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医药文化具备"天人合一""仁爱""中和""诚信"等思想内涵,对当代中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中医药文化又是中医思维的基础,具有整体观、辨证观、中和观、恒动观等特点。发掘中医药文化教育资源,将其融入教育教学实践,对夯实医学生中医功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优秀人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和当前这一技术运用于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将这一现代化传媒技术运用于中药标本馆、体检中心、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大众"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治未病""理法方药"的中医思维,以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北京地区4所三甲医院为例,调查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现状。方法:采用电子版本自填式问卷,从"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重要性的认知""目前规培中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存在问题""影响规培中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原因""规培中如何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能力"4个方面对在北京地区4所三甲医院参与规培的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共103名参与者接受了本调查,88份问卷纳入统计分析。超过80.00%的受访者认同"中医临床思维是保持和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优势的基础,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核心内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应作为规培的重要目标之一"。超过60.00%的受访者认为规培中中医临床思维培养"西化""弱化"和"僵化"问题突出,其原因包括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当前中医规培管理评价机制尚未能充分突出中医临床思维。超过50.00%的受访者认为将传统师承模式引入规培,能有效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其外,门诊抄方、参与教学查房、总结带教老师临床经验,也是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结论:中医临床思维作为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核心内容,如何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已成为规培的重要目标之一。面对规培中中医临床思维培养"西化""弱化"和"僵化"问题突出的现状,在规培中强调跟诊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4.
正"中医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药而言,目前最紧迫的是要坚持中医思维,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把疗效作为根本衡量标准,加紧制定"我主人随"的发展战略,把中医药的评价标准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释放中医药发展活力,加快中医药振兴步伐。""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并加强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对疗效明显、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的中医  相似文献   

5.
鲁艳辉 《中医药导报》2019,25(10):23-26
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是叙事医学在中国医学中的实践应用。以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等叙述文本为研究对象,就"天人关系""阴阳思维""中和思维""象数思维"等中医叙事理论的重要性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叙事医学并不完全是现代西方的新的医学模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具有典型的东方叙事医学的文化特色。《黄帝内经》叙事医学作品的文化特征研究,对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院校教育自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成就斐然,每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中医药人才.与此同时,"中医人才异化"、"中医从业者众,中医事业后继乏人"的现象,也被越来越多的中医教育与管理者所认识和忧虑[1].究其原因有多种,但中医人文教育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为此,众多中医教育家从调整中医院校中西医学课程开课比例和顺序、加强中医经典教学、中医思维培养等多种角度就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人文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医药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和时代特征,以区域性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可有效加强和改进中医院校学生的中医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文化中的"治未病""扶正祛邪"等理论,与廉政文化内涵高度契合、相融相通.弘扬中医文化精髓,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深度把握中医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内在联系 1.1 中医文化的核心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服务涉及预防、保健、养生、医疗、护理、康复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我国中医药医疗资源供给相对不足,中医医院通过树立互联网思维,建设互联网医院,可以推动中医药优质资源辐射.常州市中医医院是江苏省首批互联网医院试点单位,对建设中医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如拓展互联网医院治未病服务、融合线上线下中医医疗服务、优化全天候中医在线复诊、延伸"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康复""互联网+中药"服务、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途径等.通过这些实践,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互联网医院.下一步可从以下方面深化互联网中医医院建设:注重互联网中医医院与人工智能结合,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名中医诊疗模式运行;注重互联网中医医院基于平台建设的整合与运营;注重互联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和互联网医院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临床高级中医师中医原创思维内涵认知现状及差异形成原因,以期为中医原创思维的发展和培养提供数据支持和理性参考.此研究采用中医原创思维课题组专家编制的问卷,分别从"象""数""形神气""阴阳五行""分类法""跳跃性思维"6个层面针对中医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临床中医师对中医原创思维中"分类法""形神气""阴阳五行"和"...  相似文献   

10.
立足"建党百年""国际学生培养""文化育人""一带一路""中医药自信教育"等背景,阐述高校开展来华留学国际学生隐性思政文化育人的意义.依托山西中医药大学对来华留学国际学生培养和管理,探究隐性思政融入国际学生培养和管理的文化育人价值和实施路径,以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培养更多为中国外交服务、符合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中医辨证施治体系体现了精准医疗的基本精神,但中医辨证施治体系的精细化、精准化需要进一步升级和完善。中医精准医疗有别于西医精准医疗,其特点是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专注于对整体状态的认识和把控,并能够融合西医的各种客观数据,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辩证统一。发展系统中医学和系统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医精准医疗体系是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一过程涉及以病规范证、系统科学、状态辨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upervision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provide advice for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ith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METHODS Through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quality, processing, preservation of medicinal herbs and the quality of prepar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 (GMP)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erfect quality standards and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e put forward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the supervis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during the p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we should be closely around the core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nd should take different supervision modes of herbs and piec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sources and origin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and ensure that manufacturing comply with GMP. We should standardize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ieces b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enterpris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ieces production filing system. And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and Chinese prepared herbs should be improved, with the objective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相似文献   

13.
中药分类通常是以药材自然属性作为依据,如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真菌类中药”包括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的“药用真菌”和真菌的固体发酵产品一从古代的曲、酱、酒等至现代的“菌质”均属“真菌药物”,已有千年以上药用史。但因生物分类学长期来误将真菌视为低等植物,故使“真菌类中药”也随着属于植物药,就既缺乏科学的归属更难以解释“真菌药物”的性质,从而将影响它产品的定位,脱离中药范畴,与那些在理念、工艺、应用上都有显著差异的现代其他各类生物制品统一定位。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一项生物技术,它的发展受益于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工艺与应用也具有中药特色,近期又接受应用现代中药的研发内容要求与实验方法,其下游工程也和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一致,产品有合格质量标准,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因此它既有中药历史传统又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虽然“真菌类中药”拥有研发潜力巨大、生产.Y-艺多种、临床涉用面广等优势,且现代中药生物技术一目体发酵工程更已有显著的重要进展,但至今仍因缺乏科学归属与合理定位,而影响它的发展。现代生命科学已确认真菌并非植物,早已成立了真菌界Fungi,又与一些貌似真菌的真核生物如卵菌Oomyces、粘菌Slimemoulds等被统称为菌物Fungi,因此建议在中药范畴内正式冠名一类真菌为主的菌物药,以药用真菌和真菌药物即真菌的“固体发酵系列工程”所产各类菌质将成为重要支柱。本文同时介绍了菌质的历史、理念、工艺、应用等情况和已研发的三种代表性菌质的基本情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分类通常是以药材自然属性作为依据,如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真菌类中药"包括以子实体、菌核等入药的"药用真菌"和真菌的固体发酵产品--从古代的曲、酱、酒等至现代的"菌质"均属"真菌药物",已有千年以上药用史.但因生物分类学长期来误将真菌视为低等植物,故使"真菌类中药"也随着属于植物药,就既缺乏科学的归属更难以解释"真菌药物"的性质,从而将影响它产品的定位,脱离中药范畴,与那些在理念、工艺、应用上都有显著差异的现代其他各类生物制品统一定位.固体发酵是中药传统范畴内仅有的一项生物技术,它的发展受益于中医药理念、经验的指导,工艺与应用也具有中药特色,近期又接受应用现代中药的研发内容要求与实验方法,其下游工程也和现代中药提取、纯化技术一致,产品有合格质量标准,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各期临床试验,因此它既有中药历史传统又符合现代中药的要求.虽然"真菌类中药"拥有研发潜力巨大、生产工艺多种、临床涉用面广等优势,且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固体发酵工程更已有显著的重要进展,但至今仍因缺乏科学归属与合理定位,而影响它的发展.现代生命科学已确认真菌并非植物,早已成立了真菌界Fungi,又与一些貌似真菌的真核生物如卵菌Oomyces、粘菌Slimemoulds等被统称为菌物Fungi,因此建议在中药范畴内正式冠名一类真菌为主的菌物药,以药用真菌和真菌药物即真菌的"固体发酵系列工程"所产各类菌质将成为重要支柱.本文同时介绍了菌质的历史、理念、工艺、应用等情况和已研发的三种代表性菌质的基本情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印度传统医学与中医药的相互影响,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与中医药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学研究中融会贯通现代生物学理念,培育中医生物学,可以助力发展传统中医学.文章分析中医生物学专业培育的基础,探讨了中医生物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构思了中医生物学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框架.中医生物学是生物学与中医学交融的产物,将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有力支撑,还将有助于减少"西医化"思维对中医学研究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中,我校中医学专业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根据评估中的课程教学要素,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中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进行分析,提出课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与效果、课程特色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其哲学观为有机、辨证唯物主义,以取象思维为主,方法为思辨;西医学基于古希腊文化背景源于400多年前的欧洲,其哲学观为机械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量子中医学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成果,用量子理论等现代理论转化中医理论而成,其哲学观为有机、辩证唯物主义,以逻辑思维为主,方法为还原分析、综合。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中国古哲学,西医学的支撑学科为经典物理、化学等近代科学学科,量子中医学的支撑学科为量子理论等现代科学学科。中医学诊断以定性为主,西医学和量子中医学诊断以定量为主。中医学和量子中医学以天然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调整机体状态治未病;西医学以化学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为主,主要是直接控制逆施性对抗疗法,治已病。认识三者之间的差异,寻求三者的共同点和可以交融的契合点,对医学研究、临床诊治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与未来医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医学是当今世界医学的主流,它植根于西方文化.中医学是世界上惟一有5000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它植根于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0.
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在国内引起热议,精准医学为未来医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带来现代医学的又一次革新浪潮。通过了解精准医学诞生的历程及基础,分析精准医学与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治未病理念及中医体质学说等之间的联系,阐述具有两千多年时间跨度的中医学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关系,以期探寻中医学在精准医学浪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医学在新浪潮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