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将2009-01/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5例158眼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8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B组78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后1,7d;1,3mo的视力、散光及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各时间点的视力、散光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近,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2.
谢娇  周劲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9):1756-1758
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选取于2013-08/2016-03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40例152眼,均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于术前和术后1wk,1、3mo测量所有患者角膜上部、中央区和下部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计算并比较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六边形细胞比例、密度、丢失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结果:术后36眼有后弹力层褶皱、房水闪辉,治疗后消失.术后可见患者角膜上部切口有较轻的角膜水肿,未见其他并发症.共有患者128例137眼完成了共计3mo的随访,失访12例15眼.角膜上部、角膜中央区、角膜下部术后1wk, 1、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6,P=0.031),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1,P=0.018).术后1wk,1、3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26,P=0.031),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1,P=0.018).术后1wk, 1、3mo角膜内皮细胞六边形细胞比率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48,P=0.014),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64,P=0.008).术后1wk,1、3mo角膜内皮细胞面积三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0,P=0.044),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1,P=0.032).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六边形细胞比例下降、角膜细胞面积扩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小切口无缝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手术源性散光(SIA)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22例(139只眼)行小切口无缝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测量角膜散光度,采用矢量分析法计算SIA值;并测量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的密度、丢失率.结果 术后1周、1个月角膜散光度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SIA值与术后1周、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所致SIA较低,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49只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5者30只眼(62.12%)眼,≥0.8者10只眼(20.4%),术后1周视力≥0.5者35只眼(71.42%),≥1.0者13只眼(26.5%)。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者8只眼(16.32%)。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03/2013-02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3例124眼随机分为两组,42例59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SICS组),51例65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haco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手术源性散光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1d; 1wk两组患者视力≥0.5分别为SICS组38眼(64.4%),41眼(69.5%),Phaco组29眼(44.6%),32眼(49.2%),SICS组的视力优于Phaco组(χ2=4.877,5.243,P<0.05)。术后1,3mo两组视力≥0.5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0.085,P>0.05)。平均角膜散光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差分析:组内比较不同时间有统计学意义(F=25.624,P<0.05),且有随时间降低的趋势; 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986,P>0.05),两组患眼术后1wk平均角膜散光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6,2.427,P<0.05)。术后1wk; 1mo Phaco组手术源性散光SIA均低于SICS组(t=-4.628,2.770,P<0.05),术后3mo两组SI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4,P>0.05), 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不同时间的SIA均有统计学意义(F=26.37,P<0.05,F=14.29,P<0.05)。两组患者术中后囊膜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前房色素膜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两种手术术后效果相近,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方案选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非唯一最佳手术方案,在缺少超乳设备的边远地区,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同样可以达到与超乳手术接近的术后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各类白内障患共计158例(158眼)采用表面麻醉下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中完全无痛,配合良好的150例,占95%,术俚稍感疼痛8例,经追加表面麻醉药后缓解;术后2天视力>0.3的146例,占92.4%,后囊破裂10例,占6%,结论:表面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表面麻醉的应用仍有局限性,应根据手术医生的手术经验及病人的配合程度及病情选择应用,以保证手术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泪膜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泪膜变化情况。方法:随机选择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136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14,30,60,90d行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测。结果:术后3mo内诉术眼不适患者较术前增加。术后2wk内SⅠt增加,1mo内BUT缩短,FL增高,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一段时期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会影响泪膜稳定性,应注意术前泪膜功能检测及术中、术后对泪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对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5例(72眼)患者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细胞比例及角膜水肿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由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损伤轻、愈合快、术后散光小,视力提高快等诸多优点而在现代白内障手术中迅速开展起来,而环形撕囊术极大地促进了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现已证明环形撕囊术是人工晶体囊袋内固定最可靠和稳定的方法。我们将超声乳化手术中这一技术操作引入到囊外摘除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福军 《眼科研究》2002,20(5):451-453
目的总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角膜散光变化.方法 39例44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检查术前及术后3天,2周,1、2、3、6个月等不同时期的角膜散光情况;计算手术产生的角膜散光在各时期的变化.同期常规现代囊外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42例42眼作为对照.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术后1、2、3、6个月的散光度接近于术前的散光值.对照组手术各时期的散光度明显高于术前的散光值.两组术后产生的角膜散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在术后早期减少角膜散光,获得较快的视力恢复,有利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08例(113只眼)安徽省霍山县民生工程贫困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统计患者术后1d、3d、1周、1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原因.结果 本组108例(113只眼)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术后1d、3d、1周、1个月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依次为10.6%、7.08%、0.88%、0.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原因主要有:大核硬核,器械损伤,内切口靠前、娩核困难,灌注液压力过高、暂时性眼压升高.结论 自闭式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较低,通过提高手术技巧有利于降低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和防治方法。方法观察76N(93眼)手术结果,随访2~24月.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作了分析和讨论: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占72.04%。主要并发症有后囊破裂,虹膜损伤,角膜水肿等。结论本手术是基层医院一种有效的术式,早期因操作不当和经验不足可引起一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切口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方法 分别对 5 0例 (6 2只眼 )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手术。结果 术后 1周矫正视力≥ 0 .5者 5 2只眼 (84 % ) ,术后 1月矫正视力≥ 0 .5者5 3只眼 (85 % ) ,角膜散光平均为 0 .75± 0 .2 5 D。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手术 ,切口小、娩核容易、术中并发症少、角膜散光小、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的并发症及其原因,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540例(562只眼)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并发症为隧道切口过早穿透前房2只眼(0.4%)、虹膜撕脱1只眼(0.2%)、后囊膜破裂14只眼(2.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57只眼(10.1%),前房积血14只眼(2.5%),人工晶状体前膜6只眼(1.0%),伤口虹膜嵌顿4只眼(0.7%)、人工晶状体脱位2只眼(0.4%)。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少,手术安全,其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操术熟练程度、切口大小及粘弹剂的质量与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改良的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千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10):1141-1143
目的探讨简化改进的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1039例1039眼白内障,均为“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国家医疗队进行手术的患者,来自边远的山区农村。术前检查视力在光感至0.15之间,无手术禁忌症者。手术均在表面麻醉下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及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1d视力0.5以上者721眼(69.39%),术后第2d,视力0.5以上者879眼(84.60%);脱盲率98.94%,脱残率94.89%。术中术后并发症计有术中后囊破裂4例(0.38%),术后明显的角膜水肿65例(6.26%),反应性虹膜炎34(3.27%),轻度瞳孔变形2例(0.19%)及暂时性高眼压3例(0.29%)。经治疗后均已恢复。结论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与超声乳化相似,适合于当前我国国情,是白内障复明医疗队和边远农村山区基层医院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术眼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时,32眼(88.89%)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术后视力大于0.3者为26眼(72.2%)。术后眼压:术后1周,25眼(69.4%)眼压低于21mmHg;术后6个月,31眼(86.1%)眼压低于21mmHg,仅有3眼(8.3%)眼压高于24mmHg,给予2%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眼压都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无不适症状。术后有33眼(91.6%)形成弥散扁平的功能性滤过泡,其中I型滤过泡21眼,II型滤过泡12眼。术后有角膜水肿7眼,浅前房4眼,术中术后未见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不但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迅速恢复视力,而且并发症少,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7例(36眼)青比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并采用颞上象限或颞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情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 34眼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2眼视力不变术中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眼压(13.26±3.48)mmHg。功能性滤过泡保留完整,未见瘢痕化及渗漏。结论颞侧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操作简单,视力提高明显,术后并发症少,眼压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手术简化方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化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老年性及并发性白内障346例(360眼)分为A、B两组,每组各180眼。A组采用常规的手法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式;B组采用其简化的手术操作步骤。随访3~18个月,对视力及并发症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均较好,并发症较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操作更为简便,手术时间更短。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简化手术操作步骤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晶状体皮质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有效清除晶状体皮质的方法。方法:249只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前房维持灌注、分体抽吸皮质的方法清除晶状体皮质。结果:在所有病例手术中容易将切口位置下方的晶状体皮质清除。结论:这种方法便于操作,快捷、有效清除皮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无结膜瓣的角膜缘切口 ECCE+IOL的临床疗效及其优、缺点。方法 将 16 7例 (175只眼 )白内障患者按手术切口分为两组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以下简称 ECCE+IOL ) :A组作无结膜瓣的角膜缘切口 ,B组作常规角巩膜缘切口 ;分别比较两组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及角膜散光变化。结果 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 ,A组的平均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 (以下简称平均视力 )分别是 0 .32± 0 .15、0 .6 1± 0 .2 4、0 .72± 0 .32 ,平均角膜散光 (以下简称平均散光 )分别是 4 .5 2± 1.5 1、2 .99± 1.2 3、2 .4 6± 0 .84 ;B组的平均视力分别为 0 .30± 0 .14、0 .6 2± 0 .2 8、0 .71± 0 .34,平均散光分别是 4 .0 5± 1.4 2、2 .89± 1.33、2 .4 3± 0 .88。虽然术后 1周两组的平均散光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但术后 1个月、3个月两组的平均散光以及术后 1周、1个月、3个月两组的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 无结膜瓣的角膜缘切口 ECCE+IOL与常规角巩膜缘切口 EC-CE+IOL的疗效相同 ,但前者具有操作简便、术中出血少、术后反应轻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