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T2WI、动态增强成像(DCE)、DWI及联合序列(T2WI+DCE+DWI)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 期子宫内膜癌的43例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分别应用T2WI、DCE、DWI及联合序列对肿瘤肌层浸润深度进行评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2WI、DCE、DWI、联合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72%、88.10%、80.49%、93.02%,4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WI、DCE、DWI、联合序列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7、0.66、0.48、0.78。结论:磁共振T2WI、DCE、DWI及联合序列对I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DCE、联合序列与术后病理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T2WI、DCE及DWI序列均是子宫内膜癌术前肌层浸润深度评估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为上皮组织来源.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一种息肉样赘生物,是子宫内膜的良性病变,主要附着于宫腔内壁.在常规MRI的T2WI图像中,EC多呈等或稍高信号,EP多呈稍低或等信号,两者信号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0 T MR T2WI及容积加速肝脏采集扫描(LAVA)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MR检查包括横断面T1WI、矢状而脂肪抑制T2WI;横断而或欠状面LAVA动态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早期、晚期、实质期和延迟期).记录肿瘤的部位、信号,对子宫肌层浸润深度进行术前分期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评价T2WI和LAVA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2种序列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性.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子宫内膜癌,按国际妇产科联盟标准分为:Ⅰ期22例,Ⅱ期5例.T2WI判断肿瘤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0%(7/10)、94.1%(16/17)、87.5%(7/8)和84.2%(16/19),准确度为85.2%(23/27);LAVA判断肿瘤深肌层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8/10)、94.1%(16/17)、88.9%(8/9)和88.9%(16/18),准确度为88.9%(24/27).2种序列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 3.0 T MR T2WI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早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术前诊断及分期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MRI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及分型价值,并尝试对检查序列及检查方位进行比较,优化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临床确诊为子宫畸形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年龄22~ 29岁,平均25.2岁.结果 (1)9例患者MRI均诊断为子宫畸形,双子宫l例(1/9),伴双阴道;双角子宫5例(5/9);完全纵隔子宫2例(2/9);完全纵隔子宫伴双角子宫1例(1/9),MRI分型诊断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完全符合者9例(9/9).(2) MRI轴位、冠状位的T2WI或T2WI脂肪抑制序列可清楚显示畸形子宫,斜矢状位T2 WI及各检查方位T1WI可作为补充序列.结论 MRI能够评价子宫畸形的形态学改变并准确分型,并能发现并发的其他病变,可作为子宫畸形诊断及分型的可靠检查方法.对临床怀疑子宫畸形患者,MRI检查应将轴位和冠状位的T2WI或T2WI脂肪抑制序列作为常规扫描方位及序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DWI与T 2WI诊断子宫内膜癌敏感性以及测量病变大小准确性的差别,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阅读MRI。方法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均已行多模态3.0T MRI检查,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序列诊断EC的灵敏度,同时分别比较两种序列测量癌灶上下径、左右径与术后径线的差别。结果DW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97%)高于T 2WI(80%),DWI所测得癌灶上下径、左右径与术后均有差别(P上下径=0.002,P左右径=0.002),T 2WI均无差别(P上下径=0.579,P左右径=0.261)。结论DWI可明显提高MR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而T 2WI测量癌灶大小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表现,并依据FIGO分期原则,将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部分肿瘤T1WI与子宫肌信号相近,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子宫内膜下强化带25例,不出现内膜下强化带者,肌层内表面不规则12例,光滑1例.动态增强延迟期36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等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2例明显强化.与手术病理比较,动态增强MRI分期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正确率为84.2%;Ⅱ期正确率为92.1%.结论 动态增强MRI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分期中有较高的价值,应列为术前常规序列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0 T风车采集(MVXD)技术T2WI在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3月至5月北京协和医院超声证实有子宫肌瘤或临床疑诊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均在围排卵期行盆腔3.0 T MRI检查,采集常规轴面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轴面MVXD T2WI、矢状面TSE T2WI、矢状面MVXD T2WI图像。2名医师分别对4个序列图像进行子宫轮廓清晰程度、运动伪影、对病变的识别能力、诊断确信程度及整体图像质量评分。采用Cohen Kappa法评价2名医师间评分的一致性,采用Wilcoxon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比较采用常规TSE及轴面MVXD序列采集T2WI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20例患者纳入研究,均采集了常规轴面TSE T2WI及轴面MVXD T2WI;19例采集了常规矢状面TSE T2WI及矢状面MVXD T2WI。9例仅存在明显子宫腺肌症病灶,6例仅存在明显子宫肌瘤,5例同时合并子宫腺肌症及子宫肌瘤。和传统的常规TSE序列相比,2名医师采用MVXD序列采集的矢状面T2WI和轴面T2WI中,均对子宫轮廓清晰程度、运动伪影、整体图像质量方面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名医师对图像评价的Kappa值为0.615~0.971,一致性均为好或非常好。结论将T2WI MVXD技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患者,相较于常规T2WI技术有利于改善图像质量,且不牺牲对病变的识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20例无子宫内膜病变者行盆腔T2WI和DWI,由2名MRI诊断医师采用盲法随机进行MRI阅片后,采用5分制评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比分析单纯T2WI与DWI结合T2WI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内膜癌和正常内膜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名医师单纯应用T2WI与DWI结合T2WI检出子宫内膜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z)值分别为0.831与0.944、0.877与0.954,2名医师DWI结合T2WI对内膜癌诊断的准确性均高于单纯应用T2WI(P<0.05).Kappa一致性检验表明2名医师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43和0.898,P<0.01).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内膜的ADC值分别为(0.954±0.139)×10-3mm2/s、(1.468±0.161)×10-3mm2/s,子宫 内膜癌与正常内膜的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17,P<0.01).结论 3.0T MR-DWI作为常规T2WI的补充检查序列可以明显提高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46例子宫腺肌症的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术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子宫腺肌症的MRI主要表现:①T2WI和翻转恢复序列图像显示结合带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12 mm),或者外肌层内见信号类似结合带的边界欠清的肿块;②T2WI病灶内出现点状或斑片状高信号灶,有时T1WI时也可出现;③T1WI增强扫描示病灶强化程度近似结合带;④子宫体积增大,轮廓光整;⑤T2WI和翻转恢复序列图像有时显示子宫带状分层结构(内膜、结合带)变形。结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定性和定位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图像纹理特征的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C)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子宫切除术前行3.0 TMR检查且病理证实为EC的188例患者资料.在其T2WI矢状位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使用纹理特征提取软件MaZda,获得纹理特征参数,训练并建立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各种磁共振检查序列对先天性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子宫畸形的MRI表现,比较不同的MRI序列对子宫畸形的诊断能力。结果8例先天性子宫畸形中,T2WI诊断8例,STIR诊断8例,T1WI诊断3例,T2WI组与STIR组间无差异,T2WI组、STIR组与T1WI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磁共振T2WI与STIR序列对先天性子宫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首选方案,而T1WI序列只能作为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MRI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及MRI资料,应用自旋回波和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常规行横断面FSE T2WI、SE T1WI及矢状面FSE T2WI扫描,其中10例病人加扫子宫解剖轴位及矢状位脂肪抑制FSE T2WI序列,分析其MR表现。结果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9例,以后壁结合带明显增厚为主的有11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2例,病变位于后壁7例,前壁4例,底部为主1例。28例T2WI呈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影为主,内可见多发散在点状、小囊状高信号灶,21例T1WI呈与子宫肌层等信号,其中9例于T1WI也见点状、小囊状高信号。3例于肌层内见局限性类圆形结合带样信号。结论MRI可明确子宫腺肌症的范围及部位,脂肪抑制序列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3.0 T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WI)术前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MRI资料.MRI扫描包括:T2WI、DWI(b值为0,1000 s/mm2)及DCE-MRI.评估不同成像方法的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通过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运用诊断实验方法计算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肌层浸润的准确性.而不同成像方法判断肌层浸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 T2WI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性为73.7%,DCE-MRI联合T2 WI为84.2%,DWI联合T2WI为91.2%.DWI联合T2WI诊断肌层浸润的准确性要高于DCE-MRI联合T2WI和单独T2WI,其中DWI联合T2WI与单独T2WI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4 <0.05).DWI评估肌层浸润时不受混杂因素的影响(P值均>0.05),而肿瘤浸润宫角是DCE-MRI诊断错误的唯一影响因素(P =0.007 <0.05).结论 DWI在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时具有与DCE-MRI相当的准确性,应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常规检查序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分类和回归树算法(CART)建立和验证决策树模型,探索以术前盆腔MRI鉴别Ⅱ型子宫内膜癌(Ⅱ型EC)和Ⅰ型子宫内膜癌(Ⅰ型EC)的价值。方法 38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Ⅱ型EC组71例,Ⅰ型EC组317例。用子宫内膜癌的MRI形态学、功能学特征(肿瘤大小、形态、浸润深度、宫旁侵犯、淋巴结肿大、rADC、ADCmin值等)和临床因素(年龄、CA125、CA199、P53)构建CART决策树并进行评估和验证,并抽样250例(64.4%)患者作为训练集,138例(35.6%)患者作为验证集。结果 训练集共250例中Ⅱ型EC组40例,Ⅰ型EC组210例;验证集共138例中Ⅱ型EC组31例,Ⅰ型EC组107例。经CART决策树筛选出4个有诊断意义的指标:rADC值,ADCmin值,病灶矢状位短径和盆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本决策树在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94,敏感度73%,特异度97%,准确率93%;验证集曲线下面积为0.89,敏感度71%,特异度96%,准确率90%。结论 基于MRI影像学特征构建的CART决策树模型为临床术前鉴别Ⅰ型子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评价MRI对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观察肿瘤的类型、信号、强化特点及结合带与内膜下强化的显示情况,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的结果与病理比较。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14例,表现为子宫内膜广泛增厚;局灶型子宫内膜癌16例,表现为宫腔内结节状病灶或较大肿块。与子宫肌层相比,肿瘤T1WI多为等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13例弥漫型子宫内膜癌呈轻至中度强化,15个局灶型肿瘤呈明显或中度强化。T2WI显示结合带18例,动态增强早期显示内膜下强化17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标准,MRI判断深肌层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5.5%和93.3%,判断宫颈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95.5%和90%。结论:MRI评价子宫内膜癌肌层和宫颈侵犯准确可靠,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搜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AWE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特征。结果:9例AWE患者中,囊实混合型6例、实质型2例、囊肿型1例。MRI平扫表现:囊实混合型AWE 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等高混杂信号;实质型AWE 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囊肿型AWE T1WI呈稍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囊肿型的囊变部分无强化,实质性部分有明显强化,肿块病变范围均大于平扫,肿块边缘不规则,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结论:出血、纤维化、钙化等多种混杂信号及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是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手术史,腹部切口周围包块伴周期性疼痛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R不同序列对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的检出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49例患者的568组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获得病理诊断。对这49例患者的MR不同序列图像进行分析。对应获得病理的淋巴结分组,在T1WI、T2WI、DWI图像上记录是否检出淋巴结及其大小。以短径>1cm作为淋巴结转移标准诊断,计算各序列诊断的正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各序列对所有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诊断的正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DWI检出的淋巴结组数最多(33组),T2WI和DWI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最高,为87.5%。不同序列对已检出的淋巴结进行诊断评价,正确度最高的为DWI序列,为87.9%。T1WI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1.7%和91.7%;DWI的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0%和90%。对于有病理结果的所有淋巴结,正确度最高的是T1WI和T2WI,均达98.9%,T2WI的灵敏度最高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75%和99.3%。T1WI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9.8%和91.7%。对于49例患者,常规T1WI及T2WI诊断的正确度最高,均为93.9%。结论利用短径诊断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较高。DWI增加对盆腔淋巴结的检出,但不能显著提高诊断的正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MRI增强序列病灶全域直方图组学模型对子宫内膜癌(EC)术前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EC患者,符合入组患者83例.按低级别(包括Ⅰ、Ⅱ级)与高级别(Ⅲ级)分为2组,低级别组56例(Ⅰ级16例、Ⅱ级40例)、高级别组27例(Ⅲ级).应用GE Analysis Kit(AK)软件在MRI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MR动态增强、T2WI二者结合对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的T1WI、T2WI和动态增强图像,将MRI判断肌层和宫颈侵犯结果与手术病理比较。结果:MRI动态增强及T2WI二者结合判断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诊断符合率为80.6%,对Ⅰa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3.1%、75%、96.4%;Ⅰb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5%、84.2%、81.3%、80%;Ⅰc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91.7%、83.3%、91.7%;Ⅱ期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6.8%,诊断符合率为94.4%。结论:联合应用MRI动态增强及T2WI判断子宫内膜癌侵犯肌层的深度、范围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征象及临床特点,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39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大多数患者有剖宫产手术史,仅1例无腹部手术史.34例(87.2%)病灶边界模糊.22例(56.4%)病灶呈实性,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为主;15例(38.5%)病灶呈囊实性,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中抑脂T1WI中有高信号灶为7例;2例(5.1%)病灶呈囊性,T2WI及T1WI均呈高信号.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实性及囊实性病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可见持续性强化,病灶显示更加清晰.结论:结合临床病史及MRI表现特点,能准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能准确显示病灶位置、边界、大小及范围,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