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儿童脊柱侧凸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挑战之一,外科手术治疗尚没有满意的方法. 目的:综述儿童脊柱侧凸外科治疗方法的发展及现状,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展望儿童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治疗的发展. 方法:以“Scoliosis,Infantile scoliosis,Juvenile scoliosis,fusionless surgery,spinal implant”为英文检索词,“脊柱侧凸,少儿型脊柱侧凸,青少年型脊柱侧凸,脊柱内固定器,脊柱侧凸非融合手术”为中文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CNKI数据库2001至201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13篇文献,排除无关重复的文献,保留36篇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目前脊柱侧凸外科治疗主要方法中,撑开技术可以保证脊柱的生长但需要不断的后期延长,生长导向技术可以避免不断的延长手术,但脊柱的生长不能得到保证,也不能纠正脊柱的旋转畸形;而生长调节技术对脊柱畸形的纠正有一定的作用,但它对严重脊柱畸形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可生长三维矫形技术的动物实验证明既能保证脊柱的生长,同时能纠正脊柱的旋转,术后不需要不断地延长,理论上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需要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
背景:相关临床研究显示,脊柱相关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变化.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及其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分析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测量参数与测量方法及在成人脊柱疾病诊治中的量化及重要参数,以及各参数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评价脊柱疾病矫治后效果及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结果与结论:脊柱矢状面形态与骨盆参数密切相关,脊柱矢状面曲线分型也采用骨盆参数,骨盆矢状面参数与脊柱矢状面参数存在明显的统计学的相关性,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是评价脊柱疾病及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评价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变化时应包括对骨盆和脊柱形态等参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晓楠  张勇 《中国临床康复》2014,(22):3498-3503
背景:目前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外科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脊柱前路、脊柱后路和脊柱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处理。然而何种处理方式最佳,它们的适应证如何,目前还存在争议。目的:评价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及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和前2种方法联合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爆裂性骨折79例。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采用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57例;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治疗12例;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加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10例。采用ASIA标准评定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治疗前后伤椎Cobb角以及矫正度丢失、骨性融合率、内固定失效率及治疗过程的操作时间和出血量。结果与结论:79例随访〉19个月。除5例完全性截瘫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其余63例不全瘫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恢复1级或1级以上。3种入路置入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后患者伤椎Cobb角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结果表明,3种入路置入植入物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易出现内固定断裂和治疗后矫正度丢失;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和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加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治疗后矫正度丢失较少。因此应个体化选择治疗入路,以期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配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加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加中药熏蒸治疗。10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以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采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加针刀治疗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加中药熏蒸治疗。结论脊柱定位调适平衡法配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主研制脊柱康复治疗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脊柱康复治疗床治疗、中药熏蒸疗法、手法治疗;对照组58例除不接受脊柱康复治疗床的治疗,其他方法同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总有效率86.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研制脊柱康复治疗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凸是常见的脊柱三维畸形。利用脊柱侧凸特定性体操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已被广泛应用。国际上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特定性体操包括意大利脊柱侧凸科学训练法、德国Schroth训练法、西班牙巴塞罗那脊柱侧凸物理治疗法、波兰Dobomed训练法、英国Side Shift训练法、法国里昂训练法、波兰功能性个体化脊柱侧凸治疗7种。本文通过分析以上脊柱侧凸特定性体操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谷效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47-4747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的诊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进行跟踪回访。结果手术治疗23例,保守治疗13例,除脊髓完全损伤Frankel A级大部分患者难以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有1~2级恢复。结论脊柱不稳定骨折及时给予手术治疗,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北京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将于2013年9月13日-9月17日继续在北京联合主办骨科康复系列学习班。本届学习班主题为脊柱脊髓伤病康复,学习班内容包括:脊柱脊髓解剖;脊柱脊髓康复进展;常见脊柱疾病及脊柱脊髓外伤手术治疗介绍;脊柱脊髓影像学诊断;颈椎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腰椎疾病康复评定与治疗;脊髓损伤并发症及康复治疗;最新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及脊髓损伤后残存自主神经功能载录国际标准解读及使用培训。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不明原因引起的脊柱在冠状面上的弯曲,常合并脊柱矢状面的异常及椎体的旋转,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近30年来,随着脊柱三维矫形理论的提出与推广,各种新型内固定器械的出现,使得脊柱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然而手术治疗毕竟创伤巨大,花费高且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因而,对于没有手术指征的轻度脊柱侧凸,如何进行有效的非手术治疗,避免手术或推迟手术治疗的年龄,一直以来是学者们努力的方向。非手术治疗包括锻炼、脊柱按摩、电刺激及支具治疗,经过漫长的实践和研究发现,对于早期发现的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是惟一有效的非手术疗法。由于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自然病程的研究并不十分清楚,支具能否影响其自然病程,经历了数10年曲折而又漫长的实践和论证,近10余年的生物力学研究证明支具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脊柱正常解剖形态和脊柱稳定,椎管得到有效的减压井最大限度地使神经损伤恢复[1]。为实现脊柱的解剖复位,各种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械不断出现。我们应用三维椎弓根系统(atlas fixator以下简称AF)治疗腰脊柱骨折,共1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背景:国内外总结脊柱失平衡的原因包括脊柱畸形、脊柱退变性疾病、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等,作者通过临床研究认为动力性因素(腰背肌)在脊柱矢状面失平衡中起关键作用。目的:通过观察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分析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患者41例,均在局麻下行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治疗前患者均行骨密度、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以伤椎为中心的CT及MR检查。于患者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测量伤椎前缘高度、脊柱后凸Cobb角及改善角度、伤椎楔形变角度及改善角度;要求患者行负重试验及行走试验,对比治疗前后数据。结果与结论:治疗前患者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所需行走的距离显著短于治疗后(P〈0.05);治疗前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负重试验时间亦显著短于治疗后(P 〈0.05)。在治疗前后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中,Cobb角的平均差值为(10.01±0.76)°,椎体楔形变改善的平均差值为(4.84±0.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患者腰背部疼痛及矢状面失平衡症状明显缓解。所有患者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示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部分患者会出现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症状,原因并非伤椎楔形变单一因素所致。且患者通过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治疗后,失平衡症状往往会明显改善,提示脊柱骨折后腰痛限制腰背肌力量是导致脊柱矢状面失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最近几年关于儿童脊柱结核诊疗方面的相关文献,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探讨儿童脊柱结核的特点;并评估各种诊疗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认为早期诊断、及时解除压迫症状、维持脊柱的稳定、预防晚期脊柱畸形进一步加重是儿童脊柱结核诊疗的重点。在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个体化的手术干预及支具制动策略,可良好地缓解症状,控制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基因诊断及微创治疗为儿童脊柱结核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蒋清 《医学临床研究》2004,21(3):298-299
骨关节结核仍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脊柱结核的发生率在骨关节结核病中位居首位,约占50%以上。随着医学技术和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在有效抗痨治疗基础上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是近几十年来治疗脊柱结核的一大进展。有效的手术治疗对控制脊柱结核病灶、治疗和防止瘫痪、矫正和预防脊柱畸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在临床工作有时会因各种原因导致手术失败。1994~2002年本院手术治疗脊柱结核112例,其中9例治疗失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矢状位失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青海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45例老年脊柱矢状位失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脊柱矢状位失衡的原因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脊柱创伤、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结核、肌源性后凸、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及脊柱非特异性感染等,比例分别为17.8%、15.6%、8.9%、13.3%、15.6%、15.6%、8.9%、4.4%。5例采取保守治疗,40例采取手术治疗,其中经椎弓根椎体间截骨术12例,Smith-Petesen截骨术15例,多节段截骨术13例。治疗后患者疼痛有明显改善,并且C7铅垂线到骶骨后上角的水平距离、骶骨角和腰椎前凸角以及脊柱侧凸角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脊柱矢状位失衡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临床应予以影像学手段进行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临床应首先给予保守治疗,对于治疗无效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并且充分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哈林顿氏棒(Harringtgn's Rod),原为治疗脊柱侧凸所设计,以后应用于治疗脊柱骨折合并截瘫.自1979年以来,我们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逐步改进制成一种新的脊柱支撑器械(山东省淄博市张店新华医疗器械厂出品)撑开棒改为左右螺纹的撑开及收缩棒,两棒间加用螺栓固定.改进的器械在治疗脊柱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及脊柱侧凸的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用脊柱系统(UniversalSpineSystem简称USS)内固定器械矫形治疗特发性性脊柱侧凸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护理资料。结果:48例患者均手术治疗成功。结论: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手术治疗脊柱侧凸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脊柱矫形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弯患者均佩戴改良矫形器治疗6个月,平均每天配戴4~6h;同时配合矫形体操锻炼,每天至少1h。治疗6个月后复查脊柱cobb角变化。结果所有患者脊柱侧弯的程度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脊柱cobb角变小。结论改良脊柱矫形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弯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8.
收集脊柱损伤的信息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设立脊髓损伤患者脊柱损伤基础数据集是为了规范脊柱损伤相关信息的收集方式和报告内容,学习并使用国际脊髓损伤脊柱损伤基础数据集,有助于规范和统一我国脊髓损伤患者脊柱损伤信息的收集,为相关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将介绍国际脊髓损伤脊柱损伤基础数据集的研发过程,数据元素的内容以及数据编码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筋膜触发点与脊柱相关病症的关系。方法给予针对触发点治疗1周,1周后加用脊柱病治疗,并评价56例患者治疗后3次不同时间的疗效。结果触发点首次治疗后即时疗效评价全部有效,1周评价疗效保持欠佳,有效率为83.93%,两周评价(加整脊等治疗后)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1.07%。结论肌筋膜触发点痛与脊柱相关病症互为因果,触发点与脊柱病在治疗时有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椎间植骨一期内固定恢复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总结14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内固定、病灶清除、榷间植骨的治疗效果。结果:14例结核患者都治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脊柱畸形得到明显矫正。结论:一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效果良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