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肝郁脾虚 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胸胁胀满窜疼,喜太息;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若肝郁日久。肝血瘀滞,可兼见胁下刺痛,或头痛而痛处不移,舌有瘀点或紫暗,脉沉涩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乌鲁木齐市亚健康人群分布情况及亚健康人群中医证候,为制定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职业,不同性别、年龄在18-55岁之间的乌鲁木齐市民采取问卷调查及中医临床专家现场访谈后进行中医证候判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合格的问卷由录入员采用Excel软件,将问卷内容输入,进行逐项核查,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17.0系统。结果:符合亚健康诊断标准者占78.87%,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布以肝肾阴虚证最多,痰热内扰证最少,8个证型构成比排列顺序为:肝肾阴虚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肺脾气虚证〉痰热内扰证。结论:认识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及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今后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干预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HBV携带者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HBV携带者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诊断要素。方法:采取问卷、专家体检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317名HBV携带者进行调查,对其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HBV携带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对各主要证型的诊断要素进行归纳总结。结亲:在所调查的317名HBV携带者中有208名表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发生率为65.66%;主要临床症状有22个,出现频率较高的依次为疲劳乏力、小便黄、脘胁不适等:涉及中医证候分型有10个,其中以肝郁脾虚证、脾气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心肝郁热证等证型多见。结论:大多数HBV携带者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表现及其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特征。方法以体现中医特色的亚健康调查问卷为工具,通过对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中医临床专家的判断,并应用聚类及因子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亚健康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主要证候要素及其基本证候特征。结果对1828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以疲劳、失眠、情绪失调、疼痛等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以虚、湿、热、郁、瘀、气滞、津亏、痰为主要证候要素;脏腑功能失调多见于心、肝、脾、肾、胆、胃等;以心脾两虚、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肝肾阴虚、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湿热蕴结、肝郁化失、脾肾两虚、痰气互结等10类基本证候多见。结论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表现多呈现某一症状为主,其他症状伴随出现的症状群,其证候要素和基本证候分布以心、肝、脾等脏腑功能虚损为主,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特点。方法:根据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研究调查表收集的资料,对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符合要求的公因子,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诠释。结果:对64个四诊信息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共获得64个公因子,提取其中特征根值〉1的18个公因子,根据中医理论对各公因子的症状组合进行初步诠释。提示的证候要素有15个,其中病位类为肝、心、脾、肺、肾、胃、胆;病性类为气滞、热(火)、痰、湿、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提示的常见证候有16个,虚证类为肝阴虚、心血虚、心胆气虚、肾阴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不固;实证类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脾胃气滞、胃火炽盛、湿热内阻、气郁痰阻、痰湿中阻;虚实夹杂类为脾虚湿阻、肝郁脾虚。结论:基于因子分析初步提取的疲劳性亚健康人群的常见证候与证候要素,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辨证规范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百合地黄汤治疗阴虚型心理亚健康状态人群10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方法研究"百合地黄汤"对阴虚型心理亚健康人群干预的效果,探讨中医经方在心理亚健康方面的预防保健作用。方法将阴虚型心理亚健康状态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填写心理亚健康中医证候临床评估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治疗组给予中药免煎颗粒治疗:百合20 g,生地20 g,温水冲服,每日2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谷维素20 mg/次,日服3次。4周后比较2组主要症状消除率及SCL-90积分情况,评价疗效结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1心理亚健康状态症状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在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失眠多梦、抑郁寡欢、焦躁不安及急躁易怒等症状的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2阴虚症状中,治疗组在失眠多梦、便秘便干、疲劳乏力、烦躁易怒的症状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P〈0.05);3治疗前后SCL-90评分改变情况:治疗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特别是焦虑、抑郁方面有明显疗效(P〈0.05)。结论百合地黄汤对心理亚健康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可以缓解抑郁焦虑证患者的早期症状,延缓或阻断抑郁焦虑证发生。  相似文献   

7.
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两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根据每一位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表现进行辨证,并对辨证结果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95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辨证结果共计81种,经过拆分后共获得24个证候类型,其中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肝火炽盛证、肝胃不和证、脾虚湿阻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胆郁痰扰证和痰热内扰证。提取证候要素共计17个,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7个,分别为肝、脾、肾、胃、心、胆、肺;病性类证候要素10个,分别为气滞、气虚、热(火)盛、湿阻、痰阻、阴虚、气逆、阳虚、血虚和血瘀。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者的证候类型较多,涉及虚证、实证和虚实夹杂证;病位类证候要素涉及5个脏与2个腑,以涉及肝、脾的证候最为多见;病性类证候要素虚实均有涉及,实以气滞最多见,虚以气虚最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天津市宁河县某村居民进行中医症状调查,了解该村高血压病居民中医情志症状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该村居民中医症状,对高血压病居民的中医情志症状部分进行信度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克伦巴赫α系数为0.78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病与舒畅、焦虑、易怒、急躁、心烦、比他人易疲劳和早醒等症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子分析显示,前3个因子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为64.20%,公因子1包括舒畅、心烦和焦虑症状,公因子2包括急躁和易怒症状,公因子3包括比他人易疲劳和早醒症状.[结论] 该村高血压病居民表现突出的情志症状有焦虑、易怒、急躁、心烦、比他人易疲劳和早醒等,可能证候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和气血两虚.  相似文献   

9.
亚健康发生率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缺乏行之有效的调理方法,中医药干预具有独特优势。肝郁脾虚证是亚健康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为中医证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不仅涉及"治未病"的范畴,也对更进一步揭示"证"的内部作用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中医学理论,对亚健康进行辨病辨证相结合,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进行中医药立体化、多样化干预,可达到理想效果,提高亚健康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湖南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制定符合大学生人群特点的问卷调查表,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湖南地区8所高校的907例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问卷的填写.并对其中医证候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湖南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的中医证型排名前8位的分别是: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气血亏虚、肝郁化火、湿热蕴结、脾虚湿阻、心脾两虚,涉及到的病位主要有肝、心、脾、肾。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及不同民族的湖南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不同.这与不同的学习环境、睡眠时间、学校与专业、性别、民族、地域及生活习惯的差异有关。结论湖南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中医肝郁脾虚证症状分布和特征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医肝郁脾虚证的症状分布和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DME)方法,在全国15家中医三甲医院同步专家问卷调查。结果中医肝郁脾虚证最常见的5个症状依次是脉弦、胸胁胀闷、纳呆食少、舌苔白和神疲乏力。结论肝郁脾虚证问卷调查结果符合中医基本理论,为进一步的患者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白及合剂联合制霉素片治疗念珠菌性食管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肝郁脾虚型念珠菌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5),对照组患者应用氟康唑胶囊,观察组应用白及合剂联合制霉素片,疗程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胃镜结果、综合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反酸/烧心、胃脘/胁肋痛、胸骨后灼痛、食少纳呆、腹胀、大便异常、舌质、舌苔、急躁易怒/抑郁、善太息、嗳气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反酸/烧心、胃脘/胁肋痛、胸骨后灼痛、食少纳呆、腹胀、大便异常、舌质、舌苔、急躁易怒/抑郁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在改善胃脘/胁肋痛、胸骨后灼痛、食少纳呆、腹胀、大便异常、舌质、舌苔、急躁易怒/抑郁、善太息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镜疗效及综合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及合剂联合制霉素片能显著改善念珠菌性食管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抗真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逍遥丸联合中药脐贴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患者失眠及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亚健康状态人群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逍遥丸;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脐贴,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失眠状态及抑郁状态。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SQI、SDS、SAS评分降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治疗后PSQI、SDS、SAS评分较低,中医证候积分较低(P0.05)。结论:逍遥丸联合中药脐贴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患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失眠及抑郁状态,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四诊聚类研究,探讨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四诊特征,为亚健康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来自华东、华北、华南9家合作单位的体检人员进行健康状态辨识及收集其中医临床四诊信息.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2 730例亚健康状态者的中医临床四诊信息作系统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学知识与统计分析结果,归纳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四诊特征及分类.结果 调查收集亚健康状态人群的中医临床四诊信息共273种,出现频率在50%以上的四诊信息共36个,其中正常17个(47.22%),异常19个(52.78%),异常四诊以容易疲乏困倦(80.20%)频率最高.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并结合中医学知识,认为亚健康状态人群分为5分型:完全正常四诊组、气虚倾向正常四诊组、气虚初期组、偏向肾气虚发展组和偏向脾虚肝郁发展组.结论 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医四诊特征以正常四诊为主,兼夹异常.根据聚类5分型的情况,分型之间的中医证候存在逐渐加重的发展趋势.中医干预亚健康的思路应分类而论,对于有证可辨组应当辨证论治,对于正常四诊组可从中医体质方向干预.提示聚类分析有助于中医认识亚健康状态的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前烦躁障碍症(PMDD)中医证候及症状分布特点,初步筛选经前烦躁障碍症肝气逆证和肝气郁证两个亚型。方法:通过临床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选取106例经前烦躁障碍症患者,运用SPSS 16.0软件统计根据PMDD证型症状,采用频数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肝气逆证、肝气郁证是PMDD主要常见证。常见症状有23个,且以轻中度为主。公因子1为情志抑郁、焦虑、感觉无望、疲劳、胸闷、善太息、工作能力下降、学习能力下降,与肝气郁证症状相似。公因子2为急躁易怒、多梦、头胀、目涩、口干咽燥、胸胁胀满、胸胁胀痛,与肝气逆证症状相似。结论:PMDD肝气逆证与肝气郁证体现出两类相对独立的症候群,推断其为PMDD两个亚型。针对两个亚型,分别采用平肝降逆和疏肝解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吉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证候分布,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中医干预方法.方法 随机调查研究852例吉林省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进行中医证候分布与亚健康原因相关性的研究.采用体格检查、问卷调查、访谈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结果 852例亚健康中,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高学历、已婚、女性高校教师为亚健康的主体.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布依次是心肝气虚证、心脾两虚证、脾虚湿盛证、肝郁脾虚证、心肺气虚证、肝火证、心火证、胃火证.且单纯证型较少见,多为几个证型相兼.结论 高校教师亚健康情况与社会生活因素、生活方式、个体因素有关,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状态、职业道德,对教育事业产生很大影响,应积极进行中医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探讨广州地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广州地区521名亚健康状态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中医问诊指标、舌诊和脉象指标,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症状有31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个症状分别是没精神、嗜睡、眼疲劳、抑郁、生活没意思、头昏、饭后困倦、疲乏、易怒、入睡难。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分为6类,分别为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湿热证、阳虚证、气血亏虚证、阴虚证。【结论】探索性因子分析法能够对以问诊为基础的症状进行证型的客观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型特点,在中医证候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亚健康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及其高发生率使得对其有效干预措施的需求日益突显,而如何发挥中医药在调治亚健康方面的优势及评价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的效果,是今后亚健康干预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目的:评价"消疲怡神"配方颗粒干预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设计、场所、受试者和干预措施: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观测时间为18周,其中干预6周,随访12周。将来自北京小汤山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体检中心及门诊的200例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受试者随机分为"消疲怡神"配方颗粒组(简称消疲怡神组,n=100)和安慰剂组(n=100),分别给予"消疲怡神"配方颗粒和安慰剂干预6周。主要结局指标:运用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总分来判断疲劳状况,并进行中医证候(肝郁脾虚证)积分评价。结果:消疲怡神组有3例失访,最后200例进入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set,FAS),197例进入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 set,PPS)。消疲怡神组与安慰剂组疲劳状态的疗效(FS-14分值)显示,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4.0%和9.0%(FAS)与14.4%和9.0%(PPS),显效率分别为19.0%和15.0%(FAS)与19.6%和15.0%(PPS),有效率分别为39.0%和26.0%(FAS)与39.2%和26.0%(PPS),总有效率分别为72.0%和50.0%(FAS)与73.2%和50.0%(PPS)。Ridit分析显示"消疲怡神"配方颗粒改善疲劳状态的疗效优于安慰剂(P〈0.05)。消疲怡神组与安慰剂组肝郁脾虚证候的疗效比较显示,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和0.0%(FAS)与1.0%和0.0%(PPS),显效率分别为20.0%和7.0%(FAS)与19.6%和7.0%(PPS),有效率分别为29.0%和24.0%(FAS)与29.9%和24.0%(PPS),总有效率分别为50.0%和31.0%(FAS)与50.5%和31.0%(PPS)。Ridit分析显示"消疲怡神"配方颗粒改善肝郁脾虚证候的疗效优于安慰剂(P〈0.05)。第12周和18周随访表明,消疲怡神组的FS-14分值明显低于安慰剂组。未发现试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论:"消疲怡神"配方颗粒治疗肝郁脾虚型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的相关性。[方法]运用上工瑞泰LG-D1虹膜检测仪采集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虹膜图像,并依据虹膜定位图及相关理论对其表现特点进行分析。通过临床调查,运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判定标准者的中医症状,参照《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等相关标准,由2名医师根据每位疲劳性亚健康者的表现进行辨证。[结果]24个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常见中医证型中,有16个证型与虹膜表现存在相关性。其中,肝郁脾虚证与卷缩轮紧缩和肠环狭窄呈正相关;肝气郁结证与钠环呈正相关,与皮质代谢环呈负相关;肝火炽盛证与压力环呈负相关;肝胃不和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肠环色重和忧虑型呈负相关;脾虚湿阻证与神经源性呈正相关;心脾两虚证与过大瞳孔和蓝环呈正相关;肝肾阴虚证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脾肾阳虚证与色素斑和钠环呈正相关;痰热内扰与过大瞳孔呈正相关;肺脾气虚证与酸性刺激环呈负相关;湿热蕴脾证与卷缩轮紧缩和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脾气虚与压力环呈正相关;湿热内蕴证与多形腺体型和结缔组织型呈正相关,与忧虑型呈负相关;肺气虚证与卷缩轮薄及缥缈呈正相关;肾阳虚证与胃环异常呈负相关;气阴两虚证与卷缩轮无活力呈正相关,与老化弧呈负相关。[结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常见中医证型与其虹膜表现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证型与虹膜表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亚健康状态人群中心理亚健康类型的特征,为心理亚健康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个体身心健康调查量表>对广州、成都、杭州、上海等籍体检人群进行调研,对所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纳入分析的2 748例亚健康人群中,心理亚健康最为常见,占57.8%,30~39岁年龄段的心理亚健康状态发生率最高,大专以上高学历人群为心理亚健康人群主要组成部分(78.4%).心理亚健康中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是常无缘无故叹气、精神紧张、焦虑不安等,较常见的不适状态依次是急躁易怒、疲劳、抑郁苦闷等,情感问题、个人患病或受伤及劳累过度等应激事件是影响心理亚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心理亚健康人群与健康人群、躯体亚健康人群在症状自评因子的多个因子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社会适应性亚健康人群在总症状指数(总分)及10个因子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健康状态中的心理亚健康以30~39岁年龄段、高学历、脑力劳动者为高发人群,而应激事件的发生是心理亚健康产生的重要诱因,因此在调治亚健康状态时,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必要的心理治疗,减低心理应激导致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