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空巢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长期照料模式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将空巢组(n=497)与非空巢组(n=1 205)失能老人进行对比,分析空巢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选取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学因素作为自变量,长期照料模式作为因变量,通过3个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明确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相比于非空巢组,空巢组洗澡、穿衣、如厕自理能力较低,对生活照料类、精神慰藉类服务需求较高。家庭照料当前仍然是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料方式的首要选择;个人特征中,年龄、性别、配偶、失能程度是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最主要因素,生活来源、存活儿女数与选择社会化照料模式呈负相关关系,社会学因素中仅失能老人的居住意愿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有关。结论对空巢失能老人进行分级评估,根据其需求提供多层次服务;加强照料机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扩大长期照料范围;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解决空巢失能老人经济薄弱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个人资本情况及其个人资本对其照料需求和利用的影响。方法 2011年26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岁及以上的失能老人。根据研究对象的六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其失能情况进行分级。借鉴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表(CLHLS2005)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失能老人个人资本信息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照料的情况。结果共获得合格调查对象1 706人。1调查对象的个人人力资本状况:轻度失能355人(20.5%),中度失能653人(38.1%),重度失能698人(41.4%);调查对象中基本能够支持自身日常生活需要者1 283人(75.2%),不能够满足者423人(24.8%)。2照料现状:调查对象中1 496人主要为非正式照料,占87.7%,210人为正式照料,占11.2%。3个人资本和照料提供的相关分析:轻、中度失能老人在非正式支持方面所占的比重分别达89.1%和80.2%,比重度失能老人的65.8%高(χ2=33.569,P<0.05);4从收入情况上看,享有退休金的失能老人接受正式支持提供的照料比例(24.9%)高于不享有退休金的失能老人(8.6%)(χ2=20.649,P<0.05);拥有政府部门退休金的失能老人获取的正式支持(36.1%)高于拥有普通工人退休金的失能老人(24.4%)(χ2=10.245,P<0.05)。结论 1失能老人失能程度影响其获得正式与非正式支持的比例;2失能老人获取正式照料与收入水平有关,也与收入性质有关。3建议政府应加快出台对老年人照料的有关政策。通过服务和政策的协调实现效率的提高,尽力扩大提供老年人照料服务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3.
谷艳侠 《实用老年医学》2014,(5):431-433,437
目的调查医院就诊的失能老年人个人资本情况,分析个人资本对失能老年人照料需求和利用的影响,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出建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2~12月在邢台市第三医院就诊的≥60岁的失能老年人。根据研究对象的6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对其失能情况进行分级。借鉴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表(CLHLS2005)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失能老年人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社会经济背景和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经济来源等个人资本信息,以及失能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照料的情况。结果在城乡分布、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居住情况方面,接受非正式照料、正式照料或无照料失能老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轻、中度失能老年人接受正式照料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重度失能老年人(P〈0.05);享有退休金的失能老年人接受正式照料的比例高于不享有退休金的失能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能老年人的失能程度影响其获得正式与非正式支持的比例;失能老年人是否获取正式照料与收入水平有关,也与收入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口市失能老人健康状况,分析其需求影响因素。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收集琼山、秀英、龙华、美兰等4个样本区391例失能老人的有效问卷,采用杨茗编制的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进行评估。结果轻度失能老年人244例(62.40%)、中度失能117例(29.92%)、重度失能23例(5.88%)、极重度失能7例(1.79%)。失能严重程度在年龄、离退休前职业、精神抑郁、居住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慢性疾病、吸烟、饮酒、运动锻炼、陪护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失能老人的长期中医药防治体系、医疗护理体系和相应的保险制度,以保障年龄较大、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为重点,支持和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及床位数,增强社会机构和社区养老的保障能力,形成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家庭护理质量及其与照顾者负担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对316对失能老年人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内容涵盖失能老人照顾者一般资料、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质量、照顾者负担状况。结果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质量评分为(47.32±6.11)分。72名失能老人照顾者为轻度负担,189名为中度负担,55名为重度负担。照顾者个人负担、角色负担、总负担与家庭照护质量中的失能老人部分、照顾者部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给予照顾者照顾技能和知识支持,关注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反应,为其提供相应帮助。建立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体系,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根据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为照顾者发放照顾津贴,提供多种形式的经济支持和帮助。大力发展专业化服务养老机构,为失能老人提供照顾,缓解照顾者及整个家庭的负担,提高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石河子市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高失能老人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石河子市529名失能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石河子市失能老人与石河子市一般老年人群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人口学资料与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失能时间、失能原因、躯体疾病、不良心理状况等因素对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 石河子市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低于石河子市一般老年人群.在制定老年人保健护理策略及有关事宜时,要充分考虑到失能老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居家非正式照护者及失能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对750对照护者及失能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结果 居家非正式照护者的生活满意度总体上低于被照护的失能老人,也低于国内常模.其中两者都处于高水平满意度者20.5%,两者都处于低水平满意度者37.5%,两者不一致者42.0%.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照护者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为照护者的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家庭月收入、每天照护时间、有无其他家人参与照护以及被照护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影响失能老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为老人的性别、失能程度、医保类型及照护者的生活满意度.结论 照护者以及失能老人的生活状况值得关注,提高二者的生活满意度可以把两者作为整体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完全步入老龄化社会,失能老人的照料已成为“适老化”改造的关键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估失能是我国搭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的基础,也是老年学研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对失能的概念、国内外的失能评估工具以及我国失能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失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失能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13年)吉林省"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中长春市的扩点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人口社会经济学特征下老年人失能情况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失能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3 349名老年人中,视力失能占17.3%,听力失能占15.9%,行走失能占9.6%,语言失能占4.8%,伴有两种及以上失能状态占11.3%,总体上,存在失能情况的老人占31.8%。有照顾需求的占失能老人群体的8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住地、家庭年人均收入、经济来源和是否患慢性病是影响60~69岁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家庭年人均收入、经济来源和是否患慢性病是影响70~79岁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结论长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能情况严峻,且照顾需求较高。家庭、社会和政府应给予失能老人心理和物质、经济帮扶,国家应创造方便失能老人参与社会的支持环境,并尽快推出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失智失能老人数量日益攀升,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多重压力。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短缺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失能失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长期医疗照护的老人得不到有效的照护,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期望寿命。因此,建立老年长期照护(long term care, LTC)服务体系势在必行,这也是健康老龄化国家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在综述目前国内外LTC现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城市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照护者偏好与影响因素,探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与实施策略。方法对244例浙江省H市的失能老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失能老人照护需求依次为上门诊视与医疗护理(92.53%)、个人卫生起居服务(89.21%)、陪同出门(86.05%)、辅助康复(85.77%)、陪伴聊天(83.33%)、协助参与聚会活动(70.29%)等服务领域。失能老人根据不同的照护内容对照护者的选择存在主观偏好。失能程度、个人经济水平、家庭代际支持能力是影响失能老人选择照护内容的主要因素。结论设计多元化服务供给体系,实现多元照护力量的协同互补,发挥家庭、社区、机构等多维度的利益相关者功能,提高失能老人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口随着年龄的增长,失能率和残障率将会迅速增加,大量有某种失能或残障的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疗上的治疗,长期的家庭护理以及其他形式的照顾对他们更为重要.因此应对老年人口的长期护理需求是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重要挑战之一.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是指对身心功能有障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照料与情绪支持等长期的、连续性综合照顾服务,使老年保持自尊、自主、有一定质量的晚年生活[1].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中国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实际需求和对各项服务的迫切程度。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INAHL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9年5月发表的关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护需求的文献,采用Stata15.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9个项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人对日常生活照料、“协助自理:沐浴”、协助做家务、“协助自理:移动”、代办陪同、健康教育、测量生命体征、心理疏导8项服务需求率超过50%。结论失能老人需求呈现多样性,应首要满足日常生活照料,社区机构应加强完善健康教育、上门测量生命体征、协同外出等便民服务,定期开展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龄失能老年人的经济照顾需求状况,探讨家庭、社区、社会多元支持体系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应用经济来源量表评测高龄失能老人的经济照顾需求。结果 1 664名高龄失能老人中非常需要经济照顾者占15. 87%,最需要提供的照护者为子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接受过国家或社会的生活救助、接受过志愿者提供服务、接受过居委会提供服务、子女提供帮助、其他家庭成员提供帮助、配偶提供帮助、兄弟姐妹提供帮助、文化程度等是高龄失能老年人经济照顾需求的显著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龄失能老年人经济照顾需求突出,家庭成员、社区、社会支持是高龄失能老年人经济照护的重要支柱,应构建高龄失能老人经济保障体系,完善相关制度与政策,提升整体照护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正>享受全面的长期照料服务,度过充实、有尊严、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是每一个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人的基本权利和美好愿望,也是1991年联合国大会确认的老年人原则。我国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要加强社区卫生、文化等功能的衔接,并支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本文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模式和促进对策。1失能老人长期照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开封市398名农村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普遍较低,人口学资料与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关系密切,不同年龄、失能时间、失能程度、月均医疗费用支出,照料满意度是影响农村失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农村失能老年人的总体生活质量较低,且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发展农村社区护理服务时,应考虑失能老年人群体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服务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截止到2015年,我国需要长期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千万人〔1〕,约占中国城乡老年总人口的18.3%〔2〕。截至2017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1.58亿〔3〕。到2050年,60岁及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30%,社会将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的阶段〔4〕。老龄化背景下失能老人的不断攀升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与负担,导致医院不能养老、养老院不能就医的社会化医疗照护问题日渐凸显〔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失能老年人对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院)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市529名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20.2%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79.8%失能老人选择家庭养老;经Logistic回归分析,居住方式、失能时间、不良心理状况、近一年有无住院是影响失能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我国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即在加强家庭养老功能的同时,积极推广以社区为主的居家养老体系,并以正式照顾为补充,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支援新疆(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援疆汉族女性老年人进行失能筛查,对符合失能标准的284名女性老年人应用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LSRB)进行调查。结果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得分〔(15.50±4.11)分〕与全国常模差异不显著(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职状态、在职时单位性质、月收入、主要经济来源、医疗保障、来疆时间、失能时间及失能程度是影响其生活满意度的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来疆时间、在职时单位性质及失能时间是影响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应针对援疆汉族女性失能老年人制定相关政策,提高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唐山市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及家庭、社区、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对唐山市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5岁的老年人应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失能筛查,筛选出1 664名失能老人,进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定。结果高龄失能老人身心健康状况差者1 218人(73.2%)。失能老人SF-36总均分(45.89±18.17)分,明显低于非失能老人的(56.19±19.1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慢病情况、与子女关系、与子女交流、亲戚朋友帮助情况、邻里帮助情况、居委会提供帮助情况、医疗负担是高龄失能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失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差,形式堪忧,应加强支持体系构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