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膈肌功能障碍在ICU重症患者中有着极高的发病率且病因复杂,目前对于膈肌功能障碍普遍缺乏有效的评估及监测手段,临床上对于膈肌功能的评估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充分认识膈肌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评估手段及预防治疗措施,对改善ICU机械通气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膈肌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临床工作有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2.
吸气肌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膈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吸气肌训练提高膈肌的储备力和收缩力,延缓由呼吸肌疲劳所致的呼吸衰竭的发生。方法: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病人分为两组(各14例)实验组进行吸气肌训练加传统的负荷踏车运动,对照组仅进行踏车运动,运动时间:每隔4d共8周,训练前后通过吸气阻力负荷法(LBT)分别测试最大跨膈压(Pdimax),最大胸腔压(Pesmax)膈肌耐力时间(Tlim)以确定膈肌肌力及耐力;结果:吸气肌训练组病人,训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40例健康志愿者在呼吸周期不同时限用高频通气膈肌起搏器(HDP)给予功能性电刺激(FES)膈神经以观察其对呼吸各阶段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吸气之初进行FES,则膈肌活动度最大,但在呼气刚结束时作FES则膈肌活动度无明显增大.本文所设的其余时限作FES也都能引起活动度增大,但在吸气刚开始时给予FES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米力农对家兔膈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家免膈肌的作用。方法:双侧膈神经刺激30~40min,复制膈肌疲劳(DiF)。动物随机分为米力农组、米力农加维拉帕米组。于用药前及用药后30、60min,记录跨膈压(Pdi)、膈肌肌电图(EMGdi),计算高/低频经值(H/L)和中心频率(Fe)。结果:米力农1mg/kg,用药后30min,可提高Pdi、H/L、Fe(P〈0.01)。维拉帕米1mg/kg可阻断上述效应(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模式下机械通气早期小儿膈肌的形态与功能变化状况。方法·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12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满96 h的患儿,通过床旁超声连续测量膈肌的相关数据,分析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3个不同时间点(0、48、96 h)膈肌相关变化。各时间点间皮下脂肪厚度、皮下脂肪萎缩率、膈肌厚度、膈肌移动度比较均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其中膈肌厚度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显著性水平进行事后两两比较;各时间点膈肌收缩速度、膈肌增厚率、膈肌萎缩率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纳入46例测量数据完整的患儿,平均年龄2.94 (1.35,7.00)岁,男女各23例。导致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病因为肺炎(52.17%);观察期间呼吸机的参数选择与机体氧合状态亦无明显差异(均P>0.05)。机械通气早期(96 h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膈肌刺激对呼吸机依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福建省立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呼吸机依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0)行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膈肌刺激治疗。比较两组膈肌功能、呼吸状况、氧化应激反应、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膈肌厚度、平静呼吸及深吸气后膈肌位移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最大吸气压、呼气压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浅快呼吸指数(RSBI)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重新上机率低于对照组,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肌刺激能够有效改善呼吸机依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膈肌功能与呼吸状况,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浆microRNA-206 (miRNA-206)与床旁超声膈肌功能联合预测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102例,根据撤机结果分为成功组、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miRNA-206、膈肌功能指标及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miRNA-206、床旁超声膈肌功能单独及联合对老年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 102例患者撤机失败率为33.33%。与成功组比较,失败组膈肌增厚率(DTF)、膈肌活动度(DE)、血浆miRNA-206、白蛋白(Alb)水平降低(P <0.05),膈肌收缩速度(DCV)加快(P <0.05),膈肌浅快呼吸指数(DRSBI)、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早期气管切开百分率升高(P <0.05),年龄增大(P <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089 (9...  相似文献   

9.
膈肌作为人体主要的呼吸肌,在维持通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膈肌功能障碍发病率极高,是导致患者运动耐力下降、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临床对评估膈肌功能重视程度不足。超声作为一项可反复操作、无创且低风险的检查手段,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评估膈肌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预测疾病转归、指导制定治疗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对膈肌超声在评估膈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吸呼比1:1(I:E=1:1)对侧卧位单肺通气患者肺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46例年龄20-65周岁,ASAI-II级,全麻机械通气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或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3),对照组(C组,I:E=1:2)和实验组(E组,I:E=1:1).机械通气期间在单肺通气后开始调整吸呼比.取平卧双肺通气后15min(t0)、侧卧单肺通气后30min(t1)、60min(t2)三个时间点,检测动脉血气并记录呼吸参数,计算肺顺应性及肺内分流率.结果 两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及肺内分流率与t0相比,均在t1、t2时明显增加(P<0.001);而动脉氧合、肺顺应性均有所下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E组的气道峰压和气道平台压明显降低(P<0.001),肺顺应性提高(P<0.001),肺内分流减少(P=0.021),动脉血氧分压(P=0.034)和血氧饱和度(P=0.03)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侧卧位单肺通气期间,采用I:E=1:1较I:E=1:2,有利于降低气道峰压及气道平台压,提高肺动态顺应性;减少肺内分流,相对改善动脉氧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不同压力上升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呼吸功的影响。方法 11例AECOPD患者接受NPPV治疗,压力支持水平设置为试验前感觉舒适的水平,压力上升时间设置为0.1、0.3和0.5 s(分别称为T1、T2和T3),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①与自主呼吸(SB)相比,NPPV时T1、T2和T3呼吸频率稍增快,但无显著差异;SB时吸气时间(Ti)为(0.97±0.04)s,T2和T3时Ti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08±0.05)s和(1.14±0.06)s(P<0.05);与SB时的潮气量(VT)和分钟通气量(VE)相比,NPPV的VT和VE稍升高,但无显著增高(P>0.05)。②SB时的压力时间乘积(PTP)与跨膈压(Pdi)分别为(19.02±1.86)cm H2O.s和(12.21±2.56)cm H2O,3种不同压力上升时间时的患者PTP均明显减少(P<0.01),分别为T1(7.09±1.04)cmH2O.s、T2(10.43±2.04)cmH2O.s和T3(12.94±1.72)cmH2O.s;NPPV时的Pdi也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气流速对重症哮喘病人呼吸的影响。方法20例病人分别以吸气峰值流速为40L/min、60L/min、80L/min、100L/min、120L/min各通气30min,监测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值以及动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QS/QT)及死腔值(VD/VT)。结果当流速从40L/min增至60L/min时,Ppeak明显增加,Pplat、PEEPi、VD/VT明显减少;当流速从60L/min增至80L/min时,Ppeak明显增加,Pplat、PEEPi、QS/QT及VD/VT无明显变化;当流速从60L/min增至100L/min以上时,Pplat、PEEPi无明显变化;Ppeak、QS/QT及VD/VT明显增加。结论60~80L/min的吸气流速能减少PEEPi、QS/QT及VD/VT,从而改善呼吸状况。  相似文献   

14.
尧永华  邬子林 《河北医学》2006,12(8):733-735
目的:探讨应用一种持续气道正压(CPAP)系统,对单肺通气下开胸病人的无通气肺施加持续气道正压,观察无通气肺接受持续气道正压时对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需在单肺通气下开胸手术病人2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CPAP组(B组),每组各10例。A组在单肺麻醉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大气中;B组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CPAP(P=0.3kPa)。于仰卧双肺通气30m in、仰卧单肺通气30m in、侧卧单肺通气30m in、60m in、关闭胸腔双肺通气时,分别采取动脉血样做血气分析。结果:单肺通气后,B组氧合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CPAP,有助于提高氧合,减少肺内分流,可明显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联合下肢肌力训练的治疗效果、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早期下肢肌力训练组(早期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和常规药物治疗,其中早期组在医护人员监测下进行早期下肢肌力训练。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显效时间、心功能、膈肌功能、肺通气功能、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PaCO_2较入院时下降20%的天数、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分数、FEV_1、FEV_1/FEV_6%、血气分析、呼吸困难问卷评分均较入院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联合早期下肢肌力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促进呼衰的恢复,缩短无创通气和住院时间,减少呼吸机依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模式(airway pressure rlease ventilation,APRV)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患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ICU病区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罩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 6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持续鼻导管吸氧;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鼻罩式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症状体征变化、经皮氧饱和度、血气分析和最大呼气量,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PaO2、PaCO2、SaO2、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罩BiPAP辅助通气治疗哮喘有较好的疗效,是治疗急性重症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的一种安全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蔡英丽  高明霞  张聪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72-1375
目的探讨平台压监测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2例成年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平台压监测指导ARDS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维持平台压<30~35 cmH2O。对照组患者应用6 ml/kg的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模式。通过监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平台压、静态顺应性(cst)、血气分析、氧合指数、降钙素原(PCT)、APACHEII评分和痰培养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台压、静态顺应性、氧合指数、PCT、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平台压为(23.43±1.87)cmH2O,PCT为(1.93±1.87)μg/L,APACHEII为(15.28±2.13),较对照组平台压、PCT、APACHE II [(25.30±1.70)cmH2O、(8.35±11.57)μg/L、(16.33±2.15)低,而观察组的静态顺应性为(41.56±3.4)ml/cmH2O],氧合指数为(106.67±27.14)mmHg,较对照组静态顺应性(37.85±2.23)ml/cmH2O,氧合指数(83.68±21.68)mmHg高。住院期间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31.2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25.00%,而对照组病死率为50.00%,VAP发病率为4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DS机械通气患者应限制平台压及连续监测平台压,根据平台压设置个体化的机械通气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单肺通气时肺代谢酶的影响,为丙泊酚在胸科麻醉中的应用提供实验研究的数据。方法:4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P1组:空白组(灌注液中无丙泊酚);P2组:含36mg/L丙泊酚;P3组:含24mg/L丙泊酚;P4组:含12mg/L丙泊酚,每组10只。按随机顺序取大鼠进行实验,称量体重,麻醉,气管切开插管接呼吸机行单肺机械通气1h。然后取出肺组织。-70℃保存,以备统一作Ca2+-ATPase、Na+-k+ATPase测定。结果:肺组织Na+-K+ATPase活力:P1组通气侧活力显著低于P2、P3、P4组通气侧(P0.01);P1组非通气侧活力显著低于P2、P3、P4组非通气侧(P0.01)。各组非通气侧均低于同组通气侧(P0.01或0.05)。肺组织Ca2+-ATPase活力:P1组通气侧显著低于P2、P3、P4组通气侧(P0.01);P1组非通气侧显著低于P2、P3、P4组非通气侧(P0.01)。各组非通气侧均显著低于同组通气侧(P0.01)。结论:通过对大鼠单肺通气时的灌注实验研究发现,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时的肺代谢酶有保护作用,其程度与丙泊酚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