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48例64眼,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检查、前房深度、眼压检查。结果:术后随访3~12mo,52眼视力较前有明显提高。59眼术后眼压〈21mmHg。64眼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平均1.803mm,术后前房深度平均3.143mm。术前关闭的前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开放,虹膜平坦,虹膜周边前粘连的范围明显缩小。64眼均未发生后囊膜破裂及角膜失代偿。结论: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但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还可恢复视功能,并能减少小梁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4年3月本院收治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4例(36只眼)。术前控制眼压,经视力检查、前房角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等检查后,均单独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1—12个月。结果32只眼视力较术前提高,视力〉0.5者占69.5%;33只眼术后眼压〈21mmHg(1mmHg=0.133kPa),另3只眼用一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全部治疗眼前房加深,房角粘连范围减轻。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观察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房角的改变及对眼压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1例(36只眼),患者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术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分组,A组8只眼,房角关闭粘连≤1/2周;B组10只眼,1/2周<房角关闭粘连≤3/4周;C组18只眼,房角关闭粘连>3/4周.术前及术后常规行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中央前房深度和眼压检查.结果 三组36只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前房深度增加.除A组外,B、C两组术后眼压均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组内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术后组间眼压差异无显著性.房角镜及UBM检查术后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明显减小甚至消失,部分患者房角重新开放,其中房角全部开放15只眼,1/4周<房角关闭粘连≤1/2周7只眼(C组),房角关闭粘连≤1/4周12只眼(A组2眼B组4眼C组6眼),随访6~24月未见房角关闭粘连扩大及眼压再次升高;房角关闭粘连仍≥3/4周2只眼(C组),术后早期出现青光眼复发.结论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治疗房角关闭粘连的范围超过1/2周甚至达3/4周以上的闭角型青光眼.但是对于房角关闭粘连超过3/4周以上甚至全,闭,且术前用药后眼压仍较高者,术后可能出现青光眼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前房深度及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至2008年3月收住我院资料完整的35例(3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6.2±1.6)。对手术前后的房角形态、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力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超声乳化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中央前房加深,原来狭窄的房角增宽,关闭的房角部分开放。结论对于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加深前房,提高视力,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惠玲  张自峰  王雨生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247-224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36例46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分别详细记录患者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底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mo~2a,43眼(93.5%)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44眼(95.7%)眼压保持在正常范围,术后眼压<21mmHg。35例46眼患者前房深度术前平均为2.1±0.3mm,术后平均3.8±0.4mm,术后所有患者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关闭的前房角也有不同程度的开放。6眼(13.0%)角膜水肿,无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1例(73只眼),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术后随访6~11个月。结果 61例(73只眼)中有69只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73只眼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1.572±0.314)mm,术后前房深度(3.186±0.217)mm(P〈0.05)。66只眼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前眼压(22.42±3.53)mm Hg,术后眼压(13.52±3.24)mm Hg(P〈0.05)。房角镜术后2个月检查有71只眼房角开放,术后6个月房角镜未发现房角再次粘连,64只眼术后6个月复查视野无缩小。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伴青光眼的白内障手术38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阳  何阳 《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62-56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伴有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部分虹膜根切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38例42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部分联合虹膜根切术。结果:术后平均9mo,平均眼压低于20mmHg(1mmHg=0.133KPa),平均视力好于0.3,有2眼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术后眼压控制欠佳。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并发症少,对伴有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白内障患有较好降压效果,并获得一定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和评价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方法 对24例(32只眼)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 32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随访3~14个月,术后29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内,1只眼眼压偏高需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2只眼再次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眼压得以控制.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于绝大多数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相当有效的,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合并白内障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合并白内障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周切组),另一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分析治疗前后的眼前段结构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压;随访时间为3mo。 结果:激光组及超声乳化组的患者在治疗后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周边前房加深、房角加宽;而激光组术后视力无提高、前房轴深较术前无变化,少部分房角加宽不明显。超声乳化组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前房轴深加深,房角均加宽,已经粘连关闭的房角也部分重新开放。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合并白内障的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安全,能有效控制青光眼的发生及发展,对于虹膜高褶构型的患者同样有效,同时能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入院后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mo。结果:术后最佳校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mo眼压平均为(13.5±3.2)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前房角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有增宽,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中央前房深度为(3.12±0.46)mm,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三联手术 )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切口三联手术对 31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 6~ 48月 ,平均1 4 5月。结果 术前平均视力 0 0 5,术后平均视力 0 45 ,≥ 0 5者 1 8例占58%。术前平均眼压 (2 8 0 1±2 65)mmHg(1mmHg =0 1 33kPa) ,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 (1 4 44± 1 .83)mmHg。结论 小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具有控制眼压满意 ,恢复有用视力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明确明水县农村人口白内障的患病率以及治盲状况,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现状,并估计白内障手术覆盖率(CSC)、白内障手术负荷量,为制定今后的治盲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方法 以人群为基础,整群随机抽样.由两个调查组同时进行面谈,并进行眼科检查.统计白内障的患病率、双眼白内障盲的患病率,逻辑回归(Logistic回归)分析白内障和双眼白内障盲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并计算白内障手术覆盖率(CSC)、白内障手术负荷量.结果 白内障的患病率4.42% (95%CI:4.0%~4.8%),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女性.双眼白内障盲的患病率是0.35% (95%CI:0.24%~0.46%),性别并非其危险因素,年龄(≥50岁)是其危险因素.白内障手术覆盖率(CSC)为12.42%(95%CI:11.28%~13.56%),在50~59岁年龄中CSC最高.不同性别没有差别.白内障手术的负荷量是3.26%.结论 白内障是本地区≥50岁人群中致盲的首位原因,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低,白内障盲人所造成的社会负担较重.提高白内障手术覆盖率是消灭白内障盲的根本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白内障摘除术后影响患者双眼视觉建立的因素。方法对135例(18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或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11例151眼,并发性白内障24例29眼。术后检查视力、双眼同视、融合、远距离立体视及立体视锐度测定。结果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并发性白内障组分别有94.59%、83.33%的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远距离立体视,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分别有28.9%、12.5%的患者获得黄斑中心凹近距离立体视,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双眼视觉建立与白内障的类型有关,并发于眼前节或眼后节疾病的白内障可直接影响患者双眼视觉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深入开展防盲治盲是我国眼科医师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白内障手术率提高幅度不大,缺少防盲治盲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全国性规划,在发展眼科事业的同时对防盲治盲的关注不够。深入开展防盲治盲是我国眼科医师的社会责任。我们应当发扬我国眼科界重视防盲治盲工作的好传统,分析新世纪的实际情况,认真地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根治白内障盲是开展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首要任务,应当尽快地实现大量、高质和低价治疗白内障盲的目标。(中华眼科杂志,2005,41:3-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24例,采取颞上方或颞侧角巩膜缘隧道式小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避开功能性滤过泡,保持已有的滤过功能。结果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5的15例、0.1~0.4的7例、<0.1的2例。随访3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小切口囊外摘出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可提高视力并保持滤过泡功能。  相似文献   

16.
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的手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儿童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77例(101眼)儿童行白内障摘出手术,其中78眼植入人工晶状体,25眼后囊截开,16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对术后随访1月-2年的59眼进行并发症分析。其中先天性白内障31眼,外伤性白内障17眼进行视力变化分析。结果 术后脱盲率77.1%,脱残率50.0%。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前渗出膜、后囊浑浊、人工晶状体夹持。结论 儿童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提高,但并发症明显高于成年人,因此对3岁以下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持慎重态度。对于先天性白内障,尤其是完全性、致密核性、单侧白内障应尽早手术。对于外伤性白内障在积极控制炎症情况下尽早手术。术后随访、抗弱视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不同程度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囊相关的手术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432例(566眼)。根据白内障成熟程度分为研究组(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和对照组(未熟期白内障),记录术中发生的相关并发症,以Fisher精确概率法将两组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研究组232眼中,撕囊失败12眼(5.2%),后囊破裂6眼(2.6%),其中4眼(1.7%)人工晶状体固定在睫状沟;在对照组334眼中,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了撕囊,2眼后囊破裂(0.6%),所有病例的人工晶状体均成功植入囊袋。结论 成熟期和过熟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晶状体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未熟期高(X^2=18.54,P〈0.01),尽管应用囊染色剂可以方便撕囊操作,但是撕囊仍是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中最困难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早期双眼视觉的恢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Qin XJ  Zhang X  Li JH  Wang H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286-289
目的 观察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早期患者双眼视觉的恢复情况 ,并探讨影响其恢复的原因。方法 对 5 5例 (6 6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ECCE组 )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PHACO组 ) ,术后检查矫正视力、屈光度数 ,以及双眼同视、融合及远、近距离立体视功能。结果 术前术眼视力ECCE组低于PHACO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后术眼和非术眼视力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术后ECCE组双眼柱镜屈光度数差值较大 ,与PHACO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两组患者术后均具有较好的双眼同视和融合功能。ECCE组和PHACO组分别有 83 3%和 94 7%的患者获得不同程度的远距离立体视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分别有 2 8%和 2 1 1%的患者获得黄斑中心近距离立体视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早期患者的双眼视觉未完全恢复 ;术前长期的视觉抑制 ,尤其是单眼抑制和术后的屈光参差可能是影响双眼视觉恢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功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综合评价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的视功能发育情况.方法 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先天性完全白内障患儿41例(62只眼)按年龄分为4组.A组:<0.5岁,13例(20只眼);B组:≥0.5且<1岁,11例(16只眼);C组:≥1岁且<2岁,9例(15只眼);D组:≥2岁,8例(11只眼).均施行白内障吸除及双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3 d使用Mini刺激器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术后1周用维视顿视功能治疗和检查系统评价视力情况,随后配戴合适框架眼镜,遮盖健眼进行增视训练,12周后再次使用Mini刺激器行F-VEP检查以及视力检查.结果 4组患儿增视功能训练12周后的P100潜伏时分别为(90.28±1.59)、(111.30±1.59)、(125.28±1.97)、(147.87±1.46)ms,与术后3 d[(144.61±2.25)、(150.05±1.92)、(153.89±1.12)、(164.15±1.48)ms]比较明显缩短(t=43.75,32.77,31.61,65.04;P<0.01).4组患儿增视功能训练12周后P100振幅分别为(12.65±0.25)、(10.56±0.05)、(9.06±0.40)、(8.71±0.02)Μv,与术后3 d[(3.41±0.06)、(4.60 ±0.10)、(4.70±0.27)、(5.00±0.01)Μv]比较明显增加(t=-376.05,-91.64,-507.77,-399.41;P<0.01).视力检查亦显示,增视功能训练12周后视力(0.471 ±0.021、0.462 ±0.033、0.410±0.027、0.390 ±0.033)较术后1周(0.112±0.0127、0.107 ±0.013、0.117 ±0.014、0.120±0.014)明显提高(t=20.983,10.607,15.036,7.488;P<0.05),且年龄段越小其视功能恢复越好,以A组患儿视功能恢复情况最好.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术后配戴合适眼镜以及合适的增视功能训练,对于患者视功能的发育及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Song X  Wang W  Yang G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6):431-434
目的 探讨 3 5mm小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三联手术 )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 应用小切口三联手术对 2 0例 (2 6只眼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 3~ 41个月 ,平均 16 1个月。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2 3 0 1± 2 6 3)mmHg(1mmHg =0 133kPa) ,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 (13 93± 1 85 )mmHg(P <0 0 0 1)。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 0 0 5~ 1 0 ,其中≥ 0 6者 17只眼 (6 5 % ) ,术后平均散光度0 81D ,其中 4只眼无散光度。术后早期 2只眼使用降眼压药物 ,随访后期无使用者。术后早期并发症角膜水肿 5只眼 (19% ) ,浅前房 3只眼 (12 % ) ;晚期并发症后发性白内障 6只眼 (2 3% )。结论 小切口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具有恢复有用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用药、并发症少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