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机能解剖] 踝管位于内踝后下方,浅面为屈肌支持带,深部为跟骨、距骨和关节囊.管长2~2.5cm.屈肌支持带宽约2~2.5cm,厚0.1cm左右.其厚度与该部位的承力大小有关,质地坚韧,上方附于内踝尖,与小腿深筋膜的深横纤维没有明显界限,屈肌支持带向后下附于跟骨内侧突,并与跖腱膜延续,有拇展肌起于其上.屈肌支持带发出纤维隔达管底,将管分成四个隧道,供屈肌腱、血管和神经通行,踝管内从前至后有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及拇长屈肌腱.腱周围有滑膜,是腱鞘炎的好发部位.血管神经周围为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2.
踝管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髁管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足部踝管内胫后神经发生绞窄性神经损害。下面简述其解剖与病理、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 [解剖] 踝管是位于足内侧,由内踝、距骨、跟骨与后屈肌支持带围成的管腔。其内有胫后神经、  相似文献   

3.
解剖书刊对踝管(Canalis malleolaris,Tarsal Tunnel)的记述,大同小异。踝管位于内踝的下方,由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内踝和跟骨围成。从屈肌支持带向深面发出三个纤维隔,形成四个筋膜鞘,为从小腿后面来的屈肌腱和神经血管所穿过。它们的排列次序自前向后是:1.胫骨后肌腱;2.趾长屈肌腱;3.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4.拇长屈肌腱。关于踝管综合征(Tarsal Tunnel Synrome)的发病原因,现已证实就是由于  相似文献   

4.
解剖1例成年男尸,发现罕见双侧副趾长屈肌,现报道如下。副趾长屈肌紧贴长屈肌下部的后外方,起始于腓骨后下1/3及临近的后肌间隔和小腿筋膜深层,肌腹下降移行于肌腱,通过屈肌支持带深面的踝管至足底,沿长屈肌腱外侧共同向前,经趾长屈肌腱深面并与其交叉(附...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足跟痛及踝管综合征诊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成人尸体标本,对胫神经在踝管内及腓肠神经在外踝附近分支、走行进行了大体解剖观察研究.结果:胫神经多在踝管内分为足底内、外侧神经,分叉后并行一段距离,出踝管后二者分离伴相应足底内、外侧动脉经足母展肌深面入足底内、外测沟,跟内侧神经主要来自足底外侧神经踝管段,起始后穿屈肌支持带于皮下或深筋膜下行走达足跟内侧2/3的脂肪垫和跟骨,沿途呈树枝状分布;腓肠神经在行经外踝后下方时由其凸侧发出3~4支跟外侧神经,于皮下行向下内分布于足跟外侧1/3.结论:踝管内神经松解应充分松解胫神经及主要分支;足跟痛不仅与来自足底外侧神经的跟内侧神经卡压或末稍受刺激有关,还与来自腓肠神经的跟外侧神经受牵拉及刺激有关,故对顽固性跟痛患者可考虑封闭,松解或高选择性切断有关神经分支.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解剖足底时发现一起于(足母)长屈肌止于趾长屈肌腱的异常肌腱,我们命名其为(足母)长屈肌副腱。现将解剖观察所见报告如下: 成年女尸,(足母)长屈肌副腱于踝管上方起于(足母)长屈肌。位于(足母)长屈肌腱的后方,(与(足母)长屈肌腱不在同一腱鞘内)伴随(足母)长屈肌腱入踝管,出踝管后穿过(足母)展肌深面入足底,在(足母)长屈肌腱与趾长屈肌腱交叉处止于趾长屈肌腱。副腱长62.4mm,起端宽4.1mm,厚1mm,止端宽2.5mm,厚0.8mm,副腱止点处分出一束腱纤维向后  相似文献   

7.
踝管综合征又称跖管综合征,是指胫神经或其分支经过胫骨内踝后面屈肌支持带(又称分裂韧带)下面的骨纤维管时,受压而引起的症候群,本病在临床上不易引起注意,经常误诊,并且报道较少,我院2007—2010年共治疗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踝足部胫神经及其分支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神经在踝足部卡压的因素及部位。方法:通过对20侧成人下肢标本的解剖,观测胫神经在踝足部的分支及其足底内外侧管,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①展肌腱性部分位于肌腹下面,展肌腱性部分长(8.62±0.79)cm,宽(3.01±0.30)cm,厚(0.24±0.02) cm,腱性部分构成了足底内外侧管表面;足底内外侧神经走行于足底内外侧管,足底内侧管长(4.58±0.41)cm,横径(1.11±0.10)cm;足底外侧管长(2.58±0.23)cm,横径(0.96±0.08)cm;②在足跟内侧跟内侧神经行走于一独立管道,即跟管,跟管长(3.03±0.21)cm,横径(1.07±0.09)cm。结论:在足底内、外侧管,跟管处胫神经分支可被卡压;对踝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神经松解时,除了切开屈肌支持带松解胫神经,还要打开足底内外侧管及跟管对胫神经分支进行松解,特别是对伴有单一分支卡压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踝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2003年3月~ 2010年6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踝管综合征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个月.21例中14例有外伤史:11例踝关节扭伤;3例跟骨骨折.4例腱鞘囊肿;2例脂肪瘤,1例神经鞘瘤.手术方法:完全打开屈肌支持带,显露踝管,观察其内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如腱鞘囊肿、骨赘形成予以切除,曲张静脉团予以结扎切断,跖筋膜增厚予以切开减压.病变段神经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松解.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最长3.5年,最短1年,平均2年2个月.末次随访时,17例术后恢复良好,感觉运动基本正常;3例感觉恢复正常,足内肌力部分恢复;1例感觉大部分恢复,足内肌未见恢复.结论 踝管综合征保守治疗2~3个月无效时,应抓紧时机手术治疗.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保守治疗1例;4例手术治疗,切开肱二头肌腱膜,显露出肱动脉及内侧的正中神经,将旋前圆肌向外侧牵开,在与桡侧腕屈肌之间进入,于指深屈肌浅面暴露骨间前神经。结果:手术治疗后手功能完全恢复3例,1例手术治疗和1例保守治疗手功能部分恢复。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一经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踝管综合症是足部常见病症,是胫神经在踝管受卡压而出现的症候群。我院近年共收治1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均为单侧。年龄16~47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3.5年。有踝关节扭伤史6例。内踝后有包块6例。临床主要表现内踝酸痛、足底烧灼样疼痛或麻木、站立、行走、活动症状加重。X片示:6例有骨异常改变(骨质增生、骨赘),8例Tine阳性,7例肌电图显示传导速度减慢,及所支配肌肉失神经改变。本组采用硬膜外麻醉,作内踝下方弧形切口,长约6厘米,术中切断屈肌支持带,行胜后神经松解,切除致压物…  相似文献   

12.
神经松解术治疗踝管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松解术治疗踝管综合征王廷安(沾化县人民医院,256800)关键词神经;胫神经;嵌压征;神经松解术;踝管综合征踝管综合征是由于胫神经在通过踝关节内侧无弹性的骨纤维性管道时受到机械性嵌压所致的病症。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6年1月收治5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13.
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察120侧(左右各60侧)成人防腐固定标本。结果:骨间前神经主干78.3%经桡骨颈前方邻近的腱纤维结构有旋前圆肌纤维桥(56%),尺骨头浅面腱膜(87.5%),融合腱板(81.7%)和指浅屈肌纤维弓(90.8%),横跨骨间前神经主干的拇长屈肌副头(68.3%)及少见的肌束或纤维结构(10%)。结论:骨间前神经主干邻近的腱纤维结构及距离桡骨近是致骨间前神经综合征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成人骨间前神经及其肢支的解剖特点,为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剥离30侧(左右各15侧)成人上肢标本,在测量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长度、径线等基本解剖学数据的同时,肉眼重点观察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在前臂的位置百分比。结果:骨间前神经于肱骨髁间连线下方(45.7±10.5)mm处起自正中神经,于肱骨髁间连线下方(79.06±7.49)mm处发出肌支,其在前臂的位置为13.2%~32.8%。拇长屈肌支(93.3%)和旋前方肌支(100%)以1支型、指深屈肌支(86.7%)以4支型出现率最多。骨间前神经发出的肌支主要位于前臂的27.6%~88.1%,其中拇长屈肌支为27.6%~48.3%,指深屈肌支为32.8%~49.9%,旋前方肌支为41.3%~88.1%。结论:测量并总结得出的有关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的解剖学数据和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踝前腓深神经受压综合征又称前跗管综合征,是由于踝部伸肌支持带下方腓深神经受压引起的一种病征。现将我们收治的2例作一报道。 [例1] 男性,54岁,因左足背疼痛,第一趾蹼区感觉异常並放射到(足母)趾6个月入院。入院前7个月曾因挤压伤致距骨体骨折伴踝关节脱位行闭合复位和石膏固定。此后就有逐渐加剧的左足背疼痛,每于踝蹠屈或稍长时间不活动后症状加剧,行走后  相似文献   

16.
女尸,年龄15岁左右,身高135cm。本例异常左侧高值尺浅动脉起自腋动脉远端的前壁,走在深筋膜与肌肉之间,达腕远侧横纹,全长32.5cm。自起点处发出后沿肽二头肌表面下行2.8cm,越过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的前方,下行于肽动脉与正中神经的内侧。在肘窝处走行于尺侧腕屈肌的表面,在前臂下三分之一处走行于掌长肌肌腹的深面与指浅屈肌之间,下行越过腕横韧带的表面。此动脉的外径在起始处为3.5mm,中部为2.5mm,末端为2.0mm。本例的左侧骨间总动脉直接发自于肱动脉下端,下行于指浅屈肌之间,到前臂骨间膜近侧端分为骨间前动脉和骨间后动脉。正…  相似文献   

17.
前跗管综合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2具64侧男性成人伸肌下支持带的形态、结构及腓深神经在足部行程中的有关形态进行解剖观察,其中,神经在伸肌下支持带深面与距骨颈之间呈扁形者占79.7%;在伸肌下支持带下前方与距骨头之间呈扁形者占57.8%;腓深神经内侧支在(足母)短伸肌腱深面呈扁形者占76.7%;外侧支在(足母)短伸肌深面呈扁形者占84.4%。文中还对前跗管综合征的病因和手术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手掌部浅血管神经层与屈肌支持带关系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腕管松解术及掌中间隙引流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8例(男12、女6)36侧成人固定上肢标本上对手掌部屈肌支持带、正中神经、尺神经在胱掌部分支点和掌浅弓最高点与屈肌支撑带下缘的距离以及足动脉终末支与正中神经间距观察。结果:正中神经掌部分支点距屈肌支持下缘9±3mm。尺神经掌部分支点距屈肌支持带下缘5±2mm。正中神经于与尺动脉终末间距为10±2mm。结论:在手掌部裳托肌腱与第三指蹼尺侧缘  相似文献   

19.
前跗管是伸肌下支持带长伸肌和趾长伸肌鞘管后壁与距舟骨浅面筋膜之间的骨纤维管 ,当行于其内的腓深神经受压时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称之为前跗管综合征。仅有少数学者[1] 做过这方面的应用解剖研究。本文从临床应用角度 ,针对长伸肌鞘管后壁 ,腓深神经走行和分支以及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进行观察测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本组 13侧成人下肢 ,1侧为新鲜标本 ,12侧经 10 %甲醛溶液浸泡处理。取小腿中下 1/ 3及足背正中直切口 ,将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向两侧游离翻转 ,分层显露出伸肌下支持带及前跗管 ,用游标卡尺 (0 .0 5m…  相似文献   

20.
作者为观察前臂深层屈肌的变异,对日本人225具尸体450侧上肢进行了观察。结果有九例异常肌,独立于指深屈肌、拇长屈肌及旋前方肌。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型。肌肉起自桡骨前面,旋前圆肌附着点远侧,拇长屈肌及旋前方肌外侧。行于桡侧腕屈肌及指浅屈肌深层,止于第三掌骨或外侧腕骨。骨间前神经的某些终支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