1000个胰岛细胞和1×107个骨髓单个核细胞混合后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后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测定随机血糖,比较不同细胞组合和移植途径之间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结果 A、B组血糖于术后3 d内开始下降,A组血糖可降至正常水平(7.98±2.28)mmol/L,血糖维持正常水平(3.71±0.95)d,B组降至(7.72±1. 75)mmol/L可维持(4.86±1.06)d,静脉移植组血糖于术后4 d内降至正常(7.35±1.40)mmol/L,可维持(7.85±1.46)d,D组静脉注射胰岛于4 d起效(7.00±0.83)mmol/L,血糖可降至正常水平可维持(14.10±1.21)d,各组间血糖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及维持正常水平的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和胰岛混合细胞通过尾静脉移植对大鼠血糖维持正常时间最长,血糖控制水平最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通过肝脏、静脉、胰腺三种途径移植胰岛细胞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24只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A、B、C组,A组在肝脏被膜下多点移植1000个胰岛细胞,B组通过尾静脉移植1000个胰岛细胞,C组在胰腺被膜下移植1000个胰岛细胞,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随机血糖,对比大鼠血糖变化趋势及维持正常的时间.结果 A组大鼠血精于术后3 d内开始下降,血糖可降至正常水平(7.98±2.28)mmol/L,血糖维持正常水平(3.71±0.95)d,B组移植后24 h 血糖降至正常水平(7.35±1.40)mmol/L,可维持(7.85±1.46)d,C组移植后24 h血糖降至正常水平(7.06±2.11)mmol/L,可维持(24.90±2.60)d,不同部位移植对大鼠血糖水平变化的影响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胰腺被膜下移植胰岛细胞血糖维持正常时间最长,是一个较理想的移植部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iveness of pancreatic islets transplantation through the liver, tail vein and pancreas. Methods Twenty-four diabetic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s 1,2, 3. The rats in group Ⅰ were transplanted with 1000 pancreatic islets beneath the liver capsule,those in group 2 with 1000 pancreatic islets through tail vein, and those in group 3 with 1000 pancreatic islets beneath the pancreas capsule. Plasma glucose level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Results In group 1, plasma glucose levels were reduced at the 3rd day post-transplantation,reached the normal level (7.98 ±2. 28) mmol/L and maintain (3.71 ±0. 95) days. Group 2 start to activate after 24 h. Plasma glucose level reach to (7.35 ± 1.40) mmol/L and maintain (7.85 ± 1.46) days.Group 3 start to activate after 24 h. Plasma glucose level reach to ( 7.06 ± 2. 11 ) mmol/L and maintain (24. 90 ± 2. 60 ) days. 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plasma glucose level and maintain normal time after transplantation pancreatic islet in different sites ( P < 0. 05 ). Conclusion Transplantation pancreatic islets beneath the pancreas capsule maintain plasma glucose for the longest time. The pancreas is a ideal transplantation sit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骨髓来源细胞(BMDCs)移植对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分成两组:实验组小鼠(n=8)通过尾静脉移植BMDCs;对照组小鼠(n=8)通过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观察两组小鼠血糖的变化、胰岛数量、胰腺组织形态学特征及相关标记物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移植后第4周血糖出现明显下降(20.7±5.2)比(27.1±1.4)mmol/L,P<0.05,并持续下降至第6周(16.9±6.0)比(27.7±0.3)mmol/L,P<0.01,胰岛数目显著增加(22.9±4.8)比(11.6±5.2)个,P<0.01;实验组小鼠胰岛周围和胰岛内发现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部分GFP阳性细胞同时表达CD34,但未发现同时表达GFP和insulin的细胞.结论 BMDCs移植能促进糖尿病小鼠胰岛的修复和再生,但BMDCs在糖尿病小鼠体内不能转分化为胰岛β细胞,CD34阳性细胞在损伤胰岛修复和再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大鼠胰岛及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序贯移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胰腺组织获得胰岛及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将具有干细胞潜能的胰腺导管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27d.将新鲜分离的胰岛(200±50)个及诱导分化2周的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2×106)个序贯移植到糖尿病大鼠的肾被膜下观察大鼠的血糖及生存情况.结果 将胰岛及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序贯移植到同一糖尿病大鼠3周后血糖仍在5 mmol/L水平,对照组血糖无明显下降.结论 胰腺干细胞可诱导分化为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样结构,胰岛及胰腺干细胞来源的胰岛样结构序贯移植对大鼠糖尿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氟尿嘧啶对大鼠血糖代谢及胰腺病理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对大鼠血糖代谢及胰腺病理结构的影响.方法 20只Wistar大鼠分为5-FU组(10只,腹腔注射5-FU 20 mg·kg-1·d-1,连续5 d)和对照组(10只,相同时间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给药后第2和第7天行糖耐量试验,并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以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胰岛细胞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给药后第2天,5-FU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分别为(7.6±1.9)和(4.6±0.6)mmol/L;给药后第7大,两组空腹血糖分别为(8.9±1.0)和(4.7±0.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分泌试验:5-FU注射后第2天,糖负荷后胰岛素释放缓慢,30 min时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水平,60 min达到峰值,与对照组水平相当,其后下降较对照组缓慢,120和180 min时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对照组;5-FU注射后第7天,糖负荷后60 min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120 min方达到峰值,180 min时高于对照组水平.光镜下,5-FU处理后糖耐量异常的大鼠胰腺组织中未见明显病理学异常;透射电镜部分大鼠可见胰岛内分泌细胞内胰岛素颗粒减少,极少数可见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出现脂滴.结论 5-FU所导致的高血糖与其引起的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有关.5-FU通过部分改变胰岛细胞超微结构引起β细胞功能受损可能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钴原卟啉(CoPP)与其诱导胰岛细胞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的效应关系,探讨HO-1表达上调对异种移植胰岛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分离和纯化的供者胰岛随机分为5组(A、B、C、D和E组),分别置于含有不同摩尔浓度CoPP的培养液中诱导,5组CoPP的浓度依次为0、5、25、50和75 mmol/L.检测各组胰岛细胞中HO-1mRNA和HO-1蛋白表达情况,并测定体外胰岛素释放水平,筛选出能诱导HO-1表达上调幅度最高的CoPP合适浓度.再将受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对照组移植未经CoPP诱导的供者胰岛细胞;研究组移植经合适浓度CoPP诱导的供者胰岛细胞,术后每天监测受者血糖和排斥反应情况.结果 D组HO-1mRNA、蛋白表达上调幅度以及胰岛素分泌量均高于其他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胰岛细胞HO-1上调幅度最高的CoPP浓度为50 mmol/L.研究组受者移植D组供者胰岛后,维持正常血糖的时间为(14.63±1.19)d,对照组为(9.88±2.1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异种胰岛移植中,经50 mmol/L的CoPP体外诱导供者胰岛HO-1表达上调幅度最高;HO-1的表达上调可以促进移植胰岛的功能恢复,抑制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胰岛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7.
微囊化大鼠胰岛异种移植治疗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包裹胰岛进行移植的效果。方法 将Wistar大鼠的胰腺先行胶原酶胰管内注射消化,然后分离,纯化,所得胰岛经培养后制成微囊包膜的胰岛,微囊直径为0.4 ̄0.5mm,每个微囊内包1个胰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胰岛移植后的甲状腺形态学的变化。方法给用链脲霉素所致的糖尿病大鼠腹腔内移植微囊包膜的新生猪胰岛800个。术后3个月将动物处死,取甲状腺切片观察。结果动物处死前对照组及移植组的血糖水平分别为(4.87±0.47)mmol/L和(6.44±1.82)mmol/L,糖尿病组为(16.12±1.47)mmol/L,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甲状腺滤泡腔内胶质的面积,移植组、糖尿病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1),而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胰岛移植后若受体的血糖控制良好,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形态改变可以逆转,这可能是纠正糖尿病时甲状腺分泌功能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