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残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并且观察组治疗后FMA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理性情绪疗法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理性情绪疗法;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t=7.7128,P=0.0001。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在宿州市立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后转入神经外科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93例作为对照组;同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98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过渡期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实施TCM。护理干预1周,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重返ICU率及焦虑、抑郁情况;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重症监护过渡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重返ICU、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23.43±1.00)d,短于对照组的(30.20±0.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8.4%,高于对照组的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P0.05)。结论实施TCM,有利于重症监护过渡期患者的救治,同时可有效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清醒时间、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苏醒时间、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昏迷清醒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教育对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降低疾病的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方法:将康复教育应用于早期临床护理中,让家属和病人共同参与肢体的康复训练。3个月后采用Barthel的指数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实验组的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将康复教育用于临床早期,可明显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家庭远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家庭远程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死亡率,同时为积极有效的救治工作提供临床资料,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总结42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分析此类患者的康复及呼吸道护理对病情及愈后的影响。结果:42例患者中除5例死亡之外,30例治愈出院,7例在康复过程中,1例患者发生肺感染。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期的护理同样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救治效果。通过正确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重症颅脑损伤病人,多为广泛性脑挫裂伤、合并脑干、丘脑下部损伤,病人长时间昏迷,不能自行进食,丘脑下部及其附近损伤还可引起消化道溃病。因此,消化道护理尤其重要,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质量.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病人255例,病人长时间昏迷,不能自行进食,通过我们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总结19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护理经验体会,包括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体位护理,预防颅内压升高的护理,低温疗法的护理,皮肤护理等。认为科学严密的观察和完善的专科护理,对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64例门诊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以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学习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减少疾病和死亡,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总结21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经验,分析此类患者的康复及呼吸道等的护理对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21例中2例死亡之外,15例治愈出院,3例在康复过程中,1例发生肺感染。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正确护理措施能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期的护理同样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急诊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9例,进行非同期病例对照研究,其中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3例患者接受常规急救护理(对照组),对2012年5月~2013年1月收治46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观察组)。并对2组患者的急救时间、费用、预后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急救时间和费用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总满意度和死亡率分别为93.5%和6.5%,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lt;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急救的效率,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预后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4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包括呼吸道的护理,管道以及引流物的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瞳孔、意识以及肢体的观察,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的护理干预,分析、判断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根据格拉斯哥颅脑损伤预后判断标准,48例患者中,1级恢复33例,占68.75%,2级恢复10例,3级恢复3例,4级恢复2例。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尽早康复,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是各种外伤中最严重的损伤。本文通过总结2003年1月~2004年8月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经验,提出: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早期防治脑水肿及感染,早期营养支持及肢体功能锻炼,智能训练是降低死亡率,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7.
颅内压(ICP)增高是很多颅脑疾病共有的综合征,也是神经外科疾病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其持续性增高可降低脑血流,导致脑供血不足,形成脑缺血、缺氧,甚至发生急性脑肿胀而引发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ICP监测操作简单,创伤小,且测压准确,是监护ICP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持续ICP监测可动态观察颅脑术后患者ICP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救治水平,对重症颅内损伤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对重症颅内损伤患者进行持续ICP监测,并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其应用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2009-03-2010-07对40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了音乐护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9.
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对75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呼唤式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转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1),转清醒例数明显增多(P〈0.05),家属的满意度提高(P〈0.05),CO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呼唤式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应用,不仅起到很有效的催醒作用,减少了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而且体现了人文关怀,提高了家属的满意度,促进了家属的参与,有利于营造共同参与型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陈淑丽 《全科护理》2021,19(23):3231-3233
目的:观察早期虚拟现实训练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病人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精神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医院就诊的123例重度颅脑损伤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的颅脑损伤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虚拟现实训练.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及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精神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及MMSE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虚拟现实训练可明显促进该病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病人认知功能障碍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