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门部胆管癌在胆管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约占50%~70%)且起病隐蔽.在患者不表现黄疸时很难早期被发现。胆管癌呈多极化浸润性生长,肝门部解剖及毗邻关系复杂而重要.加之高位胆管梗阻迅速导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与衰竭.使联合扩大的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风险更加增大.术后并发症增多.手术死亡率可高达10%以上。即使以常规肝移植术与之相比,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4年间5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I型癌肿切除率最高,Ⅳ型癌肿切除率最低。结果本组5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围手术期死亡2例,均死于肝肾功能衰竭,余50例中31例术后获得随访,失访19例,随访率为62%。结论疑似或诊断肝门部胆管癌应早期积极手术探查,争取行根治性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肿瘤切除疗效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伟 《肝胆外科杂志》1997,5(5):301-302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上段胆管癌位于第一肝门,易侵犯肝、门静脉、肝动脉,手术切除率低,愈后较差,早期不易诊断。由于近几年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手术上的改进,扩大根治切除使该病的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1]。现将我院近三年来1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外科治疗情况作以介绍,重点将讨论有关手术问题。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2年3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在43~70岁,平均565岁,全组10例均有黄疽,黄疽持续时间1周~2个月。肝功能分级:ChildA级6例、B级2例、C级2例。影像学检查:B超1…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肝叶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疗效,探讨联合应用肝叶切除的意义和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1991年9月至2001年9月10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联合肝叶切除的情况。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结论 肝叶切除在肝门部胆管癌中有重要意义。其选用概述术中探查,及肝功能情况等综合考虑,肝动脉,门静脉受浸润仍有可能考虑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6.
1 概述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1965年由Klatskin首先提出并作详细描述[1],特指发生在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以及肝总管上段的胆管粘膜上皮恶性肿瘤.肝门部胆管癌整体预后不佳,未接受治疗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5.9个月[2].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办法.由于肿瘤易局部侵犯血管,肝脏及远处转移,能够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仅20%[3].如何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以及对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进行合理治疗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放射治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三种主要手段之一,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无论是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还是无法手术切除患者的姑息治疗,都具有较广的适应症和治疗耐受性,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放射治疗的实施和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正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hilar cholangiocarcinomectomy,LRHC)是腹腔镜技术在肝胆外科应用的拓展,主要由中国医生开创和发展。由于手术复杂性和HCCA预后不良的现状,使得LRHC极富挑战并充满争议。焦点集中在LRHC的适应证、安全性、根治性以及开展的价值。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LRHC现状和关注点进行述评。一、LRHC现状腹腔镜技术对于肝门部胆管癌  相似文献   

8.
肿瘤根治性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也是肝胆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技术领域。合理有效的术前准备方案以及规范的手术方案,是实现高质量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必要条件。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涉及多个核心环节,包括肿瘤可切除性和肝储备功能评估、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等。有效的术前准备包括无创性影像学检查、胆道引流、肝体积测量、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等,目的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改善肝功能、确保大范围肝切除安全性。围肝门解剖、肝切除范围、门静脉切除重建、肝动脉切除重建、区域淋巴结清扫范围等是肿瘤根治性切除关键技术,目的是实现所有切缘阴性,彻底清除肿瘤及其侵袭的组织。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仍存在诸多争议点,如术前胆道引流途径及周期、肝切除范围、肝动脉重建的必要性、淋巴结清扫数目等,仍有待进行更多临床研究以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切除是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笔者根据该病的4种类型提出合理的手术切除范围选择,旨在进一步规范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病人的自我护理支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肝门部胆管癌病人自理能力缺陷提供高效、系统的自理教育,用美国护理专家奥伦(Orem)的自理学说中三种基本护理方法(支持教育、部分补偿性护理、完全补偿性护理)指导18例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病人,使其调整生活方式并积极进行自我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压力。结果提示自我护理对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综合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分析一个单位1986—2002年问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方法回顾1986—2002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治疗29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纪录,全部治疗均在单一的科室技术领导下进行,有一定的连贯性。外科治疗手段主要是依据手术中所发现的病理情况决定。根治性切除术的标准是指切除的边缘病理上未发现残留癌细胞。结果在我国,肝外胆管癌是并非少见的疾病,近年来手术治疗的病例数有增多倾向。然而,根治性切除手术有困难,甚至联合肝切除亦难以达到根治目的,因而根治性切除率只分别为37.6%和41、2%。无切除术后30d内死亡。有4例病人于切除术后长期无瘤生存,5年以上生存率为13.3%;另有2例病人亦生存达5年以上,但癌复发,现仍在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肝门部胆管癌是多态性的疾病,只是极少数表现为较“良性”的倾向,而绝大多数则于手术切除后易于复发,虽然手术似乎是已达治愈性。切除性治疗,甚至是姑息性切除,仍可以达到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扩大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治疗作用尚未能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疗的方法。方法 术前对20例患者行血清CA19-9、CA242、CEA测定,手术方式分别为根治性切除和各种非根治性手术,并对89%(51/57)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CA19-9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和90%,47%(27/57)的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其1年生存率为96%,3年生存率为32%。结论 血清CA19-9值检测有助于术前诊断和疗效的判断,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疗效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又名Klatskin瘤,是一种来源于肝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一些高危因素或疾病诸如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胆石症,甚至肥胖及甲亢均可导致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一方面容易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向胆管腔内生长形成梗阻性黄疸导致高胆红素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h ilar cholangio carc inom a,HCC)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黏膜上皮癌,约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经过40多年的探索,手术治疗(肿瘤切除[1]或肝移植[2])仍是HCC惟一的根治手段[3]。目前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范围有扩大的趋势[4],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高位胆管癌,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左右肝管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为Klastin瘤,占肝外胆管癌(extrahepatic bile duct cancer,EHBDC)的58%-75%。90%以上肝门部胆管癌为不同分化程度的腺癌,未分化癌和鳞状细胞癌极为少见,约占2%。以往认为肝门部胆管癌是以高分化腺癌为主,体积小且生长缓慢的肿瘤,现认为以低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 ,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困难 ,手术切除率低 ,预后差。现代研究表明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 ,因此加强对肝门部胆管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肝门部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作如下综述。1 肝门部胆管癌分子生物学研究1.1 肝门部胆管癌中的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目前研究表明肝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不仅与细胞的增殖有关 ,而且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正常状态下细胞增殖缓慢 ,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3月6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联合左半肝切除23例,右半肝切除9例,尾状叶切除3例,右三叶、右前叶切除各4例,姑息性切除15例,内引流术4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外引流术5例。结果死亡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7.31%(25/67)。联合肝叶切除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31.1个月,高于姑息性切除组(15.8个月)。联合肝叶切除组的1、3、5年存活率为78.5%、48.3%和29%,姑息性切除组的1、3、5年存活率为43.5%、6.8%、0。术后随访率67.16%(45/67)。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行包括肿瘤切除的联合肝叶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患者存活期;围手术期正确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难度大,远期疗效差。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及外科手术的进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然而,如何在术前及术中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仍然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为此,本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需要联合肝切除的术式有多种,其中适行半肝切除的病例数较多,是最定型的肝切除术式之一[1].该术式是整块切除半肝、全尾状叶及肝外胆道,肝中静脉应全程保留.笔者在临床实践和学术交流中体会到,相较于手术技术操作,手术适应证的把握反而是更突出的临床问题.Bismuth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是被广泛接受的联合半肝切除的主...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因其病变部位位置高,周围血管多,肿瘤经常浸润肝动脉及门静脉,手术难度高,切除率低,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手术方式选择欠妥,导致术后并发症多,影响了术后生活质量和生存,因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仍是该疾病外科治疗中的重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1)切除:肿瘤以及附加的肝切除、肝尾叶切除;(2)重建:拼缝多个肝管开口,完成以Roux-Y肝管空肠吻合为主的胆肠重建和肝管支撑引流;(3)骨骼化清扫:保留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动脉、门静脉,切除其他包括肝外胆管、神经、淋巴结、脂肪、纤维组织等可能被肿瘤侵犯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