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脑缺血后的胶质细胞反应源于胶质细胞自身的缺血缺氧、胶质细胞之间以及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胶质细胞自身缺血缺氧是其反应的主要原因.文章主要介绍脑缺血后胶质细胞Ca2+通道和谷氨酸受体的调节、胶质细胞缝隙连接改变、不同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胶质细胞激活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人淋巴瘤raji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及CIK细胞的趋化性。方法采集健康产妇分娩的正常足月胎儿脐血,分离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CIK、DC细胞。将成熟DC和CIK混合培养3d,用MTT法检测CIK、DC-CIK对K562、raji、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趋化试验检测CIK细胞的趋化性。结果 CIK、DC-CIK细胞对K562、raji、MCF-7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DC-CIK杀伤活性明显高于CIK。趋化试验显示,IL-8、MCP-1作用后穿过微孔滤膜的细胞数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结论 DC-CIK共培养可明显提高CIK对K562、raji、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IL-8、MCP-1对CIK细胞存在趋化性。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后胶质细胞分子改变及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后的胶质细胞反应源于胶质细胞自身的缺血缺氧、胶质细胞之间以及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中胶质细胞自身缺血缺氧是其反应的主要原因。文章主要介绍脑缺血后胶质细胞Ca2 + 通道和谷氨酸受体的调节、胶质细胞缝隙连接改变、不同胶质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胶质细胞激活机制。  相似文献   

4.
NK细胞上有激活和抑制受体,即NK细胞受体(NKR),调节NK细胞和病毒特异性CD8 T细胞在各种病毒感染中的反应.在αβT细胞、γδT细胞、B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树突细胞上也表达这些受体.  相似文献   

5.
促进β细胞再生,维持功能性β细胞的数量,是治疗糖尿病的根本.胰腺上皮细胞包括β细胞、导管细胞、腺泡细胞及α细胞.研究表明,与多能干细胞相比,这些成体细胞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可能通过不同途径重新生成β细胞从而实现β细胞的再生.已分化的β细胞可以被诱导增殖或者退回至祖细胞状态重新分化为β细胞.而在胰腺受损、代谢应激、基因操作等条件下,其他胰腺上皮细胞可能直接转分化为β细胞或者成为内分泌兼性祖细胞再分化为β细胞.  相似文献   

6.
实验脾虚证胃窦及十二指肠粘膜G、D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细胞(分泌胃泌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抗-胃泌素、抗-生长抑素的多克隆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标记胃窦、十二指肠粘膜G、D细胞,运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MIPS)对G、D细胞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四君子汤组对照。结果:脾虚时G、D细胞数均减少,D细胞面积缩小,G细胞灰度值增高,G/D细胞数和细胞面积比值均增高。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脾虚大鼠,G、D细胞数有所增加,D细胞面积明显增大,G细胞灰度值、G/D细胞数和细胞面积比值均接近或略低于正常。脾虚自然恢复大鼠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脾虚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大鼠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结果从形态学上揭示D细胞分泌SST亢进、G细胞释放Gas不足、G/D细胞比例失调,是导致脾虚证胃肠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呼吸道黏膜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高慧  李超乾 《国际呼吸杂志》2007,27(22):1711-1714
呼吸道黏膜免疫除了传统的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淋巴细胞参与外,目前认为还有多种重要的细胞和分子如支气管上皮细胞、M细胞、γδT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分泌型IgA等参与了呼吸道黏膜免疫并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原代联合培养、扩增,鉴定同一来源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剩余大隐静脉3cm~8cm,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混合血管细胞,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混合血管细胞。倒置显微镜、免疫组化方法对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倒置显微镜显示原代细胞及经传代培养后的细胞,呈现内皮样细胞、成纤维样细胞混合生长的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示内皮细胞Ⅷ因子、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细胞经3~4次传代,细胞数量可增殖达到8×10~6~10×10~6。结论:使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可获得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三种细胞经体外联合培养、传代可以达到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种子细胞的足够数量。  相似文献   

9.
榄香烯诱导Hep-2细胞凋亡及其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榄香烯对体外培养的人喉癌细胞株Hep-2细胞诱导分化的机制。方法Hep-2细胞经不同浓度的榄香烯(25、50、100μg/L)作用后,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改变,同时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Hep-2亚细胞结构改变。结果对照组细胞呈梭形贴壁生长,榄香烯组细胞变圆,贴壁不佳,细胞数目变少。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染色质趋边、凝集、线粒体肿胀,细胞核破碎,可见凋亡小体改变。结论榄香烯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Hep-2细胞生长,阻止G1期细胞向S期转化进程,且呈剂量依赖性,诱导Hep-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原代联合培养、扩增,鉴定同一来源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的构建提供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剩余大隐静脉3 cm~8 cm,组织块培养法原代培养混合血管细胞,DMEM培养液培养、扩增混合血管细胞.倒置显微镜、免疫组化方法对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倒置显微镜显示原代细胞及经传代培养后的细胞,呈现内皮样细胞、成纤维样细胞混合生长的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示内皮细胞Ⅷ因子、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细胞经3~4次传代,细胞数量可增殖达到8×106~10×106. 结论:使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可获得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三种细胞经体外联合培养、传代可以达到组织工程心脏瓣膜种子细胞的足够数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属于中胚层的多功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在特定条件下,MSCs可分化为肝细胞、胰岛样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肌腱细胞、成纤维细胞、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造血系统等。因此,MSCs已成为细胞替代治疗中的主要选择细胞,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本文就MSCs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树突状细胞是初始免疫反应中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本研究目的是分析脐带血的细胞组成,研究加入细胞因子培养前后脐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以脐血为来源探索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并进行表型鉴定。方法:脐血12例,分离单个核细胞。在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加入细胞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造血干细胞生长因子(SCF)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培养4周。应用流式细胞仪,使用CD4、CD8、CD19、CD34、CD38、CD1a、CD11c和CDw123单克隆抗体,测定培养前及培养后1、2、3、4周脐血细胞的细胞表面抗原变化及树突状细胞情况。结果:新鲜脐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 造血干细胞0.22×108/L、CD1a 细胞0.27×108/L、CD11c 细胞5.87×108/L、CD83 细胞1.94×108/L、CDw123 细胞2.73×108/L。加入细胞因子GM-CSF、IL-3、SCF、EPO后培养1~4周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CD1a 、CD11c 、CD83 、CDw123 树突状细胞,在培养的2~4周,脐血树突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此后逐渐减少。通过培养,树突状细胞数量增加达CD1a 细胞11.02×108/L、CD11c 细胞28.24×108/L、CD83 细胞10.57×108/L、CDw123 细胞18.7×108/L。结论:在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因子GM-CSF、IL-3、SCF和EPO后培养2~4周,脐血单个核细胞可分化为CD1a 、CD11c 、CD83 、CDw123 树突状细胞。这些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上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 CM-DiI 标记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后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体外体内示踪作用。方法 CM-DiI 标记提纯后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检测标记率及荧光情况,观察 CM-DiI 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小鼠心梗模型心肌内注射标记后的卫星细胞,于移植后 1、3、7、14、21、28 天取出心脏行冰冻切片,观察移植细胞在体存活分化情况。结果 CM-DiI 标记骨骼肌卫星细胞效率达 (93.3±0.95)%,3 代后仍保持红色荧光,对细胞增殖及分化无明显影响。标记细胞移植 1 天后即可见细胞团聚,3 天后细胞排列整齐,4 周后仍可见移植细胞。结论 CM-DiI 细胞标记液标记骨骼肌卫星细胞,安全简单,并可示踪移植后细胞的存活分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ix1对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甲状腺癌BCPAP细胞转染Six1小干扰RNA(Six1 siRNA)和小干扰RNA阴性对照(siRNA control),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印迹检测Six1、神经钙黏素(N-cadherin)、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蛋白表达。结果转染siRNA control后的BCPAP细胞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目及细胞中Six1、N-cadherin、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与没有转染的BCPAP细胞相比无变化。转染Six1 siRNA后的BCPAP细胞迁移率、侵袭细胞数目及细胞中Six1、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与没有转染的BCPAP细胞相比明显降低,而E-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敲低Six1可能通过影响E-cadherin、N-cadherin表达抑制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肝损伤进行自我修复的一种可逆性病理反应,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细胞焦亡是有别于细胞凋亡、坏死的细胞新型程序性死亡方式,与肝纤维化发病密切相关。简述了细胞焦亡的概念、激活途径以及在肝星状细胞、肝实质细胞、Kupffer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细胞焦亡可诱发肝脏炎症,过度活化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为其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接近在体内状态的ICR小鼠血脑屏障细胞模型. 方法 原代分离、纯化培养ICR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经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Ⅷ因子和GFAP免疫组化鉴定细胞类型,将此两种细胞共培养构建血脑屏障细胞模型,经4 h渗漏试验、HRP通透性试验评价血脑屏障细胞模型功能. 结果 Ⅷ因子和GFAP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原代培养的ICR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纯度分别可达90% 和95%,细胞共培养模型经4 h渗漏试验初步判断血脑屏障细胞模型形成、HRP通透性试验表明血脑屏障细胞模型组同空白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屏障作用. 结论 原代分离、纯化出ICR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利用细胞共培养技术构建了血脑屏障细胞模型,其形态、结构及功能均接近在体状态.  相似文献   

17.
李军  杨梅  李伟  徐宏昌 《山东医药》2012,52(26):14-16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AG1478对胶质瘤C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C6细胞中分别加入5、10、25、50 mol/L的AG1478,作用48 h.用MTT法测算C6细胞生长抑制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测算细胞凋亡率.[结果]AG1487能够抑制C6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依赖关系.在50 μmol/L的AGI478作用下,C6细胞变圆、细胞突起减少,贴壁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稀疏.25 μmol/L的AG1478作用C6细胞48h,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EGFR抑制剂AG1478可抑制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放疗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及不同胃癌病理分型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5例胃癌手术患者,另选取同期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相对比例的变化,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癌患者放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趋势。结果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放疗前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接近对照组(P>0.05);放疗后,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患者,放疗前后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乳头状腺癌患者放疗后CD8+T细胞、NK细胞比例减少(P<0.05),但是CD3+T细胞、CD4+T细胞没有变化;管状腺癌患者放疗后CD3+T细胞和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CD8+T细胞没有变化;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患者的T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是NK不受影响;黏液腺癌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均没有变化。结论手术后放疗能够抑制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放疗前后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变化各不相同。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实行相应的增强免疫功能措施。  相似文献   

19.
IL-10基因多态性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裴琦 《内科》2007,2(3):398-400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单链糖蛋白,由Th2细胞分泌,少数由Th0细胞、CD8 T细胞、活化的B细胞、Kufpper细胞、肝细胞、肝星状细胞(HSC)产生。IL-10主要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抑制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产生,抑制Th1细胞应答,抑制丝裂原和抗CD3抗体诱导的T细胞增殖,促进B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为冠状动脉疾病的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冠状动脉,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平滑肌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台盼蓝染色测定细胞活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平滑肌α肌动蛋白进行鉴定。结果形态学、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表明培养的细胞为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存活率达97%。原代培养14d左右即可进行传代,可以传6代以上,且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良好。结论酶消化法分离大鼠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方法简单、高效,细胞纯度高、且活性好、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