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低离子聚凝胺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坤 《河北医学》2000,6(3):282-283
低离子聚凝胺可促进红细胞和相应的抗体反应。临床上可广泛用于交叉配血、血型鉴定、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等实验。我科自1999年1月至6月在交叉配血中采用低离子聚凝胺配血法,同时利用生理盐水法和不完全抗体交叉配血法进行比较。结果低离子聚凝胺交叉配血法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度高、时间短、结果明显等特点,使输血的安全率有很大的提高,收到满意的效果。1试剂与方法1.1试剂低离子强度介质(LIM)、聚凝胺溶液(Poly-brene)、再悬液、阳性对照(上述试剂均由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参比研究室提供)。1.2主侧配血 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凝聚胺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凝聚胺法、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法同时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凝聚胺法检出率及灵敏度都明显高于酶法;与经典的抗人球蛋白法比较,凝聚胺法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但是凝聚胺法具有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结论:凝聚胺法较其它配血方法灵敏、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临床交叉配血的常规筛选试验,对于弱阳性结果标本最好转入抗人球蛋白法确诊。  相似文献   

3.
林波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327-2328
目的:研究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新生ABO溶血症患儿输血前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洛阳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收治的新生ABO溶血症患儿75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8例,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对照组37例,采用酶介质试验技术进行交叉配血,并考察两组患儿阳性检出情况.两种方法的检测时间,以及灵敏度、准确度和灵敏性.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31.58%,较对照组的10.8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8,P<0.05),观察组的假阳性率为2.63%,较对照组的5.41%低,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配血检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66,P<0.05).观察组的稳定性和灵敏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3、6.816,P<0.05),观察组的准确度大于对照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ABO溶血症患儿输血前交叉配血检验中,使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比传统的酶检验法更加快捷、有效、稳妥,此技术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凝聚胺介质配血(以下简称MPT)和卡式配血在临床交叉配血检验中的效果.方法:采集本院需要输血抢救、治疗的50例患者血清标本,并采用凝聚胺介质配血与卡式配血法对每例血液样本进行交叉配血,观察并对比两种方法阳性检出率和交叉配血实验敏感性.结果:卡式配血法阳性检出率为88.00%,明显高于MPT的68.00%,两种方法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卡式配血法总阳性率、主侧阳性率、次侧阳性率、假阳性率依次为88.00%、54.00%、76.00%、36.00%,均明显高于MPT的68.00%、36.00%、54.00%、18.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凝聚胺介质配血相比,卡式配血阳性检出率更高、敏感性更强,可将其作为临床交叉配血检验的常用方法,并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凝聚胺试验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临床使用凝聚胺试验,总结其优点和不足及影响配血的原因。促进医院输血工作的开展,使临床输血更加安全。方法 利用凝聚胺降低介质离子强度,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促进抗原抗体结合。结果 通过临床使用和其它试验比较,凝聚胺试验法灵敏度较高。结论 凝聚胺试验相对更加敏感,快捷,了解其特点,才能使交叉配血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6.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及其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采有低离子凝聚胺作交叉配血方法,抗D,抗C,抗C,抗E等4种不完全抗体,皆检出,效价高于Coombs试验和菠萝酶法,以及900例盲目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证明阴性反应899例中没有因不完全抗体不合格引起的溶血反应。  相似文献   

7.
凝聚胺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凝聚胺技术在临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凝聚胺法与盐水法及快速促凝法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本法与直地,快速促凝剂法同时检测30例ABO系统的完全抗体,结果完全相符。结论凝聚胺法交叉配血,切实可行,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8.
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聚胺试验应用于血库作业上,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的筛选,其灵敏度、特异性远高于其他介质1倍~250倍,方法简单快速,因此,陆续取代了盐水,木瓜酶试验.其原理是利用低离子溶液降低离子强度,加速分子运动,减弱红细胞静电斥力,缩短红细胞间距,促进红细胞抗原和血清(血浆)中抗体结合发生非特异凝集,当附加假凝集清除液后非特异凝集立即散开,而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特异性凝聚将依然存在.由此,检出完全抗体或不完全性抗体.  相似文献   

9.
10.
1实验原理 凝聚胺试验应用于血库作业上,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的筛选,其灵敏度、特异性远高于其他介质1倍-250倍,方法简单快速,因此,陆续取代了盐水、木瓜酶试验。其原理是利用低离子溶液降低离子强度,加速分子运动,减弱红细胞静电斥力,缩短红细胞间距,促进红细胞抗原和血清(血浆)中抗体结合发生非特异凝集,当附加假凝集清除液后非特异凝集立即散开,而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特异性凝聚将依然存在。由此,检出完全抗体或不完全性抗体。  相似文献   

11.
胡磊  王靖良 《中国病案》2012,(12):13-14
目的通过分析输血病案的缺陷原因,提高输血病案质量。方法比较改进措施实施前后输血病案的平均分与零缺陷病历比率。结果措施实施后输血病案平均分值较实施前提高,零缺陷病案率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改进措施提高了输血病案质量。  相似文献   

12.
2013例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治疗有输血可能的住院及门诊患者2013例,输血前检查血清中抗-TP、抗-HCV、抗-HIV和HBsAg。结果 2 013例受血者的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2.50%、3.10%、0.70%和0.55%,男女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年龄段受血者输血前检查情况,发现除了19~35岁年龄段与<18岁年龄段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检查项目在不同年龄段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传染病感染指标的检查,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利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对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进行血液检验的患者240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根据检查结果的不同分成两组,分别为地中海贫血组(114例)及缺铁性贫血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地中海贫血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中海贫血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与缺铁性贫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贫血患者血液检验临床鉴别的重要指标,可据此进行分型,利于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4.
袁志军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88-4090
目的:探讨在临床上遇到的抗-JKa引起疑难配血结果分析。方法:通过临床病历分析、红细胞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血清抗体筛选、抗体鉴定、抗体效价测定、抗人球蛋白试验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来寻找配血困难原因。结果:抗-JKa可致临床交叉配血试验困难,极易引起错误输血,而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抗-JKa所致配血不合和溶血性输血反应,应从不同角度思考,选择有价值的鉴别试验,尤其对有多次输血史或(和)妊娠史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应作为常规试验,以保证临床安全输血。  相似文献   

15.
血型检测与输血反应检查的深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型检查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笔者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此项检验项目的 工作要点,即判定血型用的抗体血清必须完全符合要求标准,以及检测时的注意事项;同时介绍交叉配血试验和输血反应检查过程中的工作要点,包括中止输血,将残血和输血用具送检、复查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等措施,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各种原因,供同仁探讨、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我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血源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分析,了解本地血源感染疾病的情况,输血前检查对防范院内感染,预防医疗纠纷,提高医护人员自身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对我院959例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1+2型(抗-HIV1+2型)、梅毒抗体(抗-TP)四项血清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88例,占9.2%;抗-HCV阳性4例,占0.42%;抗-HIV1+2型阳性2例(送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阳性),占0.21%;抗-TP阳性13例,占1.36%;输血前四项总阳性107例,阳性率11.16%。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源感染疾病的检测,可以预防院内感染,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尤斌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48-1449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工作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开展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健康体检人员800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体检方式和观察身体健康状况;试验组患者除常规体检外,医生根据其个体情况进行医疗评估以及辅助检查,并根据相应的医疗检查做出医疗诊断.结果:试验组患者对自身体质了解情况达到全面了解的有83%,而对照组患者只有60.3%;对照组患者的体检满意度为74.0%,试验组为91.3%,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促进在健康体检中有着重要作用.患者不仅充分掌握自身机体情况,且提高了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促进医院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对医院输血科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5年1—9月的364份输血病历作为对照组,总结输血管理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整群收集2016年1—9月的372份输血病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输血病历记录的缺陷发生率、质量管理评分以及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输血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①经比较,观察组病案首页、输血医嘱、病程记录、护理记录、输血记录、输血筛查、输血会诊以及合理用血记录缺陷率分别为8.87%、6.18%、9.14%、3.49%、2.96%、1.34%、0.00%和1.0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1%、12.64%、20.88%、12.36%、11.26%、4.67%、13.73%和6.0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观察组的管理质量评分为(90.24±5.37)分,高于对照组的(81.34±3.07)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输血科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可以降低病历记录的缺陷,提高病历质量的合格率,提升输血科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医学》2017,(1):13-14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限制性输血的节约用血效果及成本效益。方法抽取粤北人民医院2015-04—2016-04间围手术期86例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将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开放性输血;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则针对用血节约性及成本效益给予限制性输血。对比两组患者的节约用血效果及成本效益。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输血量(2.11±1.19)U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输血量(3.13±1.45)U及不良反应发生率(9.30%),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20.09±6.24)d及输血成本(7124.56±365.13)元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28.57±6.43)d及输血成本(8743.25±375.2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患者限制性输血有效节约血资源的同时不良反应少,明显减少了住院天数,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输血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