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DSCT)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84例PCI术后胸痛患者进行心胸联合DSCT扫描,并有2位资深的放射科医师对患者的冠状动脉实施靶重组,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作出诊断。所有患者在DSCT扫描后的2周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估DSCT诊断PCI术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评估两种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估的一致性。结果 DSCT诊断PCI术后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5%、96.6%、94.6%、90.4%。DSCT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858)。DSCT的有效辐射剂量为4.67±0.87 m Sv。结论对PCI术后胸痛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能获取高质量的图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准确,辐射剂量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齐燕  齐双  欧陕兴 《心脏杂志》2010,22(2):302-304
双源CT(DSCT)是CT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一项最新技术。DSCT具有83 ms的扫描速度,放射剂量减半,一站式处理功能,双能量减影,可进行心脏扫描,不需要控制心率,能较准确地评估对冠状动脉及心脏的功能,是CT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双源CT(DSCT)对有胸痛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住院部收治的有胸痛症状的120例患者,依据血糖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行DSCT扫描,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胸痛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较非糖尿病患者更为严重,病变范围更广,DSCT适宜作为其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56排双源CT(D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142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均经256排DSCT扫描,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后台处理DSCT原始图像,判断检查部位是否存在绿色结晶沉积、沉积位置等,并分析后处理技术对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价值。结果 130例存在绿色结晶沉积,共154处,且绿色结晶沉积部位与关节疼痛部位一致,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检出率为91.55%(130/142)。结论 256排DSCT后处理技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可通过明确尿酸盐结晶沉积情况,检出痛风性关节炎,还可准确判断关节病变部位,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监测疗效、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自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联合低管电压用于CT肝脏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癌(PLC)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诊治的84例PLC患者,在行腹部CT增强扫描时,38例接受100 kV和ASIR扫描(观察组),另46例接受常规120 kV和滤过反投影(FBP)扫描(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32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年龄7天~14岁,采用DSCT心电门控下对比增强完成心脏检查,收缩末期重建原始图像,并在图形图像工作站完成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三维容积漫游(VR)处理。结果:32例复杂先心病中DSCT共检出165处心内外结构异常。DSCT检出心内畸形74处、心室大血管连接异常14处、心外血管异常77处。结论:DSCT可以清晰地显示复杂先心病的心内外畸形,有助于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双源CT(DSCT)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29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及胸疼等症状.回顾分析293例老年患者冠状动脉DSCT检查结果,并对照分析DSCT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 不同年龄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被检测出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共157例324支,其中Ⅰ级狭窄者177支(54.6%),Ⅱ级狭窄者103支(31.8%),Ⅲ级狭窄者39支(12.0%),Ⅳ级狭窄者5支(1.5%).DSCT诊断结果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应用于老年冠心病诊断,要求条件低,诊断准确率高,且安全、无创,特别适用于无法开展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8.
张小鹏  崔书安 《山东医药》2009,49(29):59-60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临床诊断或可疑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DSCT连续容积扫描,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47例患者中DSCT诊断Ⅰ型主动脉夹层9例,Ⅱ型主动脉夹层4例,Ⅲ型主动脉夹层34例。其中2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与DSA主动脉造影对照,双源CT共显示破口52个,DSA显示破口44个。结论DSCT检查在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后评价等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探讨急诊胸痛患者双源CT(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分析DSC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方法:对115例以胸痛为主诉的急诊就诊、临床怀疑冠心病拟行CAG的患者[男60例,女55例,平均年龄(66.37±10.29)岁]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统计分析DSCT对诊断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冠心病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并与CAG结果对比。结果:共获得92例有诊断价值的病例,DSCT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准确度为94.6%,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90.6%、95.1%和93.5%。对于诊断轻度狭窄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0.6%,特异度为63.9%,阳性预测值为34.3%,阴性预测值为91.2%。结论:DSCT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临床冠心病可疑患者CAG手术前的预筛手段,当患者的冠状动脉为中重度狭窄时,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较高,DSCT与CAG有很好的一致性,其对是否需进一步CAG检查有较大的指导意义。DSCT对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患者的阴性预测值较高,提示如果DSCT判定患者无冠状动脉病变,基本上无进一步行CAG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双源CT诊断冠心病和指导危险分层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双源CT(DSCT)对冠心病的诊断以及指导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50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先期接受DSCT检查后于1个月内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诊断为标准,分别评估DSCT诊断冠状动脉<50%、≥50%和≥75%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两种检查结果做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结果 CAG显示冠状动脉为637段,DSCT可评估的冠状动脉为615段(96.5%).DSCT对诊断<50%、≥50%和≥75%狭窄的敏感度分别为75.6%、83.2%和91.7%,特异度为97.6%、99.2%和99.8%.DSCT和CAG结果显著相关(P<0.01).结论 DSCT对于冠脉狭窄病变诊断的结果与CAG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双源CT(DS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的对比性研究,明确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探讨DSCT与冠心病(CHD)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疑似CHD病人54例,分别行SCAG和DSCT检查,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分析DSCT与其相关性。结果DSCT对CHD冠状动脉重度狭窄评价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94%,98.97%及98.38%;CHD不同中医证型与DSCT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DSCT可以用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特别是对重度冠状动脉狭窄;DSCT可作为CHD中医辨证分型的方便、快捷、可靠的无创性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临床疑似冠状动脉斑块患者80例,同时对其行D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的结果作为参考标准,比较评价DSCT与CAG对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80例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节段838段,按CAG为标准,587段冠脉正常,251段血管狭窄,而DSCT的结果是正常为603段,血管狭窄为235段。DSCT诊断冠状动脉中血管狭窄敏感性为79.3%,特异性达97.4%,阳性预测值达93.0%,阴性预测值达91.7%,准确性达92.0%。经χ2检验,DSCT对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斑块血管狭窄的评估同CAG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用于诊断冠脉小寨有很高准确性,并可将其作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手段,这对冠状动脉斑块的筛选和评估有重要意义。同CAG比较,可考虑选取DSCT为冠心病筛选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双源CT(DSCT)、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和左心耳造影在左心耳封堵术(LAAO)中的评估结果,研究DSCT指导LAAO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LAAO的78例心房颤动患者,比较术前DSCT及TEE对左心耳(LAA)血栓的检出率,分析术前DSCT、术中TEE及LAA造影三者评估LAA最大开口和...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部扫描的逐渐应用~([1]),并在早期肺癌筛查的公众体检中推广,使得肺部早期癌灶的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的检出有了较大提高。双源CT低剂量扫描具有辐射剂量低、扫描速度快,有利于对胸部疾病作出快速明确的诊断,目前被认为是胸部检查的最佳选择~([2])。但肺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双源CT(D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结果,探讨DSCT评估冠状动脉ISR的能力。方法 106例同期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CAG检查的患者,以CAG结果为标准,分析比较DSCT诊断IS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支架所在管腔狭窄大于50%被认为ISR。结果 173枚支架中,除17枚支架不能评价外,其余156枚支架DSCT全部显影良好。DSCT显示有ISR的支架33枚,CAG证实存在ISR的支架38枚,DSCT显示111枚支架内通畅,CAG证实支架内通畅118枚。DSCT诊断IS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和94.1%,阳性预测值82.5%,阴性预测值95.7%,一致率为92.3%。DSCT对直径≥3.0 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的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优于直径<3.0 mm支架。结论 (1)DS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支架腔内情况及支架远近端血管。(2)支架内径是影响支架腔内图像显示的重要原因。(3)DSCT在评估ISR方面,基本取代CAG作为大直径支架(支架直径>3 mm)通畅情况的评估方式,作为无创评估ISR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正>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被认为是确诊冠状动脉狭窄和病变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存在并发症,且费用较高而难以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多,双源CT(DSCT)时间分辨率高、成像不受心率影响,且属于无创检查,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认可。本文通过比较CAG和DS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DS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  相似文献   

17.
心脏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的效果评价一直是老年疾病的研究热点。桥血管相对于其他冠状动脉相比,较细又弯曲,技术难度大。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在这方面的应用已广泛开展,但还受到一些限制,譬如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心律失常等因素困扰。双源CT(DSCT)在时间分辨率方面的突破,使得桥血管在CT上应用技术更成熟,目前尚未见大宗病例报道。本文所搜集的病例都是通过DSCT扫描,由专门CT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重组,对桥血管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62例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诊断为标准,将DSCT诊断的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与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2例共计2 430个冠状动脉节段,DSCT与CAG检查结果相符合:无狭窄节段1 925个,轻度狭窄节段67个、中度狭窄节段103个、重度狭窄节段206个、闭塞节段30个;DSCT对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分别为97.10%、97.17%、86.55%、66.67%,特异性分别为99.84%、99.64%、99.02%、10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71%、93.64%、91.56%、1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90%、99.84%、98.36%、99.23%。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敏感性为88.65%、特异性为93.69%,阳性预测值89.62%,阴性预测值97.37%。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可作为临床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较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ion Sensation DSCT对77例临床诊断为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行连续容积扫描,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上至左右髂总动脉。结果诊断真性主动脉瘤10例,假性主动脉瘤16例;主动脉夹层按Debakey型,Ⅰ型12例,Ⅱ型6例,Ⅲ型20例。结论 DSCT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方面具有方便快捷,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对于疾病严重程度评估,选择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等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与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tomography,DS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性、定量分析的准确性。方法入选21例冠心病患者,以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13分段法,每个节段均判断斑块的有无及斑块性质,血管狭窄程度,测量定量指标。以IVUS为标准评估DS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诊断的价值。结果与IVUS相比,21例患者的28支血管,DSCT对所有部位狭窄程度50%、50%~75%、75%的病变的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79.2%(38/48)、89.5%(34/38)、100%(16/16)。以节段中斑块为基础,DSCT对病变节段中所有斑块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48/50)、86.5%(45/52)、87.3%(48/55)、95.7%(45/47)。DSCT检测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的敏感性分别为91.9%(34/37)、92.3%(12/13),特异性分别为92.3%(12/13)、97.1%(34/35)。结论 DSCT可以准确诊断冠状动脉近中段中重度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DSCT定量测量与IVUS结果相关性好,且可依据CT值的不同判断斑块的性质;DSCT区分非钙化斑块及在斑块的准确测量方面的可靠性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