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6例均成功完成胶囊内镜检查,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病变检出率为73.02%(92/126),病因包括小肠血管发育不良79例(85.87%),小肠溃疡7例(7.61%),小肠蛔虫症3例(3.26%),小肠肿瘤2例(2.17%),小肠毛细血管扩张1例(1.09%)。结论患者对胶囊内镜耐受性好。胶囊内镜对病变检出率较高,主要病因为血管发育不良,可见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随着内镜技术(主要是电子胃镜和结肠镜)的普及,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原因诊断明确,但是有10%-20%的患者通过胃镜及肠镜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目前所谓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主要是小肠源性出血.但也有部分OGIB的患者出血部位是在胃镜和全结肠镜检查能够检查到的部位,由于检查时间滞后,操作技术不当或经验不足,微小病变常被遗漏。胶囊内镜及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应用使消化内镜对消化道检查己拓展至深部小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诊疗。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科治疗无效的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灶主要集中在小肠(83.3%),主要病变有肠间质瘤(56.7%)、血管畸形(16.7%)、憩室出血(13.3%)等;以35~60岁人群好发(7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1.7:1。各种辅助检查在其诊断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阳性定位诊断率达80%,核素扫描及CT增强扫描66.7%,胶囊内镜在急性出血期阳性率可达100%。结论(1)中年人群、男性是内科治疗无效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小肠间质瘤、血管畸形、憩室出血是其可能主要病因;(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核素扫描、胶囊内镜、小肠镜是目前辅助诊断中较为有效的手段;(3)外科手术探查仍是最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62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检查均顺利,无明显不适反应,对出血诊断阳性结果率为67.7%,其中血管畸形21例,小肠隆起型病变7例,新生物4例,寄生虫2例,溃疡4例,活动性出血1例,克罗恩病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率,易耐受,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118例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诊断率,探讨小肠出血病因.方法 对118例有消化道出血症状,胃镜、结肠镜及全消化道钡餐检查阴性的患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果 118例患者中,46例经肛进镜,37例经口进镜,25例分别经口及经肛进镜检查.118例发现病灶,其检出率为100%;107例可解释出血原因,病因诊断率90.68%.确诊病因的107例患者中血管病变42例(39.25%);肿瘤27例(25.23%);小肠憩室23例(21.50%);克罗恩病7例(6.54%).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出血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小肠血管病变、小肠肿瘤、小肠憩室及小肠克罗恩病为不明原因小肠出血最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在老年人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接受OMOM胶囊内镜检查并完成的86例老年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老年受检者耐受良好,胶囊均顺利排出,胃内平均停留时间50.64min,小肠平均运转时间315.86min。86例中共有38例获得阳性诊断(44.19%,38/86),其中45例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检查者28例获得阳性诊断(62.22%,28,45);28例因腹痛、腹泻检查者5例获得阳性诊断(17.86%,5,28);9例因贫血检查者5例获得阳性诊断;4例因其他原因检查者均未获得阳性诊断。结论OMOM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无创,老年人的耐受性佳,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是其主要检查原因,且有较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1978——1987年共收治消化道出血2112例而,来自Treitz韧带以下小肠疑难的消化道出血仅58例。本文旨在对发生在小肠原因不明的消化道急性出血或反复便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着重讨论其诊断问题。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31例,女27例。年龄5—80岁。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以及由于大量失血而致的失血性休克。体检时无明显的阳性休征,见表1。三、血常规、X线钡剂和其它检查:血红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中内镜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对于经内科综合治疗不止血 ,而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转外科行剖腹探查 ,并在术中进行内镜检查 ,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19例患者中有 17例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结论 术中内镜检查对于小肠出血是一种操作较简便、出血检出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结肠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不明原因的小肠大出血患者,术中行全小肠结肠镜检查,结合快速冰冻切片,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给予相应外科处理.结果 全组17例患者均明确了出血原因和部位,十二指肠球部以下至屈氏韧带出血5例,空回肠出血12例;病理检查小肠恶性肿瘤4例,小肠良性疾病13例;行小肠壁部分切除术2例,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11例,根治性小肠切除吻合术4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年无术后复发出血.结论 术中结肠镜检查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诊断快捷、确切,尤其适用于不允许进行较长时间、较复杂检查的小肠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0.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是指在内镜下表现正常的消化道持续、反复的出血,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显性出血,即患者存在鲜血便、黑便的病史;另一类为隐性出血,即患者表现为反复、顽固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缺铁性贫血。尽管目前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是已有研究证实该病变最常见于小肠。目前,针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研究仍较少。为此,本研究拟对经不同手段治疗后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Cox分析,以明确引发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的相对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7例不明原因的小肠大出血患者,术中行全小肠结肠镜检查,结合快速冰冻切片,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给予相应外科处理。结果 全组17例患者均明确了出血原因和部位,十二指肠球部以下至屈氏韧带出血5例,空回肠出血12例;病理检查小肠恶性肿瘤4例,小肠良性疾病13例;行小肠壁部分切除术2例,部分小肠切除吻合术11例,根治性小肠切除吻合术4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1年无术后复发出血。结论 术中结肠镜检查对不明原因小肠出血诊断快捷、确切,尤其适用于不允许进行较长时间、较复杂检查的小肠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2.
31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症状 ,多数经常规检查可明确诊断 ,但仍有少数病例常规检查无法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 ,从而造成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本文收集我院近 10年来 3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 ,对其病因诊断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31例 ,男 19例 ,女 12例 ,年龄 12~ 72岁 ,平均年龄 4 3 5岁 ;临床表现以反复间断消化道出血为主 ,出血时间 2d~ 13年 ;其中 6例因急性大出血未行检查而行急诊手术治疗 ,各种检查及结果见表 1、表 2。表 12 5例消化道出血检查方法及阳性率检查方式例数 (% )胃镜 (n =2 3) 3(1 3 % )结…  相似文献   

13.
佛山地区1991~2000年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小儿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了解小儿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363例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1363例消化道出血患儿除全身疾病引起出血的146例外,消化道局部病变引起出血者1217例;属上消化道出血395例,确诊为溃疡病232例(57.3%),各种类型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共123例(30.4%),其次为食管静脉曲张、胃粘膜脱垂、食管贲门撕裂症、食管裂孔疝、十二指肠息肉等,明确病因372例(94.2%)。属下消化道出血822例,确诊为肠息肉526例(54.9%),结肠炎121例(12.6%),其次为溃疡性结肠炎、肠套叠、美克尔憩室、阿米巴结肠炎、小肠血管瘤、血管畸形、肠结核等,明确病因800例(97.3%)。【结论】小儿消化道出血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出血部位选择有效诊断方法,以提高病因诊断率,减少对患儿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介入诊断及治疗。方法3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造影检查,查明原因的进行栓塞或外科手术止血,仍然不明原因的,于造影血管灌注加压素及立止血后,结合内科治疗。结果有17例病人查明出血原因,介入或手术治疗后止血。19例不明原因的出血,灌注加压素及立止血后,结合内科治疗,15例止血。结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造影能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对造影仍不明原因的出血,局部用止血药也能达到止血目的,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结肠、直肠和肛管等部位.约占消化道出血的15%,较上消化道出血相对少见.病因复杂,出血部位难以判断.近十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及治疗水平的提高,下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和手术机会均明显下降,但仍有少数患者尤其是除外了大肠出血的患者,其出血的原因不能明确,并可能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16.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随着内镜技术(主要是电子胃镜和结肠镜)的普及,绝大部分患者的出血原因诊断明确,但是有10%~20%的患者通过胃镜及肠镜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目前所谓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主要是小肠源性出血,但也有部分OGIB的患者出血部位是在胃镜和全结肠镜检查能够检查到的部位,由于检查时间滞后,操作技术不当或经验不足,微小病变常被遗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提供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4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结肠镜检及血管造影等改变进行分析。结果14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结肠镜检、病理检查及血管造影证实病因分别为炎症性肠病48例(33.3%),憩室26例(18.0%),息肉24例(16.5%),结肠癌21例(14.6%),血管病变16例(11.1%),其它病变9例(6.2%)。按出血病灶部位分,123例(86.1%)位于左半结肠,19例(12.5%)位于右半结肠,2例(1.4%)位于小肠。经用立止血肌注、去甲肾上腺灌肠、支持治疗后,117例(81.2%)3天内出血停止,4例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出血立即停止,其中1例因肠坏死死亡,其余23例出血时间超过3天。结论下消化道出血大部分病例通过结肠镜检、病理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明确原因;用立止血肌注、去甲肾上腺素灌肠取得较好疗效。选择性动脉栓塞止血效果确切,但有肠坏死危险。  相似文献   

18.
内镜配合下急诊手术治疗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配合手术治疗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始内镜配合下急诊手术治疗13例不明原因小肠病变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查出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均为单一出血灶;术中平均内镜检查时间20 m in,术后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对不明原因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当非手术方法检查失败时,术中内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小肠出血     
小肠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1%~5%%。尽管内镜和影像诊断的水平不断提高,但小肠出血的诊断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小肠出血的原因,国外文献报道以血管畸形最多见(7%~80%),小肠肿瘤仅占5%一10%。我国多数文献报道小肠出血的病因中,最常见的是小肠肿瘤(22.2%一60%)。南昌地区资料表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小肠出血病因中分别占27.3%和233’X,。良性肿瘤中以腺癌性息肉、平滑肌瘤为主;恶性者以平滑肌肉瘤、腺癌及淋巴瘤为主。大多数小肠肿瘤位于十H指肠和空肠起始的20cm以内,淋巴瘤常累及近端空肠和回肠20cm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下消化道出血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对104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4例经结肠镜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手术探查证实其病因依次为:结肠肿瘤30例(28.8%),小肠肿瘤18例(17.3%),肠道血管病变18例(17.3%),直肠癌16例(15.4%),息肉10例(9.6%),炎性肠病8例(7.7%),肠扭转2例(1.9%),原因不明的2例(1.9%)。其中86例行手术治疗,18例行非手术治疗。102例治愈(成功止血),2例高龄者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下消化道出血的大部分病例可通过结肠镜检查,选择性动脉造影,手术探查,可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术中肠镜检查有助于确诊;手术切除病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