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基层医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 [方法]对66名基层医生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急救技能培训内容包括4项技术(止血、包扎、固定、转运)和心肺复苏等,将培训前、后的考核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员对培训的认可程度. [结果]培训前学员4项技术平均分数为64.39±21.37,培训后分数为84.46±24.18;培训前心肺复苏平均分数为63.04±24.36,培训后分数为90.81±27.41,学员经培训后4项技术和心肺复苏能力明显提高(P<0.01).不同职称基层医生间成绩无差异,98.3%的学员认为对基层医生有必要进行急救技能培训.[结论]基层医生应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以提高基层医生的急救技能水平,最大限度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实时反馈装置+反思实践的培训模式在医院非医务工作者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按培训方式不同,将126名医院非医务工作者分为三组:A组为情景模拟演练培训组(n=41),B组为情景模拟演练+反思实践培训组(n=40),C组为情景模拟演练+实时反馈装置+反思实践培训组(n=45)。培训后将反馈装置调为导师考核模式,对三组成员进行考核,对比三组技能考核成绩和质量监测结果。
结果 培训后,A组、B组、C组三组复苏技能考核成绩合格率分别为75.6%(31人)、87.5%(35人)、100%(45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培训后,20个考核分项目得分在三组间比较,有7个分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得分均最低,而C组在平均按压频率、平均按压深度两项中得分高于B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培训后,三组学员平均按压频率、平均按压深度、滞留次数(胸廓回弹)、平均通气量4个质量反馈监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在平均按压频率、平均按压深度、滞留次数(胸廓回弹)三方面数据最佳。三组学员按压频率与按压深度呈负相关(r=-0.799,P < 0.01),按压频率与滞留次数呈正相关(r=0.873,P < 0.01)。
结论 心肺复苏实时反馈装置+反思实践的培训模式能优化医院非医务工作者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的部分环节,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王益精 《医疗装备》2022,(18):89-91
目的 对比院前急救中喉罩置管与气管插管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莆田市急救中心救治的85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42例在院前急救中采取喉罩置管者设为喉罩置管组,将43例在院前急救中采取气管插管者设为气管插管组,比较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插管操作时间、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结果 喉罩置管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复苏成功率均高于气管插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置管组插管操作时间、心肺复苏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气管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采取喉罩置管可显著提升首次插管成功率,确保心肺复苏效果,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自主心跳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技术与实尺模拟人在创伤急救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伤救治技术培训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院前急救和战伤救治的结果,对挽救伤员生命,降低致残率十分重要。将实尺模拟装置引入创伤急救技术培训和教学过程中对提高急救培训水平,帮助学员掌握创伤救治操作技能,增强现场急救自信心取得了明显效果。本文对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及模拟人在包扎、止血、固定、搬运、心肺复苏和通气等急救训练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卓广英  何庆 《现代医院》2012,12(12):115-117
目的通过对两类医务人员(刚毕业来本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本科医生和下级医院来本院学习的进修医生)进行心肺复苏术短期(1小时30分钟)强化培训,了解培训后二者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情况,为今后本院对同时期新进的本科规培生和进修生关于心肺复苏术培训顺序的决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0年10月发布的《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简称《2010心肺复苏指南》)为标准,对此两类医务人员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培训完后进行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考核。结果本科规培医生与进修医生的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分别为:90%、8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拟人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0%、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科规培医生较进修医生培训效果好。基于培训结果 ,分析两类医务人员的急救相关基础知识和培训前工作环境等差异可能对心肺复苏培训效果有影响,因此今后每年本院新上岗人员可安排进修医生先接受心肺复苏术培训,以达到在短期内迅速提高每年新进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然后依次通过对本科生、研究生等的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使全院的整体急救水平再上台阶。  相似文献   

6.
了解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沙龙培训模式在某高校学生中的效果,为高校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 以招募的180名西安交通大学大一本科非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沙龙组(90名)和常规组(90名)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并通过问卷和实操考核比较2组学生培训效果.结果 大学生在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后,沙龙组和常规组学生各项CPR相关知识及总体认知正确率较培训前均有增高(P值均<0.05);培训后沙龙组CPR相关认知正确率均高于常规组(P值均<0.05),特别是心肺复苏程序、开放气道的手法、检查颈动脉博动、胸外按压的深度、胸外按压的频率及CPR总体认知等项目正确率较常规组分别提高了27.7,24.4,23.4,21.2,21.1,17.2百分点;培训后沙龙组各项CPR实操技能明显优于常规组(P值均<0.01).结论 以沙龙模式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可增强大学生主动参与CPR相关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理解和掌握,具有较好的培训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救模拟人(ECS)在急诊科护士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急诊科参加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的6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人接受传统模式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观察组36人在传统模式培训时引入ECS进行培训,比较两组护士的理论和技能考核分数、培训满意度及自我评定结果。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护士的理论、技能考核分数、培训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在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应急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定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士接受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时应用ECS,可有效提高护士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度,还可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应急能力等,使其尽快进入急诊科护士角色。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通讯员姜念强黄军)为增强官兵的安全防护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5月30日,广东茂名边检站开展医疗救护技能培训,组织官兵学习心肺复苏术、包扎等现场急救技能。在培训过程中,教员首先讲解了医疗急救的特点、意义以及应掌握的基本原则。并通过示范讲解的形式,介绍了心肺复苏术的应用操作,现场指导官兵进行模拟练习,纠正错误动作。同时根据部队管理实际,针对日常训练执勤容易出现的伤病情形,重点讲解了快速止血、纱布包扎、伤肢固定、担架搬运的急  相似文献   

9.
谭玉聪 《现代保健》2012,(17):147-148
目的:探讨手术室腔镜组护士专科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成立腔镜专科组,以全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教材《手术室护理学》为指南,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情况,应用多媒体讲座、实物操作演示、护理查房的方法,对腔镜组护士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培训,每月考核理论和操作技能一次。结果:专科培训后腔镜组护士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测评成绩和手术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专科培训前(P〈0.05)。结论:腔镜组护士专科规范化培训可提高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构建和谐的医护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心肺复苏临床教学方法中现场示范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同一教学班级急诊专业学生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实验组采用现场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两组学生的教学均由同一名教师担任,使用相同的教材。教学结束时,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同试卷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考核项目、考核方法相同。结果: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30名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肺复苏临床教学中采取现场示范讲解的教学方法优于多媒体演示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的调查,探讨干预策略。方法入选我社区2013年1月至6月普通居民200例,分观察组(接受过急救培训)和对照组(未接受过急救培训),每组各100例,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度,总结干预策略。结果除正确问答120电话外,观察组正确判断抢救时间、处理煤气中毒、触电和创伤的知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除正确判断呼吸骤停依据和处理烫伤外,观察组正确人工呼吸方式、正确固定骨折和胸外心脏按压技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未经培训的社区居民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普遍较差.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普及和提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2.
徐俊 《现代保健》2010,(21):18-19
目的了解乡镇医师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培训现状,探讨提高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对策。方法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232名乡镇医师在CPR培训前后进行调查。结果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的合格率低,对CPR专题培训需求率高(92.4%),通过CPR专题培训,被调查人员在培训后对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知晓率显著提高(P〈0.001)。结论乡镇医师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应加强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建立一个CPR规范化培训及考核的模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skills of 50 junior hospital doctors (22 house officers and 28 senior house officers) were assess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was measured by a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naire and practical ability with the Laerdal Skillmeter Resusci Anne. Only 40% of the study group passed both tests. Those doctors who had previously received regular CPR training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practical test (P<0.05) than those who had not. Theoretical knowledge was unrelated to previous CPR training. It is recommended that junior hospital doctors should undergo regular CPR training every 6 month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ir practical CPR skills.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社区医护人员的院前急救演练,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对策。方法采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现场进行演练,由专家现场点评、提问以及评分。结果医护人员院前急救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不够、医护整体配合欠佳、操作手法生硬和急救设备差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发生紧急情况时所做出的判断和行为选择,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院前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体系,可以有效地降低居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媒体综合教学在乡村医生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作用,探讨提高乡村医生CPR培训的方法。方法:采用分组研究的方法,按随机分组原则设试验组和对照组,对62名乡村医生分别采用多媒体综合CPR电脑教学模拟人教学法与传统版书教学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理论知识考试和操作考核中成绩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P〈0.01)。结论:多媒体综合CPR电脑教学模拟人教学在乡村医生CPR培训考核中具有显著效果,应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国内外院前急救模式及急救人员岗位培训,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建立符合我国长远发展需求的均衡性院前急救模式;通过储备人才、建立岗前培训机制、继续教育体制、国家资格认证体系,提高院前急救人员急救水平,提高院前个体患者救治和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医疗救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模拟教学在现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作者采用挪度公司的心肺复苏模拟电子病人对某院高年资住院医师进行现场CPR培训,并对培养前后的掌握情况进行问卷与测评分析。结果发现培训后学员对CPR技术熟练掌握,较培训前明显提高。表明模拟教学用于CPR培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专业院前救治技术对危重症创伤患者神经功能、伤残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危重症创伤患者100例作为院前组,选取事故发生后直接入院内急诊室的危重症创伤患者100例作为院内组.比较两组同等救治时间窗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休克指数、创伤指数、病死率.结果 两组救治后12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救治后24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高于院内组[(13.9±3.6)分比(11.9±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救治后12,24h创伤指数明显低于院内组(12.1±5.1比14.6±4.8、11.9±4.6比14.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救治后12,24 h休克指数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规范专业救治技术对于突发事件中危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强急诊"三环理论"的实践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诊"三环理论"在急危重症的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急诊科自2005以来的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急诊ICU等环节的临床资料及急诊医生培养情况.结果 急诊科布局合理,急诊绿色通道通畅快捷.120出诊平均在接诊后5~10分钟内到达现场,抢救成功率87.34%,抢救后的危重患者在转运途中无死亡;院内急诊抢救成功率95.25%,急诊ICU救治成功率95.69%,无手术死亡.结论 按照急诊三环理论建设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可以实现院前急救体系、院内急诊体系和重症监护治疗体系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危重病抢救成功率和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急诊医学队伍.有针对性的人员排班和与其他科室的良好协调能进一步保障危重病患者的抢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技术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10月期间于该院实习的80名初级医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初级医生均接受临床技能培训,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应用传统方法进行临床技能培训,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临床技能培训,比较两组初级医生临床技能培训考核结果。结果研究组出科成绩与教学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01±2.23)分和(92.12±2.54)分,参照组出科成绩与教学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3.65±2.30)分和(81.88±2.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30、16.634,P<0.001)。结论临床技能培训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提高初级医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操作技能,可为医院培养高素质的专科人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