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性,27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前胸壁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P:99次/分,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部CT增强示:前上纵隔可见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114.5 mm×92.5 mm,边界光整,密度大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3岁,因“胸背部疼痛10 d”入院。体格检查: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前胸壁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67次/min,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胸部CT示:两肺纹理增多,左上肺野纵隔旁见3.9×4.6 cm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心影大小正常范围。考虑胸腺瘤可能。开胸手术行前纵隔肿瘤切除,术中发现该肿瘤起源左侧胸腺,与心包粘连缜密,术中分离困难,考虑胸腺恶性肿瘤可能,给予行肿瘤及双侧胸腺切除。术后病理:卵黄囊瘤。术后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243.5 ng/ml,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1 mIU/ml。患者因经济原因,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1个月,来院复查胸部CT:双肺多发转移、心包转移、纵隔肿瘤复发。患者术后2个半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3.
纵隔卵黄囊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 《中原医刊》2001,28(4):17-18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又称内脏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是一种由胚外结构-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绝大多数发生在卵巢,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6~15%,死亡率极高,约86~100%,在5月内死亡[1]。发生在纵隔的卵黄囊瘤非常罕见,近期作者收治1例,并不全查阅国内1982年以来发表的10例[2~10](加上作者收治 1例共 11例),均为术后确诊。故通过国内病例和国外一组10例[11],就其临床诊断加以综述,并有益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临床表现 纵…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总结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诊治经验。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例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胸部CT显示前纵隔肿物,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 水平均明显升高。5例术前接受穿刺活检,诊断为卵黄囊瘤,接受含铂双药或三药方案化疗后行肿瘤扩大切除,其中4例术后继续进行化疗;另2例患者术前未接受穿刺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卵黄囊瘤,并接受含铂方案化疗。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6例达到R0切除,1例为R1切除。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肺炎和1例肺不张)。3例术后1年内出现肺转移,4例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临床罕见,恶性程度较高,经合理诊治后部分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6.
<正> 恶性卵黄囊瘤又称为内胚窦瘤,来自原始生殖细胞或从多能胚胎细胞向胚外中胚层和胚外内胚层衍化为卵黄囊样结核。  相似文献   

7.
8.
纵隔原发性卵黄囊瘤十分罕见,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该文报道了一例纵隔原发性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过程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并对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可能彻底手术切除加辅助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纵隔原发性卵黄囊瘤十分罕见,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该文报道了一例纵隔原发性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过程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并对预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可能彻底手术切除加辅助化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患者 ,女 ,1 1岁。因头痛、头晕 3个月 ,加重并精神萎糜 1周入院。查体 :嗜睡、精神差、睁眼无力 ,眼球活动正常。颈有抵抗 ,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膝反射正常 ,巴彬氏征阴性。AFP(+)。CT示 :松果体区类圆形等密度病灶 ,呈均匀显著强化 ,三脑室、侧脑室积水扩张 ,四叠体池受压 ,诊断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可能性大。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右侧脑室三角区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为实性 ,边界尚清 ,有包膜、质脆、灰白色 ,球形 ,直径约 4cm ,分块切除肿瘤。镜下 :瘤细胞排列成疏松网状管状 ,瘤细胞之间见索状的基…  相似文献   

11.
卵巢卵黄囊瘤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   例 1,女, 12岁。因发现右下腹部包块伴腹胀 1周而入院。查:一般情况欠佳,体形消瘦,神清合作,全腹部膨隆,有压痛及肌卫,右下腹部可扪及一肿块,约 10cm× 7cm,质硬,边界清楚,表面不光滑,可活动,无触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弱。血常规: Hb150g/L,WBC12.4× 109/L, N0.79。胸腹部透视:双膈肌升高,左上腹肠管充气, B超示右下腹块影,中等量腹水。入院诊断:腹部包块性质待查。急诊行剖腹探查见:肿瘤来源于右侧附件,已破裂,大网膜、肠系膜根部、腹膜可见多个转移灶,行右侧附件切除、部份大网膜切除…  相似文献   

12.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附1例报告)湖南岳阳石油化工总厂职工医院放射科(414014)陈志鹤囊性淋巴管瘤又称淋巴囊肿或囊状水瘤,为一少见的良性肿瘤。本病多发生于颈部,而发生于颈纵隔和纵隔很少见。本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且有1988~1993年X线资料,表现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 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2例睾丸卵黄囊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中儿童10例,成人2例;均行患侧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睾丸单纯性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分期Ⅰ期者9例,术后未常规进行化疗,2例复发;Ⅱ期者3例, 1例儿童患者术后行PVB方案化疗1个疗程,未复发;2例成人患者术后化疗2个疗程,其中1例术后4个月阴囊壁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另1例术后9个月出现腹膜后转移,患者拒绝手术后失访。结论 儿童的Ⅰ期睾丸卵黄囊瘤可仅行高位精索离断式睾丸切除术,不需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3岁或(和)≥Ⅱ期的患儿存在血行转移倾向,术后可根据病情选择化疗。成人睾丸卵黄囊瘤由于预后不良,需行睾丸切除术+腹膜后淋巴清扫术+术后化疗。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子宫内膜卵黄囊瘤 1 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子宫内膜卵黄囊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原发性子宫内膜卵黄 囊瘤发病率极低,常表现为异常阴道流血,影像学检查提示宫内肿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显著升高,病 理检查可最终确诊。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通常采取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方式,部分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睾丸卵黄囊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睾丸卵黄囊瘤10例,占同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14.9%,儿童6例,在人4例。其中42岁和52岁年长患者腹腔隐睾恶变发生此瘤,国内尚无报导。作者还讨论了本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其与组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岁,汉族,无诱因右侧阴囊逐渐肿大近1年。查体:阴囊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平卧后睾丸不能纳入腹腔。实验室检查甲胎球蛋白AFP>1000IU/ml,癌胚抗原CEA3.6μg/L,癌抗原125为27.47μg/L,糖链抗原19-9(CA19-9)36.98kU/L。B超:右侧睾丸增大,正常回声消失,内见8.4cm×3.5cm×4  相似文献   

17.
本文14例小儿睾丸卵黄囊瘤中,临床I期10例,Ⅱ期4例;9例行根治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仅1例有淋巴结转移,认为对无转移及无复发的以及年龄〈1岁的I期睾丸卵黄囊瘤病人可行单纯的一精索睾丸切除术,但应分期准确及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18.
恶性卵黄囊瘤25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鸿兴 《上海医学》1990,13(5):261-264
  相似文献   

19.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系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故易误诊。我科1999年9月收治1例,经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