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平衡功能,促进下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自行研制的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治疗。于治疗前(M0)、治疗1个月(M1),治疗3个月(M3)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在M0、M1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M3),实验组BBS评分(39.43±2.46)分、下肢FMA评分(31.62±2.96)分、MBI评分(76.10±5.92)分,对照组BBS评分(38.10±1.18)分、下肢FMA评分(28.62±3.61)分、MBI评分(72.67±4.91)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适应平衡康复训练装置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平衡功能,强化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平衡能力及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将60例学龄期痉挛型脑瘫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推拿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干预3个月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修订版的跌倒效能量表(MFES)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对照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28.13±3.23)分、(2.67±0.85)分,干预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28.45±3.57)分、(2.50±0.69)分,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31.83±4.12)分、(4.51±1.32)分,干预组BBS、MFES得分分别为(38.16±5.28)分、(7.17±1.56)分,各组患儿BBS、MFES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干预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推拿疗法可以提高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和跌倒自我效能水平,能积极改善患儿害怕跌倒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瑜伽运动对早期帕金森病人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将100例Hoehn-Yahr分期1期、2期的帕金森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瑜伽训练)和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各50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24周的瑜伽运动。采用修订版的跌倒效能量表(MFES)、单问题条目法、闭目单脚站立测定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4周后干预组MFES评分(7.63分±1.36分)高于对照组(4.84分±1.32分),害怕跌倒发生率(22.00%)低于对照组(46.00%),闭目单脚站立时间(22.13s±12.35s)长于对照组(12.26s±6.83s),TUGT时间(5.85s±1.34s)短于对照组(7.36s±1.42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瑜伽运动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人的平衡能力和跌倒自我效能水平,对改善病人害怕跌倒的状况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22-223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4例跌倒伤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老年人接受12周的散步练习,观察组患者进行12周的八段锦运动。观察两组患者起立-走时间(TUGT)、闭眼三角站立时间(ECLSB)变化情况,并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对两组老人跌倒预防情况进行评分比较。两组老年人起立-走时间(TUGT)、闭眼三角站立时间(ECLSB)较12周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53.5±12分、132.4±3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8.8±11分、123±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八段锦运动疗法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有显著效果,不但能帮助患者改善身体状况,更能提高平衡感,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全身振动(WBV)训练对骨质疏松(OP)患者平衡功能及跌倒效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O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常规口服药物(钙尔奇D3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平衡训练及WBV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平衡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静态平衡测试、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跌倒效能量表(FES-I)对2组患者静态、动态平衡功能、跌倒效能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各项静态稳定参数、BBS评分、TUGT计时及FES-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各项静态稳定参数、BBS评分[(49.93±2.08)分]、TUGT计时[(7.50±0.74)s]及FES-I评分[(23.03±2.8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WBV训练可改善OP患者平衡运动控制能力,减轻其跌倒恐惧心理,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化平衡功能管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中的作用。 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12月经头颅CT确诊的脑卒中患者60例,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强化高危跌倒的预防和管理,同时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等康复干预。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均采用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Berg平衡量表(BBS)及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对患者进行跌倒风险、平衡功能和对不跌倒的信心的评定,并对治疗前及治疗期间患者跌倒的发生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TUG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升高,BBS与MFE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跌倒发生次数与治疗前比较也明显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强化平衡功能管理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跌倒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的平衡训练和传统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2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接受“城市驾车”“驾船”“小径遭遇”等3 种VR游戏训练,对照组接受传统平衡训练。分别于训练前、训练4 周后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定,采用平衡测试仪对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和稳定极限进行测量。结果训练后,两组BBS和TUGT评分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P<0.001),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训练后两组患者部分姿势稳定性和稳定极限参数均较训练前改善(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VR的平衡训练较传统的平衡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动静态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姿势控制、步行能力等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4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3),对照组接受传统平衡功能训练6周,实验组接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6周。治疗前后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第3部分(UPDRS3)、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采用平衡仪测量压力中心移动轨迹的包络面积、前后移动距离的标准差、左右移动距离的标准差。结果治疗后,两组BBS评分、TUGT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t2.657,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4.881,P0.001)。实验组UPDRS3评分、平衡仪测量参数较治疗前改善(t2.626,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t2.112,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训练较传统平衡训练更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静态和动态平衡功能,并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Gentile运动技能分类法指导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技能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2组均配合运动再学习为主的康复治疗方案。技能组在采用运动再学习治疗方案时以Gentile运动技能分类法为指导进行运动分级和任务设计。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跌倒风险指数(FI)、Berg平衡量表(BBS)及TUG计时测定评价平衡功能。结果:治疗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BBS评分2组均有显著提高;FI及TUG计时测定明显降低(均P0.05,0.01);2组间比较,技能组BB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UG计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FI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Gentile运动技能分类法为指导进行运动分级及任务设计,可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太极拳训练对帕金森病病人步行能力和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帕金森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2周的太极拳训练。应用步态时间距离参数变化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估病人的步行能力,用Berg平衡量表(BBS)和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病人的平衡能力和害怕跌倒的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步速和步长、BBS评分、TUG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步速和步长、BBS评分、TUG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训练可以提高帕金森病病人的步行能力,对改善病人害怕跌倒的状况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订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并探讨其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早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循证检索、院内修订、预试验等环节,制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便利抽取2019年1月—8月入住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伤科,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5例,依据床位安排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29例。试验组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给予渐进式平衡训练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方案。使用Berg平衡量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中文版跌倒效能量表测量并比较两组干预前,术后1周、2周、4周、8周的康复效果。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的时间效应、交互效应、组间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 645.43,F交互=73.51,F组间=761.72;F时间=4 289.34,F交互=72.83,F组间=231.43,均P<0.05)。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术后4周、8周的中文版跌倒效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平衡训练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负重率生物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方法。以上平衡训练两组均进行30min/d,6d/周,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功能性前伸测试(MFRT)评定平衡与步行功能。结果:6周治疗后,两组的BBS和MFR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TUGT较治疗前缩短(P<0.01);观察组的BBS、TUGT和MFRT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结论: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负重率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丰富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传统平衡训练,丰富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丰富环境,并结合任务导向性项目进行平衡训练;在治疗前、4周训练结束时评价2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平衡仪站立位睁眼静态平衡测试、"起立-行走"计时(TUGT)。结果:治疗4周后,2组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丰富组更优于常规组(P0.05);2组TUGT评分、运动轨迹长度及外周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0.01),且丰富组更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丰富平衡训练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丽  程建兰 《上海护理》2023,23(3):19-21
目的 探讨帕金森患者应用太极拳训练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84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太极拳训练,均连续干预12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Berg平衡量表及跌倒效能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平衡能力及跌倒效能,并采用步态分析仪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干预12周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步频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跌倒效能量表评分及步长、步速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太极拳训练有助于提高帕金森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自信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步态和平衡力,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Dys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has been a problem that we committed to solve and explore. Physical therapy has some effect to regain strength, balance, and coordination. However, it is not a complete cure, so we are trying to find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s.AIM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WVT) on the recovery of balance and walking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hich could provide us some useful evidence for planning rehabilitation.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130 stroke participants who underwent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August 2020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rticipants were divided into 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 (WVT) group and non-WVT (NWVT)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were given WVT. In the WVT group,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was combined with WVT by the Galileo Med L Plus vibration trainer at a frequency of 20 Hz and a vibration amplitude of 0+ACY-plusmn+ADs-5.2 mm, and in the NWVT group,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ly was provided. The treatment course of the two groups was 4 wk.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Berg balance scale (BBS), 3 m timed up-and-go test (TUGT), the maximum walking speed test (MWS), and upper limb functional reaching (FR) test were performed.RESULTSAfter 4 wk training, in both groups, the BBS score and the FR distance respectively increased to a certain amount (WVT = 46.08 ± 3.41 vs NWVT = 40.22 ± 3.75; WVT = 20.48 ± 2.23 vs NWVT = 16.60 ± 2.82), with P < 0.05. Furthermore, in the WVT group, both BBS score and FR distance (BBS: 18.32 ± 2.18; FR: 10.00 ± 0.92) increased more than that in the NWVT group (BBS: 13.29 ± 1.66; FR: 6.16 ± 0.95), with P < 0.05. Meanwhile, in both groups, the TUGT and the MWS were improved after training (WVT = 32.64 ± 3.81 vs NWVT = 39.56 ± 3.68; WVT = 12.73 ± 2.26 vs NWVT = 15.04 ± 2.27, respectively), with P < 0.05. The change in the WVT group (TUGT: 17.49 ± 1.88; MWS: 6.79 ± 0.81)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NWVT group (TUGT: 10.76 ± 1.42; MWS: 4.84 ± 0.58), with P < 0.05.CONCLUSIONThe WVT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alance and walking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hich may be good for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对伴有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伴共济失调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绳带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和站立平衡步行训练。绳带组采用弹性绳带加压下进行站立位平衡和步行训练方案。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测试(10MWT)、3米起立-走测试(TUGT)及共济失调等级评定量表(SARA)的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BBS和10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TUGT和SAR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绳带组的BBS评分和10MW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UGT和SAR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性绳带训练联合Frenkel体操能显著提高伴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及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相结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平衡的影响。方法4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和核心稳定性训练,共6 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y-Meyer 评定(FMA)下肢运动功能部分、Holden 功能步行分级(FAC)、Berg 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FAC、BBS、TUG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增加本体感觉训练与核心稳定性训练可进一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下肢Fugly-Meyer评定(FMA)、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FAC、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后,2组TUG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NF技术结合立位下健肢抗阻迈步训练对偏瘫患者可更好地改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功能导向性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恢复期脑卒中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20)和观察组( n=30),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功能导向性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进行Berg平衡量表(BBS)、F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