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闭。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2.
3.
自青霉素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至今已陆续研制出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几百种。而每年又有数十种进入临床。抗生素种类之多,想完全罗列出来很难,这里只要简要介绍抗生素的分类。  相似文献   

4.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课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1].本文重点关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我国,据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1].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  相似文献   

6.
7.
8.
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抗生素产生PAE的机理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清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抗生素产生PAE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可引起细菌非致死性损伤,或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性结合,导致细菌恢复再生长时间。因而不同抗菌作用原理的抗菌药物,其PAE产生的原理也不同。β-内酰胺类:选择性地争夺细菌的转肽酶,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壁缺损;与细胞膜青霉素…  相似文献   

9.
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孙,贾俊民,高鹏亮,初荣华(附属医院内科,256603沾化县中医院,博兴县人民医院)在抗生素应用中,无论是治疗性或是预防性用药,滥用现象相当严重。为了最有效的发挥抗生素的治疗作用,使毒、副反应降到最低限度、临床上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陆益萍 《当代医学》2007,(11):151-153
临床用药是根据疾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运用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知识,选择最佳药物和制利,制定适当的给药方案,合理用药,以达到既有效又安全地防治疾病的目的.反之,不仅不能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还会给患者带来危害,本文从配伍或联用不合理、用法不合理、选药不合理等引起不良反应分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孔令波 《中外医疗》2016,(25):129-131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如何完善临床用药方式,提高院内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整群选取保康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14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做重点分析,以提高院内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完善院内用药方式。结果148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案例中共涉及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共36例,占24.32%;加替沙星42例,占28.38%。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头晕、瘙痒、呕吐、头痛、皮疹、静脉炎等,涉及人体11个系统。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广谱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范围极广,但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完善院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监控和管理方法,提高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量和使用方法的精准度,是降低院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合理性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崔岩 《中国医药导刊》2018,20(10):637-640
目的:分析192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并研究应对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后发生ADR的患者192例,分析不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ADR的性别和年龄,不同给药方式ADR发生情况以及ADR累及器官情况并研究应对方法。结果:192例使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后发生ADR的患者中,注射用头孢呋辛钠ADR发生例数最多,其次分别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入选患者中,>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女性占59.90%,男性占40.10%。给予静脉滴注的患者发生ADR者多于使用口服剂型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后首要累及的器官为皮肤及附件,其次分别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结论:给予患者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时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药物,对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造成的ADR要有效控制,有ADR出现时要及时停止用药,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双黄连粉针剂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探讨预防措施.方法:调取和统计院内双黄连粉针剂用药患者病例及不良反应相关数据,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病例分布,并对不同原发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患者原发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F=5.513,P>0.05).皮肤瘙痒、呕吐腹泻、头晕头痛、血管刺激、高热惊厥和水肿是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其中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最高,为70.27%,明显高于发生率第二的呕吐腹泻(X2=0.065,P<0.05).结论:预防双黄连粉针剂的不良反应发生,应注意药剂的用量、配伍、滴速、溶媒、患者过敏史、体质情况、饮食以及做好用药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刘铮  谈春燕 《继续医学教育》2012,26(9):58-61,68
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了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和临床危害,从而提出了减少不良反应,如何合理用药及一些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应急对策。方法:从2009年10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随机选取450例,这450例患者主要服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噻啶等,分析这些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及临床采取的应急对策。结果:临床观察显示经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有患者的感染情况均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3例,发生率为2.89%,包括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毒性和肝毒性等,其中以变态反应的发生率最高7例,占53.8%,胃肠道反应3例,占23.1%,血液系统疾病和肝肾毒性则很少发生。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或静滴地塞米松加维生素C来解决。结论: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时要结合患者自身病情对症用药,尽量减少应用抗生素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给与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全文期刊库》(1998~2008)年他汀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的有关文献60篇(共6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他汀类所致不良反应多发生在(51~80)岁年龄段,集中发生在给药后30天内,主要表现为肌肉毒性、肝脏毒性、过敏反应等方面。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促进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多潘立酮不良反应7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海宣 《河北医学》2009,15(7):797-799
目的:分析多潘立酮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与各因素的关系,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查阅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2008年间有关多潘立酮不良反应74例,对所涉及患者性别、年龄、累及部位及临床症状等进行分类统计并加以分析。结果:多潘立酮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系统等。结论:临床应重视多潘立酮的ADR,注意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浅谈喹诺酮类抗菌药的ADR及联用与禁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喹诺酮类抗茵药应用非常广泛,本阐述了其不良反应(ADR)及联用与禁忌,为其合理应用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