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毅  张华  谭媛 《广西医学》2008,30(7):990-99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气管内加压滴入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新生儿肺出血的患儿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在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血凝酶;治疗组42例在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血凝酶气管加压滴入给药。结果治疗组治愈38例,治愈率为90.5%;肺出血停止时间(5.9±2.3)h,呼吸机使用时间(35.1±15.2)h。对照组对应治愈18例,治愈率为47.4%;肺出血停止时间为(15.4±4.7)h,呼吸机使用时间为(54.1±28.2)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气管内加压滴入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机械通气联合肾上腺素盐水和机械通气联合蛇毒血凝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过敏反应、血栓及器官功能性损伤疾病等,对照组患儿1例死亡,观察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蛇毒血凝酶可以有效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48-50
目的观察分析治疗新生儿肺出血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气管内注入血凝酶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从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中抽选5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加以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28例患儿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气管内注入血凝酶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时可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气管内注入血凝酶治疗,其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机械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内滴入1∶10 000肾上腺素盐水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蛇毒血凝酶治疗。观察2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疗效、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无一例死亡,对照组死亡2例(10.0%),2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0.8~2.0(1.27±0.58)d、3.5~5.6(3.77±1.34)d和1.5~4.0(2.01±0.78)d、5.8~7.6(5.28±1.66)d,2组患儿肺出血停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无一例出现血栓形成、过敏反应和心、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机械通气联合立止血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缩短肺出血停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9):78-81
目的 探讨蛇毒血凝酶注射液与肾上腺素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2012 年1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46 例,借助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 例。两组患儿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予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治疗,评定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撤呼吸机平均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气指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4%)低于对照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撤呼吸机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PaCO2 低于对照组,pH、PaO2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后血气指标PaCO2 低于治疗前,pH、PaO2 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肺出血患儿在予以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配合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具有显著优势,可在提升患儿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血气指标,缩短肺出血停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撤呼吸机平均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新生儿肺出血采用机械通气联合不同途径止血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患儿106例,按单盲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3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静脉注射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在气管内滴入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相关指标、不良反...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克正 《广东医学》1991,12(2):12-14
新生儿肺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致死原因,治疗上,近数年来国外罕有报导,国内张氏及韩氏分别采用机械通气,挽救了部分患儿。我们于1989年11月~1990年5月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危急病例合并肺出血32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静脉注射和气管内滴入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肺出血6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明确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分为对照组32例,给予呼吸机联合静脉推注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组3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气管内滴入白眉蛇毒血凝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新生儿肺出血时间短(1.5±0.3)dvs.(2.8±0.5)d,24h内止血患儿预后好18例vs.7例,出血停止的患儿数量较多22例vs.11例,而且撤离呼吸机时间快(3.9±1.2)dvs.(6.2±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静脉注射和气管内滴入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能进一步提高止血效果,减少上机时间,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对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立止血、肾上腺素加机械通气对新生儿肺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新生儿肺出血31例(治疗组),应用机械通气及立止血、肾上腺素气管内给药治疗,与对照组疗效相比较。结果治疗组31例肺出血患儿治愈19例(61.29%),存活者肺出血停止时间平均19.56 h。对照组23例,治愈1例(4.35%)。结论机械通气及立止血、肾上腺素气管内给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疗效确切,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肺出血是发生在新生儿各种疾病严重阶段的表现,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我院ICU于1994年8月~1998年12月使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肺出血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6例新生儿肺出血,男15例,女11例。早产儿18例,占69%,足月儿8例;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上9例,1500~2500g11例,<1500g6例;发病日龄<1天10例,1~7天5例,>7天11例。原发病为败血症6例,肺炎7例,肺透明膜病6例,重度硬肿4例,围生期窒息3例。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机械通气对有机磷中毒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1998-2003年收治的急性有机磷中毒127例中并发呼吸衰竭29例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9例全部实行机械通气,治愈19例,自动放弃7例,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65.5%。结论 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时,一定要尽快实行机械通气,维持病人合适的通气量.改善肺的氧合功能,减轻呼吸作功,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纳洛酮辅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无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2 mg+0.9%氯化钠溶液100 m L,利用微泵(10 m L/h)静脉输注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5 d。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OI)、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呼吸力学指标[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气道阻力、静态顺应性(Cst)]、生活质量、呼吸频率、心率、脑钠钛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_2、SaO_2、OI、Cst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94.7±7.6)mmHg(1 mmHg=0.133 k Pa)比(83.4±6.3)mmHg,(0.95±0.04)比(0.91±0.04),(307.4±28.4)mmHg比(291.7±21.7)mmHg,(29.5±2.8)m L/cmH_2O(1 cmH_2O=0.098 k Pa)比(27.4±2.5)m L/cmH_2O](P<0.05);Pa CO2、PEEPi、气道阻力、呼吸频率、心率、脑钠钛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54.1±3.9)mmHg比(62.3±4.1)mmHg,(4.2±1.1)cmH_2O比(5.2±1.3)cmH_2O,(15.8±1.9)cmH_2O/(L·s)比(17.7±2.0)cmH_2O/(L·s),(20.8±6.4)次/min比(25.1±5.3)次/min,(87.6±7.4)次/min比(93.4±7.1)次/min,(308.2±38.5)ng/L比(341.8±41.4)ng/L](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生活技能、治疗满意情况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3.2±4.6)分比(17.3±3.4)分,(18.6±3.3)分比(13.4±2.9)分,(21.5±4.8)分比(18.5±3.2)分,(14.7±2.9)分比(12.4±3.9)分,(77.8±8.3)分比(60.7±7.4)分](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无创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肺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采取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数及hs-CRP反应水平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患者行机械通气后心率及呼吸频率较机械通气前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通气后PaO2、PaCO2动脉血气指标较机械通气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机械通气后hs-CRP、BNP水平分别为(11.87±6.54﹚ng/mL、(100.42±10.23﹚mL,均优于机械通气前(88.56±11.87﹚ng/mL、(421.87±56.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肺水肿可取得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祛痰、抗感染、解痉平喘等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两组在酸碱度(p H)、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动脉血气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 H、Pa O2、Pa CO2、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h和24 h的Pa O2和p H均呈上升趋势高,Pa CO2、心率、呼吸频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较对照组p H、Pa O2升高更显著,Pa CO2、心率和呼吸频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加重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神经源性肺水肿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理及诊断与防治。方法 对 10例脑出血后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 ,诊断以及病性转归初步分析与总结。结果  10例中 6例发生于脑出血后 48小时内 ,出血量越大 ,并发率越高 ,且愈后差 ,死亡率达 70 %。结论 脑出血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起病急 ,病情重 ,死亡率高 ,应早期诊断 ,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在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感染合并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4年10月至2017年4月所收治的68例HIV感染合并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 观察组在一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 以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发生率、气胸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死亡率26.47%、对照组死亡率52.94% (P<0.05) ;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8.94 d、对照组13.35 d (P<0.05) ;VAP发生率观察组8.82%, 、对照组23.53% (P<0.05) ;气胸观察组发生率2.94%, 对照组14.70% (P<0.05) .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死亡率、VAP发生率、气胸发生率,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共收治的58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的患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肺出血新生儿中,存活38例(65.5%),死亡11例(18.9%),放弃治疗9例(15.5%)。存活新生儿平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1 h(最短21 h,最长128 h)。结论:以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的综合治疗是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的主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前后酸碱失衡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前后酸碱失衡的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81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机械通气前和机械通气12h后动脉血气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前检测动脉血气120次,发生酸碱失衡105次(87.5%),其中呼吸性酸中毒(呼酸)及呼酸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代碱)最常见,分别为38例次(36.2%)及28例次(26.7%),其它依次为呼酸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代酸)17例次(16%),代酸9例次(8.57%),呼吸性碱中毒(呼碱)并代酸6例次(5.71%),呼酸5例次(4.76%)代碱2例次(1.90%).单纯低氧血症6例次(5.71%).机械通气后检测血气180例次,发生酸碱失衡104次(57.8%),其中呼碱36例次(34.6%)最多见,其他依次为呼碱并代酸16例次(15.4%),代碱14例次(13.5%),呼酸并代碱12例次(11.5%)呼酸7例次(6.73%),呼碱并代碱6例次(5.77%),呼碱并代碱并代酸6例次(5.77%),代酸5例次(4.81%),呼酸合并代酸2例次(1.92%).结论 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机械通气前血气以呼酸及呼酸合并代碱最多见,各种原因致通气不足和缺氧状态多引起代酸或双重酸中毒.机械通气后血气以治疗性呼碱、呼碱并代酸多见,医源性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常被忽视.呼衰患儿合并酸碱失衡是影响呼衰转归的重要因素,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防止过度通气及医源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赵瑜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15-116,118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患者100例,按照入院先后排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吸痰效果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阻塞和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阻塞和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吸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新生儿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72例,根据患者应用通气方式分为有创机械通气组(对照组)及无创正压通气组(观察组),两组各36例。评估两组通气4 h和24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 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通气4 h的Pa O2、Pa CO2和Sa O2分别为(82.77±1.68)mm Hg、(57.80±1.13)%、(77.19±5.46)%,通气24 h分别为(92.48±1.41)mm Hg、(49.85±1.02)mm Hg、(93.83±6.07)%;对照组通气4 h的Pa O2、Pa CO2和Sa O2分别为(91.43±1.92)mm Hg、(52.37±0.81)mm Hg、(81.31±6.68)%,通气24 h分别为(94.55±1.30)mm Hg、(50.34±0.89)mm Hg、(94.02±7.96)%,两组比较通气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气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VAP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7.19±0.46)d,低于对照组的(21.31±0.6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体交换,可以有效减少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