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口服与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7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友安 《陕西中医》2002,23(1):34-35
目的 :观察中药不同给药途径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疗效 :方法 :73例患者分别为口服组 2 1例、灌肠组 2 4例、口服 +灌肠组 2 8例 ,均用自拟中药方(银花、槐花、白头翁、苡仁、诃子等 )分别用口服、灌肠、口服与灌肠给药 ,治疗 1月 ;结果 :口服组治愈 3例 ,好转 9例 ,有效率 57.1 5% ;灌肠组和口服 +灌肠组则分别为 7例、1 1例、6例 ,有效率 75%和 1 1例、1 3例 ,4例有效率 85.72 ,3组比较均为 P<0 .0 5,疗效高低依次为口服 +灌肠组、灌肠组、口服组。  相似文献   

2.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定政 《陕西中医》2003,24(1):21-22
目的 :探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类中药配伍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中药 (红藤、败酱草、白及、苦参等 )灌肠治疗50例 ,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 1 g/次 ,3次 /日。结果 :治疗组 :总有效率 90 % ,对照组总效率 70 % ,二者有非常显著差异 ( P<0 .0 1 )。提示 :灌肠方具有凉血解毒 ,收敛止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中药辨证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静  杨喜忠 《陕西中医》1994,15(7):308-308
采用中药基本方(党参、白芍、黄连、干姜、生扁豆等)保留灌肠,根据证型选用不同药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3例,总有效率96.2%。提示该方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3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强  孙洁  赵海顺 《陕西中医》2003,24(1):20-20
目的 :观察清热燥湿、涩肠止泻类中药保留灌肠 ,及配合中药整体调节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结肠炎灌肠液 (黄连、苍术、炒黄芪、炒山药、白头翁等 )治疗慢性结肠炎 3 9例。结果 :总有效率 1 0 0 % ,治愈率 84.2 %。提示 :经肠途径给药即保留灌肠治疗为慢性结肠炎首选用药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文梅 《陕西中医》2004,25(9):798-799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燥湿、止泻类中药保留灌肠后卧位改变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中药方 (黄芩、黄柏、黄连、石榴皮 )保留灌肠 32例。结果 :有效率 87.7%。提示 :本方具有清热止泻 ,燥湿解毒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长新 《陕西中医》2004,25(9):801-802
目的 :观察健脾、理气、温中类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口服药以健脾温中、理气清肠为基本方 :(党参、白术、云苓、秦皮、炮姜炭、麦冬、生地榆等 )中药灌肠方 (五倍子、马齿苋、锡类散、三七粉 )保留灌肠 ,每天 1次。结果 :30例 ,治愈率 60 % ,总有效率 93%。提示 :在口服药的同时 ,配合中药保留灌肠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药灌肠治疗结肠炎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内服谷维素治疗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灌肠方 (大黄炭、五倍子、地榆炭、黄柏等)配合谷维素内服治疗本病60例。结果:总有 效率。95%。提示本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具有清热除湿,健脾宁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三黄汤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婵 《陕西中医》1995,16(5):193-193
自拟三黄汤(黄芩、黄连、黄柏、白头翁、白芨、苦参、地榆、木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57例,总有效率为94.7%,提示本方有清热利湿,解毒凉血,行气止痛,收敛生肌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马翔  鱼爱莲 《陕西中医》1997,18(7):306-306
采用自拟清热利湿汤(白头翁、马齿觅、黄连等)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总有效率94%。提示本方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收敛止血功效。  相似文献   

10.
辨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证分为湿热内蕴、肝郁脾虚、脾肾阳虚、阴亏血瘀四型合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2例,总有效率97%。提示本法有调节人体整体机能,直接消除肠道局部炎性病变,修复病理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陆玉华 《陕西中医》2001,22(1):18-18
目的:总结灌肠方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川连、木香、石榴皮、 地榆等)保留灌肠治疗本病6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该方有改善肠壁 血液循环和吸收功能而达到促进炎症愈合。  相似文献   

12.
采用补脾健胃、温肾固涩中药内服与清利湿热、散寒化湿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慢性结肠炎40例,全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佘忠印  王林 《陕西中医》1994,15(10):448-448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之法,分别运用结肠通药珠脐疗和辨证治疗结肠炎89例,总有效率94%。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愈合溃疡,缓解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溃结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锡阳 《陕西中医》2004,25(1):14-15
目的 :探讨清热燥湿、健脾止泻类中药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溃结灌肠 (白头翁、黄连、木香、锡类散等 )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 30例并使用 ( SASP) 1 6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优于西药柳氮磺砒啶 ( SASP)组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93.3%和 75 .0 % ( P<0 .0 5 ) ,复发率分别为 2 3.3%和 5 6.2 %( P<0 .0 5 )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组也短于对照组 ,提示 :拟溃结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有减轻肠中的水肿 ,充血 ,促进粘膜愈合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1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善佑 《陕西中医》2000,21(6):250-251
采用中药(公英、败酱草、丹参、五倍子、元胡等)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113例,总有效率90%。提示本方有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和吸收功能,促进炎症愈合。  相似文献   

16.
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1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中药痛泻要方加减方(白术、白芍、陈皮、防风、金银花、黄连、桃仁、赤石脂等),灌肠II号方(党参、白及、吴茱萸、丹参、青黛等),治疗本病414例。结果:在2个疗程以内治愈率66.7%,总有效率为91.79%。结论:该疗法内外合治,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梁碧莲 《陕西中医》2004,25(9):805-806
目的 :观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将 5 2例门诊和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 32例 ,采用愈肠汤 (菊花、赤石脂、蒲公英、赤芍、白及、地榆炭、黄柏、诃子。)保留灌肠 ,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保留灌肠。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8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0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P<0 .0 1 )。提示 :使用中药愈肠汤有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冠麟 《中医研究》2011,24(7):31-3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中医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四白汤口服加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少琼 《陕西中医》2007,28(1):56-58
目的:观察清热燥湿解毒类中药配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口服四白汤(白头翁、白及、白芍、白参、黄连、黄柏等),配合中药煎剂保留灌肠;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配合甲硝唑、地塞米松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自拟四白汤口服,配合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中药灌肠联合口服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9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继宁 《陕西中医》2009,30(3):302-30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99例,运用中药灌肠(白头翁、黄连、地榆、败酱草、白及、补骨脂、石榴皮等)加西药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内服;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水杨酸柳碘胺吡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5.5%,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具有清热化湿、健脾补肾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