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计算机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计算机作业疗法干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效果。方法:将200例符合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采用计算机作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封闭式护理。观察6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3、6个月予以以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两组在实施干预前SANS、NOSIE-30、ADL差异不明显(P〉0.05),实施干预后两组SANS、NOSIE-30、ADL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显著(P〈0.01)。结论:计算机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宋元成 《现代保健》2014,(26):94-98
目的:为了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院内的康复效果,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4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例,其中研究组采用作业疗法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治疗方法,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观察,并且利用相应的判断标准来作为比较的依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DL、NOSIE-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近1年的干预之后,两组患者ADL、NOSIE-30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作业疗法治疗之后,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在院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82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0人和对照组42人。干预组按顺序实施语言训练、角色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疗程12个月。干预前1个月内和干预后1个月内,采用大体评定量表(GA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疾病亚型、抗精神病药物、阳性家族史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GAS、ADL、SSPI和SANS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自身比较,干预后SSPI、ADL、GAS、SANS量表得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社会技能训练能较好的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或延缓精神残疾,是较为有效的精神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的园农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研究对象园农康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SANS、BPRS、SSPI、SF-36各量表分值分别与康复治疗前的各量表分值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共完成研究93例,康复治疗6个月后SANS、BPRS、SSPI和SF-36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12个月后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园农康复治疗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且治疗时间越长康复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远期影响。方法纳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8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采用BPRS和SANS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末、12周末分别进行评定,总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PRS和SANS评分、18个月后患者复发率及服药依从性。结果(1)两组组在治疗后6,12周末BPRS和SAN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6.12周末,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随访18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缓解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患者的疗效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王欢  朱克兰 《健康必读》2008,7(4):65-66
目的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社交技能训练以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方法采用对照组研究的方法将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社交技能训练,及疾病知识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于入组前及入组治疗后进行SDSS,SANS量表评定。结果研究组SDSSSANS的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社交技能训练有助于促进病人的社会功能恢复,可以减缓衰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滕寿英  穆殿萍  唐莉 《职业与健康》2010,26(24):3061-306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对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出院患者随机抽样调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选80例,住院期间均实行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出院后研究组继续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服药依从性有无差异。结果经过对2组6及12个月2个时间段服药依从性的跟踪调查,2组6、12个月的服药完全依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减少再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的治疗疗效。方法将70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研究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采用为期12周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探索干预后及6个月时述情障碍总分及其因子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及6个月随访时,研究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检出率明显降低(P0.05)。此外,两组TAS-20量表总分及情感描述不能因子分在分组主效应、时间效应及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辨别不能因子分在分组主效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时间效应及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向性思维因子分在分组主效应及分组与时间交互效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时间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支持性心理治疗能够减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检出率及降低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作业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对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康复病房中12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抽取单双号的形式随机分成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在精神科药物维持治疗和常规工娱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再辅以一个疗程的计算机作业疗法,对照组不再给予其他形式的作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试验前后的自尊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试验前的自尊量表(SES)评分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一个疗程后试验组的SES评分明显增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作业疗法能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设计,将康复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社工介入广泛定期开展家庭干预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只给予一般的家庭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病情稳定情况、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情况进行随访对照分析。结果:两组3个月内的病情稳定率和6个月内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6、12、24个月后的病情稳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12、24个月后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功能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工介入家庭干预治疗是一套适合我国国情、能改善精神疾病、预后较好的家庭干预治疗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志芳  李喜春 《现代保健》2010,(20):118-119
目的探讨对长期住院的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多方位护理干预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方法将286例长期住院的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43例,实验组给予多方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6个月后,用NOSIE量表进行效果评定,比较其中的差异。结果多方位护理干预.大大减少了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残留症状和衰退症状,提高了患者生活处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真正回归社会、开始正常人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保障。结论多方位护理干预可减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残留症状和衰退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综合干预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300例恢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干预,对照组患者不做任何干预.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自评抑郁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量表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得分差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末观察组住院精神病人各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治疗效果较好,有利于病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40例初诊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与非住院治疗的对照研究,采用BPRS、SDSS进行评定,统计1年的治疗费用,结果两组病人的疗效及社会功能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非住院组病人的服药顺应性好于住院病人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住院病人,提出非住院治疗对解决精神分裂症这一反复发作性、持续性的特征导致长期大量的经费开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精神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以便了解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黏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天津市安宁医院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为研究组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包括全血高切、低切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黏度的相关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红细胞压积80例健康对照组(排除躯体疾病)采用普利生锥板式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对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的一些相关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对精神科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叶酸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伴有HHcy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予以利培酮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安慰剂,研究组则采用叶酸干预,连续治疗及观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HHcy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MoC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显著(P>0.05);对照组MoCA评分结果与治疗前及研究组治疗6个月后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Hcy及叶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Hc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叶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Hcy及叶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阳性、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伴HHcy患者常规治疗同时辅助叶酸治疗,有助于降低Hcy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精神症状,提升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自我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再住院率的影响,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治疗的9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基于心力衰竭自我护理理论的护理和随访方案。分别在干预开始、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时收集随访数据,使用心力衰竭自护行为量表评估干预效果,同时根据住院信息统计患者再住院率。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和自我护理信心平均得分在基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干预组的自我护理维持、管理和信心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基线,随访3个月、6个月时,干预组的自我护理维持、管理和信心平均得分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的自我护理维持、管理和信心的平均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前3个月,对照组的再住院率(26.7%)高于干预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4至6个月期间,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积极性社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120例处于稳定期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入组前、入组6个月和12个月后,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和康复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1年内的复发住院率。同时在相同时间点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评定患者主要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和家庭负担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复发住院率1.67%,对照组患者为18.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干预组患者第6个月、12个月时PANSS、MRS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第12个月时干预组主要照料者SAS、SDS和FI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积极性社区干预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住院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和降低家庭照料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日记诊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在维持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实施日记疗法;对照组不施加其他疗法.治疗3个月.采用慢性精神病标准化评定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估了解其效果.结果 训练前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记疗法有助于改善慢性分裂症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验证矛盾意向疗法对慢性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在社区筛选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 = 40)与对照组(n = 41),试验组接受矛盾意向疗法,对照组接受睡眠卫生宣教。结果 在干预结束时(第6周)及干预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4个时点,试验组睡眠努力度、焦虑程度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时试验组匹茨堡睡眠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矛盾意向疗法可以降低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努力度与焦虑程度,能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住院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 I)、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 ,对 14 3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 SDSS- I的 6个项目有缺陷 ,SDSS- I评分与病程、住院时间、住院次数评分呈正相关 ,与每年假出院天数、参加娱疗工娱疗天数呈负相关 (P<0 .0 5 )。结论 :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缩短住院时间 ,增加社会接触时间 ,可减轻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