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心静脉穿刺已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中心静脉穿刺的各种并发症也频繁发生,现就我院锁骨下静脉穿刺导致败血症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常规体位下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的优缺点及穿刺方式的选择。方法130例急诊危重症病人行中心静脉置管,比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和股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及导管留置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98.5%(经锁骨下静脉)和95%(经股静脉);误穿动脉出现比率、导管留置期间发生导管堵塞或打折的发生率、局部血肿发生率均以经股静脉穿刺置管为高,分别为8.3%、8.3%和10%。结论在非常规体位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优于股静脉;在急诊危重病人抢救中,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应作为建立深静脉通路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在危重病人抢救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重症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进行了回顾总结.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98%,能够迅速纠正休克,且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只要正确的掌握穿刺技术、加强术后观察与导管护理,对保证救治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非透视下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床边紧急临时起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3例病人,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后,非透视下将普通临时起搏电极送入右心室,进行紧急心脏临时起搏,根据心内电图或起搏心电图判断起搏电极位置。结昙23例病人均获成功,自穿刺至成功起搏所用时间平均为10.32±5.46min,留置时间平均为4.33±3.51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普通电极床边紧急临时起搏术安全可靠,是一种可以在基层医院推广的临时起搏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进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定位的方法,寻求最佳穿刺点,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法改进组使用新的定位方法一在锁骨中点下缘与第二肋缘上1cm偏外侧0.5cm交界处进针,针尖指向胸锁关节骨上窝,靠锁骨内下缘缓缓推进进针深3—4cm;传统组使用传统定位方法一即“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锁骨中点之内侧0.5cm~1cm,锁骨下缘1cm,距第一肋骨交界处进针,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进针深度3~4cm,置管深度为12~15cm,分析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改进组45例。一针穿刺成功44例,再穿刺成功1例,总穿刺成功率为100%;传统组45例,一针穿刺成功29例,再穿成功10例,失败6例,总穿刺成功率为86.67%,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4643,P〈0.05);并发症:改进组0例,传统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0112,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易定位、易固定、易护理,不影响病人的颈部及四肢活动,定位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改进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对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进对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定位的方法,寻求最佳穿刺点,以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方法改进组使用新的定位方法—在锁骨中点下缘与第二肋缘上1cm偏外侧0.5cm交界处进针,针尖指向胸锁关节骨上窝,靠锁骨内下缘缓缓推进进针深3~4cm;传统组使用传统定位方法—即"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锁骨中点之内侧0.5cm~1cm,锁骨下缘1cm,距第一肋骨交界处进针,针尖指向胸锁关节,进针深度3~4cm,置管深度为12~15cm,分析两组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改进组45例,一针穿刺成功44例,再穿刺成功1例,总穿刺成功率为100%;传统组45例,一针穿刺成功29例,再穿成功10例,失败6例,总穿刺成功率为86.67%,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4643,P<0.05);并发症:改进组0例,传统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0112,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易定位、易固定、易护理,不影响病人的颈部及四肢活动,定位方便快捷、操作简单,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于本院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70例肿瘤患者,将其按照穿刺途径分为2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应用左经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观察组应用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42例穿刺成功,占93.2%,10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22例穿刺成功,占100%,1例出现并发症,占3.8%;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直观在肿瘤病人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并将另外的途径作替补应用,其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交流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方法及应用.方法 286例患者均选择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统计穿刺成功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8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达98.96%,其中12例(4.20%)发生并发症,并经妥善处理恢复.结论 锁骨下静脉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按照入院顺序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6月以来收治的行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168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右侧组以及左侧组,右侧106例,左侧62例,右侧组患者给予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左侧组患者给予左经锁骨下穿途径,分析其穿刺效果。结果右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28%(101/106),未成功的5例患者改行左侧锁骨下穿刺均得到成功,患者发生并发症率为1.89%(2/106);左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62/62),没有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在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上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因其是安全的,可行的,使其成为至今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肠外营养支持输液途径,因为该操作方法穿刺部位在锁骨下方胸壁,该处较为平坦,可以满意地消毒,穿刺导管易于固定,敷料不跨越关节,易于护理和更换,不影响病人头部与上肢关节的活动,利于置管后的护理,只要操作者受过大量的训练,本治疗方法是相对安全的。两种穿刺途径都能够取得较好的穿刺效果,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种途径,另一种途径作为替补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95岁,主因低血压急诊入院。入院后先后6次发生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气管切开,经常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入院3年救治中行锁骨下静脉置管6次,前5次置管最长时间5个月,最短28d,均因多种原因拔除。在总结前5次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加强了对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使第6次置管保留已一年零一个月。置管通畅,穿刺局部皮肤完好,确保了各种治疗用药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两种入路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共1128例次进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锁骨上入路526例次,锁骨下入路602例次。结果锁骨下入路成功穿刺515例次,成功穿刺率为97.9%,发生并发症56例次次,并发症发生率为5.9%,其中堵管18例次,误入动脉15例次;锁骨上入路成功穿刺555例次,成功穿刺率为91.9%,发生并发症65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其中堵管16例次,心律失常7例次,空气栓塞16例次,血气胸11例次,误入动脉15例次;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锁骨下入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锁骨上入路,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锁骨下入路具有较锁骨上入路误穿动脉、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少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16.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预防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虽为抢救休克病人、静脉路径供给营养、应用具有血管刺激性药物和各种介入治疗开辟了一条简便安全快速的途径,由于锁骨下静脉解剖位置较为复杂,与锁骨下动脉、肺及淋巴管相邻,如果穿刺或护理不当就可以产生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为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45例患者按穿刺部位分为A组(122例,锁骨中内1/3交界处下方穿刺置管)、B组(237例,锁骨中点下方穿刺置管)、C组(486例,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穿刺置管),对三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三组患者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C组成功率最高,达到99.4%(483/486),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为10.7%(52/486),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经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锁骨下静脉穿刺管胸腔穿刺留置治疗自发性张力性气胸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本组68例患者设为治疗组,采用胸腔切开置硅胶管持续闭式引流治疗为主的68例类似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和分析不足。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患侧肺复张、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例数、总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治疗自发性张力性气胸,可把锁骨下静脉穿刺针行胸腔穿刺并留置穿刺管行胸腔持续闭式引流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