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为对中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培养,要特别注重其中医思维的研究、培养和运用;要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的学习,开展原创思维研究,建立中医临床复杂性辨证思维体系,建立起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都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中医药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医思维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自觉地产生并有效地指导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临床思维方法…。著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指出:“世界观是思维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思维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教育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础,今天的中医学生即是明天的中医生,他们的中医水平决定中医事业未来。所以,中医教育决定中医事业的发展方向。中医学要发  相似文献   

4.
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中医思维培养。探讨中医思维培养在中医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内涵和价值,分析了中医思维培养在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探索如何在中医药教育教学中实践中医思维培养,旨在为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强化中医思维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在历史的发展中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近百年来中医学术却发展缓慢,且临床阵地日渐萎缩。其中原因,有学者认为是因为中医学是不符合近代科学原理及西医学诊治标准,中医学欲要发展必须要现代化或者西医化。笔者认为,中西医是医学中两种不同流派: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突出器质性变化,强调机器诊断,辨病论治;而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突出功能性变化,强调四诊合参,辨证论治。中医学术发展缓慢主要是中医思维方法的弱化或丧失,而建立和强化中医思维是中医学术的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病靠的是临证思维取胜,药物、针推手法、熏蒸浸泡、刮痧拔罐……成为抽象思维和理论演绎的载体.由<黄帝内经>确立,受中国传统文化始祖<周易>影响的中医思维成就着中医人.一百多年以来,随着西方医学逐渐昌明于世界,从民国 "废除中医"到现代反对中医的思潮,不可避免的对中医药文化造成冲击.强化在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中体现中医思维,中医药教材不能只看到"西学东渐"而看不到"紫气东来",让教与学者在切身体验中感受到传统和中医药的文化氛围,有助于提高临证水平,提高为全世界人类健康做贡献的信心,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研究中医思维培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梅 《四川中医》2008,26(8):41-43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将近五年来发表的中医思维培养途径的论文,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归类整理,以期对当前中医思维教育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和思维,是先秦儒家在中国古代"贵中"、"尚和"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是指传统文化中认识和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不偏不倚、执中适度、执两用中、恰到好处的思维方式。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待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是世界观的一种,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中医生命观从大的方面看包括中医对生命起源及其生命活动的认识,其中,中医生命观对生命活动的认识是通过引入阴阳五行学说和(元)气论来进行阐释的。中医对生命起源及其生命活动的认识,深受中和思维的影响。本文以对"中和"二字的字义疏解为着手点,从中医对生命起源及其生命活动的认识两个大的方面出发,简单探讨中和思维对中医生命观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论体系[1],是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纯理论课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注重对显性知识的记忆、理解,对高阶思维能力(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等)的培养有所欠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承创新中医,在中医专业本科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中医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治疗现状,作者以中医学生视角就中医药的教育教学,针对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论述了临床思维的定义与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中医药传承与教育所面临的潜在问题,尝试从社会、学校、教师、家庭教育以及学生本身五重维度提出培养与改进的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11.
今天,国家和学术界都认识到了“发展中医药也要从文化入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这几年中医养生图书很“热销”就可以看出,社会对中医药文化具有广泛的关注度和极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药象思维是中国哲学与中医药学的有机结合,是中医药理论的特色思维方式。应用象思维,将中药之"象"与天地自然、人之象联系,通过比较、归纳、类推、联想等方法,并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总结,逐步形成了中药药性理论。象思维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理论的影响意义深远。应用象思维能更形象、快捷地理解中药药性、功效(从形态之象、颜色之象、生长环境之象和物性之象认知),以及"载药上行""引火下行""釜底抽薪""提壶揭盖"等特殊用药方法。象思维是中药理论及实践应用的思想基础和方法学指导。象思维虽然以外在"象"为起点,但不能拘泥于具体事物。中药象思维实质是探求规律之象,探求中药理论内涵精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赣鄱中医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放眼未来,赣鄱中医文化在认识核心价值、传承中医学术思想和绝技、完善保障机制等方面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文章旨在积极探索赣鄱中医文化传人的培育机制与策略,在素质教育中培育赣鄱中医文化传承人,力求实现赣鄱中医文化在传承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中药药剂学研究生培养缺乏中医药特色,淡漠中医药思维的培养,不注重传统中药学精华的传承等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以经典名方为抓手,教学内容系统化;鼓励引导创新创业,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有效利用中医药学中的思政元素,润物于无声;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的思路和方案,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5.
杨敏华  王娟  陈小永 《光明中医》2022,37(3):518-520
中医思维是指中医在从事医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理解自然、社会和人体生理病理问题,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维模式.中医急诊学是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的临床应用学科.如何培养中医急诊临床思维成为了中医急诊学教学中的关键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知识环境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变化,现代中医思维的培养需要新的学习工具.思维...  相似文献   

16.
中原与中医药文化相伴而生、相向而行、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中原是中医药文化的故乡,源于中原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和重要符号,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其依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原文化而形成,是中医药文化的根基和主体,在中国医学史上占居非常重要的位置。厘清中原与中医药文化的源流脉络,正确评估中原、中原文化对中国医药学的贡献,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学思想对藏医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藏医学文献的研究整理,结合当地独特的天时地理条件和用药服药方法,提出中医学思想对藏医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结果:"天人合一"和"因地制宜"等思想对藏医学影响尤为突出,为研究藏医学的形成发展提供依据。结论:藏医学是中华传统医学宝库中灿烂夺目的瑰宝,中医学思想对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论中医学术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袁长津 《中医药导报》2008,14(1):3-6,15
文章结合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与中医药学术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从6个方面探讨了中医学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1)注重宏观整体的认识人与时空环境的关系;(2)善于凭直觉感悟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3)主张顺应自然;(4)讲仁爱,重德诚;(5)重实践,讲实用;(6)主张"和而不同"即开放兼容、融会创新。总之,中医药学植根于中国文化而来源于实践,继承创新中医药必须以临床实践为核心,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加强中国文化研究和教育,并主动吸收、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探究了中医思想中相关理论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中医一方面讲求整体、注重传承,另一方面又具有全方位的开放性;阴阳平衡方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将其玄学化,将增加对中医的误解;脏腑理论有助于认识和把握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实质和规律,经络是促进人体气血流通、协调脏器组织生理的信息网线;藏象学说规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性质和走向,论治过程是根据全息进行的整体调整,不是针对局部某个细胞、分子、基因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法不一,其内容也各有侧重,对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仁、和、精、诚"的概括似乎美中不足。现从中医文化的哲学价值、文学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保健价值、医疗价值六个方面阐述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归纳其主要内容。"仁、和、精、诚、美"为这些内容的最新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