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气囊小肠镜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诊断小肠克罗恩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65例临床怀疑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先前进行的插管法小肠钡灌肠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5例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58例,并经病理和临床随访确诊.其中45例患者首选从肛门进镜行小肠镜检查,确认克罗恩病34例(75.6%),另11例后从口腔进镜,发现病变者8例(72.7%);20例首选经口进镜,检出克罗恩病11例(55%),另9例患者日后经肛进镜检查中检出5例(55.6%).先前进行的46例小肠钡灌肠检查中,24例诊断或疑似小肠克罗恩病,诊断率为52.2%,与小肠镜结果比较,符合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例数为18例,诊断正确率为75%(18/24).22例胶囊内镜检查者中,14例诊断或疑似小肠克罗恩病,诊断率为63.6%,最终经双气囊小肠镜确诊的病例数为11例,诊断准确率为78.6%(11/14).结论 经口和经肛方式结合能使双气囊小肠镜完成对全小肠的检查;双气囊小肠镜是小肠克罗恩病诊断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并能对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作出正确判断,插管法小肠钡灌肠是一项决定小肠镜进镜方式选择上有价值的筛选性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28例疑有小肠疾病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分析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小肠疾病,尤其是小肠克罗恩病的检出率、诊断准确性、患者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28例中,小肠病变总检出率为71.43%(20/28),小肠克罗恩病检出率为21.43%(6/28),占所有检出病变的30%(6/20).6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判断为克罗恩病者中,结合病理、治疗效果和临床随访,6例均确诊为克罗恩病,诊断准确率为100%(6/6).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一项针对小肠疾病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是诊断小肠克罗恩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双气囊内镜以及两项联合检查对小肠肿瘤及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此类小肠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316例怀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中,178例行胶囊内镜检查,138例行双气囊内镜检查,32例行两项联合检查,分别对两项内镜的小肠肿瘤及克罗恩病的检出率及确诊率进行分析.结果:胶囊内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4.5...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原因未明,其症状多样,诊断较困难。加强对克罗恩病的认识,开拓临床医师的思路,减少对该病的误诊非常重要。我们对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32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4年1月~2006年1月我院诊治的克罗恩病32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成都会议制定的克罗恩病诊断标准。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为39岁。2.方法:对32例出院诊断为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下特点、诊断方法、确诊时间以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总结和回顾性分析。3.统计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与CT小肠成像在小肠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临床怀疑小肠CD行CT小肠成像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结合内镜表现和临床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CT小肠成像、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CD的检出率和确诊率,并分析两者联合对小肠CD的诊断价值。结果 双气囊小肠镜检出小肠CD 78例,检出率为62.4%(78/125),最终经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74例,确诊率为94.8%(74/78);双气囊小肠镜诊断小肠C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92.2%,准确性为96.8%;CT小肠成像检出小肠CD 56例,检出率为44.8%(56/125),最终经双气囊小肠镜及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50例,确诊率为89.3%(50/56);CT小肠成像诊断小肠CD的敏感度为69.4%,特异性为88.7%,准确性为77.6%;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CD检出率和确诊率均高于CT小肠成像。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CD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在行小肠镜前先行CT小肠成像,可以更好地指导选择小肠镜的进镜方式,减少经济支出及减轻病人痛苦;对存在内镜检查禁忌症者CTE可作为首选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气囊内镜(DBE)在小肠克罗恩病(CD)疗效随访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对41例曾行DBE检查并临床确诊为小肠CD的患者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并随访,评估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治疗时间与DBE下黏膜修复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1个月后92.7%的患者症状缓解,2个月后97.6%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行DBE复查黏膜无明显改善或略有改善、改善、明显改善者,平均复查时间为治疗后(7.1±4.3)、(16.5±7.1)、(25.0±12.7)个月,3组间复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累及小肠-结肠的患者,同一个体的小肠、结肠黏膜修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结论小肠CD黏膜修复缓慢,明显迟于临床症状的缓解及C反应蛋白的恢复,合理的DBE复查时间为治疗后10~15个月,免疫抑制剂宜长期维持。对于同时累及小肠-结肠的患者,可行结肠镜复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肠型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纳入CD患者131例,比较小肠型CD与结肠型CD的临床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小肠型CD患者共45例,病程较长(平均病史33.8个月)。小肠型CD的胃肠道症状以腹痛多见(77.8%),其次为腹泻(48.9%)、消化道出血(37.8%)、腹胀(31.1%)等;全身表现为贫血、体质量下降、发热、乏力、纳差等;肠道外症状表现为口腔溃疡、肛周病变、皮疹、关节痛等。小肠型CD患者梗阻症状明显多于结肠型CD患者(P0.05)。7例有非干酪性肉芽肿等特征性病理改变。[结论]小肠型CD临床表现多样化,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内镜及病理表现综合判断,小肠镜和小肠造影检查是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克罗恩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克罗恩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其它检查正常但临床症状疑似小肠克罗恩病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这些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腹痛、消瘦、大便隐血阳性、缺铁性贫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体征,平均持续6.5年。结果20例患者中共发现克罗恩病13例,胶囊内镜下表现包括黏膜糜烂(2例)、口疮样溃疡(5例)、肉芽肿性结节样病变(1例),大溃疡(2例)和溃疡伴肠腔不完全狭窄(3例)。结论 胶囊内镜对经传统方法未能检出的疑似小肠克罗恩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尤其是对疾病早期和对轻型患者的诊断具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克罗恩病(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141例临床怀疑小肠CD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诊断结合内镜表现和临床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对比分析小肠CD双气囊小肠镜、CT小肠成像以及胶囊内镜的检出率和确诊率.结果 双气囊小肠镜检出小肠CD 128例,检出率为90.8%( 128/141),最终经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126例,确诊率为98.4% (126/128);CT小肠成像检出小肠CD 19例,检出率为76.0%( 19/25),最终经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17例,确诊率为89.5% (17/19);胶囊内镜镜检出小肠CD 15例,检出率为60.0%( 15/25),最终经病理及临床随访确诊14例,确诊率为93.3% (14/15).双气囊小肠镜组小肠CD检出率和确诊率均高于胶囊内镜和CT小肠成像.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CD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对存在内镜检查禁忌证者CT小肠成像可作为首选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小肠克罗恩病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加深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对1992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病历中符合克罗恩病的11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克罗恩病24例(20.69%),青壮年好发,首次确诊时间比其他类型克罗恩病患者更长。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20例(83.33%),便秘8例(33.3%),腹泻6例(25%),便血6例(25%),消瘦14例(58.3%),贫血8例(33.3%),发热7例(29.2%),手术18例(75%)。结论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困难。小肠钡灌检查可作为小肠克罗恩病的有效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小肠克罗恩病的胶囊内镜诊断标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因临床可疑小肠克罗恩病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根据DeBona等小肠克罗恩病胶囊内镜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分组,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1~5年,评价该标准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最终共5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3组。A组25例患者确诊为小肠克罗恩病,有3例接受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克罗恩病,其余药物治疗均好转;B组15例临床拟诊小肠克罗恩病,均按克罗恩病进行试验性治疗,2例疗效欠佳,行手术治疗,证实是小肠憩室,另外13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C组诊断为非特异性小肠炎,给予甲硝唑及培菲康治疗至少3个月以上。以上3组患者均随访1~5年无复发。结论该种小肠克罗恩病胶囊内镜诊断标准使早期诊断小肠克罗恩病成为可能,并可指导临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中的病变检出率、病因诊断率、耐受性和安全性,初步探讨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内镜下治疗。方法2006年4月至2009年10月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可疑小肠出血患者159例,其中81例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首选进镜方式分为经口或经肛2种,首选方式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日后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对活动性出血病灶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另78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两组患者分别由专门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分析,对比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变检出率为95.06%,病因诊断率为82.72%,23例检查时见病变活动性出血,行内镜下止血治疗,21例止血成功,内镜止血成功率为91.30%;胶囊内镜组的病变检出率82.05%,病因诊断率为66.67%。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因检出率及病因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耐受性方面,胶囊内镜的耐受性最好,双气囊小肠镜的耐受性依次为:全麻下经肛进镜、全麻下经口进镜、非麻醉经肛进镜、非麻醉经口进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明显优于胶囊内镜,并且可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控胶囊内镜对小肠克罗恩病(CD)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临床怀疑小肠CD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消化内科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的203例小肠CD高危患者进行磁控胶囊内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参照De Bona等[ 6 ]的标准进行分组,随访各组治疗情况、病情进展及转归。 结果A组17例符合确诊标准;B组87例符合可疑标准,随访1~2年后,7例确诊为CD;C组67例符合非特异性肠炎。B组和C组治疗前后各项炎症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有效。 结论磁控胶囊内镜对小肠CD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早期用于指导治疗,改善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与评估多排CT小肠造影(CT enteroclysis,CTE)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CD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与总结CD患者CTE的影像学特点,并与炎症活动生物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结肠镜、单气囊小肠镜等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E诊断阳性率在活动期CD为75%,缓解期为66.7%.CD活动期CTE常见的表现为节段性肠壁增厚(26例,92.9%)、双层或多层强化(20例,71.4%)、肠周围淋巴结肿大(20例,71.4%)、肠系膜血管增多/梳状征(17例,60.7%)、肠腔狭窄(13例,46.4%),随着疾病活动程度加重,此5种CTE表现的阳性率有逐渐升高趋势,且均与CRP呈正相关,而多层强化、梳状征与ESR水平具有正相关.25例CD患者行结肠镜检查,11例(44.0%)结肠镜与CTE发现病变部位一致,10例(40.0%)结肠镜下未见末端回肠病变而CTE下可见小肠病变,结肠镜与CTE二者联合诊断23例(92.0%).31例中有12例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所有12例(100%)CD患者CTE发现的病变部位均与单气囊小肠镜一致.结论:常规结肠镜检查联合CTE可有效而全面的评估CD患者的病情,尤其对于小肠病变的发现以及疾病的活动性评估等方面,CTE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Crohn病(Crohndisease,CD)单独累及小肠者可达30%~40%,近来大量文献报道在世界范围内Crohn病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小肠的解剖和生理情况影响了传统影像学及内镜技术对小肠CD的诊断,而新出现的影像学及内镜诊断技术则可无痛苦地检查整个小肠。此文旨在对各种传统影像学、内镜技术及其新技术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小肠腔内超声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小肠腔内超声(ISIU)检查对小肠疾病诊断的价值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5年2月间11例因不明原因慢性腹泻、隐性出血及腹痛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DBE)检查,发现局部病灶或病变肠段后,经DBE活检孔道插入特制超声小探头进行ISIU探查,取得正常肠壁以及局部病灶或病变肠段ISIU影像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DBE发现阳性病灶并行ISIU检查9例,其中成功完成ISIU探查者8例,平均用时20min.提示侵犯浆膜层的恶性肿瘤2例(术后病理证实),表现为小肠绒毛层消失,其余小肠壁层次破坏,代之以不均低回声区域;小肠间质瘤1例(起源于肌层,术后病理证实),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均匀低回声区域内伴有部分高回声;肠壁黏膜层来源息肉1例(活检证实),影像特征为均匀高回声区域;早期克罗恩病2例,表现为小肠绒毛层消失,其余肠壁层次模糊伴全层小肠壁增厚;淋巴管瘤1例,表现为内伴管样结构的均匀中低回声区域;对于DBE发现的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ISIU影像不能明确诊断.另有1例DBE发现增殖性病灶的患者,由于病灶位置较深,位于空回肠交界部,经口DBE中超声小探头不能经由内镜活检孔道送出导致探查失败.所有ISIU探查均未发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ISIU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尤其对小肠黏膜下肿瘤的性质鉴别、早期克罗恩病的诊断及肿瘤侵犯深度的判断存在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多指标评估小肠克罗恩病的病变及活动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1例经胶囊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来院体检的40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SYD1蛋白、肝素酶HPA、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病变范围患者的血清指标;同时比较观察组中病变不同活动程度的患者的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SYD1蛋白为(83.87±29.11)μg/L,肝素酶HPA(192.53±103.41)U/mL,C-反应蛋白(26.62±37.42)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正常水平,而观察组的血红蛋白为(119.48±16.77)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正常水平;两组上述指标差异显著,P0.01;全肠段病变患者的SYD1蛋白、肝素酶HPA、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最明显,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程度最大,病变范围越广,上述血清指标的改变程度越大,不同病变范围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活动期患者的SYD1蛋白、肝素酶HPA、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最明显,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程度最大,活动期程度越高,上述血清指标的改变程度越大,不同活动期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检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血清中的SYD1蛋白、肝素酶HPA、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等多项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病变发展程度及病变活动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肠肿瘤诊断:双气囊小肠镜与其他检查手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与小肠稀钡灌注和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肿瘤诊断中的诊断率和准确率。方法对59例临床怀疑小肠肿瘤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其中有34例和17例患者分别同期行插管法小肠稀钡灌注或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分别由专职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比较。结果34例小肠稀钡灌注检查者中,19例诊断为小肠肿瘤或怀疑小肠肿瘤,诊断率为55.9%,最终经双气囊小肠镜确诊为12例,诊断准确率为63.2%(12/19例);在15例小肠稀钡灌注阴性者中,双气囊小肠镜发现肿瘤3例。17例胶囊内镜检查者中,8例检查结果为小肠肿瘤或怀疑小肠肿瘤,诊断率为47.1%,最终经双气囊小肠镜确诊为4例,诊断准确率为4/8例;在9例胶囊内镜阴性者中,双气囊小肠镜发现小肠肿瘤2例。59例患者中,经一侧进镜检查后(经口或经肛)发现小肠肿瘤36例,完成双侧检查后发现肿瘤16例。7例患者在双侧检查后未发现任何病变。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肿瘤的检出率为88.1%,并经病理和临床随访确诊。上述三项检查中未见明显的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肿瘤诊断率及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小肠稀钡灌注和胶囊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双气囊小肠镜与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出血病因比较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比较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中的诊断准确率和实用价值。方法24例原因不明的可疑小肠出血患者分别接受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双气囊小肠镜首选进镜方式分为经口或经肛2种,首选方式检查后未发现病灶者,日后改换进镜方式再行检查。胶囊内镜采用以色列GIVEN公司产品。2种检查方法分别由专门医师独立操作并诊断,最后进行汇总比较。结果24例患者中21例通过小肠镜检查发现病灶,总检出率为87.5%。24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后,有阳性发现者11例(45.8%),另13例无异常发现。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发现的阳性病灶均经活检病理和手术探查证实,其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7.5%,胶囊内镜诊断准确率为25%。在耐受性评估方面,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进镜的耐受性最佳,以后依次为非麻醉经肛方式和非麻醉经口方式。所有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检查者中未见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①经口和经肛方式结合能使双气囊小肠镜完成对全小肠的检查。②双气囊小肠镜在不明原因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方面明显优于胶囊内镜检查。③胶囊内镜在小肠多节段病变和长段病变的诊断上仍有一定价值。④胶囊内镜和全麻下经口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是一项易为患者接受的、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肠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自妍  钟捷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7,27(3):186-187,196
原发性小肠肿瘤在临床上较少见,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腹块、肠梗阻等,因此诊断较为困难.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小肠钡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磁共振小肠造影、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经小肠镜超声检查、小肠血管造影等.对于临床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各种检查方法以提高术前诊断率并缩短诊断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