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马骏治疗脾胃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军 《中医杂志》2011,52(11):914-915
马骏(1938-),男,安徽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余年,勤学善思、精于辨证、善于用药,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辨证统一。在调治脾胃病方面,注重升降润燥通补,权衡而施。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参编医著6部。  相似文献   

3.
邢佳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及古典医籍记录,认为痰是导致郁病临床躯体化症状异质性大且变证多的重要病理因素,郁病中涉及痰的病机亦应予以重视。郁病初起之时,其病机或以单纯气郁为主,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多种因素皆可生痰,且涉及多种脏腑:肝风内动,风痰上扰,头目眩晕;湿痰困脾,中焦郁阻,脘腹胀闷;气痰停肺,痰滞咽喉,胸胁痞满。因此对于存在痰饮病机的郁病患者,尤应辨清病位病机,分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为临床常见病,刘沈林教授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常,胃气挟酸上逆,损伤食管,并指出其病机演变的基础为郁,开创性地提出“以郁为先、以郁为本、以郁为治”的辨治思路。刘教授临证以开郁为先,辨证施治,灵活运用疏肝和胃、清宣化浊、化痰降逆、清泻肝胃、化瘀和络等治法,配合饮食、情绪调摄,临床收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孟景春教授治疗失眠擅于从肝胆、脾胃、心肾进行辨证,采用清散疏解、调节升降、既济水火等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金杰教授认为黄褐斑的产生多由郁所致,从中医情志理论出发,强调治病求本,根据病因病机分为气郁、血郁、阴郁、阳郁4型,治以行气活血、滋阴消斑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春苹 《北京中医药》2021,40(3):253-255
选取张铁忠教授治疗失眠的病案,从张教授对“六郁”的概念认识,到六郁所致失眠的主要病机、辨治要领及体悟等方面,系统阐述其基于“六郁”理论论治失眠的独特思想和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马骏老师是第二、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学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安徽省首届名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马师自幼酷爱中医,先后拜皖西名医王焕章、张琼林、杨开林为师,弱冠之年行医乡里,颇有名望。  相似文献   

9.
何晓晖教授长期从事脾胃病临床工作,坚持"胃肠一体"观,倡导"四辨一体"脾胃病诊疗模式,学验俱丰,疗效卓著。根据《灵枢·胀论》"胃之五窍"理论,何教授从脾胃论治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五窍疾病,临床每获良效。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以指导临床,令人得以启迪。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李竹英教授认为哮喘的病因病机复杂,与脏腑阴阳失调、素体偏盛偏虚有关,在临证诊治过程中李教授将“调畅气机,从肝论治”“培土生金,顾护脾胃”“扶正固本,温补肾阳”“宣肺通腑,肺肠合治”四种治法运用到辨治哮喘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对李教授运用脏腑辨治哮喘的经验进行介绍,以期为临床运用脏腑辨治哮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总结王庆国教授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郁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郁病之发,起于气郁,郁久及枢,终至营卫淤滞。郁病之治,当和畅枢机,理气活血,主旨在"和",包括和枢机、和气血、和营卫。临证应用柴胡桂枝汤和枢机、调理气血阴阳,和营卫、调畅三焦脾胃,并强调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总结王庆国教授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郁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郁病之发,起于气郁,郁久及枢,终至营卫淤滞。郁病之治,当和畅枢机,理气活血,主旨在"和",包括和枢机、和气血、和营卫。临证应用柴胡桂枝汤和枢机、调理气血阴阳,和营卫、调畅三焦脾胃,并强调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中医杂志》2009,50(9)
杨震(1940~),男,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及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内科临床40余年,对中医内科尤其是肝病的辨证与治疗有独到经验,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多项.  相似文献   

14.
谢晶日教授认为"郁"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的始动因素,并将其基本病机概括为"无郁不成酸",临证常用"解郁、通腑、降逆"三法,常以"煅四石"和左金丸作为基础用药,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5.
此文介绍了骆云丰从脾胃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对重症肌无力,依据脾虚九窍不通理论应用补中益气汤而获效,文案显示了辨治过程中攻补相宜、补清相制、脾肾相资遣药奥妙;对于临床中自觉发热一类的疾病,归于内伤发热,依据东垣阴火理论,阐发补脾胃泻阴火升阳之理,在此文中显示虚实之辨以及升阳潜阳思路;对于汗证的治疗,以水饮立论,强调脾阳健运的作用,此文从水湿同济到温肾利水再到温阳健脾,体现了治脾的规律及法要。  相似文献   

16.
总结王振涛教授中医辨证治疗郁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郁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情感性精神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癔症、焦虑性神经症、更年期抑郁、神经官能症等疾病。中医治疗郁病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王晓燕教授认为郁病以肝气郁结为主要病机,但不能以此统诸证,临床兼气虚气陷、阳郁阳虚、气机逆乱者多见,论治不能执泥于肝郁一证。在详辨病机的同时,注重病因施治,强调医患共同参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总结章薇教授运用少阳筋结治疗郁病的经验。章教授认为郁病的主要病机为肝气郁结,少阳经气不通,结聚于足少阳经循行区域呈长条状或点状分布,按之有酸胀感,触之如琴弦,则为筋结。治疗采用火针为主的温通法以温通解结,并注重对患者情绪的疏导,揣穴治神,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马骏教授运用针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经验。取穴特点注重局部取穴与循经取穴相结合,局部取穴以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疏通耳窍,通达气机;循经取穴以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穴为主;注重辨病与辨证取穴,标本兼治;风府、太冲穴配伍是治疗脑病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经验对穴。在刺法上讲究形神合一,强调得气与传感,同时兼顾对患者的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20.
黄杨  黄立芳 《江西中医药》2021,52(12):21-22
黄立芳认为伴有抑郁、焦虑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病机主要以郁为主,肝郁化火致使肝木克脾土,中焦健运失司,脾弱湿热内生上扰口舌而生疮,与肝、脾、三焦关系密切.黄立芳治疗此病以疏肝解郁为主,疏利少阳三焦为辅,加以调和脾胃,自拟柴芩合剂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