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内窥镜下蝶窦和蝶鞍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蝶窦和蝶鞍区手术的体会。方法 内窥镜下治疗脑脊液蝶窦漏 1例 ,蝶窦金属 (子弹 )异物 3例 ,蝶窦囊肿 5例 ,蝶窦霉菌病 5例 ,蝶窦息肉 1例 ,蝶筛窦腺癌 1例 ;垂体腺瘤 2 3例 (微腺瘤 17例 ,侵袭性腺瘤 6例 ) ,颅咽管瘤 2例。结果 蝶窦囊肿、息肉和霉菌病治愈 ;垂体微腺瘤和 1例颅咽管瘤全切术 ;侵袭性腺瘤、1例颅咽管瘤和蝶筛窦腺癌部分切除 ,死亡 1例 (垂体腺瘤术中出血 ) ;脑脊液鼻漏治愈 ;蝶窦异物 2例取出 ,失败 1例。结论 经鼻内窥镜蝶窦和蝶鞍手术定位准确 ,操作简单 ,安全有效 ,但有一定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须严格掌握和选择。  相似文献   

2.
经蝶入路手术广泛应用于垂体微腺瘤、某些大型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切除。无论经口鼻蝶或经鼻蝶入路 ,鞍底的识别和定位在术中极为重要。作者对术中蝶窦开口及周围结构进行临床观察 ,总结如下 :1987年 11月~ 1997年 12月经蝶入路手术共77例 ,男 39例 ,女 38例。年龄 13~ 69岁 ,平均 34岁。垂体腺瘤 76例 (大型 30例、中型 35例、微腺瘤11例 ) ,颅咽管瘤 1例。术式 :经口唇下 -鼻 -蝶入路 66例 ,经鼻小柱切开 -鼻 -蝶入路 10例 ,经鼻翼切开 -鼻 -蝶入路 1例。蝶窦气化情况依术前常规CT增强扫描及摄蝶鞍侧位片所见 ,甲介型者例外。开口位置 …  相似文献   

3.
内窥镜下蝶窦和蝶鞍手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蝶窦和蝶鞍区手术的体会。方法 内窥镜下治疗脑脊液蝶窦漏1例,蝶窦金属(子弹)异物3例,蝶窦囊肿5例,蝶窦霉菌病5例,蝶窦息肉1例,蝶筛窦腺癌1例;垂体腺瘤23例(微腺瘤17例,侵袭性腺瘤6例),颅咽管瘤2例。结果 蝶窦囊肿、息肉和霉菌病治愈;垂体微腺瘤和1例颅咽管瘤全切术;侵袭性腺瘤、1例颅咽管瘤和蝶筛窦腺癌部分切除,死亡1例(垂体腺瘤术中出血);脑脊液鼻漏治愈;蝶窦异物2例取出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经鼻蝶窦径路垂体瘤显微摘除术后鼻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该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鼻内窥镜观察 ,回顾性比较了传统的经唇下鼻中隔径路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径路两种术式的病例各 2 0例。后者的手术步骤为 :在 0度直径 4 mm的鼻内窥镜下将中鼻甲推向外侧 ,暴露蝶筛隐窝和蝶窦自然开口 ,在平行于中鼻甲前缘之后 ,鼻中隔上方行弧形切口 ,粘骨膜下分离 ,暴露犁骨 ,切除并留作整复鞍底 ,从蝶窦自然开口处用咬骨钳咬除蝶窦前壁和蝶窦中隔。在鼻内窥镜下放置扩张器 ,深达蝶窦 ,退出内窥镜。再按传统术式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垂体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  相似文献   

5.
蝶窦鞍区非垂体源性占位病变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蝶窦鞍区非垂体源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总结分析24例蝶窦鞍区非垂体源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良好18例,包括蝶窦囊肿7例、颅咽管瘤6例、脊索瘤2例,鼻息肉伴鼻结杆菌感染侵犯蝶窦鞍区、蝶鞍神经鞘瘤、鞍内异位松果体瘤各1例。恶性肿瘤6例,分别为蝶窦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腺样囊腺癌1例,蝶窦低分化癌1例,鼻咽癌侵犯区肺癌蝶窦转移各1例。从临床表现、体征、曩像学检查及诊断治疗上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经鼻内镜行蝶窦外侧壁尸头解剖,为临床鼻内镜下蝶窦外侧壁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选取经10%甲醛防腐处理的国人成人湿性尸头10具(20侧),鼻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入路,暴露蝶窦腔,在0°和30°鼻内镜下确认蝶窦外侧壁骨性隆起,观察视神经和颈内动脉与毗邻结构的关系,以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分别测量视神经管和颈内动脉骨性隆起与鼻小柱、鞍底中线的距离和角度.结果:鼻内镜下可见蝶窦外侧壁上视神经管与颈内动脉骨性隆起呈"八"字形关系,向蝶窦腔凸入的程度及两者间距离因人而异,沿颈内动脉追踪可暴露海绵窦外侧壁;测得视神经管眶口内壁中点、颈内动脉骨性隆起前端到鼻小柱的平均距离分别为(75.33±5.59)mm和(81.02±5.29)mm,到鞍底中线的平均距离分别为(5.81±1.52)mm和(5.53±1.47)mm;视神经管眶口内壁中点到鼻小柱连线与鼻底的夹角平均为(53.4±4.1)°.结论:以鼻小柱及鞍底中线为参考点,在鼻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径路进行的蝶窦外侧壁解剖学形态观察和相关测量数据可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应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术中能够直视肿瘤、无脑组织牵拉,已广泛应用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突破了传统的限制,提高了鞍上肿瘤及海绵窦区域肿瘤的切除率。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是目前关注的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内镜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鞍区病变切除,结合国内外该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文献进行讨论。结果20例均实现肿瘤全切除,无死亡病例。15例无任何并发症,4例出现1项并发症,1例出现2项并发症。仅1例术后新发视力、视野损伤;2例新发一过性尿崩;2例出现新发垂体功能减退;2例术中保留垂体柄,垂体功能并未见明显变化;2例术后感染,予抗生素治疗控制良好。术后随访:2例在术后8、18个月垂体核磁示可疑复发,其余最长随诊时间12个月复查时没有任何复发迹象。保留垂体柄的患者术后7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未出现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均比较乐观。颅底重建技术的发展极大降低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为手术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蝶窦、蝶鞍穿刺在蝶窦、鞍区和侵及此两部位的中颅窝底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X线荧光屏下定位穿刺、直接穿刺和、鼻内镜引导下定位穿刺三种方式,对62例蝶窦、鞍区和中颅窝底病变进行穿刺活检,并对其中4例行敏感抗生素穿刺冲洗治疗。结果 62例全部明确了病变的性质,其中25例达到治疗目的。结论 鼻内镜引导下穿刺应是目前蝶窦、鞍区和侵及此两部位的中颅窝底病变穿刺定位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扩大的经鼻腔蝶窦人路的内镜解剖学研究和初步临床应用,为扩大的经鼻腔蝶窦手术适应证及范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4具(8侧)已经染料动脉灌注的成人尸头上模拟扩大经鼻腔蝶窦手术入路,同时测量海绵窦旁重要结构与鞍底的距离。结果:根据蝶窦后壁的骨性结构特征将蝶窦腔分为1个中间腔、2个旁中间腔及2个外侧腔。扩大经蝶手术入路可清晰显示鞍底骨膜、硬脑膜外层、海绵窦内侧壁、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及眼神经等结构;打开蝶骨平台可显示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鞍隔及视丘下部等解剖结构。临床初步用于治疗1例巨大侵入海绵窦的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结论:内镜扩大经鼻腔蝶窦手术入路可清晰显露蝶鞍周围的解剖结构,适用于鞍旁、鞍上病变的手术治疗,但应熟练掌握内镜鞍周解剖学及熟练的经鼻腔蝶窦手术经验。  相似文献   

10.
经蝶窦鼻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经蝶窦鼻内镜下切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4月~2000年4月28例患者接受经蝶窦鼻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全麻下选择肿瘤主体侧及蝶窦发育好的一侧鼻腔进路,将中鼻甲后端1/3切除,沿蝶窦开口扩大蝶窦前壁开口,切开蝶窦粘膜,打开并扩大鞍底,切开硬脑膜,用小刮匙或筛窦钳将肿瘤细心切除。结果:28例中26例得到了全部切除,1例巨大垂体瘤大部切除后,放射治疗。另1例部分切除后用溴隐停药物治疗。随访1年~4年,症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经蝶窦鼻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方法简便、微创、术中视野清晰,是垂体瘤切除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经鼻小柱-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132例的临床经验,探讨治疗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的有效方法。方法鼻小柱切开是采用(左)鼻内中隔切口为基础,鼻小柱切开,增加侧斜切口或两侧鼻前庭小柱切开上翻法,后经鼻中隔-蝶窦,打开蝶窦,开窗近圆形直径1~1.5 cm,中线处凿开鞍底,探查并切除鞍内肿瘤。结果132例中行包膜内全切除42例(31.8%),其余行次全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改善者118例(89.4%);术后部分病例出现暂时性尿崩症、鼻腔渗血、脑脊液鼻漏和垂体功能低下等,经对症治疗而好转。结论对于大型和巨型垂体腺瘤,绝大多数病人因蝶窦气化条件良好,同时垂体瘤大多质地为稀软性,便于吸除而可采用经蝶窦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而此切口具有径路短、出血少、不需要填塞纱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垂体腺瘤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鼻内镜下经鼻中隔-蝶窦、鼻内镜辅助经鼻中隔-蝶窦和经鼻腔-蝶窦三种入路手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共28例。结果:Hardy-Wilson分级Ⅰ级者7例全切除;Ⅱ级者7例,5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Ⅲ级者11例,5例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Ⅳ级者3例,部分切除。严重并发症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2个月~56个月,手术全切除17例中1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垂体腺瘤手术克服了显微镜下不能观察蝶窦外侧壁重要血管和神经等结构的缺点,经鼻内镜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到达蝶鞍比较容易、损伤小的优点,符合微创外科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目的是利用锥形束CT影像观察成年人翼管的解剖特点并分析对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8年10月~2019年5月间96例成年人锥形束CT扫描结果,通过三维影像重建技术对翼管解剖形态进行影像学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年人翼管平均长度14.09±2.1mm,其中男性平均长度13.94±1.1mm、女性平均长度14.14±2.5m。翼管与颅骨正矢状面平均夹角为11.6±1.2度,与下鼻道平面的平均夹角为9.5±4.9度。根据翼管与蝶窦底壁的关系,18例(18.75%)在低于蝶窦底壁的位置、60例(62.5%)位于蝶窦底壁部分突出到蝶窦腔、18例(18.75%)完全突入蝶窦腔。翼管和圆孔之间的平均垂直和水平距离分别为5.04±1.84mm和7.94±4.82mm。以上数据在性别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锥形束CT扫描可以精确地观测到翼管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解剖形态,为临床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内镜眶上锁孔与经鼻蝶联合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框上锁孔入路及经鼻-蝶窦入路的内镜局部解剖学并测量有关解剖数据,探讨二者联合应用于治疗巨大鞍山区占位性病变的可行性,为颅底外科手术提供相关形态学参考数据。方法 测量100例成人颅骨标本额骨颧突距同侧和对侧前后床突的距离和角度。通过25例成人尸头,模拟内镜眶上“锁孔”入路和经鼻-蝶窦入路,观察所能达到 解剖部位,测量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 眶上锁孔入路可以从前方和上方达到鞍区及斜坡上段,清晰地显露垂体、垂体柄、视交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等结构;经鼻-蝶窦入路可从下方显露垂体及鞍膈等鞍区结构。结论 内镜眶上锁孔与经鼻-蝶窦联合入路是一种微创外科手术,二者联合应用可完成巨大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鼻内镜下经鼻径路观察翼腭窝区的临床解剖特点, 以期为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5例(1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乳胶灌注后, 在0°鼻内镜下分别经蝶腭孔和上颌窦后壁两种手术径路显露翼腭窝, 再开放蝶窦, 充分暴露视神经、颈内动脉及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 观察各解剖结构的三维立体关系。结果 不同手术径路显露翼腭窝的范围不同, 祛除上颌窦内侧壁后能最大程度显露翼腭窝内所有解剖结构, 开放蝶窦后能观察翼腭窝与蝶窦区域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 只要熟悉鼻内镜下翼腭窝及邻近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关系, 选择合适的病例, 鼻内镜下经鼻行翼腭窝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头颈外科     
和垂体功能低下为主要特点。经蝶窦充填法治疗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图5表1参3(原提要)941092视神经管区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李健…夕解剖学杂志一1的注,17(2)。-98~101 对50个成人尸头和30个干性颅骨标本的视神经管区进行了显微解剖学研究,测量了视神经管的长度、口径及管壁的厚度,观察了视神经管内壁的毗邻结构关系,还测量了一些与视神经管减压术有关的数据,讨论了经鼻外筛、蝶窦视神经管减压术时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表6参6(原提要)941093眶底爆折一例/徐健…夕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4,8(i)。一5994109了3168例颈部肿块临床分析/林尚泽……  相似文献   

17.
头颈外科     
890001 经鼻口蝶窦垂体肿瘤手术/赵伟…∥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88,20(1).-59~60 报道经蝶窦垂体瘤手术14例,其中10例采用鼻口蝶窦入路。介绍术中对鞍内及蝶窦的处理:3例无脑脊液漏者采用中隔带蒂粘膜瓣复盖,其余11例(包括6例有脑脊液漏者)采用筋膜、肌肉和脂肪充填。强调鼻腔正确充填的重要性,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讨论。参4(原提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的诊断及鼻内镜治疗方法。方法:53例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患者均经CT扫描发现蝶鞍区病变并提示了病变范围。8例局限性病变者经蝶窦前壁自然口入路完成手术,2例鼻咽纤维瘤侵犯蝶窦者经鼻中隔中线入路,其余经上鼻道或蝶筛入路暴露病变。结果:53例蝶窦非垂体源性病变中,蝶窦囊肿及脓囊肿23例、蝶窦真菌感染8例、蝶窦出血性息肉2例、垂体瘤切除术后蝶窦炎性肉芽肿1例、蝶窦乳头状瘤5例、蝶窦脑脊液鼻漏1例、蝶窦骨化纤维瘤2例、鼻咽血管纤维瘤侵犯蝶窦2例、筛蝶窦脑膜瘤1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切除病变或修补脑膜,术后症状明显改善;蝶窦内血肿并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仅作鼻内镜检查,经DSA证实并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治愈;蝶窦恶性肿瘤3例,经蝶筛入路切除蝶窦内大部分肿瘤后辅以放化疗;鼻咽癌侵犯蝶窦2例病理检查证实后行放化疗。结论:蝶窦鞍区病变以头痛、眼部症状为常见症状,CT、MRI及DSA检查对蝶窦病变的及早发现和诊断起着重要作用,鼻内镜下处理蝶窦病变径路多样,选择适当径路可达到直接、安全、微创等目的。  相似文献   

19.
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和影像技术的进步,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蝶窦及中颅窝病变逐渐增多。蝶窦及垂体病变经鼻进路手术,既往多采用经鼻中隔或经筛窦开放蝶窦,虽然手术视野能满足需要,但仍然存在创伤大。出血多,破坏鼻腔正常结构的缺点。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们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垂体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蝶窦鞍区非垂体源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24例蝶窦鞍区非垂体源性占位性病变,其中良性18例,包括蝶窦囊肿7例、颅咽管瘤6例、脊索瘤2例,鼻息肉伴鼻硬结杆菌感染侵犯蝶窦鞍区、蝶鞍神经鞘瘤、鞍内异位松果体瘤各1例。恶性肿瘤6例,分别为蝶窦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腺样囊腺癌1例,蝶窦低分化癌1例,鼻咽癌侵犯鞍区及肺癌蝶窦转移各1例。从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治疗上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24例临床表现中18例有头痛,17例出现眼部症状。24例均经CT扫描发现蝶鞍区占位性病变并提示了病变范围。结论①良恶性病变均以头痛为第一常见症状,眼部症状为第二常见症状,掌握眼部症状与蝶鞍占位的关系对及早诊断意义重大;②影像学检查对此区域病变的发现和诊断起着重要作用;③内窥镜的应用及镜下穿刺活检亦对诊断十分有帮助。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手术+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