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的情况,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检测透析器出、入口透析液,透析A、B液,反渗水的细菌菌落数。结果透析液入口液平均细菌菌落数392cfu/ml;出口液平均细菌数为196cfu/ml;A液平均细菌数为0cfu/ml;B液平均细菌数为2012cfu/ml;反渗水平均细菌数为2cfu/ml。结论入口处透析液在配制过程中有多个环节可能造成污染,B液污染特别严重,应加强透析液监测。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控制血液透析细菌致热源对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观察.主要包括透析A、B液、反渗水细菌感染控制,透析器复用处理中致热源和细菌数量控制等,认为通过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透析液、反渗水、透析管路复用对细菌致热源的可操作性质量控制改进,可明显减少血液透析(HD)患者远期多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体质.  相似文献   

3.
医院透析液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血液净化室透析液污染状况,找出污染原因,以便改进透析液质量。方法通过现场采样和微生物检验方法,对透析环节和透析用水进行了监测。结果透析液入口液平均细菌总数280 cfu/ml,出口液120 cfu/ml;透析液A液平均菌数为1 cfu/ml,B液平均细菌总数为680 cfu/ml。反渗水中平均细菌数为3 cfu/ml,透析液干粉B粉中细菌总数为210 cfu/g,盛装透析液B液的桶内表面细菌总数为14000 cfu/cm2。结论大连地区部分医院透析液配制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存在污染,盛装B液桶内表面污染特别严重,透析液干粉B粉中含菌量高与B液桶内污染为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血液透析液配制过程中细菌污染的调查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血液透析液配制过程中细菌污染的环节,制定和实施控制标准。方法检测反渗水、A液、透析器入口液、透析器出口液、B液、B液配制容器、B液盛装容器的细菌菌落数;将采取措施前后监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透析器入口液平均细菌菌落数1378.57士662.41cfu/ml,B液677.86±244.2cfu/ml,B液配制容器750±218.76cfu/cm^2、B液盛装容器10750±4475.36cfu/cm^2,污染严重,其余细菌检测均合格;采取措施前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透析液的配制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污染,需制定和实施严格的透析液配制清洁消毒制度,定期进行细菌学监测。并对透析液的采样监测部位及监测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长沙市血液透析单位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长沙市血液透析单位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的状况. 方法 采用统一的透析调查表对长沙市20家透析单位进行调查.选择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易于取样又能代表水处理污染情况的4点:原水、反渗水1(配制B液取样点)、反渗水2(进入透析机前取样点)、透析器入口透析液取样点,采水样进行内毒素定性和定量、游离氯定性和硬度定性3方面检测. 结果 ①长沙市20家透析单位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内毒素有14家合格、6家不合格;游离氯完全合格;硬度有13家合格、7家不合格;②长沙市20家透析单位水处理系统中双级反渗3家,单级反渗17家;18家有储水罐,2家无储水罐;A液7家自配、13家购买干粉;B液6家自配、14家购买干粉;③原水内毒素为(166.005±11.716)EU/ml,反渗水1内毒素为(0.193±0.101)EU/ml,反渗水2内毒素为(0.219±0.118)EU/ml,透析器入口透析液内毒素为(0.428±0.226)EU/ml;④双级反渗与单级反渗水处理系统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内毒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⑤水处理系统使用时间2004年后投入使用与2004年前投入使用、3年内与超过3年更换反渗透膜、3月与超过3月消毒反渗透膜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内毒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月与超过3月消毒管路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内毒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⑥管路设计方面,无死腔热消毒次环路与有死腔、无热消毒次环路双级反渗透析用水内毒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储水罐与有储水罐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内毒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⑦A、B液购买干粉与A、B液自配透析液内毒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①透析用水的卫生质量与水处理系统使用年代和及时更换及消毒,以及与管路设计有无死腔、有无储水罐和A、B液配制等有关;②透析用水及透析液双级反渗优于单级反渗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血液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检测制度,探讨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的合理限值,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光度检测方法,即ATI动态试管仪定量法测定透析用反渗水和透析液内毒素含量。结果参照ISO标准,共检测15家医院的透析室,其中14家反渗水内毒素﹤0.25EU/ml,合格率为93.3%。8家透析液内毒素﹤0.50EU/ml,合格率为53.3%。整改后反渗水及透析液合格率达100%。结论加强对透析过程各环节持续质量控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提高透析质量,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是非常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细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上海市透析用水、透析液的细菌污染状况。方法 采集上海市 10家医院反渗水及透析液标本 ,对反渗水及透析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 ;用LAL试剂盒测定反渗水及透析液中的内毒素含量。结果 反渗水细菌培养有 3家医院阳性 ,细菌计数均 <2 0 0CFU/ml,内毒素为 (0 .5 19± 0 .6 87)EU/ml,其中 5家 >0 .2 5EU/ml;A浓缩透析液内毒素为 (0 .2 35± 0 .2 2 7)EU/ml;B浓缩透析液内毒素为 (0 .6 88± 0 .74 2 )EU/ml;透析液入口细菌培养 3家阳性 ,其中 1家 >2 0 0 0CFU/ml,内毒素为 (1.4 4 9± 3.4 73)EU/ml,其中 1家 >5EU/ml。结论 目前上海市部分血液净化单位仍存在反渗水及透析液的细菌污染 ,应定期检测运血导管、透析器、透析机和透析液的污染情况 ,并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系统的消毒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血液透析系统消毒质量问题,用采样监测和加强消毒措施方法进行查找原因和管理效果观察。结果,采集A液、B液和配制容器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其中A液无菌生长,B液细菌总数超标;从配制容器的表面分离出产气肠杆菌。经过加强消毒管理和采取有效措施,反渗水质量检验合格,更换容器对B液重新配制,经检验质量合格。PVC管道和储水箱检验全部合格。结论,透析液的消毒设备、输入过程这一连续密闭管道的消毒不彻底,管理不严格;经过加强管理,使得透析系统消毒质量全部合格。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微生物污染原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微生物污染的原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2000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和标准检测透析液细菌菌数。结果透析器入口液平均菌数586 cfu/ml,出口液平均菌数107 cfu/ml,B液平均菌数8 400 cfu/ml,反渗水平均菌数120 cfu/ml。结论透析液配制过程中,各环节均有可能造成污染,其中B液污染特别严重。应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各容器和管道的消毒和透析液监测,保证透析用水水质达标,防止透析液污染,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血液透析透析液细菌超标的原因和有效的监测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在血透机开机运转正常5,15,30,60min分别对透析进液采用3种采样方法进行采样,采集样本20,60,37份,透析出液采样97份,透析废弃液采样10份。对透析进液、出液和置换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按无菌注射法斜刺入透析进液管内抽取透析进液进行采样,细菌菌落数含量最低为(19.5±18.0)CFU/ml,无菌注射器针头平行穿过接头器口抽取接头器内部透析液采样,其细菌菌落数增高至(122.5±87.5)CFU/ml,进液接头器自然流出法采样的细菌菌落数为(1280.0±120.0)CFU/ml。各组采样数据以经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段采集透析液的细菌含量,透析装置经过反渗水的冲洗,冲洗了机器内部的细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数减少。结论透析液进液细菌含量高于出液的原因在于采样时开放进液接头器装置时污染。所以,建议在血透机的透析进液接头器前10cm处安装一进液采样口,使透析进液、出液采样标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人工配制碳酸盐组22例与联机碳酸盐干粉组42例,进行为期12个月的观察,对反渗水、A浓缩透析液、2组透析机进/出口处、人工配制碳酸盐、联机碳酸盐干粉取样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改良的主观全面评价(SGA)法、体质量(W)、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 反渗水、透析液等经细菌培养有不同程度的细菌生长,其中人工配制的碳酸盐细菌培养12次阳性,以革兰阴性菌和假单胞菌为主.联机碳酸盐干粉仅培养出一次细菌,且该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较人工配制碳酸盐组明显改善.结论 人工配制的碳酸盐透析液存在微生物污染,应用联机碳酸盐干粉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血液透析浓缩B液细菌数超标的原因,找出控制方法。方法:检测出入口透析液、反渗水、A液、B液、配置B液的容器及B干粉的细菌菌落数,以查出原因前的监测资料为对照组,采取措施后的监测资料为试验组。结果:查出原因前监测资料显示B液和配液桶细菌数严重超标,其余指标均不超标。对照组B液的平均含菌量(1019±388)cfu/ml,合格率17.86%;试验组(104±41)cfu/ml,合格率100%,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对照组配液桶平均含菌量(889±359)cfu/ml,合格率为0%;试验组(30±23)cfu/ml,合格率为1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缩B液污染的主要原因为配液桶污染,容器长时间未消毒。采取措施后B液含菌量明显减少,合格率明显提高达100%。并对B液的细菌学监测标准进行了研究认为采用≤200 cfu/ml的标准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血液透析透析液细菌超标的原因和有效的监测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在血透机开机运转正常5,15,30,60min分别对透析进液采用3种采样方法进行采样,采集样本20,60,37份,透析出液采样97份,透析废弃液采样10份。对透析进液、出液和置换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按无菌注射法斜刺入透析进液管内抽取透析进液进行采样,细菌菌落数含量最低为(19.5±18.0)CFU/ml,无菌注射器针头平行穿过接头器口抽取接头器内部透析液采样,其细菌菌落数增高至(122.5±87.5)CFU/ml,进液接头器自然流出法采样的细菌菌落数为(1280.0±120.0)CFU/ml。各组采样数据以经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段采集透析液的细菌含量,透析装置经过反渗水的冲洗,冲洗了机器内部的细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数减少。结论透析液进液细菌含量高于出液的原因在于采样时开放进液接头器装置时污染。所以,建议在血透机的透析进液接头器前10cm处安装一进液采样口,使透析进液、出液采样标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透制水系统消毒处理情况及其质量监测,以提高血液透析用水质量。方法采集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进行细菌检测。结果该医院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制备的透析用水细菌超标率为51%,透析出口液细菌总数部分超过2000 cfu/ml、入口液细菌总数超过200 cfu/ml,储存容器表面有枯草芽孢杆菌等细菌生长。经过整改后,检测出、入口透析液均未发现超标现象,合格率达到100%。结论该医院血透制水系统的管理不严格、消毒不彻底,透析液存在污染超标问题;经改进后使血透制水系统消毒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用的透析液是由水和A、B二种浓缩液根据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碳酸氢盐透析液,其中A浓缩液为高度浓缩,pH值酸性(2~5),不适合细菌生长。而B浓缩液浓度低,pH值微碱性(7.7~7.9),比较适合细菌繁殖。本次实验的目的就是基于各个透析室目前常规使用的干粉和液体二种B浓缩液和不同的操作方法检测最终透析液的细菌浓度,了解不同B浓缩液和不同操作方法对透析液中细菌浓度的影响,以便在工作中杜绝由于B浓缩液使用的不正确和不规范操作使得透析液的细菌浓度超过标准,对透析患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热原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微生物污染与消毒剂浓度调查。结果,消毒透析器所用过氧乙酸浓度低至0.05%~0.16%,贮罐中自来水、反渗水及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的细菌总数分别高达 11 200cfu/ml、 1580cfu/ml与 1250cfu/ml,透析液、反渗水细菌内毒素阳性率均为 100%( 20/ 20)。经确保过氧乙酸浓度≥0.3%,缩短消毒周期,改善液体过滤除菌设备,液体微生物检测均达标,未再出现热原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血液透析机使用桑耐赛德消毒液过夜浸泡消毒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日机装DBB-27型血液透析机共5台,在每日治疗结束后,使用桑耐赛德消毒液经过100倍稀释后进行过夜浸泡消毒,消毒时检测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比较消毒前后水路配管苏丹黑B、丽春红3R与过碘酸希夫反应(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染色的结果。在消毒完成后,通过测量消毒后的消毒液残留浓度评价消毒液的安全性,通过每月测量水洗时血液透析机进口、透析液内毒素过滤器前后透析用水的内毒素检测值,细菌检测值评价有效性。结果 消毒液过氧乙酸有效浓度为在15min时达到最高并稳定在190ppm,过氧化氢浓度为600ppm。消毒完成后消毒液残留小于0.02ppm。血液透析机进口透析用水内毒素均小于0.01EU/ml,细菌菌落数均小于10CFU/ml。透析液过滤器前透析用水内毒素值低于设备最低检测精度,细菌菌落数小于0.1CFU/ml。透析液过滤器后透析用水内毒素值低于设备最低检测精度,细菌菌落数为0CFU/ml。结论 使用桑耐赛德消毒液对时血液透析机进行过夜浸泡消毒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内毒素检测控制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群 《中国血液净化》2012,11(2):104-106
目的 建立常规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内毒素检测制度,把握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内毒素的合理限值,降低血液透析治疗风险;方法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光度法进行实验,用ATI动态试管仪定量测定反渗水及透析液中内毒素含量(参照ISO标准); 结果共检查12家医院,其中11家医院透析用水内毒素<0.25EU/ml,合格率占92%.5家医院透析液内毒素<0.5 EU/ml,合格率仅占41%.整改后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合格率达100%.结论 应加强对透析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持续提升透析质量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机的实际透析液流量与设定流量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科血液透析机共37台,3种不同品牌分为A、B、C组。选择常规血液透析时间4h病情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透析废液收集器装置收集血液透析模式开始至4h结束的全部透析废液量。实际透析液总流量=全部透析废液量-超滤总量。比较实际流量与设定值(120L)的差异。结果全部机器实际总透析液流量平均(117.784±5.970)L,小于120L者25台占67.4%,大于120L者共12台占32.4%。A组18台机器平均透析液总流量[120.333±6.598(110~133)]L,B组13台机器平均透析液总流量[116.131±3.938(111~123)]L,C组6台机器平均透析液总流量[113.717±4.598(105~117)]L。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F=4.150,P=0.024)。C组调试后实际透析液总流量为[120.075±0.529(119.4~121)]L。结论血液透析机实际透析液总流量普遍存在偏离,其中以负偏离居多。不同厂家透析机实际透析液总流量存在差异,通过调试可以达到设定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们通过对120例血液透析液细菌学监测标本的采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认为透析液标本的采集方法对细菌学的监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血液透析机12台,其中SURDIAL8台,NCU10E4台。FB170A,Polyflux6L无菌透析器。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一次性无菌注射器(5ml),酒精灯,打火机,无菌干试管,一次性乳胶手套,含氯消毒剂(含有效氯1000mg/L),清洁小毛巾。1.2方法1.2.1研究方法本组120例,设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每次采用2种不同的方法随机抽取12台血液透析机的透析液标本各6例,共10次。每次抽取样品时均用同一批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