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岗农民工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究在岗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人格的关系. [方法]采用SWLS量表、SCL-90量表和EPQ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结果]在岗农民工的SWLS与SCL-90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在岗农民工的SWLS的总分和各因子分与EPQ的内外向因子、社会掩饰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与EPQ的神经质因子、精神质因子存在显著负相关,外向不稳定型和外向稳定型两种人格类型的在岗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内向稳定型和内向不稳定型两种人格类型的在岗农民工. [结论]在岗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内外倾性和神经质是影响在岗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人格特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通大学300名医学研究生,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85)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医学研究生的人格特质内外向性平均得分较高,而掩饰性得分较低(P0.05);SCL-90因子得分结果显示强迫、恐怖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平均得分高于常模,而人际敏感和焦虑等得分低于常模(P0.05)。典型相关分析显示:无论性别,研究生的人格问题主要由内外向性和神经质来反映,其次为精神质。心理健康问题,男性主要由躯体化和焦虑症状反映;女性主要由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及精神病性反映。结论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关联;应重点加强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的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人格特点的差异。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艾森克个性调查问卷(少年版)对重庆市278名农村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在278名农村学生中,心理问题发生率为6.5%;2) 农村留守学生MHT总分、自责倾向因子分高于非留守学生(42.8±1.4,33.4±1.7,t=3.52;6.1±0.2,4.5±0.3,t=3.58,P均<0.01);3)留守组EPQ人格问卷中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留守组(5.64±3.21,3.29±2.68,t=4.307;15.61±4.53,8.73±4.71,t=7.355,P均<0.01),掩饰性因子分却显著低于非留守组(10.50±4.29,13.04±4.54,t=-2.828,P<0.01);4)相关分析表明留守学生MHT总分与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情绪稳定性与MHT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MHT的大多因子正相关;而内外向与MHT总分和各因子都无显著相关;5)EPQ人格各因子能解释MHT总分、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因子21%~49%的变异。而情绪稳定性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最大,对MHT总分最具有预测力,单独解释量达49%。 结论 农村留守中学生存在较多心理问题,留守学生较非留守学生人格上存在更多问题,也对其心理健康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家长、代养人、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塑造和培养留守学生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4.
火车司机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火车司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保障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广西柳州机务段火车司机403名。结果 (1)火车司机心理异常检出率37.71%,高于国内常模(P<0.01);(2)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35.23%倾向外向性格,35.98%倾向情绪不稳定,社会掩饰呈低偏态分布;(3)EPQ各量表与SCL-90相关分析表明,火车司机的E(内外向)和L(掩饰性)量表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的负相关;火车司机的N(神经质)和P(精神质)量表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的正相关,以神经质为首要影响因素。结论 (1)柳州机务段火车司机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低于国内常模;(2)艾森克人格倾向外向和情绪不稳定;(3)人格与心理健康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部新兵的心理状况与人格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随机调查100名新兵。结果(1)新兵在SCL-90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和总分与常模有显著性差异(t=-3.33,-6.42,-3.78,-3.14,-3.265;P≤0.05);(2)新兵EPQ精神质(P)、内外向(E)与常模有显著性差异(t=-5.54,-9.69;P≤0.05);(3)躯体化与内外向呈负相关(r=-3.265),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与神经质呈正相关(r=0.044,0.043,0.023,0.001,0.023,0.005)。结论(1)该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略优于国内常模;(2)性格外向者较少出现心理问题,而性格内向、情绪稳定性差亦导致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  相似文献   

6.
探讨护理专业学生生活满意度与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的关系,为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生活评定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南京某高职护理专业2 086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不同年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总分、客观满意度、主观满意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563,5.167,2.838,P值均<0.01).护理专业学生主观满意度、客观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总分与述情障碍总分及情感识别障碍、情感描述障碍、外向性思维、精神质、神经质均呈负相关,与内外向呈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家庭月收入、情感识别障碍、外向性思维、内外向、精神质和神经质是护理专业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因素(R2=0.098,F=23.543,P<0.01).结论 述情障碍和人格特征对生活满意度有较好的预测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情感表达能力、帮助个体运用良好的应对策略、改善个体的认知模式、积极开展各项助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石福艳  李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5,(22):4122-4125
摘要:目的 探讨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潍坊医学院972名大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及一般健康问卷(GHQ-20)调查分析。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医学生人格特质中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向性、精神质、社会掩饰性和神经质,4种人格特质的得分不同(F=129.861,P<0.0001)。不同性别医学生人格特质的4个分量表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结果显示:男医学生的4个分量表得分与常模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医学生中,除了掩饰性量表外,其余3个分量表与常模得分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医学生人格特质与健康状况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二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第一对典型变量包含了全部相关信息的90.07%,第二对典型变量包含全部相关信息的8.97%。神经质和外向性人格特质与医学生健康状况关系较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97(P<0.05)和0.7145(P<0.05)。结论 医学生更多地表现出自我肯定,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神经质及外向性人格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学类高校境外生源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以及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医学类高校境外生心理健康情况。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量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广东省医学类高校410名境内生源以及218名境外生源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境外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低于境内生,港澳生与非港澳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境外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年龄、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境外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呈正相关,与神经质以及掩饰质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境外生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境外生中港澳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支持、内外向人格以及神经质,非港澳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掩饰质、外向、朋友支持等。结论社会支持、内外向、掩饰质以及神经质是境外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聋生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聋生的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长沙某职业技术学院103名聋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神经质与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敌意、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均分呈显著正相关;内外向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及总均分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显著性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消极应对、神经质、内外向及精神质。结论聋生的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影响作用。结论学校应重视聋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的现状,探讨健康危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防治健康危险行为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1 724名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对其偏食、缺乏锻炼、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孤独、自杀意念等健康危险行为和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等维度的人格特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健康危险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结果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偏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孤独、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分别为27.20%、59.11%、22.04%、26.51%、15.72%、35.79%、27.20%、60.67%、18.91%;精神质与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自杀意念呈正相关(P0.01);内外向与偏食、缺乏体育锻炼呈负相关(P0.05),与饮酒呈正相关(P0.05);神经质与吸烟、饮酒、网络成瘾、自杀意念、打架、孤独呈正相关(P0.05);掩饰性与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呈负相关(P0.01);倾向或典型精神质中学生的吸烟、饮酒、网络成瘾、非安全场所游泳、打架、孤独、自杀意念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正常型精神质,缺乏体育锻炼、自杀意念报告率内向型高于外向型和中间型,倾向或典型神经质学生的孤独、自杀意念报告率高于中间型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报告率较高,不同维度人格特质的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状况不同,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为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创造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量表对石城县2所中学230名高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因子分与全国中学生常模基本一致,高三学生心理健康因子高于高二、高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儿童高于非留守儿童,特别是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健康因子与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呈显著正相关,心理健康因子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中生心理健康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即要对高中生开展心理辅导,又要加强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中专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中专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抽查中专生410名进行SCL-90测查,对调查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分析。结果中专生的心理症状总分显著高于高中生的水平;中专男生的恐惧、焦虑、抑郁因子分数显著高于女生;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新生,但二者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按照症状的严重程度,10个分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恐惧、焦虑、躯体症状、精神病性及其他。结论应重视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点中学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当地重点中学高一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问卷调查.结果:全量表得分显示,受调查的285名学生中有1.8%的存在心理障碍,其中有学习焦虑的占53.7%,自责...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黎 《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14-215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中学初二年级两个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干预,另两个平行班作为对照组,比较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分上的差异。结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后干预班和对照班在MHT3项内容量表上评分差异有显意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后男生在对人焦虑量表上评分变化明显,而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量表上变化明显。结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郑显亮  张杰 《中国校医》2007,21(1):19-20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卫生状况。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05名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40%,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的因子为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中学生常模,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显著意义。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健康差异没有显著意义。各年级在总分和各因子上的得分均呈现差异具有显著意义,初二年级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结论贫困地区农村初中生心理问题严重。  相似文献   

16.
890名中学生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基本资料问卷,以现况研究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市顺义区某所中学初高中学生中抽取初一到初三年级9个班、高一到高三年级9个班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学生共890名。结果症状自评量表筛选出的有心理问题的人数为165例,占总人数的18.54%,相关分析表明,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父母亲严厉惩罚、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父母亲拒绝否认等项呈显著性意义的正相关;SCL-90敌对项因子与母亲干涉过度保护呈显著性意义的负相关,抑郁项因子分与父母亲温暖理解项呈显著性意义的负相关;父母亲偏爱与SCL-90总分,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分呈显著性意义的相关关系。结论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异常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桂西山区中学生伤害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桂西山区少数民族中学生伤害的发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以便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伤害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桂西3所中学1 855名中学生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作伤害问卷调查.结果伤害总发生率为32.02%,发生2次及以上伤害的发生率为10.51%;初中生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高中生,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发生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未发生伤害的学生,尤以强迫、精神病性、焦虑、躯体化、抑郁较为突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父亲文化程度以及SCL-90因子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为伤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可能是影响伤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加强心理健康维护可控制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初中、普高及职高等不同类型学校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学校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开展针对性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ASLEC)对1168名中学学生(其中高中女生204名、男生217名,初中女生263名、男生198名,技校女生152名、男生134名)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55.43%)高于男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1,P<0.05)。女生在强迫( t=2.998, P<0.05)、人际关系敏感(t=12.662,P<0.01)、抑郁(t=2.624,P<0.05)、焦虑(t=7.581,P<0.01)、敌对(t=5.091,P<0.01)、精神病性(t=3.025,P<0.05)等因子上的得分与常模相比的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初中、普高、职高女生的强迫和抑郁因子得分依次增高,职高女生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最高,普高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最高。 SCL-90总分和焦虑、抑郁及强迫各因子的得分与学习、受惩罚、人际关系存在正相关。结论深圳中学女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率及其程度较全国成人水平偏高,也高于同比男生,表现出自身特色,有必要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石林县民族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447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石林县民族中学学生焦虑检出率为1.79%,其中学习焦虑问题非常明显;撒尼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MHT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初二年级与高一年级学生过敏倾向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生与女生的学习焦虑因子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2个民族中学生学习焦虑问题均较严重,民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过敏倾向和学习焦虑因子分各年级之间与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