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加刺血拔罐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伴患侧耳后、乳突区疼痛的患者采用针刺健侧腧穴加患侧翳风刺血拔罐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健耳穴配合耳周三穴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取患侧听宫、听会、翳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患侧健耳穴。两组均根据辨证配穴。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一次。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6周。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耳鸣响度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耳鸣残疾评估量表评分(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耳鸣程度分级的变化来评估耳鸣严重程度,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愈显率为76.67%(23/30),高于对照组的5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THI评分及耳鸣程度分级均较前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以上评分评级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刺健耳穴配合耳周三穴治疗耳鸣疗效优于单纯耳周三穴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治疗组和针刺对照组,每组16例,埋线治疗组在患侧翳风、风池、颈夹脊穴、双肝俞穴行埋线疗法,7天1次,4次为1个疗程,针刺对照组在上述穴位行普通针刺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87.5%,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56.3%,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穴位埋线组在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的改善上都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性耳鸣疗效确切,其方便、省时的特点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濮芷怡  艾炳  蔚高润 《浙江医学》2018,40(5):488-491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卒中后踝背屈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采用巨刺法健患侧针刺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单纯患侧针刺治疗),各35例,两组均在常规内科及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每组治疗4周,每周连续治疗5次,休息2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运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量表(Fugl-Meyerassessment,FMA)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并测量腓肠肌内、外侧头的最大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electromyography,iEMG),比较iEMG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20.886±4.807)分,高于对照组[(17.686±4.588)分](t=2.849,P<0.01),两组健侧腓肠肌内侧头iEMG[(28.437±14.365)vs(31.200±13.587)滋·Vs]、外侧头iEMG[(37.100±17.254)vs(46.265±37.845)滋·V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侧腓肠肌内侧头iEMG[(18.725±6.453)vs(22.357±7.352)滋·Vs]、外侧头iEMG[(23.036±9.993)vs(30.738±14.375)滋·Vs]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2、-2.603,均P<0.05)。结论巨刺法和常规针刺法在改善卒中后踝背屈功能、缓解拮抗肌(腓肠肌)痉挛方面均有明显临床疗效,巨刺法相较常规针刺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易造成气胸的腧穴进行分类和归纳,以期针灸工作者,尤其是针灸初学者更科学地掌握腧穴的针刺操作,预防气胸发生。[方法] 为了更好地预防针刺后气胸的发生,以腧穴定位和针刺操作为主要着眼点,根据肺体表投影及经穴的分布特点,将可能造成气胸的腧穴分成4大类,基于此从针刺操作角度、方向、深度三要素总结4类穴位的操作要点,并结合文献分析可能引起针刺后气胸或增加发生概率的其他危险因素。 [结果] 第一类位于肺体表投影内的腧穴,包括8条经、39个腧穴及1个经外奇穴,针刺操作要点在于不能直刺深刺。第二类位于肺体表投影边缘的腧穴,包括4条经、5个腧穴及11个经外奇穴,针刺操作要点在于不能朝肺深刺。第三类位于肺体表投影附近,包括6条经和10个腧穴,针刺操作要点在于不能朝肺深刺。第四类位于肩胛骨之上的腧穴,包括2条经和4个腧穴,针刺操作要点在于以直刺为主。文献分析发现,肺部基础疾病可增加针刺后气胸风险。 [结论] 在准确掌握肺脏解剖和经穴定位的基础上,严格规范针刺操作,了解患者肺部基础疾病,可最大程度地避免针刺后气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10):2192-219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案及新思路。【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近20年收录的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及数据挖掘,分析腧穴配伍的规律。【结果】共收集到139首处方,腧穴总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翳风、听会、听宫、耳门、中渚等;腧穴出现频次最高的归经为手少阳三焦经,其次是足少阳胆经;关联度较高的腧穴组合有"翳风-听宫,翳风-听会,听会-听宫"等。通过聚类分析,以23为标度,得到8个聚类群。【结论】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重视耳部穴位的运用,并与远端配穴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髌下脂肪垫损伤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常见于运动员及膝关节活动较多者,其中以女性为多.一般针刺治疗多以肝肾不足、肾阳虚为临证选穴原则.笔者经过多年探索,治疗本病以调理脾的功能为主,现总结如下.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采用针刺与推拿拔罐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未服用各类药物.针刺时患者平卧,近端取穴以膝关节周围腧穴为主,配用阿是穴,远端取穴以脾经所过腧穴为主,用胃经的腧穴.内外膝眼直刺,鹤顶、犊鼻平刺,配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公孙穴;气短局部肿胀者加丰隆穴.迅速进针,以泻为主,留针25~30 min,接华佗牌电针治疗仪,连续中波激强度.  相似文献   

8.
刘文伟 《医学文选》2005,24(6):973-974
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持续性(>24 h)大脑半球或脑干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1],致残率高达70%~80%[2]。据报道脑卒中患者入院后2周内麻痹侧下肢近端肌肉萎缩20%,下肢远端萎缩16%,至第8周萎缩可达60%~70%[3],给病人及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古今临床文献中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的选穴规律。方法 全面检索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WF)、维普等数据库系统中的针灸临床文献,建立以腧穴为主的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所选腧穴、穴位归经及特定穴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高频腧穴进行二阶、三阶关联规则分析,制作相关的网络图。结果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主要选穴特点是远近配合、循经取穴。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是翳风、听宫,本次研究所选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是手少阳三焦经,特定穴中则常选用五腧穴。结论 针灸治疗耳鸣耳聋多依证型不同而辨证选穴取经,以局部选穴和远端配穴相结合,临床上选用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交替使用,可改善局部耳内循环, 恢复听力;选用太溪、太冲、中渚、三阴交、丰隆等穴可起到补肾益精,疏肝泄火,健脾化痰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针刺治疗吞咽障碍文献的用穴规律和分布特点。方法:文献资料全部来源于200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结果:共纳入文献200篇,选用腧穴84个,腧穴使用总频次1121次。腧穴频次的分析以风池位居第一、廉泉紧随其后、翳风位居第三;腧穴的位置分布以颈项部为主,占49.87%;治疗方式的分析,共包含了38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以针刺联合吞咽训练为主,占21%。结论:多用局部腧穴,重视颈项部相关穴;配合远端腧穴,重视醒脑开窍法;针药并用,注重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密集型针刺结合传统腧穴治疗气滞血瘀型月经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中医辨证气滞血瘀型月经病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密集型针刺结合传统腧穴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腧穴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显效率81.3%,对照组总显效率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集型针刺结合传统腧穴治疗"气滞血瘀型"月经病的疗效优于单纯传统腧穴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电针巨刺与瘫刺对中风偏瘫的实验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刺偏瘫是指左瘫刺右、右瘫刺左。针刺前后脑阻抗血流图的比较结果表明:引刺瘫侧肢体后脑阻抗血流图诸项指标的改善,健侧脑好于病灶侧脑;而针刺健侧肢体后其改善情况,病灶侧脑优于健侧脑。就病灶侧脑血流图的改善情况看,巨刺好于瘫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首届全国名中医武连仲教授运用极泉刺治疗中风病的学术经验。[方法] 研读中医古籍,结合临床跟师学习体会,介绍武氏极泉刺的概念及临床操作,并列举医案进行佐证。[结果] 武老提出“前极泉”和“后极泉”的概念,创立了武氏极泉刺。所列举的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患侧上肢痿软,针刺前极泉,使上肢关节屈曲,增强肌力及肌张力;中风病后遗症期的患者,患肢挛缩,针刺后极泉,伸展上肢关节,缓解挛曲状态。 [结论] 武老创立了武氏极泉刺法,该刺法促进中风病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了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浅刺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浅刺治疗组(54例)和常规针刺组(51例),两组采用的穴位、体位、疗程、功能锻炼相同,而针刺深度不同。[结果]浅刺组的愈显率为88.9%,常规针刺组的愈显率为66.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刺法为冶疗肩周炎既安全、简便,又有良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物电反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物电反馈穴位刺激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2例脑梗死患者,按配对原则分为生物电反馈穴位刺激组和对照组,各6例。两组均予肠溶阿司匹林、肝素、尼莫地平、降纤酶及甘露醇等常规药物治疗,生物电反馈穴位刺激组待病情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2~3d后开始生物电反馈穴位刺激治疗。治疗前后作SPECT和MRI检查,比较两组脑部功能区放射性摄取量增减百分比(Pn)、MRI改善情况、改良巴氏指数(MBI)和简式Fugal-Meyer运动评分(FMA)。结果治疗组病侧额区[Pn=(8.02±3.07)%]、上额区[Pn=(12.64±3.98)%)、基底节[Pn=(7.64±2.50)%]及健侧额区[Pn=(10.56±3.87)%]局部脑血流明显增加,对照组病侧额区[Pn=(6.51±2.28)%]和健侧上额区[Pn=(10.25±3.06)%]局部脑血流亦明显增加。生物电反馈穴位刺激组病侧额区、基底节区Pn值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MA、MBI均有提高,脑SPECT和MRI检查发现病变范围均有缩小。结论生物电反馈穴位刺激治疗能改善脑梗死患者局部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与生物电刺激运动神经兴奋和传入信息触发本体反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的选穴规律、核心穴组及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上的电子文献,按照筛选标准收集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的处方,利用Python编程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共纳入有效处方268首,涉及腧穴98个,总使用频次1793次,以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腧穴最为常用。2)局部选穴占据主导,其中位于耳周部的腧穴使用频次为781次,占总频次的44.91%,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依次为听宫、翳风、听会。3)腧穴配伍存在固定搭配,关联分析可得支持度最高关联群是耳门→听会;聚类分析可得到中渚-耳门-翳风-听宫-听会等3个聚类群。[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临床文献的研究合理可行,相关的数据挖掘结果可为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阐述针刺躯体健侧腧穴(通常叫交经"巨刺")在中风偏瘫针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概况及其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和分析古代与现代文献,对"巨刺"及与其之相关的"缪刺"进行简析,对交经"巨刺"用于中风偏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加以综述,并运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理论对交经"巨刺"治疗中风偏瘫的机理进行理论探讨.结果 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巨刺"法已经得到认可并日益受到重视.但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时,是"巨刺"法好还是非"巨刺"法好,抑或两者配合应用好,以及如何根据中风偏瘫康复的不同阶段如何选择"巨刺"与非"巨刺"等等问题,目前均未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巨刺"法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有效已经得到认可,但其确切机理到底是什么,目前亦未十分明朗.结论 有关交经"巨刺"的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旨在阐述针刺躯体健侧腧穴(通常叫交经"巨刺")在中风偏瘫针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概况及其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和分析古代与现代文献,对"巨刺"及与其之相关的"缪刺"进行简析,对交经"巨刺"用于中风偏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加以综述,并运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理论对交经"巨刺"治疗中风偏瘫的机理进行理论探讨.结果 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中,"巨刺"法已经得到认可并日益受到重视.但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时,是"巨刺"法好还是非"巨刺"法好,抑或两者配合应用好,以及如何根据中风偏瘫康复的不同阶段如何选择"巨刺"与非"巨刺"等等问题,目前均未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巨刺"法对中风偏瘫的康复有效已经得到认可,但其确切机理到底是什么,目前亦未十分明朗.结论 有关交经"巨刺"的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临床观察与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张仁老师异病同法针刺治疗眼病的技术。[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以及跟随老师门诊,整理张仁老师治疗眼病异病同法、同时又注重同中有异的针刺治疗技术。[结果]张老师在临床上对于多种难治性眼病,采用毫针、穴位注射、皮肤针、耳针结合的综合方术进行治疗,同时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又灵活采用齐刺、透刺等不同刺法及新明1、上天柱、风池等穴的不同操作手法,充分体现其异病同法、同中有异的针刺学术经验,并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张仁老师在针刺治疗眼病时采用异病同法、同中有异之法,特色鲜明,疗效确定,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浅析孙志教授"泻胃补脾法"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经验。[方法]从2型糖尿病病机新认识、刺法理论研究、临床实践等方面,总结孙志教授"泻胃补脾针法"的腧穴配伍、针刺手法,体会其治疗特色,并举案例佐证。[结果]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但其病机与消渴不尽相同,孙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2型糖尿病发病多见肥胖、消谷善饥并伴见倦怠乏力,概括其病机为"胃强脾弱",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使用补泻手法针刺,调节脾胃功能,泻法针刺中脘、足三里、内庭抑胃控制食欲,补法针刺太白、三阴交、脾俞增强脾的运化,以达泻胃补脾之用,在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取得良好疗效。[结论]孙志教授"泻胃补脾法"为针刺治疗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进一步探索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