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失眠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入睡困难,无法进入深度睡眠以及睡眠时间短等睡眠质量低下的状态[1].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发布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失眠率高达38.2%[2].《2017年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3]中提出失眠用药首选短、中效的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Bz RA)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或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虽然西药治疗失眠在短期疗效上尚可,但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强烈的依赖性导致患者长期的疗效欠佳[4].有研究表明在西药治疗失眠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往往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药物的安全性[5].神经递质的变化是人体失眠不可忽略的因素[6],而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在实验研究中已经被证实能够调节神经递质,从而改善失眠症状.笔者现从不同神经递质分类总结概括中药有效成分及方剂调控神经递质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失眠极为常见,除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医疗费用负担外,也是多种身心疾病的危险因素。尽管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但因难以获得、成本高昂等原因应用不广。因此,药物治疗依然是患者和临床医生普遍选择的治疗方式。现有化学药物包括苯二氮■受体激动剂、双食欲素拮抗剂、褪黑素及其受体激动剂、组胺拮抗剂、抗抑郁及抗精神病药等,能够诱导和(或)维持睡眠,对急性失眠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慢性失眠的疗效不确切,且存在较多副作用、影响睡眠结构及生理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下,中医药在临床中显示出很好的疗效,但目前高等级的临床证据较为缺乏。催眠药物的作用机制、剂量、半衰期、对睡眠结构的调整情况及副作用是临床使用需要考虑的因素,作者从以上方面对治疗失眠的药物进行分析总结,为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或维持发生障碍,如何认识和治疗失眠,改善睡眠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研究表明睡眠与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及激素相关。目前,失眠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方面。针灸是治疗失眠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具有无不良反应、无依赖性、无成瘾性等优点,且研究表明针刺疗法能够调整中枢神经递质,从而全面治疗失眠。近年来,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及HPA轴对睡眠的影响也备受研究学者关注。因此,对针刺治疗失眠大鼠对其5-HT及其受体、HPA轴相关激素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失眠的防治     
失眠是指睡眠困难、早醒或醒后再难入睡 ,严重者彻夜难眠、心烦意乱、疲乏无力 ,导致头痛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患者苦不堪言 ,现将失眠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 失眠原因造成失眠的原因大致可分为 5个方面。①环境因素 :如噪音、异味、强光刺激、睡眠环境改变等。②心理因素 (精神因素 ) :如紧张、思虑、悲喜、持续强烈的精神创伤等。③疾病因素 :如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高热、腹胀、便秘、尿频等。④药物因素 :有些失眠则是由药物引起的 ,称为药源性失眠 ,只要注意调整剂量或采取一些简单措施 ,失眠是可以预防的。能引起失眠的药物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郁脾虚失眠方对失眠大鼠GABA的影响。方法 选用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A.空白对照组,B.肝郁脾虚失眠方组,C.肝郁脾虚失眠方+GABA受体激动剂Eto组,D.肝郁脾虚失眠方+GABA受体激动剂Aca组,E.肝郁脾虚失眠方+GABA受体抑制剂Bac组,F.肝郁脾虚失眠方+GABA受体抑制剂Phac组,除A组外均采用复合造模法(夹尾刺激和PCPA腹腔注射)制造肝郁失眠模型,分组给药14 d。并观察大鼠生理状态,通过QRT-PCR技术获取GABAA、GABAB mRNA表达量,通过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GABAA、GABAB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可见大鼠饮食饮水减少,睡眠时间减少,便溏,皮毛无光泽,爪甲冰凉。给药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肝郁脾虚失眠方组大鼠白天活动减少,喜卧,睡眠时间增加,昼夜节律开始恢复,饮食二便接近正常组,皮毛逐渐顺滑有光泽。干预后,QRT-PCR:GABAA-RNA表达量:肝郁脾虚失眠方组GABAA-RNA表达量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a组、Bac组...  相似文献   

6.
顽固性失眠作为一种慢性重症睡眠障碍,其睡眠时间不足和质量低下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现代医学治疗顽固性失眠主要以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抗抑郁等口服药物治疗为主,然长期服用药物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依赖性让患者痛苦不堪;因此顽固性失眠的治疗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总结贾成文教授以针刺结合口服中药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的新方法。贾教授总结出顽固性失眠病位在心,主要责之肝、胆两脏;认为“心、肝、之阳燥动而心神不安或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胆气失和,肝胆互扰是发病病机,治疗以“平肝潜阳,养心安神”为法,具体以“头皮神八针”联合晚清医家费伯雄方甲乙归藏汤加减,内服中药外以针刺,身心兼调。贾教授基于肝胆论治疗顽固性失眠而获效验,为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失眠症的临床表现形式主要有入睡困难、过早觉醒、睡眠不实和夜间觉醒次数过多等,合理治疗的前提是正确诊断,根据病因及病程长短制定符合个人需要的治疗方案.对失眠的治疗手段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当失眠严重而睡眠卫生和非药物治疗无效时,药物治疗便成为首选.治疗失眠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相似文献   

8.
失眠症的临床表现形式主要有入睡困难、过早觉醒、睡眠不实和夜间觉醒次数过多等.合理治疗的前提是正确诊断,根据病因及病程长短制定符合个人需要的治疗方案。对失眠的治疗手段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当失眠严重而睡眠卫生和非药物治疗无效时,药物治疗便成为首选。治疗失眠药物的分类及选择。  相似文献   

9.
正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的25916名在基层医疗就诊患者的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其中相当多的人没有得到合理诊断和治疗。失眠治疗方法诸多,如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物理治疗等。本文回顾观察用失眠治疗仪与电针并用治疗失眠症对改善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失眠,中医学中又称"不寐",属于睡眠障碍的一种,是一类持续、频繁发生入睡困难和(或)自觉睡眠质量下降的病症[1].研究发现,全球约有20%~4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其中约有10%~15%被确诊为失眠[2]. 现代医学针对失眠主要有心理、药物、物理、中医和综合治疗手段[3],其中药物治疗应用较广,但存在嗜睡、头晕乏力、产生依赖性等不良反应.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失眠[4],其中腕踝针因选择穴位较少、疼痛轻微、不良反应少,更易被患者接受.现将腕踝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