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云峰 《中国卫生产业》2014,(4):158-158,160
目的探讨坚同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的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颌骨骨折患者24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析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措施的实施方法,指导临床诊治颌骨骨折的实践。结果24例颌骨骨折患者均完整进行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措施,术后21例患者(87.50%)全身情况稳定,Ⅱ/甲愈合,咬合关系恢复,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结论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具有积极的治愈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方振炎 《现代保健》2012,(21):128-129
目的:观察应用颌间牵引钉应用于治疗颌骨骨折的优点、注意事项及临床适应证。方法:对38例颌骨骨折病例,应用颌间牵引,恢复上下颌的关系并加以固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骨折的坚强内固定。结果:38例均I期愈合,1例发生轻度咬合错乱,经调磨咬合早期接触及缺牙修复后恢复正常。结论:颌间牵引钉适合多种类型骨折,创伤小、方便舒适,可以取代传统的以牙为固定源的牙弓夹板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颌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其中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颅颌固定治疗者40例(50.0%);采取闭合复位或闭合复位联合颌间牵引、颅颌固定治疗者38例(47.5%);2例(2.5%)陈旧性上颌骨骨折并伴有面部畸形患者接受了Le FortⅠ型截骨术。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面形和1:2腔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其中采取闭合复位或闭合复位联合颌间牵引、颅颌固定治疗的38例患者中,面形恢复满意、两侧对称、张口度正常(〉3.7cm)、咬合关系良好(上下颌牙齿广泛接触,平衡咬合)的有26例(32.5%);面形恢复、两侧基本对称、张口度正常、轻度咬合关系不良(1~3个牙错位或接触不良)的有8例(10.0%);面形恢复、两侧不对称、张口度基本正常(〈3.7cm)、咬合关系不良(3组以上的牙接触不良或无接触)的有4例(5.0%)。而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颅颌固定治疗的40例患者除4例(5.0%)由于术中骨折复住不充分致术后颧面部仍有轻度塌陷畸形,4例(5.0%)术后出现轻度咬合关系不良外,其余患者均面形恢复满意、两侧对称、张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结论:上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多为LeFortⅡ型骨折,切开复住内固定具有复位精确、固定稳定、患者痛苦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24例使用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1,3,6个月及1年后定期复诊,检查张口度及咬合关系,通过X线片和CT了解骨折线复位及痊愈情况,对其治疗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中120例患者复位良好,均为Ⅰ期愈合,均无明显的炎性反应和排异反应,张口度无异常,咬合关系良好,面部均无明显畸形,治愈率高达96.8%(120/124).其余4例患者,经过多次调试也均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良好.结论 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及后遗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颌面部不对称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6月34例颌面部不对称畸形患者,采用Le FortⅠ型截位和升支矢状或垂直截骨以摆正咬合平面。术后戴咬合导板并行颌间牵引3 d,拆除咬合导板后仍维持颌间牵引2个月。手术1年后随访,观察正面观形态、咬合关系、咀嚼功能、张口度和颌面部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截骨段坏死或骨不连等并发症,11例早期主诉双侧下唇有麻木感。1年后所有患者正面观形态、咬合关系、咀嚼功能均恢复良好,张口度、颌面部均恢复正常。结论选择针对性手术治疗颌面部不对称,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10):1409-1410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予以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固定良好,无排斥反应、断裂,周围骨质无吸收、疏松现象,未发现牙齿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联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方法:从1998~2004年收治46例颌面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微型及小型钛板固定,对上下颌复合型骨折患者辅以颌间牵引及颅颌固定.结果:45例为1期愈合,1例延期愈合,44例术后恢复咬合关系,2例出现局部咬合不良.结论:钛板坚固内固定具有良好的骨亲和性及生物相容性,对位精确,固定稳固,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某院2009年9月~2011年2月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并与单独采用坚固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进行了临床疗效的比较。[结果]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加颌间牵引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仅采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治疗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颌骨骨折治疗方法,该方法在颌骨骨折治疗中与传统的颌间固定和骨间固定方法相比,具有效果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对位精确、固定稳固和允许下颌即时或早期进行生理活动等优点。术后加颌间牵引对颌骨骨折具有良好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小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下颌骨骨折患者684例,将骨折解剖复住后,用1~2块小钛板行骨折端坚固内固定,其中582例多发性或粉碎性骨折辅以1~2周颌间固定牵引,观察骨折段复位、咬合关系、颌面形态恢复情况.结果 684例患者术后均无感染,术后3个月X线检查,骨折端复位良好,骨痂形成,颌面外形满意,咬合功能良好.结论 小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可靠,采用整体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是较为理想的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微型钛板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术后患者护理重点。方法 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我科102例实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术后护理。结果 90例术后即恢复咬合,张口无受限,面部形态完全恢复,12例行颌间结扎牵引4周后恢复咬合,面部形态恢复,无感染、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102患者做好术前心理、口腔护理、冲洗,漱口,术后指导进食、合理营养,配合局部理疗,指导锻炼咬合,对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颌骨骨折患者40例的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良好愈合,未出现1例并发症。结论:临床给予颌骨骨折患者综合护理效果突出,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加快康复速度,增强疗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李涛 《现代医院》2012,(10):55-56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230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的一般情况(受伤原因、年龄、性别)及治疗方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对230例颌面外伤病例采取清创缝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颌骨骨折均根据病情采用外固定法、内固定法、联合固定法达到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的目的。结果经过治疗,23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的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经X线显示,骨折对位良好,且伤口期愈合者达223例,占97.0%。结论对于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均应在早期进行清创缝合并应尽量保留组织。骨折患者,应在早期进行骨折复位及固定。与外固定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更有利于术后早期活动,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管永昱 《现代保健》2011,(28):114-115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的术式和疗效。方法观察216例患者颌骨骨折内固定后3—6个月内的复位准确性、固定的稳定性、骨折愈合、咬合关系的恢复等。结果216例患者3例出现下颌角间距增大;9例出现[牙合]干扰;2例钛板暴露;无骨折线活动、移动及钛板松动脱落现象。结论应用小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肯定,具有固定准确,口腔功能恢复早,有利于增加营养、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业的繁荣,以及全人类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工伤、交通事故及运动性损伤日益增多,因此,创伤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重要分支。在颅面创伤中,颌骨骨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骨折的类型复杂,固定复位涉及功能和美观,所以不能疏忽骨折的治疗。颌骨骨折治疗方法多样化,常采用骨内固定及颌间牵引术。本文收集了近几年我院颌骨骨折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秀婷 《中国保健》2008,16(10):311-312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中以颌面骨为支架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暴露,不论平时或战时都容易遭受损伤.颌骨骨折是较为多见的一种损伤,颌骨骨折的治疗不仅要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也要注重面部形态的恢复.我科自2000年来,收治了颌面部不同部位的骨折患者220例,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绍光 《现代保健》2012,(26):108-109
目的:分析面中部骨折单独坚强内固定与联合颌间牵引对咬殆关系重建的影响。方法:将面中部骨折136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弹力牵引1~2周,B组采用单独坚强内固定,观察术后咬殆关系重建的效果。结果:A组68例患者术后咬骀关系完全恢复66例,占97.06%,B组68例患者咬殆关系完全恢复58例,占85.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B组优于A组。结论:面中部骨折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对咬秸功能重建效果明显好于单独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66例,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66例,采用钢丝骨间结扎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30天、90天、180天,研究组患者骨折线愈合数、咬合关系正常数及开口度正常数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研究组患者因手术材料稳定性导致的二次手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下颌骨骨折病例12例,应用小型钛板固定技术治疗,随访及评价伤口及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前后咬合关系及开口度的对比。结果术后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6个月。12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局部咬合关系不良者1例。术后3个月时仅1例患者张口受限。术后3个月时,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或假关节形成者。结论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措施和临床效果。为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8例行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分析。结果本组研究中共有47人需要进行活动义齿修复,平均每位患者缺失7.4颗牙齿,18例修复固定义齿。其中有10例患者进行口腔修复之前主诉为食物嵌塞,13例患者为颌骨间咬合欠佳,15例患者在口轻修复中需要重建咬合或者抬高。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口腔修复的主要措施是修复活动义齿;重建咬合、抬高、以及防止食物的嵌塞、治疗牙周疾病是治理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林健兴 《现代保健》2009,(29):90-92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跟骨骨折治疗及护理,观察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外并针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有效率为81.4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9.53%。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跟骨骨折患者的并发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