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震宇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9):554-554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慢性、容易复发的疾病。笔者几年来运用痛泻要方化裁治疗 IBS,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中 ,女性 2 4例 ,男性 6例 ,年龄 1 9~ 5 2岁 ,其中≤ 30岁 6例 ,31~ 40岁1 3例 ,>40岁 1 1例。病程 4个月~ 1 5年 ,其中 <5年 1 7例 ,5~ 1 0年 8例 ,>1 0年 5例。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公认的罗马标准 ,即腹痛或腹部不适 ,排便后消失 ,大便次数或性状改变 ,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 3个月 ,经内镜、X线、B超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者。腹痛不明显的患者具有以下 2项以上表现者 :1排便次数改… 相似文献
2.
曾祥武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2):103-103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目前尚未明了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西医对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笔者应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6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3例,女23例;年龄16~65岁,病程3个月~9年。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成都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右下腹或脐周疼痛不适,大便粘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常规正常,钡灌肠造影无异常,排除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疏肝健脾,化湿祛浊,方由痛泻要方加味而成:… 相似文献
3.
王静兰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2(8):732-732
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15例。其中胃癌并发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1例。笔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为结肠的功能性运动障碍,予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僵蚕、蝉衣、姜黄、大黄合用可改善肠道微循环,促使胃肠功能的恢复。腹痛加延胡索,腹胀甚加枳实、厚朴,大便干结加瓜萎、郁金,大便水泻加茯苓,大便粘液加萎瓜皮、冬瓜子。 相似文献
4.
痛泻要方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8例杨素霞胡大庆(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合肥230031)关键词:痛泻要方;肠易激综合征;泄泻中图法分类号:R574.4;R256.34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约占胃肠道疾病的30%。以中年人多见...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IBS)是一种以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形态学、细菌学和生化学指标异常的肠功能障碍性综合征。该病发病率较高,英美等国发病率约为15%~20%,以女性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腹泻型的疗效.方法:选择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得舒特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停药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西药得舒特. 相似文献
7.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8):469-470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对照组用得舒特治疗,同时口服培菲康调节肠道茵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7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泄泻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加味痛泻要方治疗IBS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8.
许芸斐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9,(8):146-146
针对泄泻的基本病因病机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脾胃虚弱,肾阳虚衰而采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相当于中医泄泻的肝气乘脾型)进行临床观察,经过82例患者的治疗统计,总有效率为96%。痛泻要方配方精悍,便于记忆,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其疗效优于西医治疗,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的改变为特征,但肠道并无器质性病变.中医学认为,该病归属"泄泻"、"腹痛"、"便秘"、"腹胀"等范畴.采用痛泻要方合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IBS,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7,(2)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D)腹泻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加味痛泻药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匹维溴胺片。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评估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焦虑状态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状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效率为96.88%,对照组总效率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对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7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98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药痛泻要方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近期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为93.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0.0%,对照组为56.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用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能够保证较低的复发率,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周曼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6):359-360
肠易激综合征为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临床并不少见,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尚无特效药物,多予对症处理。笔者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治疗成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4例,疗效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脾胃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IBS-D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腹泻、腹痛、口渴、小便短黄、肛门灼热积分和总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腹泻积分和总积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F-12)总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加味葛根芩连汤能改善IBS-D脾胃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1995年以来,运用中医辨证,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3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痛泻要方加味,对照组予黄连素片、补脾益肠丸。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6 2例患者随机分组 ,治疗组 32例 ,予中药痛泻要方加味治疗 ;对照组 30例 ,予西药思密达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6 %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3.3%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临床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毅勇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6):66-68
目的观察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诊断标准选择147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运用加味痛泻要方治疗85例,并与思密达治疗62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51例.显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41%,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8%比较,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5)
目的:观察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中药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丁胶囊治疗,疗程2 w。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消化道症状及大便性状,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及Bristol评分。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评分和Brist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中丸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