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黄疸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CD)治疗中医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成阳黄、阴黄两组,两组患者均行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治疗,观察黄疸改善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阳黄与阴黄两组术后1月、术后2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术后3月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16.7%,引流管堵塞率分别为3.2%,16.7%。[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可短期内明显改善不同证型中医黄疸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其中治疗阳黄患者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PTCD)术后退黄的影响。方法:在PTCD术后加用中药疏肝利湿方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4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ALT、AST,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瘙痒变化与单纯PTCD组14例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DB、ALT、AST均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术后。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应用茵陈术附汤能加速黄疸的消退,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全身症状缓解、消失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药冲洗胆道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临床疗效。方法:84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都接受常规治疗和ENBD手术,术后观察组用茵陈蒿注射液联合抗生素冲洗,对照组只采用抗生素冲洗,手术后比较胆总管内径、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功能。结果:手术3天后无腹痛现象。两组患者的体温、黄疸指数、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改善或者消失。两组手术后胆总管内径缩小,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下降,观察组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改善值优于对照组(t=8.12,6.87,P<0.05)。结论:中药冲洗胆道介入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可以有效改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抗生素冲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黄疸患者,胆管癌8例、胰头癌4例、胆囊癌3例,其中1例胆管受侵肝转移、胃癌术后转移2例、肝门部癌1例。18例中11例动脉单纯灌注,7例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术后灌注。结果:分析单纯灌注与引流术后黄疸消退时间及肝功能变化及疗效,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肝功能改善,10例术后5天开始退黄,2周复查消退50%,1月达60%、10例2个月复查全部消退,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单纯灌注化疗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对不愿做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的患者,根据临床体征允许情况下可行此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茵陈五芩散对梗阻性黄疸术后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梗阻性黄疸术后55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退黄、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平衡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茵陈五芩散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胆红素及转氨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下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五芩散用于梗阻性黄疸术后,具有明显降低转氨酶、消退黄疸、保护肝细胞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主要用于胆道胆汁引流,同时胆道造影有助于明确胆管狭窄闭塞病因。恶性胆道狭窄伴梗阻性黄疸行PTCD+支架置入术可有效地改善肝功,纠正梗阻性黄疸,为进一步肿瘤放化疗提供了可能。但胆道结石炎症狭窄伴梗阻性黄疸是否可行PTCD尚不明确,收集我科几年来胆道结石炎症狭窄伴梗阻性黄疸病例行PTCD治疗的经验,探讨PTCD治疗胆道结石炎症伴梗阻性黄疸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方城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70例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经皮肝胆管外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黄疸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黄疸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7.14%,远高于对照的82.8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术在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黄疸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出现黄疸的52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茵陈蒿汤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7.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红素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茵陈蒿汤在治疗原发性肝癌黄疸方面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十三鬼穴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HESA评分及肝功能、血氨值变化情况。方法将72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禁食蛋白、保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十三鬼穴针刺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2组治疗后HESA评分、血氨、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治疗后HESA评分、血氨、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十三鬼穴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结合介入方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在PTCD或ENBD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患者20例,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氨基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治疗后每日胆汁引流量并与单纯PTCD或ENBD组20例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DB、TBA、ALP、GGT、ALT、ALP均明显下降;在降低TB、DB、GGT、TBA、ALT及增加每日胆汁引流量方面治疗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药能显著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TB、DB、GGT、TBA、ALT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清肝泻火中药对甲亢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伤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自拟清肝泻火中药加甲巯咪唑治疗;对照组给予联苯双酯加甲巯咪唑治疗。结果:治疗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有效率为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清肝泻火中药能有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洪明  张平  沈学斌  刘铮 《中医药学刊》2010,(9):1824-1825
目的:观察中药直肠给药治疗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疗程3周。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缓解,血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的复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中药直肠给药对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胆通梗阻性黄疸多数由恶性肿瘤引起,往往全身情况较差,肝功能明显异常,加之年龄较大,承受外科切除手术有一定难度,所以给予介入治疗,经胆道外引流术,胆道内外引流术,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可很快减低肝内胆管的张力,明显减轻黄疸,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4.
刘小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9):130-13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前PTCD减黄的护理经验。方法:对64例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减黄,行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62例行PTCD引流后胆红素下降至83-142μmol/L以下,完成肿瘤根治术或胆肠吻合手术。置管减黄期间出现并发症7例,2例胆道感染急诊开腹行胆道引流;2例胆道出血,2例胆漏,1例脱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抢救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高龄患者的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手术风险。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胀陛胆管炎患者20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先减轻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胆管内的压力,在施行二期手术,解决胆管的阻塞问题。结果:通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用于抢救高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中药治疗肝外梗阻性黄疸术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4例,采取单纯西医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93。3%和82.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外梗阻性黄疸术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后出现黄疸的患者,分为中药联合组24例和单纯西药组24例,2组均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 g加于5%葡萄糖液或0.9%氯化钠液100 mL中静脉滴注;中药组加服茵陈蒿汤1剂/d;2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检查肝功。结果中药联合组有效率83%,单纯西药组有效率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原发性肝癌肝TACE后黄疸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道狭窄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例原发性胆道狭窄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果:6例这治愈标准,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提高原发性胆道狭窄梗性黄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自拟中药制剂利胆膏加西药治疗14例辨证符合中医肝郁脾虚血瘀型的患者。检测并观察其血清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尿胆红质及皮肤瘙痒的变化。采用治疗前后相对照的方法。结果: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利胆膏具有良好的疏肝利胆,通络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然  李海波 《新中医》2011,(11):126-127
原发性肝癌是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黄疸是原发性肝癌常见的并发症,可因肝硬变或癌灶广泛破坏肝实质引起,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现代医学认为,黄疸排除先天原因可根据胆红素代谢过程分为三类,肝前性黄疸、肝源性黄疸和肝后性黄疸。肝癌主要见于后两种,尤其以梗阻性黄疸为多见。笔者结合临床经验,对肝癌晚期并发黄疸以茵陈蒿汤合茵陈术附汤为主治疗,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