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23G联合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明确诊断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的患眼并行23G联合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共37例病例37只眼纳入研究.记录术前视力、眼压及眼部病情,手术中切除玻璃体后采用硅油或C3F8气体填充玻璃体腔,术后采取面向下体位.术后平均随访4.34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至随访期结束,视网膜复位31例(83.7%);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一过性高眼压11例(29.7%),持续性高眼压2例;发生并发性白内障18例(48.6%)结论 23G联合20G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及术后早期临床表现。方法: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17例17眼,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分析手术前后临床表现及早期疗效。结果:患者17眼早期间接眼底镜及B超检查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达到解剖复位;术后眼压略高,之后趋于稳定;炎症反应较轻;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早期解剖复位。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炎症,为手术创造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早期眼压可控制在相对安全范围内。该类患者视力恢复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对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01/2016-06临床确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3例23眼,入院后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5 d后行23 G玻璃体切割和硅油填充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情况,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和并发症情况.随诊6~9 mo.结果:曲安奈德注射后前房反应均减轻,眼压升高,由入院眼压4.02±1.47mmHg升高到术前13.69±4.68mmHg,术后升高到17.72±5.88mmHg,入院时眼压与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末次随访视力较术前均有所改善,视力术后≥0.3者9眼(39%),术后≥0.05者18眼(78%).术后1wk,1、3mo和末次随访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复位情况:手术后2 wk有23眼(100%)全视网膜在位,一次视网膜解剖复位率87%,二次视网膜解剖复位率100%.术后1 mo时3眼出现下方视网膜局限性脱离,经二次手术巩膜外垫压后视网膜复位.无眼内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内感染、晶状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一过性高眼压7眼,均出现在术后12~14d,减少局部激素滴眼液使用和点用降眼压滴眼液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进行预手术处理,能够提高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降低手术难度,提高视力,避免了全身使用激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 ,采用单纯巩膜扣带术 ,术中放出少许硅油调整至正常眼压。结果2 0眼视网膜复位 ,1眼 2月后视网膜脱离复发 ,行硅油取出、膜剥离再次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复位。 2 1例最终视力较术前提高 ,随访 3~ 2 4个月 ,视网膜复位好。结论 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中的部分病例具有一定价值 ,特别是对未合并广泛前部和 (或 )后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下方象限或周边部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一定需再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术合巩膜外环扎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02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外环扎治疗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术后3~12mo行玻璃体腔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眼压、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术后3mo患眼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状态下眼压(16.09±3.58mmHg)、硅油取出术后6mo眼压(14.69±3.10mmHg)均高于术前(6.78±1.90mmHg)(均P<0.05)。硅油取出术后6mo,15眼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无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外环扎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视网膜复位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再次手术率低。  相似文献   


6.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江 《眼科新进展》2006,26(5):375-376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42例50眼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中在高倍显微镜下用眼内导光查找视网膜裂孔。观察视网膜脱离的复位和视力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有43眼视网膜脱离复位,总治愈率为86·00%.术后视力≥0.02者44眼,≥0.05者36眼。结论充分的玻璃体切割术合并封闭缺损区、硅油填充,是治疗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并发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割治疗Coats病导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对Coats病所致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10例(11眼)因Coats病导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切开引流、硅油眼内填充术,术后随访5~20个月。结果 术后视网膜复位11眼(100%),11眼均保持术前视力,有8眼术后视力有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能使Coats病引起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提高或保存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的选择并观察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10-01/2012-01因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在我院住院的患者45例45眼,其中原发性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38例,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7例。手术方法包括巩膜环扎、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引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光凝、C3F8填充术或硅油填充术。结果:患眼45眼均行巩膜环扎术,均于手术中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液体,6眼行C3F8填充,39眼行硅油填充术,45眼视网膜脉络膜全部复位,视网膜裂孔封闭。其中23眼术后视力≥0.1。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采用巩膜环扎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联合经巩膜穿刺口脉络膜上腔积液引流的联合手术方式有效。  相似文献   

9.
硅油充填眼视网膜脱离原因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以便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年来收治的31只硅油填充眼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31只硅油填充眼进行二次手术,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硅油下剥膜、巩膜外垫压、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光凝等手术,再次眼内填充惰性气体3只眼。硅油21只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1只硅油填充眼二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28眼,复位率为90%,部分复位3眼;术后视力提高者13眼41.9%,不变16眼。占51.6%,下降3眼,占9.7%。视网膜复位后硅油取出21眼,视网膜复位16眼,未复位5眼。结论:硅油填充眼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多以下方为主。术后增殖膜形成牵拉是造成硅油填充期间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视网膜前膜剥离。视网膜切开,眼内激光光凝,再次眼内填充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对23例(23眼)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患者,术前7 d即开始口服强的松,采用标准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割及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酌情联合巩膜扣带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中新发现裂孔 5个(21.74%);术后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20眼(86.96%),部分复位2眼(8.70%),未复位1眼(4.35%);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0.1以上为5眼(21.74%);术后并发症较少,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 tinopathy,PVR)的发生率较低.结论对眼内增殖明显,视网膜裂孔位于大范围脉络膜脱离区或术前未发现裂孔的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是可以优先考虑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64例64眼,26例行巩膜扣带术,38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均不行巩膜外冷凝,观察眼部表现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分析合并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临床特点。结果:本组病例>-6.00D高度近视占总病例数的41%。64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均有葡萄膜炎反应,眼压2.00~8.00mmHg;26例行巩膜扣带术,19例视网膜复位,复位率73%,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38例,32例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复位率84%。结论: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眼及无晶状体眼多发,视网膜光凝替代术中巩膜外冷凝可能提高视网膜复位率及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伴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洲  朱赛林 《眼科研究》2002,20(5):464-465
目的 探讨伴脉络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方法 术前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低眼压,视网膜下液少为手术时机不放液手术。结果 手术一次性复位率91.66%,裂孔封闭后炎症消退,玻璃体改善,眼压回升,视力提高。结论 术前不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利于不放液手术和术中顶压找孔,缩短了术前等待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脉络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伴脉络膜脱离(脉脱)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的预后影响.方法139例140眼中Ⅱ级膜57眼(40.7%),ⅡA级膜62眼(44.3%).ⅢB级膜21眼(15.0%).64眼行环扎加压手术(scleralbucklingsurgery,SB),76眼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手术(closedvirteoussurgery.CV).结果术后随访时间均大于3月,最长达2年,平均3.7月,一次手术复位109眼(77.9%),最终复位率89.3%(125/140).Ⅱ级膜中SB、CV一次手术复位率分别为82.1%、94.4%(P>0.05),其中裂孔大小合计>3PD的SB、CV一次手术复位率分别为58.3%、92.3%(P<0.05);ⅢA级膜中SB、CV一次手术复位率分别为64.0%、86.4%(P<0.05);ⅢB级膜均采用CV手术,一次手术复位率57.1%.结论对于膜形成不严重的Ⅱ级膜行SB手术比较合适,但裂孔合计>3PD的宜行CV手术,对于ⅢA级膜及以上的行CV手术更合适.  相似文献   

14.
伴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脉络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具有原因不明和自发的特性。就其发生、表现和治疗存在很多的争议,在此结合文献讨论相关问题,希望增进对疾病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 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间 ,本院收治的 12例 (12只眼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资料 ,分析手术方式、术前激素的治疗、PVR等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15 9例 (92 % )本组 12只眼随访 3~ 6个月 ,10只眼治愈 ,2只眼复发。治愈率为 83.3% ,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结论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PVR发展快 ,术前应及时给予激素治疗 ,PVRA、B级及部分 C1 级可行巩膜扣带术 ,术中尽量不放视网膜下液 ,PVR部分 C1~ 3、D级应行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脱离合并脉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合并脉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效果及失败原因,全部眼有脉络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VR),采用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前膜,眼内惰性气或硅油填充。结果:31例患视网膜全部复位者22例(70.9%)部分复位5例(16.1%),未复位4例(12.9%)。25眼和有增进,5眼无变化,1眼下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严重的前部PVR有关,结论:伴有脉膜脱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VR手术,可提高其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选择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61例61眼,与同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非脉络膜脱离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2例53眼进行对比研究,观察二者眼部体征及手术复位率等情况,并分析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好发因素。结果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前节反应重,眼压低(平均4mmHg),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前者的一次性手术复位率为65.51%,后者为88.6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组中年龄50岁以上及屈光度-6D以上的患者占总例数的50%以上,27.87%的患者合并有黄斑裂孔。结论脉络膜脱离伴视网膜脱离具有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症状,老年人和高度近视者好发,多合并有黄斑裂孔,其手术复位率显著低于一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  相似文献   

18.
关于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复杂的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特殊类型。本病起病急,发展迅速,以严重的葡萄膜炎和低眼压为主要临床表现,如治疗不及时,可迅速导致玻璃体和视网膜周围增生,故预后较差。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尚未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治疗方面,我们对其相关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了解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眼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2~6(平均3.3)mo。结果:在18眼中13眼(72%)术后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网膜未复位,其中3眼经再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等。结论:及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能够获得复位,部分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