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利用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64眼DME患者临床资料,行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术者26例35眼,行传统格栅样激光术者22例29眼。比较术前及术后1、3、6mo时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平均光敏感度(MS)及平均视野缺损(MD)变化,分析两组患者眼底硬性渗出持续时间及并发症。

结果:术后1、3、6mo时,两组视力(0.30±0.09 vs 0.35±0.10、0.19±0.07 vs 0.26±0.09、0.13±0.04 vs 0.18±0.05)及CFT(349.26±21.80μm vs 364.37±23.91μm、314.46±20.49μm vs 335.07±22.68μm、328.35±21.74μm vs 352.43±23.60μm)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均P<0.05); 观察组MS、MD水平均较术前提升,且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5.83±1.16dB vs 4.22±1.04dB、6.38±1.29dB vs 4.49±1.17dB、6.75±1.22dB vs 4.68±1.20dB,-5.53±1.41dB vs -7.66±1.52dB、-5.09±1.30dB vs -7.26±1.39dB、-4.68±1.14dB vs-7.05±1.26dB)(均P<0.05)。观察组眼底硬性渗出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3.39±0.80mo vs 4.25±1.14mo)(P<0.05)。术后6mo内,观察组眼球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1/35)vs 24%(7/29)](P<0.05),而前房炎性反应、视野缺损、高眼压及角膜水肿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术治疗DM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多波长照相技术(F-10)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黄斑水肿时光凝斑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黄斑水肿患者17例(19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其中,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8例(10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5例(5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4例(4眼).首先在传统连续波激光下对患眼进行阈能量P测定,然后在F-10的retro mode模式检测下对这19眼进行阈下微脉冲光凝测试及治疗,微脉冲激光所用能量的调整参照阈能量P.留取患眼光凝前后眼底彩照及自发荧光成像,并随访观察术后1个月患眼中心凹厚度(CMT)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即刻retro mode成像中,6眼在122.4%P能量下出现光凝斑;8眼在153.1%P能量下出现光凝斑;5眼在183.7%P能量下出现光凝斑.术后即刻在眼底彩照及自发荧光成像下光凝区未发生改变.术后1个月患眼CMT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8,P<0.01),BCVA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 Retro mode 成像可检测到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产生的不可见光凝斑,在治疗时可用于指导光凝能量大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阈下微脉冲激光(波长810nm)同氩离子激光(波长514nm)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对84例99眼进行分组,并分别行810nm激光与514nm激光,治疗后随访6mo,行最佳矫正视力、FFA、OCT检查,评估疗效。结果:50眼及49眼分别完成了810nm激光及514nm激光治疗,治疗后随访结果显示:无论810nm还是514nm激光均能稳定及提高视力,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视网膜厚度及黄斑水肿均有所改善,且自身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810nm激光还是514nm激光均可以一定程度的稳定及提高视力,且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有效,二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激光光凝是视网膜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时至今日,视网膜激光仍在不断发展。以往数十年,研究者试图发现一种既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同时又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激光治疗。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 SML)因其光毒性低、散射小、穿透力较强,与传统激光相比损伤小、反应轻、无疼痛等特点,让这一目标不再是梦想,使激光治疗眼底疾病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本文就577 nm SML的概念、作用机制、相关参数及在多种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予临床治疗以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杭帆  谭薇  黄智华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6):1011-1015

目的:系统评价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疗效差异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CBM、 CNKI、CQVIP、CECDB数据库内的相关前瞻性或回顾性临床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起截止2019-08。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Stata 14.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纳入7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RCT)6 项,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CCT)1项,共401例患者545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组BCVA的测量值高于传统激光组 \〖95%CI(0.02~0.08),P=0.002\〗,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组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测量值较传统激光组明显减少[95% CI(-26.96~-10.88),P<0.00001],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组黄斑1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水平的测量值较传统激光组明显提升[95% CI(1.56~2.39),P<0.00001]。

结论:577nm阈值下微脉冲激光能更好地改善DME患者的视功能,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毅斌 《眼科》2021,30(1):1-4
微脉冲激光光凝是通过重复的阈值下极短脉冲光凝来降低组织损伤或实现选择性组织损伤的激光光凝方法.阈值下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具有相同的维持视力的作用,高密度/低强度微脉冲激光光凝可产生有效治疗效果的同时不对视网膜产生任何可检出的激光损害.微脉冲激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度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6/2019-09就诊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重度DME的患者52例5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26眼,予雷珠单抗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和对照组(26例26眼,仅予雷珠单抗治疗)。两组患者均予“3+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首次玻璃体腔注射)后随访9mo,观察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及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CMT、BCVA均明显改善(均P<0.001),但两组间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5.88±1.24次vs 7.12±1.24次,P=0.001)。结论:雷珠单抗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和单用雷珠单抗均能有效降低重度DME患者黄斑水肿程度,改善视力,但联合治疗可减少雷珠单抗的注射次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577nm微脉冲激光(SML)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6就诊于我院经玻璃体切除治疗的PDR患者,术后发生DME患者29例3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单纯注射组患者14例14眼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治疗组患者15例16眼行黄斑区577nm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以及治疗前、治疗12mo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mo BCVA(LogMAR)均较术前改善,CMT均较术前下降(均P<0.001)。单纯注射组治疗前及治疗6、12mo BCVA(LogMAR)、CMT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治疗12mo单纯注射组较联合治疗组振幅略低(23.02±3.13 vs 26.50±3.33μV/deg2),潜伏期延长(38.75±1.6...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06/12在宝鸡市人民医院眼科经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DME患者64例64眼,按所采用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 对照组给予577nm微脉冲激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

结果:对两组患者BCVA和CMT分别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组BCVA和CMT在组间的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46.92,P<0.01; F=60.231,P<0.01),处理主效应也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12.16,P<0.01; F=8.983,P<0.01),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明显的差异,试验组的BCVA和CMT指标优于对照组。时间主效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116.14,P<0.01; F=397.376,P<0.01),BCVA均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CMT均数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减少。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77nm微脉冲激光在治疗DME上,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方面效果更优于单纯微脉冲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1.
阈下微脉冲激光是近年来应用于眼科的一种以长间歇为特征的激光模式,可以在达到有效治疗效应的同时将其对组织的损伤降到最小,目前已应用于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治疗。早期研究认为,阈下微脉冲激光选择性地作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通过调节炎性生物标志物、生长因子、热休克蛋白等物质的表达达到减轻黄斑水肿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研究进...  相似文献   

12.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对50只眼局限性DME和36只眼弥漫性DME分别进行局灶光凝和格栅光凝治疗。结果局限性DME组光凝后视力提高18只眼(36%),无变化24只眼(镐%),视力下降8只眼(16%),弥漫性DME组光凝后视力提高6只眼(17%),无变化25只眼(69%),视力下降5只眼(14%)。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激光光凝治疗DME安全、有效,局限性DME比弥漫性DME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MLP)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眼科就诊的DME患者47例(47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25只眼),女性22例(22只眼),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61.6±9.1)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DME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注射药物组。其中,联合治疗组26例(26只眼),注射药物组21例(21只眼)。联合治疗组,于SMLP治疗前1周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注射药物组,单纯行1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检测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4个月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患者的年龄、眼压、BCVA及CFT。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及组间治疗前后BCVA和CFT的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4个月的BCVA分别为(0.47±0.16)、(0.40±0.16)、(0.40±0.15)及(0.43±0.16);CFT分别为(358.5±51.2)μm、(317.0±43.6)μm、(329.1±32.7)μm及(322.4±41.8)μm。注射药物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4个月的BCVA分别为(0.54±0.17)、(0.63±0.19)、(0.66±0.18)及(0.68±0.17);CFT分别为(382.9±59.2)μm、(445.0±69.1)μm、(463.7±64.1)μm及(468.7±64.3)μm。SMLP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BCVA和CFT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593,2.305;P>0.05)。SMLP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4个月两组患者的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83,29.321,25.948;P<0.05);两组患者的CF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60,86.855,88.537;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4个月的BCVA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16,10.276,9.718,7.518;P<0.05);患者的CFT比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63,19.176,16.601,16.928;P<0.05)。注射药物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时BCVA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6,P<0.05);而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4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6,-1.369,-1.826;P>0.05);患者的CFT在治疗后1个月时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0,P<0.05);而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4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C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5,-0.883,-1.777;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SMLP疗法与单纯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疗法均能在短期内提高DME患者的视力,减轻其黄斑水肿,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前者的疗效更为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亚阈值微脉冲(STMP)黄激光单独和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04/2018-08符合入选标准的DME患者33例58眼,随机分成单纯激光组(16例28眼)行STMP黄激光,联合治疗组(17例30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STMP黄激光。比较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体积(TMV)、眼底血管造影(FFA)、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自发荧光(AF)、黄斑色素光密度(MPOD),并统计治疗次数。结果:BCVA、TMV:单纯激光组治疗后6、9、12m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6、9、12mo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3、6、9、12mo CMT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12mo MERG总反应波P 1振幅、黄斑光密度最大值(Max OD)、黄斑区平均光密度(Mean O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1)。治疗后12mo,两组间TMV、P 1振幅均有差异(P<0.01)。随访期间单纯激光组激光次数3.32±1.09次,联合治疗组3.30±1.18次(P=0.943)。结论:STMP黄激光单独和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均可有效降低DME患者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且安全;联合治疗组起效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80眼)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波长激光治疗,其中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25例42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25例38眼.治疗中,黄斑区治疗,以黄光治疗为主,包括局灶性光凝和弥漫性格栅样光凝.周边光凝则以黄绿混合光、绿光或红光进行治疗.在一些复杂的病例治疗中,则采用几种波长激光随时切换使用,达到以最低能量最低损害,产生有效光斑和最大治疗效果的目的.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前视力均值为0.36±0.29,光凝后的视力均值为0.47±0.31,P<0.05黄斑水肿消减率达71.25%.NPDR的视力提高或不变值为92.85%,PDR者为76.31%,P<0.05.结论多波长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有效,且早期治疗效果好,氪黄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黄色微脉冲激光与传统格栅样激光光凝(MLG)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弥漫性DME患者78例106只眼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微脉冲组和MLG组,分别为39例51只眼、39例55只眼。微脉冲组患者行577 nm黄色微脉冲激光治疗,MLG组行561 nm黄绿光连续波长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行眼底、矫正视力、OCT及微视野检查,检测其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10°范围内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MS)。以治疗后6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平均矫正视力、平均CMT及平均MS的变化,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平均矫正视力、平均CMT及平均MS差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6个月,微脉冲组、MLG组平均矫正视力分别为0.45±0.20、0.42±0.20,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4、2.316,P<0.05)。微脉冲组、MLG组组内治疗前后平均矫正视力的差值分别为0.08±0.02、0.06±0.03,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2,P>0.05)。治疗后6个月,微脉冲组、MLG组平均CMT分别为(323.94±68.30)、(355.85±115.88) μm,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2.039,P<0.05)。微脉冲组、MLG组组内治疗前后平均CMT的差值分别为(55.12±13.68)、(22.25±10.92) μm,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1, P>0.05)。治疗后6个月,微脉冲组、MLG组平均MS分别为(6.63±2.65)、(4.53±1.81) dB;微脉冲组平均MS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3.335,P<0.05);MLG组平均MS较治疗前降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589,P<0.05)。微脉冲组、MLG组组内治疗前后平均MS的差值分别为(1.10±0.33)、(-0.91±0.25) dB,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2,P<0.05)。结论 黄色微脉冲激光和MLG治疗DME均能提高患者视力,降低CMT;但黄色微脉冲激光可提高患者MS,而MLG降低了患者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