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婴幼儿开展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对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之间分娩的102例婴幼儿,将其均分成实验组(n=51)和常规组(n=51),常规组开展普通儿童保健,实验组开展标准化儿童保健,将两种干预效果分析对比。结果:在婴幼儿疾病总发生率上,实验组(7.84%)少于常规组(25.49%),对比差异较明显,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PDI、MDI、体重和身高水平上,两组在干预前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开展标准化儿童保健干预效果较好,可显著提升婴幼儿早期生长发育,同时还可以减少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婴幼儿早期发育阶段实施正确儿童保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婴幼儿158例,根据是否严格进行儿童保健分为干预组85例(严格执行正确的儿童保健)和对照组73例(偶尔执行正确的儿童保健),比较两组18个月时体格发育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和疾病发生情况,观察3、6和18个月时智力发育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组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体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感冒、腹泻、贫血、湿疹以及消化不良等常见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月时5个能区发育商(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6、18个月时,5个能区D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婴幼儿早期发育阶段实施正确的儿童保健有利于促进其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减少患病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社区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收的预防接种婴幼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婴幼儿在预防接种中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婴幼儿在预防接种中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婴幼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婴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5/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6%(1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幼儿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87/90),明显优于对照组婴幼儿的85.56%(7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预防接种婴幼儿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接种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宁波市第七医院出生的2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观察组婴幼儿实施儿童保健干预,对照组婴幼儿没有接受严格的儿童保健。比较分析两组儿童出生18个月后的一般身体情况(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水平),疾病状况(感冒、腹泻和贫血)及智力发育状况(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社交行为和适应性)。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的身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3 7,P=0.001 0);观察组婴幼儿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8 8,P=0.027 6);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幼儿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4 2,P=0.214 9)。两组婴幼儿感冒、腹泻和贫血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发病率为56.00%,对照组为8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82 7,P=0.000 1)。观察组的大运动、语言、精细动作、社交行为及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有好处,可加快儿童体格发育,减少发病几率,并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16年6-12月期间接受基层儿童保健的0~12个月的婴幼儿3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护理保健指导,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干预,为期6个月,在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盖泽尔发育商检测法对婴幼儿发育商进行检测,对比两组干预后发育商、身高、体重、视力和牙齿各项指标达标情况。结果两组婴幼儿干预前各项能力的发育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对照组各项能力的发育商提高不明显,观察组各项能力的发育商明显提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身高、体重、视力和牙齿各项指标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基层婴幼儿行为发育可显著提高婴幼儿行为发育,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按摩与抚触护理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84例,视为此次观察的主要对象。应用抓阄法完成分组操作,划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儿童保健干预)和观察组(42例,常规儿童保健联合按摩与抚触护理),观察护理价值。结果:(1)干预前,两组婴幼儿的胰岛素(IN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甲状腺激素(T4)及其血红蛋白(Hb)水平,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同比对照组,改善均更显著(P0.05)。(2)在反应体格发育的体重、身长及头围指标上,观察组同比对照组,增长均更显著些(P0.05)。结论:按摩与抚触可有效的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临床应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干预对儿童预防接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2月河东区鲁山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接收计划免疫婴幼儿2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情况不同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25例),干预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儿童接种配合度、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儿童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低于对照组的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配合度为90.0%和家长总满意率为89.0%均高于对照组的62.4%和7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精细化护理是优质化护理理念的集中体现,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儿童接种配合度、减少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儿童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中医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儿童预防接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市河东区鲁山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科接受预防接种的200例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儿童接受预防接种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儿童接受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童的脉搏改变率、接种依从率、疼痛率,并观察两组儿童在接种后恶心呕吐、发热、硬结、腹泻以及晕厥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儿童接种依从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接种后恶心呕吐、发热、硬结、腹泻以及晕厥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的依从性,降低脉搏改变率、疼痛率以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进行保健护理的40例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20例/组。对照组儿童实施常规保健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儿童保健护理,对两组儿童的成长发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儿童在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个人社交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儿童的营养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成长发育中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保健护理,对其健康成长发育可起到促进性作用,同时可以降低营养疾病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早期儿童保健对婴幼儿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为72例,研究对象为我院门诊接诊的婴幼儿,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2月-2018年5月,对本期间选择的研究对象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将使用基础保健方式的婴幼儿设定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之上使用早期儿童保健干预的婴幼儿设定为实验组,每组样本数均为36例,观察两组婴幼儿的身体发育及智力发育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后,结果显示实验组的运动发育指数(PDI)及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身体发育(身长、头围及体质量增长情况)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较优,且统计学显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在就医时,通过早期儿童保健干预方式,可使其智力发育及身体发育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护理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体检的儿童10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儿童保健护理,比较两组身体发育、神经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12个月时的体质量、身高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及适应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护理能改善其神经功能发育及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头围、身长、1分钟Apgar评分、5分钟Apgar评分、10分钟Apgar评分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理。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新生儿体重、头围、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中应用价值较高,可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评价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效果,希望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免疫接种质量有所帮助。方法: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及对照组(26例)。观察组预防接种过程护理实施规范管理,对照组预防接种过程护理未实施规范管理,统计和比较两组儿童监护人护理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疼痛程度。结果:经不同预防接种护理管理,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6.15%)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3.0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1不良反应,对照组中6例不良反应,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85%)比对照组(23.08%)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0级和2-3级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级疼痛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规范管理预防接种护理,可提升儿童监护人护理满意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疼痛感,建议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婴幼儿护理(FCC)模式的健康促进效果。方法:将240名6~18个月婴幼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儿童保健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FCC模式的健康促进措施;6个月后观察婴幼儿生理发育指标的变化,以及健康状况指标和管理效果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认知能力、体格发育和精细运动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指标均较前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胃肠功能紊乱、维生素营养障碍和缺铁性贫血等慢性病的患病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监护人认知度、工作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婴幼儿实施基于FCC模式的健康促进措施,能有效促进婴幼儿的体智发育和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儿童保健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保健服务干预对促进婴幼儿体格、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1月在郑州市巩义瑞康医院健康检查的婴幼儿8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服务,观察组采用强化保健服务干预,对比两组婴幼儿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各个月龄段相比,观察组婴幼儿体重、身高及头围值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婴幼儿Gesell中各能区发育商(DQ)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强化保健服务干预,能有效促进婴幼儿体格及神经行为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预防接种门诊2013年2月~2015年3月共2180例预防接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儿童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全预防接种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儿童家属的满意度,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确的儿童保健对婴幼儿早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婴幼儿,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儿童保健干预,比较两组婴幼儿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行为、体格发育[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ASQ-C)表]评分及常见疾病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婴幼儿ASQ-C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两组婴幼儿ASQ-C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常见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早期发育采用正确的儿童保健,能促进婴幼儿行为、体格发育,降低常见疾病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在儿童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2015年9月-2016年6月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支气管肺炎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适时护理,对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儿家长满意率予以对比。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支气管肺炎雾化吸入中,实施适时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满意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理在儿童预防接种疫苗安全性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进行预防接种疫苗的儿童为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预防接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vs12%),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1%vs75%)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疫苗中,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值得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8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内瘘闭塞率、动脉瘤样扩张率为4.5%、9.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情感指数、心理指数、健康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