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纪军  夏勇 《中国针灸》2012,32(9):810-814
黄氏针灸流派以黄鸿舫、黄羡明为代表人物,是沪上针灸流派之一.本文介绍黄氏针灸流派代表人物的简略生平,阐述黄氏针灸流派的三大学术观点:①辨证求因,审因立法;②治重脾胃,以胃为先;③选穴精简,主次有方.总结了黄氏针灸流派的行针、运针、导气、补泻等针法特色,为进一步研究和传承黄氏针灸流派的学术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灸与书法因其文化根性,均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二者在指导思想、学术理论、实践范式上有一定通应之处。文章瞄准针灸的教育与传承,以居于针灸与书法底层的取象思维为先导,对针灸与书法在理论、实践、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贯通性考探与举例。进一步引书道之“活水”滋济针灸之道,析出针灸从业者在学习实践中需要力量与敏度训练并重,凝练明确了针刺手法力、气、意三层次,将形而上的“意”与“学箭悟禅”技艺哲学对参,并落在较具实践性的“韵”上,以图丰富针灸教育的学术内容以及初步探索相应传承范式。  相似文献   

3.
杨介宾教授,著名中医针灸专家,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近50载,学验俱丰,建树宏富,并只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淳朴的医风、学风.在治学中主张博学、审向、慎思、明辨、笃行之道;在教学中强调知行结合,学用一致;实践出真知之说;在医疗中突出中医特色,审因论治,理、法、方、穴、术五位一体。他学识渊博,医技精湛,在精研医理,广撷博采,勤于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医技风格。兹将杨氏针灸学术经验撮其要者,略述于后,以飨读者。强调辨证,创经络病机说杨氏认为针灸治病如量体裁衣,必须先辨证而后施治…  相似文献   

4.
应用文献汇集方法,收集明末清初期间关于经络理论的专著及其他医学著作,通过分析这一时期经络理论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概括这一时期经络研究的主要学术走向.结果表明,明末清初经络理论研究的主要特征有:①紧密结合临床阐述经络理论;②体现了"明理致用"学术走向;③研究者包括针灸医生、其他中医学专家、兼通医学知识的儒者等;④研究内容整体上沿着<内经>所定理论体系和框架,部分内容有新的阐述;⑤研究视角从针灸拓展到人体生理和病理及治疗等各方面.说明明末清初经络研究有着自己独特学术轨迹和方向,在经典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多方面有了新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翟兴明针灸学术经验简介翟润民(江西贵溪中医院贵溪335400)关键词瘘证督脉灸泻五步刺法针灸治疗先父瞿兴明(1901~1994),江西省名老中医,贵溪县中医院名誉院长,中医主任医师。他在学术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上精岐黄,下谙各家,师古不泥,首重创...  相似文献   

6.
金亚蓓 《中国针灸》2006,26(2):151-153
论述《难经》对于针灸学的贡献。着重介绍了《难经》的奇经八脉学说、八会穴的观点、五输穴观点、原穴的临床应用观点、俞募穴理论、独特的针法等,为当代针灸工作者结合临床实践开展对中医经典著作学习和研究提供可探索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元时期针灸学术的发展李鼎关键词:金元时期,针灸金、元这一历史时期,上接北宋,下接明朝,约合十二至十四世纪中期。当公元1115年,女真族从东北兴起,建立金国,1127年向南攻宋,占领黄河流域,迫使宋朝退居江南,成为南宋,与金南北对峙。至十三世纪初,北...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世界针联学术大会于1990年12月5~8日在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中心举行。来自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针灸医师、学者在一起交流了他们三年来在医疗、研究上取得的新进展,这是继1987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世界针联学术大会之后,全世界针灸工作者代表的又一次大聚会。笔者被聘为学术顾问并出席本届学术大会,作了《中国针灸-免疫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针灸治疗爱滋病可能性的探讨》的报告,还以《关于针灸研究的若干意见》为题在大会发学术大会前,各地区、国家推选的代表举行会  相似文献   

9.
10.
李玲利 《陕西中医》1998,19(4):189-190
<正>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著名的医药学家。少时因病学医,对医药有颇深的研究,从医八十余年,博采唐以前诸家的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结合自己的长期实践,著成《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以下简称《要方》、《翼方》被后世誉为“临证全书”。  相似文献   

11.
承淡安先生是近现代针灸学界最主要代表性人物之一,剖析其著作对针灸学术内涵的界定及其逻辑关系,按时序系统呈现不同时期对针灸学科体系构建的过程。以针灸临床疗效为起点,参考西方医学模式,吸收日本近代针灸研究成果,回归传统针灸经典理论,承淡安先生构建了现代针灸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古代针灸文献中有关症候群鉴别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古代针灸文献中症候群的概念及鉴别的方法和手段(软件和数据库)问题,将传统文献方法研究的结果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和量化的分析和处理,探索计算机在症候群鉴别研究中的方法意义和应用策略,作为实现针灸文献中的疾病、证候与症状计算机统计的初步尝试。本文研究的意义主要表现在研究思路和方法学上,将方法学的创新与新方法的示范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解决针灸学术中经络学说、腧穴学、治疗学的相关问题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287-1289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效果显著,但治疗时要明确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治疗失眠时要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对证取穴。而针灸治疗失眠方法多样,既可单用一种方法,也可多种方法相结合。还要在治疗中注意手法精准,即针刺的深度、角度、方向、补泻、得气,此外,治疗时间也是治疗中需要关注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胃肠道疾病 ,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其机理有些还不甚清楚[1 ,2 ] 。我们采用霍尔效应原理慢性记录家兔结肠运动的实验方法[3] ,通过穴区局麻 ,切断躯体神经和阻断受体 ,探讨针刺“手三里”穴区引起结肠抑制的传入、传出途径及与受体的关系 ,为针灸治疗胃肠道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与结果见表 1。1 针刺对结肠运动的抑制效应  针刺“手三里”穴区对清醒状态下家兔结肠运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表现为频率下降 ,波幅降低。根据各组给药前的统计 ,针中平均抑制效应为 32 .56% ,针后逐渐恢复至针前水平。2 穴位局麻后的针刺抑制…  相似文献   

15.
《内经》中针刺获效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庆寿 《针刺研究》2000,25(1):69-71
本文探讨了《内经》中针刺获效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①体质因素 ;②神气因素 ;③年龄与形体因素 ;④时间因素 ;⑤补泻因素 ;⑥针刺浅深因素 ;⑦针具因素。提示以上各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针刺获效和得气 ,故临床上必须依据《内经》针刺原理指导其针刺的运用 ,以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影响针灸或针药合并治疗面神经炎患者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宁  吴滨  王成伟  田韦伟 《中医杂志》2004,45(10):745-747
目的:寻找简单、经济、有效的并能客观地量化影响本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对155例面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部功能分级变化观察,分析年龄、性别、面神经炎侧别、治疗前与期间是否充分休息、发病前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前是否有吹冷风史、耳廓疱疹、耳周疼痛、发病10天时House-Brackmann面部功能分级、发病10天内是否有流泪、眼裂闭合情况、舌前2/3味觉是否存在、面部是否感觉疼痛、额纹皮皱是否能出现、能否鼓颊、食物塞在患侧面颊内是否需要借外力清除等16个因素对疾病预后的影响.结果: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得出"最优方程":y=0.2504 0.0109x1 0.2698x2 0.4789x3 0.1396x4 0.4210x5 1.3938x6.结论:临床预后较差可能与年龄、发病前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是否充分休息、耳周疼痛程度、耳廓疱疹出现、眼裂闭合情况等6个因素有正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不能充分休息、耳周疼痛程度越高、有耳廓疱疹及眼裂越大者恢复越差.  相似文献   

17.
医学院校在线开放课程能使医学生公平获得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源于加拿大,国内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主要有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好大学在线、智慧树和超星慕课等.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学习效果未能尽如人意的现状,认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不高、混合式教学课程融...  相似文献   

18.
洪亚群  黄浏姣 《光明中医》2011,26(3):426-427
针灸经典是针灸学思想之源泉,更是业针灸者必读之书。由于年代久远,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本文以《内经》和《难经》为代表,从明确学习目的和掌握学习方法二方面,探讨针灸经典学习特点,冀以抛砖引玉,有益后学。  相似文献   

19.
从针刺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分析影响疗效的刺法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为治疗对象,应用正交设计方法,以体重增量、溃疡面积、血浆SOD、LPO为指标,观察比较了针刺时间间隔、留针时间、操作方法、针具大小等四个刺法因素在针刺中的作用,得出了针刺时间间隔因素为最重要,针刺以隔日一次为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数据挖掘。结果:共筛选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文章216篇,方剂277首,对其进行分析,方剂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味中药分别是当归、桂枝、白芍,主要的关联规则为蠲痹汤加减,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方剂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温经散寒通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