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宫颈癌随机分为两组,调强组采用6MVX线调强放疗,全盆腔DT40Gy后重新定位,重新作放疗计划继续照射至50Gy,有局部宫旁残留者缩野推量至60Gy,腔内A点剂量30Gy/5次。常规组采用全盆腔前后野联合挡铅缩野,全盆腔放疗40Gy后改为盆腔四野照射10Gy,局部宫旁残留者缩野推量至60Gy,腔内A点剂量30—36Gy/5—6次,两组均做同期化疗。结果A组和B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年生存率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腔内后装治疗加同期化疗是治疗宫颈癌的肯定方法,能有效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安存莲王小鹏许秀梅郭玮毛鹏万雪娟李双燕 《中国妇幼保健》2023,(22):4308-4312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诊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ⅠB3~ⅡA2)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三维腔内后装放疗+新辅助化疗“三明治”模式,对照组行新辅助化疗(2次),均治疗后2~3周行根治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局控率、不良反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12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术后病理[深肌层浸润、淋巴转移、脉管受侵、宫旁浸润、Ki-67指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阳性率]情况。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肿瘤局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Scc-Ag及CYFRA21-1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CEA、CA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4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深肌层浸润、脉管受侵、宫旁浸润、Ki-67指数及VEGF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i-67指数、VEGF阳性率治疗前后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较单纯新辅助化疗更能缩小肿瘤体积,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改善子宫局部浸润,提高手术切除率,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对收治的70例Ⅱ期以上宫颈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剂量45Gy,腔内照射5~6次,A点总剂量75~81Gy。结果 70例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为97.1%。5a以上生存率27.1%(19/70),3a以上生存率77.1%(54/70),1a以上生存率100%(70/70)。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宫颈癌可提高靶区剂量,周围器官得到有效保护,放射反应小,治疗精度高,显著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专业化护理在中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别对我科2015年11月—2016年12月间接诊的82例中晚期宫颈癌病例:研究与对照两组均41例.研究组行专业化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比较放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之比为:(89.73±6.25)分vs.(78.45±5.97)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放疗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85.3778.0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中晚期宫颈癌腔内后装放疗中积极引入专业化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提高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放疗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2年12月确诊的宫颈癌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为A组,35例,使95%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剂量50Gy,缩野加量至60Gy;3DCRT结合腔内后装组为B组,35例,肿瘤剂量50Gy,腔内照射5~6次,A点总剂量30~35Gy。结果:B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是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远期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包头市某医院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对收治的82例Ⅱ期以上宫颈癌患者通过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组,病例数为43例,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剂量45Gy,腔内照射5~6次,A点总剂量75~81Gy。另一组为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病例数为39例,肿瘤剂量55~60Gy。结果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组43例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为97.7%。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39例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组3年以上生存率76.7%,1年以上生存率100%。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3年以上生存率61.5%,1年以上生存率94.9%。两组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宫颈癌可提高靶区剂量,周围器官得到有效保护,放射反应小,治疗精度高,显著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罗建琼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2):214-214
目的:分析盆腔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对于复发宫颈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肿瘤科2011年2月—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复发宫颈癌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在此基础上采取放疗综合护理。给予相同的放射治疗方案治疗(盆腔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表现。结果:经盆腔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 10人、PR 1人、NC 2人、PD 1人。对照组患者CR 7人、PR 4人、NC 1人、PD 2人。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盆腔插植后装调强近距离放疗治疗对于复发宫颈癌患者的症状改善起到了明显的作用,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在ⅢB期宫颈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201 1年4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79例ⅢB期宫颈鳞癌患者分为传统外照射结合二维后装治疗组(A组,49例),前程常规调强放疗+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组(B组,30例).两组患者每周均应用“紫杉醇”同期化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的肿瘤消退率为65.3%、9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分别为60.9%、69.3%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期反应:A、B组肠道反应发生率为77.6%、46.7% (P<0.05),膀胱反应发生率为36.7%、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反应:A、B组中重度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34.7%、13.3%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程常规调强放疗+后程超分割调强放疗治疗ⅢB期宫颈癌疗效不劣于传统治疗方法,但不良反应轻,是该期患者的一种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放疗与顺铂同步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在2007年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接收诊治8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术前仅给予单纯的放疗,实验组40例术前给予放疗与顺铂同步化疗,1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肿瘤的临床分期均有所降低。其中对照组40例有26例患者达到手术的标准,近期有效率为65%;实验组40例有33例达到手术的标准,近期有效率为82.5%,实验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放疗与顺铂同步化疗可有效地提高近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但在积极的治疗后不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应用一系列护理措施,预防和减轻宫颈癌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方法及时了解患者身心状态,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后装治疗时协助医生放置施源器,并密切观察患者治疗情况,通过每日阴道冲洗解决放射性阴道炎、阴道闭锁的问题;调节患者饮食,保证治疗期间的营养供应,减轻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增强机体抵抗力;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使患者逐渐淡化病人角色,提高治疗信心。结果通过上述一系列护理手段的应用,预防和减轻了放疗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角色,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本中心应用的一系列护理措施有效、全面,可在放疗单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16,(5):656-657
目的分析比较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与普通放疗(radiation therapy,RT)在宫颈癌术后治疗对骨盆正常组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后接受IMRT的109名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与既往在医院接受RT的109名宫颈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回顾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的CT扫描结果,比较IMRT与RT对骨盆的影响。结果 IMRT组中,4例出现骨折(随访中位时间26.0个月),RT组出现18例骨盆并发症,其中12例骨折,2例股骨头坏死,4例骨髓炎(随访中位时间31.0个月),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IMRT出现骨盆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小于R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对晚期宫颈癌患者开展同步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170例,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放疗,观察组采用同步放化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晚期宫颈癌患者开展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时间,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3例晚期子宫颈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局部放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3例宫颈癌患者,初治失去手术机会的10例,化疗后复发8例,术后放化疗后复发的5例,所有病例均经一侧股动脉穿刺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方案顺铂/卡铂联合5氟尿嘧啶,两次灌注化疗后开始行局部放疗(DT5000—6000cgy),结果所有患者均可完成治疗,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3例,进展(PD)2例,有效率(CR+PR)78.3%,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胃肠道副反应和Ⅱ—Ⅲ。骨髓抑制给予对症治疗均可恢复正常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局部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轻,病人均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针对宫颈癌放疗后复发病灶的照射:以直线加速器6MV-X三维适形放疗,原照射野内复发者,照射剂量为20~35Gy;照射野外复发者,剂量为60~70Gy,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复发,全盆外照射剂量40~45Gy,适形照射20~30Gy;放疗过程中联合化疗,方案为:奥沙利帕50 mg 1~3 d,平阳霉素15 mg 1~3 d。结果腰腿疼痛缓解率为100.0%,下肢水肿缓解率为64.3%;肿瘤治疗有效率即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为88.5%,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56例,48例肿瘤完全消失,CR达85.7%;放疗后盆腔复发的,治疗后仅有PR、稳定(SD);1~3年生存率分别为38.5%、19.2%、11.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近期效果好,特别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灶的患者;而放射治疗野内的复发病灶,因受剂量的限制,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外照射联合腔内后装治疗T1、T2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咽癌外照射后期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有计划地对首程T1、T2期鼻咽癌患者52例,分为单纯外照射组(26例)和外照射联合高剂率腔内后装推量组(综合放疗组26例),其中综合放疗组在鼻咽癌外照射至DT40Gy、50Gy、60Gy时行腔内后装治疗一次.结果综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三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是100%与73.0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年生存率是92.31%和84.61%,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1、T2期鼻咽癌外照射后期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外照射的剂量及降低其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在我国,大多数患者初诊时病变多为中晚期,预后很差。近年来,肿瘤学专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普遍认为,对中晚期肿瘤的治疗应从原来的单一的以放射治疗为主的治疗转变为以放疗、化疗、手术多种方式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但目前对术前辅助放疗、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为了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既能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愈率,降低其毒副反应,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脂质体周疗联合调强放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脂质体周疗联合调强放疗,对照组采用顺铂周疗联合调强放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年内生存率、总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2年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引起的总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脂质体周疗联合调强放疗的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耐受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20-322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同步替吉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直肠癌的耐受性、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71例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调强放疗同步替吉奥化疗)和对照组(调强放疗同步卡培他滨化疗)。调强放疗总剂量:肿瘤区:66~70 Gy/33~35/F,盆腔:50 Gy/25/F。实验组同步给予2周期的替吉奥化疗,放疗结束后再给予2周期替吉奥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化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 1年、 2年、 3年累积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4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1%(P <0.01)。结论调强放疗同步替吉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直肠癌的效果与卡培他滨相似,但患者依从性高,耐受性更好,手足综合征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构建采取调强放疗(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方法,并建立该模型的预后危险分层系统。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IMRT+后装治疗的25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临床因素宫颈癌患者总体生存(OS)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法,筛选影响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软件rms程序包,构建宫颈癌患者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与校准曲线,评价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采取上述治疗策略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效能。采用递归分割分析(RPA)法,根据列线图模型,预测采取上述治疗策略宫颈癌患者预后风险评分,并构建宫颈癌患者预后危险分层系统。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江苏省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及批准(审批文号:2023科-快017),并与所有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对本组258例宫颈癌患者均采取IMRT+后装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及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4%(192/258)、20.9%(54/258)及95.3%(246/258)。②本组258例宫颈癌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93.8%、79.5%和64.0%。采取Log-rank检验进行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年龄(χ2=4.25、P=0.039),病理学类型(χ2=15.41、P<0.00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χ2=22.17、P<0.001),是否伴淋巴结转移(χ2=28.37、P<0.001),同期化疗情况(χ2=10.99、P=0.004)、诱导+序贯化疗情况(χ2=14.34、P<0.001)及采取IMRT+后装治疗近期疗效(χ2=68.67、P<0.001),均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③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鳞状上皮宫颈癌(HR=2.404,95%CI:2.305~3.577,P=0.005),FIGO临床分期为Ⅲ、Ⅳ期(HR=2.455、5.374,95%CI:2.386~3.609、3.221~6.507,P=0.006、<0.001),伴淋巴结转移(HR=4.325,95%CI:2.189~6.420,P<0.001),未进行同期化疗(HR=1.730,95%CI:1.359~2.811,P=0.040),采取IMRT+后装治疗后达PR及未缓解(HR=1.779、3.227,95%CI:1.424~2.888、3.100~5.317,P=0.047、<0.001),均是影响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④根据上述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3、5年OS率的ROC-AUC分别为0.827(95%CI:0.731~0.923,P<0.001)和0.789(95%CI:0.695~0.883,P<0.001),该预测模型对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3、5年OS率的区分度较高。绘制该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其对采取上述治疗策略宫颈癌患者的3、5年OS率的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较接近,拟合反映良好,该预测模型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3、5年OS率与实际OS率相对一致,校准度较好。⑤根据该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风险评分,采用RPA法构建宫颈癌患者预后危险分层系统,将其分为极低风险组(风险评分<138分)、低风险组(138分≤风险评分<214分)、中风险组(214分≤风险评分<274分)和高风险组(风险评分≥274分)。在不同FIGO临床分期宫颈癌患者中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危险分层系统可区分FIGO临床分期为Ⅱ~Ⅳ期极低风险组、低风险组、中风险组与高风险组患者的3、5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基于宫颈癌患者病理学类型、FIGO临床分期、是否伴淋巴结转移、同期化疗情况、采取IMRT+后装治疗近期疗效这5项因素,构建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均较好,可有效预测采取IMRT+后装治疗宫颈癌患者预后。基于该预测模型所构建的宫颈癌患者预后危险分层系统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