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27-122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髓内钉微创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微创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髓内钉微创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法对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广东省水电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LCP)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优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对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从远期疗效来看PFNA与LCP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运用微创股骨近端防螺旋髓内钉(PFNA)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患者自主行走时间、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39.6±10.5min,术中出血量为:216.7±37.9ml,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2.3±2.6周,术后自主行走时间为:6.9±1.9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6.4%。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而言,选择PFNA内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术后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作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探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定本院在2015年1月到2018年11月接诊的18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PFNA内固定)与对照组9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两组手术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在手术时长及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方法可有效减少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8.
《rrjk》2017,(14)
目的:对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具体方法以及疗效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30例患者,采用PFNA固定法治疗,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统计,患者手术时间为(56.2±13.4)min,术中出血量为(168.2±68.3)m L,住院时间为(17.5±5.3)d,骨折愈合时间为(10.2±1.7)周。结论: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可以采用PFNA治疗法,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目的:分析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予以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为试验执行时间,抽取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各35例.参照组采取股骨近端重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对各临床数据、恢复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 相似文献
13.
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过去多采取传统的骨牵引治疗为主,虽然方法简便,但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致残率、死亡率较高。我们从2000年12月至2007年9月对3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微创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采用撬拨微创手术——斯氏针内固定+撬拨板外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术前骨牵引复住,术中骨牵引维持复位,粗隆下斯氏针闭合穿针内固定,撬拨板大腿外侧外固定。术后口服抗菌素3d,早期坐起行屈髋关节活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平均随访2.5年,除一例失败外,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w,优良率97.6%,死亡率为0,无髋内翻发生。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高龄老年人,全身多伴内科疾病。耐受手术能力差,术后并发症多,撬拨微创手术。创伤小,可早期活动,加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和分析PFN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优越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DHS(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等.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及髋关节恢复情况、住院天数、治疗总有效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中. 相似文献
17.
周淼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12):12-12
目的探讨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闭合复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的疗效。方法选取入我院就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股骨近端DHS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螺旋刀片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闭合复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的疗效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应用PFNA微创手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微创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6月,某院收治46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AO/ASIF分类:31.A.2和A.3只),年龄为48~88岁,平均年龄为68.4岁。均采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对手术的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的技术困难和并发症,骨折的复位,PFNA的螺旋叶片位置和术后颈干角进行了记录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0.3个月(8~12个月),有42例成功获得随访,其余4例于术后4个月内因死亡而失去随访。手术中有40例成功闭合复位,6例因闭合复位困难而辅以经皮撬拨复位。平均手术时间为63.4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96.5ml。骨折复位达到良好30例,尚可15例,较差1例。有39例PFNA螺旋叶片位股骨头颈的中间位置。术后颈干角平均为128.9°。17例患者针顶距TAD(tip apex distance)少于10mm,19例为10~20mm,10例大于20mm。有5例术中遇到技术困难。40例达到骨折愈合时间为12~19周。2例为延迟愈合(24~28周)。随访中未发现有术后感染和螺旋叶片切出。[结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期使用PFNA治疗具有创伤小,技术简单,术中出血少,缩短住院时间,并发症少等特点,其初步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分析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2017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PFNA内固定治疗)与对照组(20例,LCP治疗)。对比临床疗效、手术指标、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术后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NA内固定可显著提高对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