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钻孔双管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2年3月至2009年6月,我们对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钻孔双管引流尿激酶溶解血肿的方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双管引流在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感染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84年12月至1989年12月收治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感染44例,其中24例行双管引流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7-10—2012-10对7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实行单孔双管引流,达到了双管引流的目的,又减少了手术切口,效果满意,结合术中、术后相关处理,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置管引流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脑出血患者行颅骨钻孔置管引流及颅内压监测,在颅内压监测下操作治疗,逐步血肿引流,调整脱水药物,进行控制性治疗。结果 46例患者术后再出血6例并开颅手术,其余患者均钻孔术后平稳。1月后按GOS预后评分量表评定,好转39例(84.78%),植物生存1例(2.18%),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6例(13.04%)。结论颅内压监护在脑出血置管引流术中、术后的处理有了客观的指导指标,能降低术中术后风险,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腮腺良性肿瘤浅叶切除术中面神经不同解剖术式对面神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从颞面干和颈面干解剖各分支行腮腺浅叶切除术,实验组从颞面干、颈面干和腮腺边缘腺体内末端分支间相向解剖其他分支型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不同术式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面神经损伤率11.32%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7%与对照组9.62%比较,P>0.05;随访6~19个月,无术后肿瘤复发病例。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浅叶切除术中面神经颞面干、颈面干和末端分支采用相向分离能够降低面神经损失,在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脑部手术时为了便于病变的完整摘除和患者术后恢复,对手术野的显露和减少脑组织的牵拉显得越来越重要.作者自1999年以来,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对深部或巨大占位性病变采用脑脊液引流技术降低颅内压,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的临床经验,对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讨论。方法用一次性硬膜外导管或深静脉导管进行腰椎穿刺,接一次性引流袋。根据病情需要,调节引流袋的高度,控制引流量,每24h为100~300ml,留置时间均在1周左右。结果对52例重度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切口脑脊液漏和术后持续脑脊液耳鼻漏患者行腰大池持续引流,50例达到预期目的,1例因颅内感染而死亡,1例引流无效而手术。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引流可以缓解颅内压,引流出血性或炎性脑脊液,可用于颅脑损伤、颅内感染、切口脑脊液漏和术后持续脑脊液耳鼻漏等患者。  相似文献   

8.
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2采用腰大池引流治疗的332例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153例脑室内残余血患者经初次置管引流全部清除积血(以CT影像为准)141例,其余12例经再次置管积血全部清除;1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134例;22例脑脊液漏患者全部治愈;20例严重颅内感染患者治愈19例.结论 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内残余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难治性脑脊液漏及严重颅内感染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9.
腰大池引流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辅助作用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腰大池置管引流在脑肿瘤切除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分析46例脑肿瘤切除术中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应用效果.麻醉成功后腰大池穿刺置外引流管,于剪开硬脑膜前放出脑脊液30~50mL,术中根据脑回缩情况可继续放出脑脊液,术后继续引流血性脑脊液,2~4 d天拔管.结果本组46例患者手术野有良好显露,明显利于肿瘤切除,肿瘤全切率为80%.术后康复良好,无一例出现因牵拉过度引起脑挫伤或出血,也无脑积水发生.结论术中行腰大池引流能快速降低颅内压,增加手术野显露,减少脑牵拉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持续腰大池引流(continued lumbar cerebrospinal fluiddrainage,CLCFD)在神经外科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报道较少。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于2009年1月~2012年5月应用CLCFD治疗脑出血患者10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07年10月经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的39例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这39例患者中,单纯脑脊液切口漏11例,脑脊液鼻漏9例,单纯颅内感染8例,脑脊液切口漏合并颅内感染11例。结果27例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12例经腰大池外引流并辅以鞘内注入敏感抗生素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无加重及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药,配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双类似物鼻黏膜耐受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 EAMG)大鼠 ,探讨其对机体免疫机制的影响。方法 建立 Lewis大鼠的 EAMG模型 ,在致敏同时 ( A组 )及缓解期第 1天 ( B组 )给予双类似物 3 0 0μg/只。动态评估大鼠临床症状 ,检测外周血 ( PB) ACh R-Ab( Ig G)含量 ,检测急、慢性期 PB单个核细胞 ( MNC)及致敏第 5 0天淋巴结、脾 MNC中的 CD4+ CD2 5 + 细胞数改变。结果 治疗组大鼠临床症状减轻 ;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 PB中特异性 ACh R-Ab( Ig G)含量随病程延续而增加 ,但在致敏后第 5及第 7周 ,A、B组特异性 Ig G抗体含量比各自对照组显著减低 ( P <0 .0 5 ) ;双类似物鼻黏膜耐受治疗后 ,EAMG大鼠 PB MNC中的 CD4+ 细胞数减少 ( P<0 .0 5 ) ,CD4+ CD2 5 +细胞数相对增加 ( P<0 .0 5 ) ;A、B组淋巴结和脾 MNC中 CD4+细胞数减少( P<0 .0 5 ) ,CD4+ CD2 5 +细胞数只在 B组相对增加 ( P <0 .0 5 )。结论 双类似物鼻黏膜耐受治疗病情进展中的 EAMG有效 ;伴随临床症状缓解 ,治疗组大鼠 ACh R-Ab( Ig G)含量减少且免疫调节性 CD4+ CD2 5 +细胞数相对增多 ;双类似物治疗 EAMG的可行性为抗原特异性治疗重症肌无力 ( MG)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 AID)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设计耐受原并用鼻黏膜耐受治疗EAMG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设计特异性耐受原 ,通过其鼻黏膜耐受治疗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EAMG)发病过程的影响 ,以探讨该疗法在模型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 用 Lewis大鼠建立 EAMG模型 ,选取双类似物作为耐受原在致敏同时给予鼻黏膜耐受治疗 ,动态观察大鼠体重及临床评分改变。结果 虽然治疗组大鼠发病率不降低 ,但是在 EAMG急性期和慢性期 ,其临床症状均较对照组减轻 (P <0 .0 5 )。结论 用双类似物鼻黏膜耐受可以达到治疗 EAMG的目的 ,其结果为抗原特异性治疗重症肌无力 (MG)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AID)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lumbar drainage in the prevention of 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 after treatment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by coil embolization in good-grade patients.

Methods

One-hundred-thirty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good-grade patients (Hunt & Hess grades I-III), who were treated by coil embolization between August 2004 and April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Poor-grade patients (Hunt & Hess grades IV and V), a history of head trauma preced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dache, negative angiograms, primary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and loss to follow-up were excluded from the study. We assessed the effects on lumbar drainage on the risk of 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 related to coil embolization in patients with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Results

One-hundred-twenty-six patients (96.9%) did not develop 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 The 2 patients (1.5%) who developed acute hydrocephalus treated with temporary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did not require permanent shunt diversion. Overall, 4 patients (3.1%) required permanent shunt diversion; acute hydrocephalus developed in 2 patients (50%). There was no morbidity or mortality amongst th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permanent shunt procedure.

Conclusion

Coil embolization of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risk for developing shunt-dependent hydrocephalus, possibly by active management of lumbar drainage, which may reflect less damage for cisternal anatomy than surgical clipping. Coil embolization might have an effect the long-term outcome and decision-making for 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相似文献   

15.
双类似物鼻黏膜耐受在EAMG发病中的预防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采用双类似物 (Lys2 62 -Ala2 0 7)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EAMG)模型进行鼻黏膜耐受不同时间点预防性给药 ,观察临床及免疫指标变化 ,以探讨其对 EAMG免疫发病中的预防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乙酰胆碱受体 (ACh R)加福 (氏 )佐剂致敏 Lewis大鼠建立 EAMG模型 ,在致敏前 1 0 d(预防耐受 A组 )及致敏当日 (预防耐受 B组 )经鼻腔给药 ,评价给药后 A、B组及对照组大鼠体重、临床症状 ,观察肌电图变化、检测致敏第 42天血清抗 ACh R抗体 Ig G及其亚型含量和第 5 0天处死后淋巴结单个核细胞 (MNC)中 IFN-γ、IL-4及 IL-1 0分泌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1 )急性期和慢性期 A、B组体重增加而临床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 ,慢性期 A组临床症状轻于 B组 ;(2 ) A、B组低频重复电刺激出现明显衰减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3 )慢性期 A、B组 Ig 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 A组低于 B组 ,各组间抗体亚型 Ig G1含量无明显差异 ,而 A、B组的 Ig G2 a和 Ig G2 b含量明显少于各自对照组 ,B组 Ig G2 b含量高于 A组 ;(4 ) A、B组淋巴结中的 IFN-γ、IL-4及 IL-1 0阳性细胞含量均明显低于各自对照组。结论 Lys2 62 -Ala2 0 7鼻黏膜预防耐受不仅可有效地抑制临床症状 ,并使致病性最强的ACh R特异性 Ig G2抗体分泌量减少 ,Ig 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室、骶管持续引流治疗脑出血后脑室铸型的疗效。方法  44例脑出血导致脑室铸型的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2 3例 ,保守组 2 1例 ) ,治疗组在血肿清除的基础上行脑室、骶管持续引流 ,用尿激酶反复冲洗 ,椎管内给地塞米松 ,并用钙离子拮抗剂。保守组控制血压 ,甘露醇、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与保守组愈后情况分别为痊愈 4例、0例 ,轻残 8例、 2例 ,重残 3例、 4例 ,植物生存 1例、 0例 ,病死率 3 0 4%、 71 4% ,脑积水 0例、 2例。两组病死率比较 (χ2=7 3 8,P <0 0 1)。结论 脑室、骶管持续引流是治疗脑出血致脑室铸型的有效方法 ,可降低病死率 ,减少肺部感染、脑积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方法使用MD-2000A1型脑立体定向仪在西门子CT引导下,对我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3例中等量基底节出血患者行血肿穿刺引流术,术后辅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依据ADL分级判断疗效。结果全组53例患者预后良好,无死亡,出院时能下床走路31例,坐轮椅15例,卧床7例。随访4~12个月,ADL分级Ⅰ级19例,Ⅱ级17例,Ⅲ11例,Ⅳ6例。结论 CT引导立体定向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是一种安全、微侵袭、临床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成功的关键在于适合病例的选择、穿刺靶位的定位、术后再出血的预防及尿激酶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评估钻孔引流和小骨窗两种术式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6月~2015年9月,共收治中等量(30~60 ml)基底节区脑出血58例,其中28例采用钻孔引流手术(A组),30例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组(B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2周进行DTI扫描,获取双侧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的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分别观察对比两者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再出血、颅内感染、术后2周患侧FA值、术后3个月GOS评分。结果在血肿清除率方面,B组优于A组(P0.05),在再出血及颅内感染方面,二者并无明显区别(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周患侧FA值,术后3个月GOS评分,A组均优于B组(P0.05)。结论 DTI是可以早期评估基底节区脑出血预后的一项有效技术,钻孔引流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出血血肿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成像(TCI)无创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TCI探测已确诊或根据临床症状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20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结果与DSA比较,TCI总检出率为71%,直径0.5-1.0cm的动脉瘤,TCI检出率为82%;直径〉1.0cm的动脉瘤,TCI检出率为100%。结论TCI对较大颅内动脉瘤,尤其对直径〉1.0cm动脉瘤的探测有其特征性表现;对较小颅内动脉瘤(直径〈0.5cm)探测,TCI无诊断价值,但可提供颅内血流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预康复在脑胶质瘤手术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80例脑胶质瘤的临床资料。40例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对照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在进行术前预康复(观察组)。干预前、术前1 d及术后4周,使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评价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评价心理状态,中国头颈癌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P-HN)评分评价生命质量。结果 术前1 d、术后4周,观察组FMA、MBI、QLQCP-HN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HA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前预康复可改善脑胶质瘤病人术后运动能力、心理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